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巴士底狱
攻占巴士底监狱 | |||||||
---|---|---|---|---|---|---|---|
法国大革命的一部分 | |||||||
Jean-Pierre Houël绘制的《攻占巴士底监狱》 | |||||||
| |||||||
参战方 | |||||||
法兰西王国政府 |
国民自卫军 法国卫兵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侯爵洛奈 | 皮埃尔-奥古斯丁·于兰 | ||||||
兵力 | |||||||
114名士兵,30门火炮 | 600 – 10,000名起义者 | ||||||
伤亡与损失 | |||||||
1(投降后可能还有6或8人被杀) | 98 |
攻占巴士底监狱(法语:Prise de la Bastille,[pʁiz də la bastij])发生于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被巴黎市民攻下和占领。此监狱是巴黎的一座中世纪城堡和监狱,被认为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
攻占巴士底狱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象征,因此7月14日也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背景
[编辑]1776年10月尼克就任法国国库总管,上任后推行诸多改革政策,先是透过人头税和土地税分配均匀划来控制财政,后又废除工业二十分之一税(vingtième d'industrie)、设立典当制度,同时决定以高利贷的模式放出国家贷款,取代提高税收,以偿还法国债务。诸多亲近第三阶级的政策使其受到民众欢迎,却也引来保守派如皇族成员玛丽皇后、阿图瓦伯爵等人不满。1781年,法国经济困难,保守派主张国家的经济危机是因为尼克以国家贷款赞助美国独立战争,要求其为此负责。
1789年7月9日,法国国民议会宣布改制为国民制宪议会,保守派趁势劝说国王路易十六解雇他。11日,尼克宣布皇室家庭花费亦应按预算后,路易十六解雇了他,同时重组财政部。[1]此举引来巴黎市民不满,认为此决定是皇室对议会开始干预的第一步,因此消息传出后第二天,巴黎开始出现暴动,并受到法国卫兵的支持。[2]。据此,法国调度部队准备进驻巴黎,其中不少人非本国士兵,而是皇室雇佣的外国兵团,并下令推翻制宪议会,在凡尔赛的制宪议会只得不断想办法避免被驱逐出开会地点。
过程
[编辑]7月14日,暴动群众转向巴士底狱,此地自亨利四世以来便是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因此不少民众视巴士底监狱为法国王权专制独裁的象征之一。此外,监狱里有武器和弹药库存,可供群众进一步行动,于是群众开始对这个城堡发起进攻。
此时巴士底监狱只有114名守卫,管理者侯爵洛奈遂与两名来自群众的代表展开谈判,两名代表保证只要不要与人民为敌,他们就会回去劝阻群众。侯爵答应此事,还留下二人吃午餐,但民众依然继续进攻。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巴士底狱于当天下午被攻陷,侯爵洛奈被群众殴打、用刀乱刺直至斩首。他的头被穿在长矛上绕城展示,尽管当时监狱里只有7名囚犯(四名伪造犯,两名因道德罪被收押的贵族,以及一名杀人疑犯)。
后果
[编辑]此事件发生之后,法国贵族开始大量出逃[3]。最早一批离开巴黎的包括了后来的查理十世和他的两个儿子、孔代亲王及孔蒂亲王。查尔斯·亚历山大·德·卡洛讷紧随其后。他们在都灵聚首,密谋挑起内乱、反攻巴黎。[4]
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法国各地,城市里建起了人民政权,而乡村里的农民烧掉了地契和庄园。大恐慌弥漫之下,富有乡绅遭到洗劫。[5][6]
相关作品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Schama 2004, p.317
- ^ Schama 2004, p.331
- ^ Munro Price, page 93 The Fall of the French Monarchy, ISBN 0-330-48827-9
- ^ Richard Cobb and Colin James, p. 129 The French Revolution. Voices From a Momentous Epoch 1789–1795, CN 8039 Guild Publishing 1988
- ^ M. J. Sydenham, p. 54 The French Revolution, B. T. Batsford Ltd London 1965
- ^ Richard Cobb and Colin James, p. 77
外部链接
[编辑]- Place de la Bastil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官方纪念网站(英文)
- 托马斯·杰弗逊至约翰·迪的信,信中提到巴士底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