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蘇澳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011:7c03:32b6:ec82:e2d5:2ef0:24d8留言2021年2月6日 (六) 08:25 →‎氣候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蘇澳鎮
Su'ao Township
舊稱:施八坑、港口、Santa Catalina
蘇澳鎮官方圖章
蘇澳鎮徽
蘇澳鎮位置圖
坐标:24°36′N 121°51′E / 24.6°N 121.85°E / 24.6; 121.85
國家 中華民國
臺灣省
上級區劃宜蘭縣
下級區劃26404
政府
 • 行政机构蘇澳鎮公所
(立法機關:蘇澳鎮民代表會
 • 鎮長李明哲蘇澳鎮鎮長列表)
面积
 • 总计89.0196 平方公里(34.3707 平方英里)
海拔163 公尺(535 英尺)
人口(2024年5月)(14,551戶)
 • 總計37,258人
 • 排名5
 • 密度419人/平方公里(1,084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270
戶政資料代碼10002030
毗鄰五結鄉冬山鄉南澳鄉
網站http://www.suao.gov.tw/

蘇澳鎮臺灣話Soo-ò-tìn客家话Sû-o-chṳ́n)位於台灣宜蘭縣,在宜蘭縣的東南方,濱臨太平洋,是著名的蘇花公路臺灣鐵路管理局北迴線起點,也是蔣渭水高速公路的終點,是往東台灣必經的城鎮。有著名的冷泉——蘇澳冷泉蘇澳港位於境內,供散裝貨輪以及中華民國海軍168艦隊使用。蘇澳鎮的南方另外還有南方澳漁港,是台灣重要的近海及遠洋漁業港口。

北迴鐵路於1980年2月1日通車之前,蘇澳是聯繫北部地區與花東地區的交通輻輳。由於當時蘇花公路交通仍不甚便利,許多路段為單線雙向管制通車,往來花蓮耗時甚繁。因此,位於中繼點的蘇澳,成為重要的休息站,許多商家、旅館開設於蘇澳車站一帶,往花蓮方向的旅客在此休息,第二天換搭公路局(國光客運的前身)的班車。

北迴鐵路開通後,蘇澳面臨了經濟蕭條與人口外流的問題,人口數由全盛時期的六萬人一路移出至現今的數量。

然而,蘇澳得天獨厚的觀光資源,以及重要的軍港之戰略地位,也帶來了另一波的商機。拉法葉艦建軍後,海軍帶來龐大的消費力;冷泉、南方澳、白米木屐村的宣傳成功,更帶來每年夏天可觀的觀光人潮。尤其蔣渭水高速公路通車之後,蘇澳成為高速公路終點,使得觀光客更是絡驛不絕。

地理

蘇澳港

蘇澳地形複雜與多樣為其特色。因地理阻隔大致可分為數區域:

龍德、頂寮:位於蘇澳鎮北方,新城溪北岸。舊名猴猴(Qauqaut,噶瑪蘭族語),為龍德工業區所在地,此為宜蘭縣內最大的工業區。

新城、馬賽、無尾港:位於蘇澳鎮北方,新城溪南岸,南以七星嶺丘陵與蘇澳市區為界。簡稱為「新馬」。為工業、農業中心。馬賽(Basay/巴賽)為噶瑪蘭語。臺二線以東有三處聚落--大坑罟、功勞埔、岳明新村,其中岳明新村名稱來自於紀念沈之岳,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大陳新村隘丁城位於馬賽南方。

蘇澳市區、聖湖:位於七星嶺丘陵之南,為一谷地地形,中有蘇澳溪流過。為蘇澳鎮人口較稠密之處,尤以聖湖為最。聖湖舊名畚箕湖,為一低窪地區,為住宅中心;蘇澳四里(蘇東、蘇南、蘇西、蘇北)為商業、行政與住宅中心,鎮內銀行、服務業多設置於此處。

白米區:位於蘇澳市區之南,亦為一谷地,舊名「過溪仔」,因早期到達需經白米溪故稱。山區盛產水泥原料石灰岩(硫酸鈣),外表白色似米,故稱為「白米甕」。為水泥工業與石礦工業集中地。包含四個里(永光、長安、永春、永樂)。

南方澳

南方澳區:位於蘇澳市區之東,為一繁榮漁村,舊名「南風澳」因早期漁船躲避南風而靠岸之處。分為三大漁港,人口稠密,曾於民國60年代為台灣人口密度最高之地區。該處有地理上一特色「陸連島(連島沙洲)」,由內埤漁港南側之沙灘連結,該島上有豆腐岬為戲水聖地(請注意戲水安全)。內埤沙灘更因其美景,常榮登於旅遊雜誌推薦之情侶必遊去處之一。然該處有俗稱「瘋狗浪」之巨浪,往往有遊客不慎淪為波臣,受難者家屬因此興建觀音石像以求平安。

東澳灣及烏石鼻

東澳:離蘇澳市區約14公里處,以東澳嶺與白米區相隔,需行經蘇花公路北迴鐵路方可到達。該處有水泥工業,以及美麗的沙灘著稱。其南方有烏石鼻,為一半島突出海岸,現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由於日治時期原漢分治政策,東澳地區被分成兩半,以台九線蘇花公路為界,東邊沿海地帶,漢人居多,為蘇澳鎮東澳里。西邊靠山地帶,泰雅族原住民居多,為南澳鄉東岳村。

南澳(南強里、朝陽里):位於蘇澳鎮最南端。以蘇花公路南澳鄉為界。該處又稱為大南澳,較靠近海岸,為南澳北溪與南澳南溪的出海口。為一農業中心。由於日治時期原漢分治政策,南澳地區亦被分成兩半,以台九線蘇花公路為界,東邊沿海地帶,漢人居多,為蘇澳鎮南強里、朝陽里(日治時期名為浪速,Naniwa)。西邊靠山地帶,泰雅族原住民居多,為南澳鄉南澳村。兩里因距蘇澳市區偏遠(將近26公里),而曾有改歸屬於南澳鄉之議。

行政區劃

里名 鄰數 戶數 面積
km2
人口
2018.11
人口密度
人/km2
永光里 15 211 0.638 517 863.6
永春里 10 310 4.847 660 154.1
永榮里 26 1512 0.823 4481 5189.6
永樂里 9 192 7.243 519 83.7
存仁里 14 370 2.29 1030 509.6
東澳里 6 142 11.213 387 38.2
長安里 15 240 5.701 614 115.9
南正里 15 388 1.536 1041 770.2
南安里 14 389 0.111 1048 10765.8
南成里 13 426 2.25 1258 619.1
南建里 12 461 3.618 1384 427.3
南強里 13 359 11.024 821 81.9
南寧里 15 421 0.06 1176 22416.7
南興里 15 599 0.49 1628 3689.8
頂寮里 10 362 1.143 1151 937
朝陽里 13 296 6.201 648 118.9
港邊里 15 536 3.338 1540 429.7
新城里 12 520 9.045 1477 166.4
聖湖里 17 890 8.236 2658 759.8
隘丁里 18 1192 2.338 3550 1407.6
龍德里 27 1257 3.344 3868 1184.2
蘇北里 17 455 0.712 1164 1842.7
蘇西里 33 1017 1.218 2738 2481.9
蘇東里 11 257 1.4 597 459.3
蘇南里 17 209 0.086 496 6755.8
聖愛里 21 1135 0.000 3250 0
蘇澳鎮 403 14219 89.0196 39701 469.7
  • 東南澳區:東澳里、南強里、朝陽里
  • 南方澳區:南寧里、南安里、南正里、南興里、南建里、南成里
  • 白米區:蘇東里、蘇西里、蘇南里、蘇北里、長安里、永光里、永春里、永樂里、聖湖里、聖愛里
  • 新馬區:港邊里、新城里、隘丁里、永榮里、存仁里、龍德里、頂寮里

氣候

蘇澳(1991年至202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19.3
(66.7)
19.9
(67.8)
22.0
(71.6)
24.9
(76.8)
27.6
(81.7)
30.4
(86.7)
31.8
(89.2)
31.5
(88.7)
29.7
(85.5)
26.5
(79.7)
23.8
(74.8)
20.6
(69.1)
25.7
(78.3)
平均低温 °C(°F) 14.3
(57.7)
14.7
(58.5)
16.3
(61.3)
19.1
(66.4)
22.0
(71.6)
24.6
(76.3)
26.0
(78.8)
25.7
(78.3)
24.3
(75.7)
21.8
(71.2)
19.0
(66.2)
15.8
(60.4)
20.3
(68.5)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371.6
(14.63)
351.5
(13.84)
224.6
(8.84)
207.9
(8.19)
264.1
(10.40)
252.3
(9.93)
169.3
(6.67)
285.7
(11.25)
520.6
(20.50)
757.1
(29.81)
747.2
(29.42)
457.6
(18.02)
4,609.5
(181.48)
平均相對濕度(%) 81.0 81.9 83.2 82.4 83.2 82.2 78.1 78.7 79.9 81.5 81.5 80.3 81.2
数据来源:中央氣象局

歷史

1944年美軍繪製的蘇澳地圖
蘇澳鎮公所

關於蘇澳的地名,1938年日本人安倍明義田野調查,所著《臺灣地名研究》認為是「百餘年前移民團統領蘇士尾」而得名,但蘇士尾此人不見於歷史文獻中,另一說是西班牙人以守護聖人命名的聖.路連蘇(San Lorenzo)演變成蘇澳[1]

宜蘭地名台灣番政志翻譯為「聖塔.卡塔利那」,宜蘭縣志翻譯為「三打卡打里拉」。[2]

清代時期傳說曾為海盜蔡牽的根據地。

日治時代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於1873年任職海軍少佐時曾渡海來蘇澳一帶勘查,並調查當地原住民的生活與關係。離去後清政府大為緊張,於次年派都督羅大春修築蘇花古道,以加強對後山的統治。

日治後此地設蘇澳街,為台北州蘇澳郡役所所在地。二戰戰後改街為鎮,交由台北縣管轄;1950年宜蘭縣設縣後,則由宜蘭縣管轄。

特別記錄

  • 1994年9月1日於蘇澳鎮南方澳登陸的中度颱風葛拉絲,於蘇澳創下17+級風(68.6m/s)的紀錄,並造成宜蘭縣冬山鄉的三座鋼造供給電源高壓電線塔完全倒塌,以至全縣大停電。
  • 2008年9月28日於南澳鄉登陸的強烈颱風薔蜜,於蘇澳創下17+級風(62.4m/s)的紀錄,吹倒多根電線杆與屋舍,造成重創;馬賽國小因此停止上課,進行恢復工作。為自1994年葛拉絲颱風侵襲後,十五年內再次發生17級以上強風的紀錄。聯合新聞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0年10月21日因受到強烈颱風梅姬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影響,蘇澳鎮冷泉路白雲寺土石坍塌,造成9人罹難。當天雨量累積939毫米,破蘇澳氣象站於民國70年設站以來的最大單日雨量紀錄,下午2時降下181毫米也同時創下台灣平地時雨量最高紀錄,蘇澳鎮內各地淹水災情嚴重,水淹一至二層樓高,蘇花公路路基掏空,多人受困。
  • 2015年9月28日於南澳鄉登陸的強烈颱風杜鵑,於蘇澳創下17+級風(68.4m/s)的紀錄。並刷新同年8月8日在花蓮縣秀林鄉登陸的中度颱風蘇迪勒17+級風(66.1m/s)於同氣象測站的紀錄,造成宜蘭縣災損嚴重。

歷屆鎮長

屆次 姓名 到任日期 卸任日期
第1屆 林安福 1951年8月1日 1953年7月31日
第2屆 林安福 1953年8月1日 1956年7月31日
第3屆 蘇古 1956年8月1日 1960年2月28日
第4屆 邱火 1960年3月1日 1964年2月28日
第5屆 邱火 1964年3月1日 1968年2月28日
第6屆 黃傳宗 1968年3月1日 1973年3月31日
第7屆 王秋郎 1973年4月1日 1975年6月23日
第8屆 王秋郎 1977年12月30日 1982年12月29日
第9屆 林文吉 1982年12月30日 1986年2月28日
第10屆 林文吉 1986年3月1日 1990年2月28日
第11屆 林棋山 1990年3月1日 1994年2月28日
第12屆 林棋山 1994年3月1日 1998年2月28日
第13屆 李坤山 1998年3月1日 2002年2月28日
第14屆 李坤山 2002年3月1日 2006年2月28日
第15屆 林騰煌 2006年3月1日 2010年2月28日
第16屆 林騰煌 2010年3月1日 2014年12月24日
第17屆 陳金麟 2014年12月25日 2018年12月25日
第18屆 李明哲 2018年12月25日 現任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55,599—    
1986 53,433−3.9%
1991 51,376−3.8%
1996 48,834−4.9%
2001 46,469−4.8%
2006 43,219−7.0%
2011 42,417−1.9%
2016 40,493−4.5%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永久失效連結]

歷年人口變化

  • 蘇澳鎮人口自1981年起幾乎呈逐年減少之勢,僅1991、2008這2年正成長,其餘37年皆呈負成長。
  • 累積五年(2015年底~2020年底)人口減少1,862人,折合流失率4.57%,是宜蘭縣人口流失最嚴重的行政區。
蘇澳鎮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

觀光資源

蘇澳港入口
蘇花公路上俯瞰蘇澳港
台灣畫家李梅樹所繪製的蘇澳漁港情景
從蘇花公路上俯瞰蘇澳港

每年夏季為旅遊旺季,以冷泉與海洋風情著名的蘇澳,吸引台灣各地觀光客前往拜訪。

飲食名產

位於南方澳靠近南寧魚市場附近,使用在地鯖魚製作的點心,成為南方澳特色美食之一/叄三
位於江夏路旁的阿芬鮮魚湯,以南方澳漁產做為料理食材新鮮現煮,更為地方所讚譽。
蘇澳羊羹本鋪、鳳鳴羊羹本鋪。前身是日治時代時日本人中村真一於1903年開設的臨海羊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引揚歸國前將店鋪傳給弟子翁鳳鳴,營業至今。
於南天宮斜對面,榮獲蘇澳十大伴手禮,特色產品「黑糖糕」。
於縣內其他鄉鎮亦有製作。為道地宜蘭名產。
南方澳漁港的海產豐富,且本地為全台僅次於屏東縣東港鎮的第二大黑鮪魚產地。
  • 手桿麵
於蘇澳鎮新生路巷內。鄰近冷泉。以麵質特Q著名。
位於中原路清水祖師廟斜對面。舊址於晉安宮(張公廟)旁,而自稱「蘇澳廟口米粉羹」。廟口米粉羹的由來並非是因位於清水祖師廟前,而是米粉羹的舊址是在蘇澳的張公廟右側,往蘇澳舊市場的路口。
廖榮川米糕,於南天宮旁夜市。
  • 冰品
  • 新建利冰店:位於蘇澳後站消防局對面,自1953年營業,為蘇澳當地知名芋冰老店。
涼意叭餔:為蘇澳當地知名冰店,於南方澳與蘇澳市區皆有店面。
喬伊咖啡簡餐 由60年以上石頭老屋改造而成,保有歷史風味。
位於南方澳北濱公園,魚丸由自營漁船捕獲新鮮飛烏虎(鬼頭刀)製作而成。

旅遊景點

南方澳南天宮的純媽祖神像。
蘇澳冷泉風景區
北方澳進安宮
蘇澳鎮南方澳北濱公園

龍德、頂寮

  • 頂寮生態公園
鄰近新城溪出海口北側海拔10公尺高小山丘與湖泊形成之生態公園。
以信徒祈禱神明來管教小孩的子女著名。
  • 五十二甲濕地
該處為冬山鄉五結鄉、蘇澳鎮三處交界之濕地。

新城、岳明新村、無尾港

位於岳明新村,新城溪出海口南方的舊河道形成的溼地。每年秋冬成為鳥類自北方遷移避寒的樂園。與「五十二甲水鳥保護區」為宜蘭縣兩大著名的水鳥保護區。
  • 港邊社區發展協會
為港邊社區居民之社區總體營造。以保留古色古香之農村與漁村生活著名。「牽罟」活動為當地特色
  • 武荖坑風景遊樂區
位於新城溪上游,與冬山鄉交界之處,特色是茶葉產區及露營地。由縣政府規劃開發,目前為每年綠色博覽會的舉辦場地。

蘇澳市區、聖湖

  • 蘇澳冷泉
蘇澳冷泉位於臺灣宜蘭縣南端的蘇澳鎮。冷泉為碳酸冷泉,水溫約在22℃左右。冷泉水富含二氧化碳,台灣日治時期,日本軍人竹中信景無意發現此泉水清涼可飲,喝起來還略微甘甜,就此才有蘇澳冷泉之名。當地利用冷泉泉水開發了彈珠汽水與羊羹兩種特產品。
  • 七星嶺步道
位於冷泉遊樂區旁,另在蘇澳運動公園附近亦有一入口可登嶺。可登上七星嶺山頂俯瞰蘇澳谷地、南方澳漁港、太平洋與蘭陽平原。七星嶺丘陵與其延伸的北方澳支脈亦為中央山脈的北端。
  • 海軍中正基地
位於北方澳。於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奉先總統 蔣公之命建造而成。內有媽祖廟(進安宮)於每年春節假期開放民眾前往參拜,Q版媽祖塑像為最大特色。另有進安宮分廟於南方澳
又名張公廟,供奉法主公。

白米區

  • 白米木屐村
為永春社區居民之社區總體營造。除有駐館藝術家外,亦可供遊客購買或自行繪製木屐。
  • 碧涵軒鳥園
為張漢欽先生(自稱龍鷹居士)設立,因其對於稀有鳥類養育之熱衷,而獨力進行培育與繁殖。

南方澳

  • 南天宮
位於南方澳。以純金打造的「金媽祖」聞名全台。金媽祖重兩百公斤,為世界最大的黃金媽祖神像。
  • 進安宮
位於南方澳。以寶石和億年珊瑚打造的「寶石珊瑚媽祖」聞名全台,為世界最大的寶石珊瑚媽祖神像。裡面有供奉迎請來自湄洲媽祖祖廟父母親神像,為全台首次供奉媽祖父母親神像的開始。(其餘有供奉湄洲媽祖父母神像的媽祖廟有台中市大甲鎮瀾宮嘉義縣新港奉天宮以及宜蘭縣羅東鎮震安宮)
  • 砲台山
臨蘇澳港,於中法戰爭時曾於山上架設二座砲台,擊退法國艦隊。日治時代,設置金刀比羅社供奉海神。現今山上仍遺留砲台基座與神社遺址。二門大砲則仿製鑄造,目前存放於蘇澳鎮公所前展示。
  • 三剛鐵工廠文物館
展示與漁船相關之鐵工物品與南方澳歷史。
  • 珊瑚法界博物館
展示珊瑚製品。
  • 內埤海岸
位於南安國中旁。
  • 跨港大橋
南方澳地標。2019年10月1日發生南方澳大橋斷裂事故,造成6死12傷,造成原因尚未釐清[4]
  • 昭安觀景台
為南方澳觀景台之一,位於蘇花公路台九線108公里處。
位於蘇花公路台九線116.7公里處,祭拜蘇花公路殉職人員。

東澳

  • 烏岩角
懸在蘇花公路旁海上的岬,除可由蘇花公路九宮里段下山外,亦可自東澳乘獨木舟造訪。
  • 粉鳥林漁港
東澳的沙灘吸引不少廣告在此取景拍攝。
  • 烏石鼻
現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 東澳嶺
海拔800公尺的山嶺,上有一等三角點與一等天文三角點。山頂現為軍事管制區,民眾不得進入。

南澳(南強里、朝陽里)

  • 朝陽國家步道
位於蘇澳鎮朝陽里龜山,全長2.2公里。
  • 朝陽漁港
位於蘇澳鎮朝陽里朝陽國家步道旁的漁港。

地方節慶

  • 冷泉嘉年華*:每年七月中下旬。
  • 南方澳鯖魚節*:每年十月中旬。
  • 鯖魚祭* :每年中秋節前後.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蘇澳蓬萊國小
  • 宜蘭縣蘇澳鎮蘇澳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士敏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岳明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馬賽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永樂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南安國民小學
  • 宜蘭縣蘇澳鎮蓬萊國民小學

醫療

體育設施

  • 北濱公園
  • 蘇澳運動公園
  • 冷泉運動公園
  • 蘇澳鎮立游泳池

交通

列車自蘭陽平原經過蘇澳新站不久後,自此便開始轉向山區駛入,不僅交通上是北接宜蘭線、南銜北迴線,也是地理位置上的轉折站。

海運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路

公車資訊

名人軼事

名人

相關著作

  • 《樺山資紀蘇澳行》,藤崎濟之助著,林呈蓉譯。
  • 《冷泉心影》,鍾梅音著,1951年。
  • 《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邱坤良著。
  • 《南方澳海洋紀事》,紀錄片,李香秀導演,2004年第41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蝴蝶》,張作驥導演,2008年電影,以南方澳蘭嶼為故事背景。
  • 《鯖旅行》.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著
  • 《靠海女人的肖像》.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著
  • 《懷舊e圖像》南方澳建港90週年紀念 .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著
  • 《鱻魚e味》 林文集著
  • 《北方澳》 朔源.傳奇.故事 .賴榮興著
  • 《海海人生》 南方澳媳婦的漁港見聞手記

註釋

  1. ^ 翁佳音; 曹銘宗. 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臺灣地名真相. 貓頭鷹出版. 2016年1月: 158. ISBN 9789862622766. 
  2. ^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安達魯西亞號」17至22日泊靠宜蘭 17世紀古船風采重現"[1],NOWnews今日新聞網,2010/09/13 18:48.
  3.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6-25].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4. ^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驚傳倒塌 20多人受傷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