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immy-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1日 (四) 15:43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Cat:国家级贫困县Cat:原国家级贫困县))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阳高县

阳高县的地理位置
坐标:40°21′37″N 113°44′24″E / 40.36028°N 113.73995°E / 40.36028; 113.73995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山西省大同市
政府駐地龙泉镇
面积
 • 总计1,678.27 平方公里(647.98 平方英里)
人口(2010)
 • 總計272,488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038100
電話區號352
車輛號牌晋B
行政区划代码140221

阳高县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所辖的一个。总面积为167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29万人。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表明,阳高县境内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境内有著名的许家窑人遗址,属旧石器时代遗址;另有新石器时代的砖井遗址。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北征,击溃林胡楼烦,在此设置高柳县,属代郡统一后,仍属代。西汉时境内另有道人(新莽时改为道仁)、参合二县。东汉时代郡治所由桑干移至高柳,属幽州;参合县废。灵帝末年郡县皆废。

北魏在阳高县参合陂击败后燕參合陂之戰之后定都平城(今大同),阳高时属畿内之地。迁都洛阳后,平城置为六郡,高柳郡治所位于高柳,领高柳、安阳(今阳原县南)两县。

在此置清塞军,属河东道蔚州。置长青县,属西京道大同府。初仍为长青县(后改为白登县),隶西京路大同府。初废县为镇,后复置白登县,属宣慰司大同路。

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原村镇改属山西布政使司。后徙高山卫同驻。并阳和、高山卫为阳高卫。顺治时曾升为阳和府,并移大同府治所至此,后改回阳高卫。雍正时改卫为县,属山西省大同府。从此县名不变。 民国初属山西省雁门道,后雁门道废,直属山西省。日军侵占后先后属伪蒙疆政府晋北自治政府、伪晋北政厅、伪大同省公署。 1949年后属察哈尔省雁北公署,后察哈尔省撤销,属山西省雁北专区(后改称雁北地区)。1958年至1961年间曾与天镇县合并。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阳高县划归大同市[1]

行政区划

阳高县下辖7个、5个[2]

龙泉镇、​罗文皂镇、​大白登镇、​王官屯镇、​古城镇、​东小村镇、​友宰镇、​长城乡、​狮子屯乡、​下深井乡鳌石乡

神泉寺

1 神泉寺特产:黄花  ,葡萄绿豆,紫土豆,葵花( 向日葵  )等。

2 神泉寺旧石器文化遗址。

3 神泉寺火山是是大同火山群组成部分,是中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大同火山群为国家地质公园。

参见

参考文献

  1. ^ 郭海主编 (编). 《阳高县志》. 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 7-5008-1398-8. 
  2. ^ 2023年阳高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