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郡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阳郡,中国古郡名。秦国于前272年设置,辖境在今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其后辖境多有变化。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州,改为邓州。
秦代
[编辑]秦将白起攻楚占宛,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辖境相当今南阳市地域,及鲁山、叶县、舞阳、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随州、枣阳一带。
汉朝
[编辑]西汉
[编辑]西汉时,南阳归荆州刺史部,下辖县:
- 宛县,故申伯国,有屈申城,县南有北筮山,王莽称宛为南阳[1]。
- 犨县,故城址在今鲁山县张官营镇西约2.5公里。
- 杜衍县,王莽称为闰衍。
- 酂,侯国,莽曰南庚。故城约在今谷城县固封山北(已没于汉水)。
- 淯阳县,县东北有南筮聚。
- 博山县,侯国。哀帝置。故顺阳。
- 涅阳县,莽曰前亭。
- 阴县,故城址在今老河口市傅家寨附近。
- 堵阳县,莽曰阳城。故城址在今方城县老城区。
- 雉县,境内的衡山,是沣水的发源地。治在今南召县云阳镇。
- 山都县,治今邓州市构林镇古村。
- 蔡阳县,莽之母功显君邑。治今枣阳市西南。
- 新野县
- 筑阳县,故谷伯国。莽曰宜禾。
- 棘阳县,
- 武当县,
- 舞阴县,故治在今泌阳县羊册镇西南。
- 西鄂县,
- 穰县,莽曰农穰。
- 郦县,淯水出西北,南入汉。
- 安众县,侯国。故宛西乡。
- 冠军县,武帝置。故穰卢阳乡、宛临駣聚。
- 比阳县,治今泌阳县城东。
- 平氏县,桐柏大复山在县东南,淮水所出。莽曰平善。
- 随县,故随国。
- 厉乡,故厉国也。
- 叶县,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
- 邓,故邓国。都尉治。
- 朝阳县,莽曰厉信。
- 鲁阳县,有鲁山。古鲁县,御龙氏所迁。鲁山,滍水所出,东北至定陵入汝。又有昆水,东南至定陵入汝。
- 舂陵县,侯国。故蔡阳白水乡。
- 上唐乡,故唐国。
- 新都,侯国。莽曰新林。
- 湖阳,故廖国也。
- 红阳,侯国。莽曰红俞。红阳故城位于叶县旧县乡倒马沟村一带。
- 乐成,侯国。
- 博望,侯国。莽曰宜乐。
- 复阳,侯国。故湖阳乐乡。
- 太守
东汉
[编辑]东汉时,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南阳郡辖县和西汉大体相同,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宛城)。领县[2]:
- 宛,本申伯国。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阳聚。有东武亭。
- 冠军
- 叶,有长山,曰方城。
- 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有黄邮聚。
-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乡。
- 西鄂
- 雉
- 鲁阳,有鲁山。有牛兰累亭。
- 犨
- 堵阳
- 博望
- 舞阴
- 比阳
- 复阳,侯国。有杏聚。
- 平氏,桐柏大复山,淮水出。有宜秋聚。
- 棘阳,有蓝乡。有黄淳聚。
- 湖阳,邑。
- 随,西有断蛇丘。
- 育阳,邑。有小长安,有东阳聚。
- 涅阳,
- 阴,
- 酂,
- 邓,
- 山都,侯国。
- 郦,侯国
- 穰,
- 朝阳,
- 蔡阳,侯国。
- 安众,侯国。
- 筑阳,侯国。有涉都乡。
- 武当,有和成聚。
- 顺阳,侯国,故博山。有须聚。
- 成都,
- 襄乡,
- 南乡,
- 丹水,故属弘农。有章密乡。有三户亭。
- 析,故属弘农,故楚白羽邑。有武关,在县西,有丰乡城。
- 太守
- 郭某
- 高赐
- 韩昭,永嘉元年(145年)十一月己丑,韩昭强赋一亿五千万,槛车征下狱,坐赃下狱而死。
- 曹麻
- 韩季朝
- 张彪
- 张某
- 成瑨
- 王畅
- 刘宽
- 陈球
- 盖升
- 张忠
- 唐某
- 刘焉
- 杨彪
- 褚贡
- 秦颉
- 羊续
- 灌恂
- 公孙度
- 张咨
- 袁术
- 杨俊
- 东里衮
- 田豫
三国两晋南北朝
[编辑]东汉末年,南阳太守张咨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袁术继为南阳太守,后在匡亭之战兵败后出逃。荆州牧刘表置张绣于宛城。后来张绣投降曹操。
三国时,南阳为曹魏所有,隶属荆州。晋,南阳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东晋,南北朝仍为南阳郡。
南梁,天监十年(511年)析武陵郡侨置南阳郡,以安置南阳郡南下的流民。治建昌县(今湖南省辰溪县西北),属卢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南阳郡置寿州。
隋唐
[编辑]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南阳郡为邓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南阳郡,领县八,范围大大缩小。
唐代,唐初复废南阳郡为邓州。天宝(公元742年)到至德二年(757年)置以邓州为中心的南阳郡,郡治邓州穰城(今河南省邓州市)。下辖穰县、新野县、南阳县、临湍县(今河南省内乡县大桥子乡衮子岗古城)、向城县、内乡县、菊潭县(今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石盆冈古城)[3]。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南阳郡称邓州,此后不再设置。
- 唐朝南阳郡太守
诸葛亮躬耕地之争
[编辑]主条目:诸葛亮躬耕地之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现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仍有一高岗名为“卧龙岗”。[5][6]
外部链接
[编辑]- 南阳是否为诸葛亮的郡望?[失效链接]
- 襄阳何时无西?---兼论习凿齿隆中邓县说形成的原因[失效链接]
- 从汉晋行政区划看诸葛亮躬耕地的确认
- 用科学的态度去解析诸葛亮躬耕地——兼论“襄阳说”主要论据的不确定性[失效链接]
- 对社科院历史所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结论”的一点质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关中地区 | |
---|---|
河南地区 | |
河北地区 | |
淮汉以南 | |
待考 | |
注1:本模板依五十四郡说列出秦郡。此外皆列入待考一栏。下划线者为前221年秦代的36个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以其最后使用的名称为准,并在()中注明曾用名称。 |
行部 | |||||
---|---|---|---|---|---|
司隶校尉部 |
| ||||
豫州刺史部 | |||||
冀州刺史部 | |||||
兖州刺史部 | |||||
徐州刺史部 | |||||
青州刺史部 | |||||
荆州刺史部 | |||||
扬州刺史部 | |||||
益州刺史部 | |||||
凉州刺史部 |
| ||||
并州刺史部 | |||||
幽州刺史部 | |||||
交州刺史部 | |||||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张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 ||||
西域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