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道德统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德统计Moral statistics)严格上而言指利用数值资料暗示特定群体有病理性的社会成因,包括犯罪率、文盲率、自杀率、私生子出生率、堕胎率、离婚率、卖淫比例,或者19世纪时被称为“贫穷”的某些经济问题。

首位集合资料进行社会统计学的人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葛兰特,于1662年针对伦敦病死人口做的统计报告:《死亡表》(Bills of Mortality),为伦敦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列表[1];1741年,第一份系统化人口调查出现,咸信是由德国牧师约翰·彼得·秀斯密尔Johann Peter Süssmilch)主持。“道德”作为一种统计变量,在19世纪初期被多个英国和法国的地方政府采用、传播,广泛用于社会改革的辩论场中。

第一份讨论“道德统计”的作品是法国统计学家安德烈-米歇尔·格雷André-Michel Guerry)在1833年的《论法国道德统计》(Essai sur la statistique morale de la France[2]。书中他利用法国的行政区划地图,绘制文盲率、犯罪率(以人数和财富多寡计算)、私生子出生率与穷人与富人的捐献金额分布,讨论与道德变量有关的项目。

在英国,首篇讨论道德统计的文章是1847年统计学家约瑟夫·弗莱彻(Joseph Fletcher)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的道德与教育统计》(Moral an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of England and Wales[3][4]

延伸阅读[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Graunt, J. Natur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 London: John Martyn and James Allestry. 1662 (英语). 
  2. ^ Guerry, A.-M. Essai sur la statistique morale de la France. Paris: Crochard. 1833 (法语). 
  3. ^ Fletcher, J. Moral an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of England and Wales.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47, (10): 193-221. JSTOR 2338048 (英语). 
  4. ^ Fletcher, J. Moral an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of England and Wales.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49, (12): 151-176、189-335. JSTOR 233822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