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草灣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45.64.241.224留言2020年12月17日 (四) 03:3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960年代的晒草灣,圖右油庫後的草地在填海前正是「全部長滿草的海灣」

晒草灣(英語:Sai Tso Wan[註 1]),又名茜草灣,是香港九龍觀塘區茶果嶺藍田之間的海灣,其毗鄰白泥山亦被稱為晒草灣。藍田站興建在白泥山山坡內,藍田站D出口穿過山坡直接到達白泥山滙景花園第17座旁匯景道及茜發道步行前往滙景花園麗港城

晒草灣跟「曬草灣」有別,雖然粵語發音相同,但因為繁體字彙中的「晒」字,字意跟「曬」不同,前者意解「全」、「都」的意思[1]。晒草灣意思為「長滿草的海灣」。

歷史

偉發道往茶果嶺道方向,行人路旁近茜草灣的岩壁有往日採礦的痕跡
1964年的茶果嶺至鯉魚門街道詳圖,油庫和晒草灣於地圖左上角

香港開埠初期,九龍一帶盛行採石業包括茜草灣牛頭角茶果嶺鯉魚門,合稱為九龍四山

20世紀初,晒草灣一帶主要是垃圾堆填區之用,所以當時又名垃圾灣

到了香港日治時期,晒草灣曾被稱為塵芥灣,當中的「塵芥」在日文中有垃圾的意思。

1980年代蜆殼公司的茶果嶺油庫

1947年,亞細亞火油公司購入晒草灣地段,並填海興建油庫,位置大約在偉發道一帶,現在的麗港公園。

1978年,香港政府在晒草灣建立現代化的垃圾堆填區,稱為晒草灣垃圾堆填區,面積約9公頃,堆放逾160萬噸廢物。厚度最深達65米。

1980年,堆填區關閉,其後空置十多年,至1997年始進行修復工作。當中的2.8公頃土地,於2004年改建成晒草灣遊樂場,乃香港第一個建於已修復堆填區上的永久康樂設施。

1990年代,地產商購入晒草灣地段興建兩個大型私人屋苑:近海的麗港城和白泥山上的匯景花園,基本上現在整個晒草灣已經作住宅用途。

私人及居屋屋苑

社區設施

晒草灣遊樂場
茜發道機電工程署茜發道車場

學校

商業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麗港城公共運輸交匯處
茶果嶺道
偉業街
鯉魚門道
茜發道

相關條目

茜發道

註釋

  1. ^ 新界西青衣島西岸有一名爲茜草灣的海灣,其根據粵音拼讀而成的英語名稱與晒草灣相同,皆爲“Sai Tso Wan”,如要區分兩者則需要在英語名稱前後加上所在地區名稱,如“Sai Tso Wan, Kwun Tong”(官塘晒草灣)和“Sai Tso Wan, Tsing Yi”(青衣茜草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