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十善業道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善業道經,中文版本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北宋時由施護重新翻譯,名為《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Sāgara-nāga-rāja-paripṛcchā),實為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海龍王經》第十一品《十德六度》的異譯,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娑竭羅(意為:鹹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十善業道因果。經中說明,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除掉一切痛苦,遠離惡道。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即從行為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從語言上遠離妄語(說謊)、兩舌(挑唆)、惡口(語言粗俗)、綺語(花言巧語);從思想上遠離貪慾瞋恚愚痴。離此十種惡業,就稱之為十善。無論大乘佛教還是部派佛教,都視十善業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方法。

介紹

[編輯]

釋迦牟尼佛在十善業道經中,詳細的說明了十惡業將受的各種苦楚果報,以及修行遵守十善業的功德,列出如下:

  1. 離殺生者成就十種離惱法;
  2. 離偷盜者得十種可保信法;
  3. 離邪淫得四種智所贊法;
  4. 離妄語者得八種天所贊法;
  5. 離兩舌者得五種不可壞法;
  6. 離惡口者得成就八種淨業;
  7. 離綺語者得成就三種決定;
  8. 離貪慾者得成就五種自在;
  9. 離嗔恚者得八種喜悅心法;
  10. 離邪見者得成就十功德法。[1]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佛说十善业道经. [2014-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4). 

外部連結

[編輯]

淨空法師講解十善業道經視聽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