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本國鐵115系電力動車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IT0865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1日 (一) 16:23 →‎量產結束後:​ 调整格式、排版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國鐵115系電車
(共通規格)
兩毛線小山站的115系
( 2017年4月23日)
概覽
原產國 日本
製造汽車製造
日本車輛製造
川崎車輛→川崎重工業
近畿車輛
東急車輛製造
日立製作所
車輛總數1,921輛
製造年份1963年 - 1983年
主要用戶日本国有鉄道
東日本旅客鉄道
東海旅客鉄道
西日本旅客鉄道
信濃鐵道
伊豆急行
技術數據
車輛長度20,000 [1]mm
車體宽度2,956mm
車體高度4,077mm
轨距1,067 mmmm
設計最高速度100[2]km/h
起動加速度1.6 (1M1T)
2.0 km/h/s (2M1T)
常用減速度3.0
緊急減速度4.0/s
供電制式直流1,500V[2]
牽引電動機直流直巻MT54
傳動比1:4.82
控制裝置CS15形制御器CS15A[3](300番台を除く)
驅動裝置電機空心軸驅動方式
安全防護系統ATS-S・ATS-P(一部)・ATS-Ps(一部)

115系電車日本國有鐵道在1963年~1983年年間設計並製造的近郊型直流列車,最高速度可達100km/h。115系先後被日本國有鐵道、JR東日本JR東海JR西日本信濃鐵道伊豆急行(2008年12月停止使用)等鐵路公司使用。115系列車比較有名的塗裝有信濃鐵道的長野色塗裝和JR東日本的湘南色塗裝,以及JR西日本的末期色塗裝。

概要

在寒冷地區、陡峭的路線行駛的近郊形車輛近郊形車両於1963年(昭和38年)到1983年(昭和58年)製造,共生產1,921輛。[註釋 1][2]

發展歷史

日本國鐵的新性能電車新性能電車的始祖車輛101系国鉄101系電車通勤型電聯車1957年開始生產,此後隨著151系特快列車與153系国鉄153系電車特快列車快速増加。以及鹿兒島本線常磐線交流電化3門的交直流混和用車輛401・421系国鉄415系電車1960年開始製造。然而,在東海道本線日本國鐵80系電聯車的客車只有2扇車門可以使用,由於無法應對快速增加的通勤旅客因此製造了與401・421 系列具有相同車身結構的111系[4]

此外,同時電氣化在山區路線上開始中長途列車開始運行,但搭載輸出不足的輸出型100千瓦MT 46系主電機配備的111系,無法於路線陡峭的山區路線行駛,因此需要較高出力的車輛,或要求輔助機車的連接[4],以補足動力不足。然而,為了增加電動車的數量,在製造,操作和維護方面都是昂貴且不經濟的,因此115系列是為了增加基於111系列的主電機的輸出而開發的。 [4]

量產結束後

截至1985年底,一共新製車1921輛,改造113系4輛,113系轉移修改6輛共計1,923両,但隔年(1986年)[5]開始量產211系,較老舊的車輛就陸續退役,並且改變一些改裝中間車以增加車輛的載客數量並高通用性[2]。 在1987年國鐵私有化時,將兩輛事故車與45輛較早期製造的車輛報廢,不包括改造為其他車型的401系,一共有1,875輛由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與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繼承[6][7]

由於老化和後繼車種推出,許多0番台與300番台在此之後被報廢。還有部分由JR東日本轉讓到信濃鐵道33輛[8]、伊豆急行27輛。截至2012年3月底,JR東日本、JR西日本與信濃鐵道一共剩970輛在籍[註釋 2][2]

此時,JR各公司的在来線用主力電車為E231系2,632輛、E233系2,163輛、205系1,315輛[註釋 3][9]

公司名 分割民營化時 2015年3月末 2019年8月末 2020年4月 剩存率
JR東日本 1,186輛 495輛 24輛 22輛 1.85%
JR東海 99輛 0輛 0輛 0輛 0%
JR西日本 590輛 442輛 291輛 251輛 4.25%
信濃鐵道 - 33輛 62輛 59輛 -
總計 1,875輛 970輛 377輛 332輛 17.7%
備註 隨著北陸新幹線擴建至金澤,將信越本線長野 - 妙高高原間交由信濃

鐵道營運,並轉讓長野総合車両中心所屬15輛115系轉讓給信濃鐵道。

構造

113系列同時製造用於較溫暖的區域和平坦區域,而115系則用於在山區、寒冷地區與陡坡上運行,同時與113系列共用基本部件考慮到耐寒結構和梯度對策已經實施[4]。此外,因為它應該輸入到地方線路 ,採用了一種結構,可以用4車廂列車作為最小單位組成的クハ115形2両+モハ115形[3]。1966年クモハ115形製造開始,並且以三車輛車為一編組[10]在本節中,我們將主要描述每個部分的通用規範,並且對於每個部分的不同部分,請參閱該部分。

車體

Template:Double image stack 生產的規格與113系相同,前面中央有貫通門,與153系国鉄153系電車同様下緣縮小限界[1],車體寬2,900mm,以碳鋼製造該系。

車門寬度為1,100 mm[註釋 4],並且設置自動與半自動模式車門[12],也可以手動打開門, 這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寒冷地區的門打開,但與氣動採用的方法不同,與支柱採用的方法不同,可以通過導體開關輕鬆地在自動和半自動之間切換。

側窗除了門兜外,還是兩級上升型或上/下兩段皆可式。 打開和關閉方向根據製造時間而不同。

車身採用耐寒結構,車頂通風機採用可在冬季阻擋寒冷和積的滑入。

車内設備

座椅日语鉄道車両の座席的設計與其他國鐵近郊型的列車設計相同,門之間的面對面固定橫座[13][14][15]

轉向架/設備

信濃鐵道

所有信濃鐵道車輛均不更改JR東日本的車號[16],信濃鐵道是一家日本長野縣第三部門鐵路經營者,總部現設於長野縣上田市,是因應JR東日本因先後運營長野新幹線北陸新幹線時接收原位於長野縣內信越本線車站及設備而成立,公司主要由長野縣廳、沿線各地方自治團體、多間金融及交通事業機構、和個人等所集資特別設置的事業體[17]

S1 - S16編成

編成一覧
編成號碼 クモハ
115
モハ
114
クハ
115
塗装 備註
S1 1004 1007 1004 信濃鐵道色
S2 1012 1017 1011 信濃鐵道色
S3 1013 1018 1012 湘南色
S4 1066 1160 1209 信濃鐵道色
S5 1069 1166 1212 信濃鐵道色
S6 1002 1003 1002 信濃鐵道色
S7 1018 1023 1017 初代長野色
S8 1529 1052 1021 六文錢
S9 1527 1048 1223 台鐵自強號色
S10 1067 1162 1210 信濃鐵道色
S11 1020 1027 1019 可口可樂
S12 1036 1047 1037 信濃鐵道色
S13 1070 1167 1213 信濃鐵道色
S14 1010 1015 1010 信濃鐵道色
S15 1015 1020 1014 第二代長野色
S16 1072 1170 1215 横須賀色

S21 - S27編成

2輛編成
編成編號 クモハ
115
クモハ
114
塗装 備註
S21 1011 1507 信濃鐵道色
S22 1528 1508 信濃鐵道色
S23 1037 1509 信濃鐵道色
S24 1005 1510 信濃鐵道色
S25 1075 1511 湘南色
S26 1076 1512 横須賀色
S27 1040 1514 信濃鐵道色

相關條目

註釋

  1. ^ 截至1985年財政年度末,有113個系列改造了4輛改造換號編入因此為1,923輛。
  2. ^ 此時103系列和113系列的剩餘率均低於10%,且車輛皆集中在JR在西日本。
  3. ^ 新幹線車両を含めるとN700系の1,784両、700系の1,312両が入るため6番目となる。
  4. ^ 車門寬度1,300mm,[2]但把手部分不存放在門廊中[1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