跳转到内容

会道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16日 (三) 14:30 (补救17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会道门,亦称道会门会门道帮会道门等。是指以宗教异端信仰为纽带的民间秘密结社,因多以教、会、道、门取名而简称“会道门”[1]。按照现今中国大陆的流行说法,是指会、道、门、教、社等反动封建组织的合称,带有贬义色彩,将会道门在性质上归入邪教之列。

称谓起源与演变

中国历史上的邪教,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称谓。在元代明代时期称之为“左道乱正之术”、“妖党”、“邪民之说”、“邪党”等。“邪教”一词正式刊载在官方文书始于清代。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谕令中出现“凡左道惑众”,“踵行邪教”,“加等治罪”的规定。此后“严行查处”,“邪教惑众”等条例多次出现在官方文书上。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称之为“道会门”或“邪教”;在解放区最初称之为“道门”和“会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便通称为“会道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产生的邪教,则直接称之为“邪教”。不论哪种称谓,所指的都是那些以惑众、乱世和夺权为宗旨的邪恶说教和组织。所以,秘密教门和会道门,在性质上均属于邪教,因为它们都具备邪教的六大特征,即: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敛钱图财、秘密结社、危害社会。然而,由于元明清时期的秘密教门反抗过帝王统治,现今学术界便有人称之为“秘密教门”,以区别于民国以来的会道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之所以把会道门与邪教相提并论,主要考虑到历史的连续性,会道门在性质上也属邪教之列[2][3]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宗樹人(英語:David A. Palmer)指出,對「邪教」的論述是中國政府用來控制宗教的手段之一,以區別順服其統治及符合其意識形態的團體,以及削弱其統治或不符合其意識形態的團體。據此中國政府對「邪教」的論述可分為四個時期: [4]

  1. 帝國時期(?年-1911年):宗教的宇宙觀若挑戰「天子」的地位就屬於邪教,例如白蓮教。
  2. 中華民國時期(1911-1949年):迷信被指為中國衰弱與落伍的原因之一。
  3. 共產革命時期(1949-1979年):消滅所有对国家及民族有害的團體。
  4. 改革開放時期(1979年至今)。

组织的起源发展

会道门正式产生于15世纪的明代正德年间,但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6个多世纪以前的元代晚期,甚至还可以从更早的年代找到它的影子。总的说来,它是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具有准宗教性质的封建迷信色彩很浓的秘密结社组织。近代历史上的会道门大多是由民间秘密教门演化而来的,但两者又不完全等同,有的教门与会道门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会道门又可细分为“会门”如大刀会红枪会小刀会等和“道门”如九宫道先天道一贯道归根道等几种。大体上来说,“道门”的历史要早于“会门”,“道门”一般是由民间秘密教门如白莲教黄天教闻香教先天教罗教演化而来。“会门”则出现在明末清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现代时期,数量更是迅速增加。但是它们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区别,而是在彼此渗透,相互融汇,混同共生,甚至有的一个教门,既称“会”又称“道”的现象也时有出现,有如天教,又称先天道黄天道,也称中华道德总会……久而久之,不少人便把它们看成了一个整体概念,大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才逐渐有了“会道门”这一名称。但如果要追溯会道门的历史渊源,可以说与历史上的白莲教系统的民间秘密教门的流传和发展大有关系。因为历代的白莲教教首们,为了避免统治者的镇压、取缔,或为了敛财,便不断更改和增建新的教门,这正如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讳言白莲,实际白莲”;“避白莲之名而传其钵,沉无为之号而流其派”[5]

历史

会道门形成于明代中后期,在北洋军阀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兴盛,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大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时中国大陆共有会道门300余种,道首和骨干分子约82万人,道徒1300余万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类会道门组织敌视新政权,进行反政府宣传,甚至策划武装暴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过大规模的取缔会道门的运动,使会道门组织和成员的数量骤减[6]一貫道是最大的会道门组织,成為政府重點打擊的對象[7]。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底,中国大陆各地判處死刑的反革命分子中,會道門頭子(主要是一貫道)佔20%[8]。仅1954年,中国就審理了51件會道門案。但是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公佈有多少會道門被禁[9]。后来又经过多次政治运动,绝大部分会道门在中国大陆基本上销声匿迹。“文化大革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社会管理环境的相对宽松,致使一些会道门不时再起,在一些地方进行复辟活动[10]

改革开放后,境外会道门组织通过探亲、旅游等各种渠道返回中国大陆活动。中国各地公安机关采取了严密侦查,控制活动,判明性质,按不同情况处理的方式,对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依法惩处,对一般活动则不追究。[11]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一些原来被镇压的会道门组织,如罗教的后裔分支荣华派、金童派、先天道等等,以及弘阳教等等,在不少省份加入了佛教协会,也有一部分加入道教协会,由此得以在中国大陆继续活动。[12]而在不属于“反动会道门”的教派中,三一教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2006年12月8日,经莆田市民政局批准及莆田市宗教局同意,莆田市三一教协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莆田市三一教正式“纳入政府依法管理的轨道”,这也是三一教乃至包括“会道门”在内的所有新兴宗教在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个合法组织。[12]

进入21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学界也在逐步调整对会道门的认识。2004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增设业务四司,首次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五大宗教之外。[12]2009年5月4日,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臺北指南宮董事長高忠信邀请來到臺湾參訪,當天拜訪了高雄市六龜區的佛教妙崇寺,随即拜訪一貫道寶光建德神威天臺山道場,最後来到佛光山拜訪釋星雲法師,釋星雲在会见中建议大陆在五大宗教之外考慮放寬多一點合法宗教信仰的選擇。[13]一贯道等会道门逐步被中国大陆学界纳入新兴宗教研究范畴。2010年12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新兴宗教发展趋势研讨会”在北京开幕,各学科学者以及巴哈伊教一贯道摩门教天帝教真空教等新兴宗教的领袖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获得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台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以及国家反邪教部门的支持,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出现学界、政界、新兴宗教界共同探讨新兴宗教的场面。[14][15]201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编的2011年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1)》在北京发布,其中指出,新兴宗教已在中国大量出现,可分为“外来型”与“本土型”两大类,未来新兴宗教可能继续蓬勃发展。[16]

活动特点

中国官方认为,会道门往往打着宗教民间信仰等旗号吸引群众,发展成员,建立组织。民间信仰的某些思想常为会道门所借用,成为会道门发展的良好土壤。会道门的活动特点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宣扬大灾和末日即将来临,入道能保平安;二是宣扬入道诚心修道能祛病强身,防止灾祸,有的将气功中医的一些医术也作为道门的活动;三是宣扬入道能成仙成佛;四是许下种种美好的诺言,满足民众的愿望渴求[17]

主要会道门组织

参见

参考资料

引用

  1. ^ 秦宝琦. 《中国会道门与外国邪教》. 知网空间. [201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中文(简体)). 
  2. ^ 秦宝琦 桑麟榆 任佳骏/著. 《说古道今话邪教:中国会道门与邪教大揭密》.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1版: 页数:355页 [1999年12月第1次印刷]. ISBN 7-5077-1505-X/B 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中文(简体)). 
  3. ^ 本书课题组/著;贺明洲/主编. 《荡涤尘埃:新中国反邪教斗争》>第一章 邪教溯源>第一节 邪教的起源与演变>一 什么是邪教. 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1版: 第2-3页 [2001年12月第1次印刷]. ISBN 7-81048-5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1) (中文(简体)). 
  4. ^ David A. Palmer. Heretical Doctrines, Reactionary Secret Societies, Evil Cults: Labelling Heterodoxy in 20th-Century China (PDF). Mayfair Mei-hui Yang (编). Chinese Religiosities: The Vicissitudes of Modernity and State Formation (PDF).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年: 114–116頁 [2015-02-20]. ISBN 978052009864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13). (英文)
  5. ^ 時代悲劇中的中國民間宗教研究 - 客觀檢視《中國會道門史料集成》的天德教實錄 李顯光.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6. ^ 记者:李喆;实习生:马海江/文图. 反动会道门 一枕黄粱梦.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09年7月23日 [2009年7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简体)). 
  7. ^ Vincent Goossaert; David A. Palmer. 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03-15: 149 [2015-02-20]. ISBN 978-0-226-3041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6). (英文)
  8. ^ 摘自:《红与黑》. 建国后中共如何让江湖帮会在新中国绝迹. 腾讯网>新闻>历史频道>国史当代>正文. 2012年2月3日 [2012年2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15日) (中文(简体)). 
  9. ^ A Glossary of Political Term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5年1月: 86 [2015-02-20]. ISBN 978-962-201-61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6). (英文)
  10. ^ 作者:金华栋;编辑:maggie. 民间信仰与会道门的联系与区别. 中国文物网>文物传奇>趣闻史话>历史解码. 2008年12月17日 [2008年12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简体)). 
  1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ht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2. ^ 12.0 12.1 12.2 孔德继、吴如加,大陆民间宗教管理变局,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2014-04-04.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3. ^ 兩岸最大的宗教,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2014-01.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14. ^ 高全立出席新兴宗教发展趋势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网,2010-12-16.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15. ^ 新视野与新思维——“新兴宗教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综述,国家宗教事务局,2011-01-19.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6. ^ 《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1)》,四川宗教网,2011-10-18.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7). 
  17. ^ 作者:金华栋;来源:中国佛教文化网. 民间信仰与会道门的联系与区别. 佛学研究网>A2菩提文库>[专题]a2菩提文库>正文. 2008年6月21日 [2008年6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10日) (中文(简体)). 

參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