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由鐘

座標39°56′58″N 75°9′1″W / 39.94944°N 75.15028°W / 39.94944; -75.1502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自由鐘
Liberty Bell
經緯度39°56′58″N 75°9′1″W / 39.94944°N 75.15028°W / 39.94944; -75.15028
位置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自由鐘中心
設計者白教堂鐘鑄造廠(Whitechapel Bell Foundry)
類型
材料70%, 20%, 10%其他金屬
闊度3.82英尺(1.16米) (周長12英尺(3.7米) 唇部周圍7.5英尺(2.3米)圍繞冠部)
高度4英尺(1.2米)
完工1752年(1753年重鑄)
網頁Liberty Bell Center
重量2,080英磅(940公斤)

自由鐘(英語:Liberty Bell),又稱獨立鐘,過去稱為州議會大廈鐘(英語:State House Bell)或舊州議會大廈鐘(英語:Old State House Bell),是美國獨立的標誌性象徵,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象徵着自由公正[1]

自由鐘曾放置在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大廈(現更名為美國獨立紀念館)的鐘樓上,今天的鐘陳列於街對面的自由鐘中心,大鐘是1752年由倫敦萊斯特和帕克公司(後被稱為白教堂鐘鑄造廠)受賓夕法尼亞省議會委託製作,並且鑄有「直到各方土地上所有的居民均宣告自由。」的字樣,這段文字出自《聖經》的《舊約·利未記》25:10,大鐘在抵達費城後第一次敲響,並由當地工人約翰帕斯和約翰斯托兩次重鑄,他們的姓氏也出現在大鐘上。早年,大鐘被用來召集立法者參加立法會議,並提醒公民注意會議時間和公告。

傳統上,人們認為大鐘是在1776年7月8日,大陸會議的代表約翰·尼克遜英語John_Nixon_(financier)上校宣讀《獨立宣言》前敲響此鐘來召集費城的市民而出名,但歷史學家對此存有疑問,因為當時懸掛該鐘的議會大廈尖塔存在嚴重的結構問題。[2]1774年的大陸會議和1775年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都敲響過此鐘,美國獨立後,鐘雖變得較默默無聞,在1837年之前被稱為「獨立鐘」或者「老洋基的鐘」。[3]直至19世紀中葉美國廢奴主義運動興起,廢奴主義者把鐘上的銘文大肆宣傳,這鐘才被世人稱呼為「自由鐘」。[4]

自由鐘在19世紀初出現獨特的大裂縫,人們無法確定自由鐘破裂的原因,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稱,當1835年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去世後,鐘在敲響時破裂了,自1885年開始,自由鐘被允許展示在各種博覽會和愛國集會。二戰後,費城允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接管大鐘同時保留所有權。在冷戰期間,自由鐘視為自由的象徵,並且是60年代民權運動的熱門場所。1976年,大鐘從獨立廳搬到附近購物中心的展館,然後於2003年搬到與展館相鄰的的自由鐘中心。作為美國文化的象徵,自由鐘廣泛見之於許多書籍、文藝、美術等文化作品。

歷史

[編輯]

源起

[編輯]
《第一聲鐘》 讓·里昂·熱羅姆·菲利斯

自1682年費城建市以來,城市鐘一直被用來提醒公眾公告或危險。最初的鐘掛在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大廈(現稱為獨立廳)後面的一棵樹上,據說是由其創始人威廉·佩恩帶到這座城市的。1751年,市政因希望在日益發展的城市內,能夠擁有令公眾在更遠的區域聽到鐘聲的需求,而在議會大廈建造了一座鐘樓[5],賓夕法尼亞省議會發言人艾薩克·諾里斯英語Isaac Norris下令該殖民地的倫敦代理人羅伯特·查爾斯 (Robert Charles)獲得了一個「重約兩千磅的好鐘」。[6]

我們希望並依靠您在這件事上的關心和幫助,並且將在第一時間獲得並轉發它,正如我們的工人告訴我們的那樣,在他們的棚架從我們打算放置它的建築物敲下之前掛鐘,會減少很多麻煩,因為要到明年夏天結束或秋天開始才能完成。讓鐘由最好的工匠鑄造,並在發貨前仔細檢查,並在鐘周圍印上以下字樣:

根據 Pensylvania 原文如此 Povince 原文如此 大會的命令,1752年在費城州府

和下方:

直到各方土地上所有的居民均宣告自由。-Levit. XXV. 10.[6]

從 諾里斯的下令中提到《利未記》之意,可知其反映了同時代的做法,即為具有特殊意義鑄造的鐘上,賦予獨特的品質。[7]


查爾斯盡職盡責地從倫敦萊斯特和帕克公司(後來稱為白教堂鐘鑄造廠)的托馬斯·萊斯特(Thomas Lester),以150英鎊13分的總和(相當於2020年的22,994英鎊)訂購了鐘,包括到費城的運費和保險費。鐘於1752 年 8 月抵達費城。諾里斯寫信給查爾斯說鐘聲完好,但他們當時尚未敲響大鐘,因為他們正在為州議會大廈建造鐘塔,大鐘被安裝在支架上以測試聲音,但在拍板的第一次敲擊時,大鐘的邊緣破裂了。當時的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的發言人這樣寫道:

在它被掛起來測試聲音的時候被擊了一下就開裂了,並沒有任何暴力行為,聽到這個消息,我覺得這是一種羞辱。

——[3]

這一插曲將在後來的故事中得到很好的說明:1893年,第23任美國總統本傑明·哈里森在自由鐘從鐵路經過印第安納波利斯時,發表演講稱:「這個舊鐘是在英國製造的,但是在宣佈自治權和人的平等權利之前,它需要在美國重新鑄造。」 。

第一代的大鐘破裂後,費城當局曾試圖用船將它歸還英國,但帶來鐘的船長卻無法帶上它,兩位居民約翰帕斯和約翰斯托提出重鑄大鐘的計劃,儘管他們在鑄鐘方面缺乏經驗,但帕斯曾曾在鄰近新澤西州的霍利山鐵鑄造廠短暫學習。斯托作為黃銅創始人的學徒也有四年的資歷,因此第一代大鐘後被熔化後,並被兩人鑄造成舊鐘。兩人認為大鐘的金屬太脆,並使用銅將鐘形金屬增加了大約10%,最後舊鐘在1753年3月準備就緒,諾里斯報告稱,鐘上的字母(包括創始人的姓名和年份)也比第一代大鐘的更清晰,這兩個人的姓氏(帕恩和斯朵)也被刻在鐘的銘文上。[8] 為了測試重鑄的大鐘,市政府官員特意安排了一場公共活動,免費提供食物和飲料。不過當舊鐘敲響雖然沒有碎烈,但發出的聲音,被一位觀眾形容為就像兩個煤斗撞在一起般。帕斯和斯托當場被眾人嘲笑,連忙把鐘拿走而重新鑄造。最後在兩位居民的重新努力下,舊鐘在1753年6月進行第二次測試,聲音被眾人認為較滿意。不過諾里斯對舊鐘的成果並不滿意,並吩咐查爾斯再訂購第二口鐘,這第二個鐘被稱為「姐妹鐘(英語:Sister Bell)」,並在1754年夏天抵達費城。當時諾里斯想確定製造者托馬斯·萊斯特和派克鐘錶公司是否會回收原本的鐘,因此將鑄鐘所用的金屬價格也記入賬單。[9]

第一代大鐘瑕疵的原因尚不確定,白教堂鑄造廠的立場是,大鐘要麼在運輸過程損壞,要麼被一個沒有經驗的敲鐘人所打破,不小心將梆子撞到了邊緣,並非撞到了鐘的主體。[10]1975年,溫特圖爾博物館對大鐘內的金屬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在鐘的建造、重建和第二次重建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錯誤所導致」,博物館發現自由鐘中的錫含量,比那個時代白教堂所製作的大鐘還高得多,暗示了白教堂在合金犯了錯誤,也許是使用含高錫的廢料開始熔化,而不是通常的純銅。[11]後經分析發現,自由鐘在第二次重鑄時,帕斯和斯托沒有在鐘形金屬中增加純錫,而是添加了鉛含量高的廉價錫,導致新金屬未完全混合到模具中,結果產生一種極易碎的合金,不僅導致大鐘無法使用,而且使早期的紀念品收藏家更容易從大鐘邊緣敲下一部分的結構。[12]

早期(1754–1846)

[編輯]
大樓由一座塔樓和兩側的小樓構成. 街上可以看到馬車.
18世紀70年代的賓夕法尼亞省議會大樓

1754年8月13日,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在經過投票決定後保留兩口鐘。他們將姐妹鐘裝在了塔樓上[13]上,舊鐘則通過投票表決用於「議會日後可能會使用的場合」[13]。鐘聲用於通知召開議會會議。[14]有關此鍾用途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1755年10月16日,本傑明·富蘭克林在寫給翻譯家嘉芙蓮·雷英語Catherine_Ray的信中提到:「是時候說再見了。鐘聲響起,我須長眠於墓中,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我的政治生活。」[15]1760年10月25日,鐘聲再次響起,標誌着大不列顛國王喬治三世的即位。[14]18世紀60年代早期,當地有一座教堂尚未建成,議會便允許教堂使用議會大樓敲舊鐘好召集信徒。[15] 此外,舊鐘還用來召集公民參與公開會議。1772年,一群公民曾向議會投訴鐘聲響得過於頻繁。[14]

儘管有關自由鐘的傳說日漸增多,但直到1776年7月8日《獨立宣言》公開,自由鐘才第一次因為美國獨立而響起。雖然當時沒有關於自由鐘聲響起的詳細描述,但多數當局都表示當天自由鐘應該被敲響了。[16][17][18] 然而那時議會大樓的鐘樓年久失修,自由鐘可能無法使用。約翰·C·佩奇為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研究並撰寫有關此鐘的歷史,「我們不知道議會大樓塔樓頂部的堅固程度是否仍能支撐自由鐘在當天被敲響,不過我們可以猜測鍾確實響了。無論真相如何,自由鐘已經作為所有鐘聲的代表成為了美國宣佈獨立的象徵。」[19]

安德魯·麥克奈爾英語Andrew_McNair是議會大樓的門衛,負責敲鐘事宜,因此他很可能就是當時負責敲響自由鐘的人。1776年4月至11月期間,麥克奈爾曾兩次缺席,所以當時敲自由鐘的可能是接替麥克奈爾的新門衛威廉·赫里。[20]1777年7月4日,為慶祝美國獨立一周年,鐘聲在慶典上再次響起。[17]

大鐘被懸於馬車上。穿着美國革命戰爭軍服的士兵在邊上待命。
1908年,自由鐘在費城街頭再現了1777年它在阿倫敦街頭遊行展出的情形
1777年9月24日,戴維斯·格雷用水彩畫重現了自由鐘運到北安普敦鎮錫安德意志歸正教堂的情形

1777年9月11日,喬治·華盛頓布蘭迪萬河戰役中戰敗,當時的費城是美國獨立戰爭革命的中心,人們手無寸鐵卻必須準備應對英國即將到來的進攻。當地人擔心鐘遭到炮火破壞,匆忙將自由鐘與姐妹鐘從塔樓取下,與基督堂大鐘嚴加守衛,由貨車送往伯利恆 (賓夕法尼亞州),當地的貨車司機將鍾運到了當時北安普敦鎮(現阿倫敦 (賓夕法尼亞州))的錫安德意志歸正教堂英語High_German_Evangelical_Reformed_Church地板下。[21]隨後英國徹底佔領費城,自由鐘則在1778年6月英國撤出城後被送回,由於議會大樓塔樓尖頂過於破舊,塔樓隨後被拆除重建,自由鐘也被暫時存放起來,直到1785年才再次被拿出來使用。[22]

美國獨立之初,自由鐘位於議會大樓的某高層,在每年美國獨立日華盛頓生日以及選舉日使用以提醒選民投票。自由鐘也用於提醒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生到附近的哲學館英語Philosophical_Hall上課。當1799年賓夕法尼亞州府遷至蘭開斯特 (賓夕法尼亞州)時,自由鐘再次響起,召集立法者與會。[23]當州府將棄用議會大樓時,曾提議將大樓拆除,並出售再建,費府便以70000美元(約合如今1,054,529美元)的價格將塔樓以及自由鐘、姐妹鐘一併買下。[24]

1828年,費城將姐妹鐘出售給聖奧古斯丁天主教堂英語St._Augustine_Church_(Philadelphia),1844年,姐妹鐘在費城本土暴動英語Philadelphia_nativist_riot)時被反天主教的暴徒摧毀,姐妹鐘的遺骸後被重新鑄造,由維拉諾瓦大學收藏,如今位於維拉諾瓦修道院的奧古斯丁遺產室保存。[25]

破裂與停用

[編輯]

人們無法確定自由鐘破裂的原因,不過其破裂的時間應該在1817年至1846年。期間許多報刊文章都報道了自由鐘,但直到1846年才提及了鐘上的裂痕。1837年某反對奴隸制度的出版物提到當時的鐘是完整的。1846年2月,《公共分類帳英語Public_Ledger_(Philadelphia)》報道稱,自由鐘本應在2月22日舉辦的華盛頓誕辰慶典上敲響,然而當日恰逢星期日,敲鐘便延期至2月23日,然而當天自由鐘被發現已經遭到破壞,上面的裂痕還有被人修補過的痕跡。報道還稱,大概正午時分人們才發現自由鐘因為二次敲響裂痕擴大。 「如今這口舊鐘被懸於費城的尖頂上,沒法被修復也再也無法響起」。[26]

關於自由鐘的裂痕,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人們在1835年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逝世時鳴鐘導致其破裂。這說法可追溯到1876年,當時美國獨立紀念館的管理志願者弗蘭克·埃廷上校宣稱他已經確認此事屬實。儘管當時幾乎沒證據證明他的說法,但關於大法官逝世導致自由鐘破裂的傳聞早已廣泛流傳。此外,自由鐘破裂還有以下幾個版本:1824年美國人民歡迎拉法耶特侯爵凱旋迴國英語Visit_of_the_Marquis_de_Lafayette_to_the_United_States時自由鐘破裂, 或1829年英國《天主教救濟法》英語Roman_Catholic_Relief_Act_1829通過時,幾位受邀的男孩在無意中敲鐘致其損壞;大衛·金博爾在為國家公園管理局編寫的書中則暗示,鍾很可能在1841年至1845年間某獨立日或華盛頓誕辰時遭到損壞。[27],。雖幾度企圖修復裂縫,都無結果,此後大鐘便停止使用。

紐約反奴隸制協會推出的期刊《記反奴隸制》首次將約翰·帕斯和約翰·斯托重鑄的鐘命名為「自由鐘」。1835年的某名為《自由鐘》的作品批判了當時費城人民無法為廢除奴隸制度做出更多貢獻。1837年,雜誌《自由》(Liberty)將鐘的畫像「宣揚自由」四字印於封面。[28]1839年,波士頓的廢奴主義組織「自由之友(Friends of Liberty)」創辦了《自由鐘》雜誌。同年,新聞工作者威廉·勞埃德·加里森在《美國廢奴主義英語Abolitionism_in_the_United_States》報刊《解放者》上,重印了有關廢奴主義者的小冊子,其中提到了一首叫《自由鐘》的詩,詩中提及:儘管當時鐘已有銘文,但它並不能真正宣告所有居民的土地自由。[29]

獨立象徵 (1847–1865)

[編輯]
當一位男孩進入鐘樓時,老人手裏握着拉響向自由鐘的繩子興奮地環顧四周。
《敲鐘人得知獨立宣言的發表》(The Bellman Informed of the Passage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描述了1776年7月4日自由鐘敲響的故事

美國作家喬治·利帕德英語George_Lippard使自由鐘成為了如今人們心中宣告美國獨立的歷史象徵。1847年1月2日,他在《周六信使》上發表了作品《1776年7月4日》,講述了一位年邁的敲鐘人於獨立日當天坐在自由鐘旁,擔心第二屆大陸會議沒有勇氣宣佈美國獨立,然而在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一個男孩出現出現並指示老人敲鐘。這一故事隨後被收錄於與《利珀德故事集》廣泛傳播,[30]自此公眾便將自由鐘與《獨立宣言》緊緊地聯繫起來。[31]1850年,故事的一部分作為史實被歷史學家本森·約翰·洛辛英語Benson_John_Lossing重印在《革命畫報實地指南》(The Pictorial Field Guide to the Revolution)上,[32]後作為美國校園讀本被後代反覆閱讀。[33]

費城會議廳一層也被稱作宣言室,是《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修訂和簽署的場所,[34]因為人們對自由鐘的興趣日漸濃厚,1848年費城決定將自由鐘轉移此處。費城為自由鐘建造了一個華麗的基座,接下來的25年內它立於基座之上,最初上面還雕塑了一隻鷹,後被改裝在鐘的內部。[35]1853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參觀了費城和自由鐘,並宣佈自由鐘象徵着美國革命和自由。[36]當時,美國獨立紀念館也作為法院大樓使用,一家非裔美國人創辦的報紙提出異議,認為聯邦法官在象徵着自由的獨立紀念館舉行,在此處舉辦《1850年逃犯奴隸法》英語Fugitive_Slave_Act_of_1850聽證會是非常不合適的。[37]

1861年2月,亞伯拉罕·林肯來到費城議廳,並宣佈將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美國總統就職典禮[38]1865年,林肯遇刺身亡,他的遺體被運回議廳受人瞻仰,隨後運往位於斯普林菲爾德 (伊利諾伊州)的墓地。由於時間限制,只有小部分人被允許經過棺槨瞻仰遺容,送別者必須保持間距,隊伍延長至至少3英里(4.8公里)。[39]儘管條件有限,仍有十二萬至十四萬的人能經過敞開的棺槨,隨後自由鐘被小心地安置於林肯頭部上方,哀悼者可以閱讀上方的銘文:「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38]

巡展(1866-1947)

[編輯]
1872年的自由鐘
獨立廳塔廳內玻璃櫃包裹的自由鐘
中國女學生在美國自由鐘畔之鴻影

1876年,市政府官員討論了自由鐘在慶祝美國獨立宣言簽署100週年應該扮演的角色。有些人想修復它,以便可以在百年博覽會英語Centennial_Exposition上響起,但這個想法沒有被採納,鐘的保管人得出的結論是,這種金屬不可能製成發出悅耳聲音的鐘,而裂紋已成為自由鐘歷史的一部分。相反,市政府官員鑄造了一個重達13,000磅(5,900公斤)的複製品。被稱為「百年鐘(英語:The Centennial Bell)」,百年鐘的金屬包括四門熔化的大砲:是過去獨立戰爭中雙方使用大砲的一門,與南北戰爭中雙方使用的一門。百年鐘於1876年7月4日在世博會場地敲響[40],後被重新鑄造以改善聲音[41],今天在獨立廳鐘樓設置。[42]

自由鐘雖然沒有在世博會展示,但有大量的遊客前來參觀,自由鐘的形像在世博會場內隨處可見,出售了無數帶有自由鐘形像的紀念品,1877年,自由鐘由十三個鏈節的鍊子懸掛在大會室的天花板上。[43] 1885年至1915年間,自由鐘被廣泛認為是自由的象徵,七次送到美國各地展覽參加各種博覽會和慶祝活動,1885年,費城同意讓它前往首先送到新奧爾良參加世界棉花百年博覽會及南方各州首府陳列,1893年被送到芝加哥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成為該州賓夕法尼亞大廈展覽的核心。1893年7月4日,自由鐘在芝加哥,由「進行曲之王」約翰·菲利普·蘇沙指揮的《自由鐘進行曲》英語The_Liberty_Bell_(march)的首場演出中敲起了鐘聲。當它帶着新的裂縫返回時,費城民間開始存有不該再讓自由鐘外移至各地展覽的反對聲浪。當發現還發現鐘的私人看守員一直在切割小塊作為紀念品,自由鐘最後放在一個玻璃正面的橡木箱裏。直到1898年再從從玻璃櫃中取出,再次掛在獨立廳的塔廳裏到1975年底,自由鐘1895年運到亞特蘭大,1902年到查爾斯頓,1903年到波士頓展出。.[44]

到1909年,自由鐘已經送到美國各地展覽六次,但裂紋變得更嚴重[45],當1912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組織者要求為1915年在三藩市舉行的博覽會敲鐘時,費城不願讓它再次巡展[46]。但市政府最終決定放手,因為自由鐘從未到達在聖路易斯以西的區域,這是一個將它帶給數百萬人目睹該鐘的大好機會,1914年,由於擔心在長途鐵路行駛過讓裂縫更嚴重,費城在鐘內安裝了一個金屬支撐結構,並在1915年2月,用木槌輕輕敲打鐘發出聲音,作為信號傳送到博覽會,大約500萬美國人在火車向西行駛時聽到了鐘聲。據估計,近 200萬人在集市上親吻鐘,觀看遊客的人數不計其數。

自從鐘聲返回費城以後,獨立宮管理委員會決定不再運至外州巡迴展覽。它只被移出五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後的愛國紀念活動中三度被移出。1924 年,獨立廳的一扇外門被玻璃取代,即使在建築物關閉時也能看到自由鐘。當國會在1940年頒佈全國第一個和平時期的草案時,第一批被要求服役的費城人在自由鐘前宣誓入伍。[47]二戰一開始,自由鐘就再次成為一種象徵,用來出售戰爭債券,二戰初期,人們擔心自由鐘可能會受到破壞者或敵人轟炸的威脅,考慮將鐘移至諾克斯堡,與國家的黃金儲備一起儲存。這個想法卻引起了全國各地的抗議風暴,並被放棄了。官員們隨後考慮建造一個地下鋼製拱頂,將其展示在其上方,並在必要時降入其中。但當研究發現挖掘可能會破壞獨立廳的基礎時,該項目被放棄。1944年12月17日,白教堂鐘鑄造廠提出免費重鑄鐘,以示英美友誼。1945年,在D日,以及在歐戰勝利紀念日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勝利中,費城再次敲響了鐘聲。[48]

近代(1948至今)

[編輯]
1951年7月,國家公園管理局護林員在獨立廳向遊客介紹自由鐘

二戰後,經過相當大的爭議,費城同意將鐘樓和獨立廳的保管權移交給聯邦政府,同時保留所有權。該市還將轉讓其擁有的各種殖民時代建築。國會於1948年同意轉讓,三年後國家獨立歷史公園,包含一些與美國革命和建國的歷史有關的歷史建築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PS)管理,公園管理局將負責維護和展示自由鐘,還將管理獨立廳以北的三個街區發展成獨立廣場。[49] 戰後時期,自由鐘成為冷戰時期自由的象徵。鐘聲被選為1950 年儲蓄債券運動的象徵。[43]正如副總統阿爾本·W·巴克利所說:這場運動的目的是讓這個國家「強大到沒有人可以將無情、無神論的意識形態強加給我們」。1955年,鐵幕後國家的前居民被允許敲鐘,作為對同胞的希望和鼓勵的象徵。以色列總理戴維·本-古里安和西柏林市長恩斯特-羅伯特·格拉維茨等外國政要被帶到自由鐘前,他們評論說自由鐘象徵着美國與其國家之間的聯繫。在 1960 年代,自由鐘是幾次抗議活動的地點,包括民權運動和支持或反戰運動的各種抗議。[49]

從管理一開始,公園管理局就試圖將自由鐘從獨立廳移到一個更可展出和容納遊客的結構。但1958年,該提議在公眾強烈抗議後被撤回,1976年,因慶祝美國獨立二百週年,公園管理局再次嘗試。[50] 1969年向獨立國家歷史公園諮詢委員會提議於將自由鐘移出獨立廳,因為該建築無法容納在兩百週年紀念日訪問費城的數百萬人。1972 年,公園管理局宣佈計劃在獨立廳以東兩個街區的南三街和栗子街的新遊客中心,建造一座大型玻璃設施,將耗資500萬美元,但市民再次抗議此舉,取而代之的是,1973年,公園管理局提議在拱門和賽馬街之間的獨立購物中心北端,為自由鐘建造一個較小的玻璃亭。費城市長弗蘭克·里佐英語Frank Rizzo同意展館的想法,但提議將展館建在獨立廳的栗子街對面,該州擔心這會破壞商場區對歷史建築的看法,里佐的觀點佔了上風,最後自由鐘被移到了玻璃和鋼製的自由亭,距其在獨立廳的老家約180公尺。[51][52]


1958 年,白教堂鐘鑄造廠(當時以 Mears 和 Stainbank Foundry 的名義交易)提出重新鑄造自由鐘,但公園管理局告訴鑄造廠,管理局和公眾都不想去除裂縫。1976年,鑄造廠被要求鑄造一尊由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二世贈送給美國的自由鐘(被稱為二百週年紀念鐘)的全尺寸複製品,並被安置在曾經用於自由鍾的塔樓中,位於南三街的前遊客中心,1976年1月1日起,自由鐘移到玻璃櫃內。[53] [54]


自由鐘中心

[編輯]
The Liberty Bell hangs in a glass-backed structure, with a brick, 18th-century building with a steeple visible in the background.
自由鐘中心,背景是獨立廳,其尖頂上可以看到百年鐘。

1995年,公園管理局開始重新設計獨立購物中心的初步工作。建築師Venturi, Scott Brown & Associates制定了包含兩種設計方案的總體規劃。第一個是提議在市場街南側興建一個街區長的遊客中心,那裏也將安置自由鐘。不過這會打斷購物中心的獨立廳至三個街區的遠景經過,並令自由鐘只能從南面(即栗子街)看到。第二種則選擇在市場街的北側放置一個類似的遊客中心,自由鐘在南側的一個小亭子裏,但這也會影響視覺的景觀,都市規劃師艾德蒙·貝肯英語Edmund_Bacon_(architect)曾在1950年代監督過獨立購物中心的設計,貝肯認為保護獨立廳的景觀至關重要,並制定了自己的計劃,其中包括在市場街以北建造圓頂鐘樓。不過公眾則對將自由鐘從獨立廳移到如此遠的距離,表達出劇烈的負面意見,公園管理局只能宣佈鐘將保留在栗子街和市場街道之間的街區。並持續提出其他的計劃。[55] [56]

最後自由鐘與獨立購物中心的總體規劃,則是交由1976年在費城成立的國際性景觀建築設計公司Olin,受聘為獨立購物中心製定;它的團隊包括建築師伯納德·西文斯基英語Bernard Cywinski,[57],他最終贏得了一場設計競賽,設計了自由鐘中心 (LBC)的概念。[58][59] 西文斯基的設計於1999年初揭幕,從設計圖比較,自由鐘中心的規劃比現有的展館還大得多,並允許在建築空間設立展覽廳與解說中心[60][61] ,擬議一同規劃的LBC大樓,將會在長期拆除的費城總統府英語President's House (Philadelphia)約15%的佔地面積上興建[62] ,但是挖掘預定地點的考古學家,卻在施工現場發現了1790-1800年被重新掩埋的費城總統府磚地基屬,更發現了一條當年奴隸通道和奴隸居住場所的遺跡,導致大樓的開發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公園管理局拒絕重新設計LBC大樓,並推遲其建設。後經過黑人活動家多年的抗議後,公園管理局最終同意保留該遺跡,自由鐘中心於2003年10月9日安裝自由鐘後數小時開放,毗鄰行人路上的區域標出華盛頓奴隸區的輪廓,並設有介紹碑,解釋了發現奴隸區的重要性。[63]


由於2001年遊客用錘子攻擊自由鐘等因素的安全問題,目前自由鐘懸掛在遊客無法觸及的區域,遊客不再被允許觸摸大鐘,參觀自由鐘中心也需要接受安全檢查。[64]


今天,自由鐘重達2,080磅(940公斤)。它的金屬是70%的銅和25%的錫,其餘由鉛、鋅、砷、金和銀組成。它懸掛在據信由美國樺樹製成的原始軛上。[65]

康斯坦斯·M·格雷夫 教授在她追溯獨立國家歷史公園歷史的書中寫道:

自由鍾是公園裏最受尊敬的物體,是國家的象徵。它不像兩百年前那些重要的日子,或是獨立廳的其他文物美麗,而且已經無法修復。但也許這就是自由鐘近乎神秘吸引力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的民主一樣,它相當脆弱和不完美,但它經受住了威脅後,並且經受住了考驗。

銘文

[編輯]

自由鐘上刻有如下文字:

Proclaim LIBERTY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unto all the Inhabitants Thereof Lev. XXV. v X.
By Order of the ASSEMBLY of the Province of PENSYLVANIA for the State House in PhiladA
Pass and Stow
Philada
MDCCLIII

這段文字出自《聖經》的《舊約·利未記 》25:10:

遺產和紀念

[編輯]
1976年發行的美國二百周年紀念幣 一美元,畫面為自由鐘。
為紀念美國獨立150周年,美國發行了全套1種紀念郵票,畫面為自由鐘。

複製鐘

[編輯]

美國和世界各地至少有100個自由鐘複製品,1915年,德克薩斯州利柏提的婦女活動家凱瑟林·盧森伯格複製了一口自由鐘,以此推動婦女獲取投票權的運動。這個複製品被稱為正義鐘英語Justice_Bell_(Valley_Forge)。她把鐘的鈴舌綁住,使其無法發音。活動家們宣佈,要到有關投票結束婦女獲得選舉權後,才讓「婦女自由鐘」發出聲音。到1920年,美國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終於賦予婦女投票權。[66],該鐘在賓夕法尼亞州福吉谷國家公園的華盛頓紀念教堂英語Washington_Memorial_Chapel)永久展出。

1950年,作為美國國家儲蓄債券運動的一部分,美國財政部訂購了55個自由鐘複製品(48 個州、哥倫比亞特區和領地各一個)並在法國由豐德利帕卡鑄造廠英語Edmund_Bacon_(architect)鑄造,鐘聲將在愛國場合展示和敲響。今天的許多鐘聲都位於州議會大廈附近,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也擁有一個自由鐘複製品,位於魔法王國的自由廣場。

在美國之外,以色列耶路撒冷擁有自由鐘的複製品,展示成立於1976年的自由鐘公園,1952年4月,盟軍最高指揮官馬修·李奇威上將向日本東京贈送另一座自由鐘的複製品,如今位於日比谷公園[67]1950年,西德戰勝歐洲共產主義,美國做了西德自由鐘英語Freedom_Bell給西德,作為反共的象徵,該鐘現保存於舍訥貝格市政廳

1919年,從克斯洛伐克成立前的奧匈帝國移民到美國的美國人,將一個自由鐘的複製品送給當時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鐘由紐約西特洛伊市的梅尼利鐘鑄造廠於1918年鑄造,該鐘在1980年的時候被放置在帕多瓦聖安多尼聖殿北塔。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The Liberty Bell: From Obscurity to Icon. 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October 16, 2006 [2010-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0-04-22). 
  2. ^ Liberty Bell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7-04.
  3. ^ 3.0 3.1 FAQs about the Liberty Bell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05-05.
  4. ^ 费城自由鐘.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5. ^ Nash, pp. 1–2
  6. ^ 6.0 6.1 Paige, pp. 2–3
  7. ^ Dupré, Judith. Monuments: America's History in Art and Memory 1st.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7: 15 [September 27, 2021]. ISBN 978-1-4000-6582-0. OCLC 70046094.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9, 2021). 
  8. ^ Nash, p. 7–10
  9. ^ Nash, pp. 10–11
  10. ^ Nash, p. 9
  11. ^ Hanson, p. 4
  12. ^ Hanson, p. 3
  13. ^ 13.0 13.1 Nash, pp. 11–12
  14. ^ 14.0 14.1 14.2 Kimball, pp. 31–32
  15. ^ 15.0 15.1 Paige, p. 13
  16. ^ Kimball, pp. 32–33
  17. ^ 17.0 17.1 Nash, pp. 17–18
  18. ^ Fischer, p. 754
  19. ^ Paige, p. 18
  20. ^ Paige, pp. 17–18
  21. ^ Nash, p. 19
  22. ^ Kimball, p. 37
  23. ^ Kimball, pp. 37–38
  24. ^ Kimball, p. 38
  25. ^ Kimball, p. 70
  26. ^ Kimball, pp. 43–45
  27. ^ Kimball, pp. 43–47
  28. ^ Nash, p. 36
  29. ^ Nash, pp. 37–38
  30. ^ Lippard, pp. 63-70
  31. ^ Kimball, p. 56
  32. ^ Paige, p. 83
  33. ^ de Bolla, p. 108
  34. ^ Nash, p. 47
  35. ^ Nash, pp. 50–51
  36. ^ Kimball, p. 60
  37. ^ Nash, pp. 48-49
  38. ^ 38.0 38.1 Hoch, pp. 59-70
  39. ^ Schwartz, p. 40
  40. ^ Nash, pp. 63–65
  41. ^ Nash, pp. 66–68
  42. ^ Kimball, p. 68
  43. ^ 43.0 43.1 de Bolla, p. 111
  44. ^ Kimball, p. 69
  45. ^ Ashmead, Henry Graham. Philadelphia, the birthplace of the nation, the pivot of industry, the city of homes.. Shelden –透過Internet Archive. 
  46. ^ Nash, pp. 110–112
  47. ^ Nash, pp. 148–151
  48. ^ Kimball, p. 71
  49. ^ 49.0 49.1 Nash, pp. 172–173
  50. ^ Paige, p. 78
  51. ^ New home sought for Liberty Bell需要付費訂閱.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September 4, 1973: 15 [August 10,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4, 2012). 
  52. ^ Wooten, James T. Move of Liberty Bell opens Bicentennial需要付費訂閱.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January 1, 1976: 1 [August 10,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4, 2012). 
  53. ^ Nash, pp. 177–178
  54. ^ Greiff, pp. 214–215
  55. ^ Henry Magaziner, "A Debate: Imagining the Mall,"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June 30, 1996.
  56. ^ Thomas Hine, "Lost in Space on Philadelphia's Independence Mall,"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9, 1997.
  57. ^ Laurie Olin, "Giving Form to a Creation Story—The Remaking of Independence Mall," in Rodolphe el-Khoury, ed., Liberty Bell Center, Bohlin Cywinski Jackson (Philadelphia, PA: Oscar Riera Ojeda & Associates, 2006) ISBN 0-9746800-4-4
  58. ^ Footprints of LBC and President's House.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8, 2011). 
  59. ^ Faye Flam, "Formerly on Ice, Past Unearthed. The Icehouse Found in Philadelphia Gives Glimpse into Colonial History,"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February 23, 2001.[1]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April 19, 2012,.
  60. ^ Joann Loviglio, "Historians decry burying history for Liberty Bell," Associated Press, March 30, 2002.Archived copy. [201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9, 2012). 
  61. ^ Stephan Salisbury, "Proposed wording on slave quarters draws fire,"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October 31, 2002.Archived copy. [201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7, 2012). 
  62. ^ Stephen Mihm, "Liberty Bell Plan Shows Freedom and Slavery,"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23, 2003.[2]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September 7, 2017,.
  63. ^ Visiting the Liberty Bell Center – 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6-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5, 2016). 
  64. ^ Yamin, Rebecca. Digging in the City of Brotherly Love: Stories from Philadelphia Archeology.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39–53 [August 9, 2010]. ISBN 978-0-300-10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9, 2021). 
  65. ^ The Franklin Institute, p. 21
  66. ^ 达巍:费城自由鐘,被不断诠释的美国历史. [2010-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67. ^ 自由鐘博物馆.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2).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