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8年10月19日)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 |
---|---|
自治县 | |
坐标:35°42′44″N 102°52′30″E / 35.71216°N 102.87513°E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
政府駐地 | 吹麻滩镇 |
面积 | |
• 总计 | 902.38 平方公里(348.41 平方英里) |
人口 | |
• 總計 | 239,390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731700 |
車輛號牌 | 甘N |
行政区划代码 | 62 29 27 |
網站 | www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简称积石山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自治县。
歷史沿革[编辑]
戰國末期,入秦國版圖。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8年),秦置隴西郡,縣境屬秦枹罕縣。
西漢初,縣地屬隴西郡枹罕縣,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取天水郡、隴西郡、張掖郡三郡各二縣,置金城郡,縣境屬金城郡枹罕縣。
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於今縣地置河關縣(治所在今縣境大河家鎮康吊村行政村),屬金城郡。
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省金城郡入隴西郡,枹罕縣、河關縣皆屬之。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十一月,隴西郡宋建聚眾據枹罕縣割據自立,自號『河首平漢王』,設百官,改元自立30年。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遣夏侯淵率兵攻克枹罕縣,斬殺宋建,平定河關縣,渡黃河入小湟中,河湟地區遂安。
西晉初,屬秦州隴西郡。晉惠帝永寧中(公元301年~公元302年),涼州刺史張軌分西平郡界,置晉興郡。在縣地大河家鎮設臨津縣,屬晉興郡。
十六國時,自治縣境相繼為前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後涼等割據政權轄地。
西秦永康元年(公元412年)二月,西秦徙都譚郊(今縣境劉集鄉崔家村行政村北崖古城),是年十月,西秦遷都袍罕。是年,設治城縣,治所在今劉集鄉境内,屬建昌郡,北魏又設置。
乞伏暮末永弘四年(公元431年),西秦為夏赫連定所滅,縣境遂入於吐谷渾。
西魏大統十二年(公元546年),河州刺史楊寬於鳳林川(今沒於劉家峽水庫)置鳳林縣,縣境東南、東北部地面屬鳳林縣管轄。
隋初,縣境屬枹罕郡,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枹罕郡為河州,縣地屬之,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河州歸枹罕郡,臨津縣屬之。後設積石鎮(今縣境大河家鎮)。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河州,轄枹罕縣,縣境屬之。
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置米州(治所在今縣境大河家鎮)。貞觀十年(公元636年),米州廢,設米川縣,屬河州。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置安鄉縣。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米川縣移於黃河以北(今青海省境),改屬廓州。
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安鄉縣西移至安鄉城(今縣境安集鎮境內),縣地分屬安鄉、枹罕二縣。隨後設積石軍(今縣境大河家鎮)歸屬隴右節度使。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安鄉縣為鳳林縣,改河州為安鄉郡。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張議潮趁吐蕃內亂,率眾起義,收復河西及蘭州、河州、岷州等十一州,縣地歸唐,不久,復陷於吐蕃。
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年~公元1016年),吐蕃唃廝囉政權強大,控制河湟地區。
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木徵以河州歸附,復置安鄉郡,屬熙州路。五年(公元1072年),宋遣王韶擊敗木徵,置熙河路。六年(公元1073年)五月,王韶命景思立知河州。縣境屬之。
金天會九年(公元1131年),金兵入隴右,取熙州、河州、蘭州諸州,河州入於金。
金太宗天會元年(公元1123年),金設積石州(今縣境大河家鎮)。金初,沿宋制,縣地屬臨洮府河州。
金熙宗皇統二年(公元1142年),更臨洮府為臨洮路,仍屬之。
南宋宋理宗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蒙古滅西夏後,攻克河州、積石州,縣地入蒙古汗國。
元初,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路。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改河州為河州路,隸宣政院,轄定羌、寧河、安鄉三縣。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河州衞,受轄於陝西都司西安行都衞。基層實行里甲制度,河州原制45里,明世宗嘉靖時(公元1521年-公元1567年)人丁減少縮為31里,縣境內有銀川、木葉、吹麻、下川、樣卑5里。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河州府,領寧河、安鄉二縣,縣地屬安鄉縣。
明憲宗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改河州軍民指揮使司為河州衞,復置河州。縣境銀川里、木葉里、吹麻里、樣卑里、下川里皆屬河州。
清初,縣境屬臨洮府河州管轄。清聖祖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廢除明代里甲制,改設會社制,縣地為西鄉二十九會中的十八會。
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移河州同知於循化營,設循化廳,縣境內癿藏、紅崖、端言、回回、迭古、仰化六部族,歸其管轄。
中華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分甘肅省行政區劃為七道,縣地屬蘭山道河州。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北洋政府廢府、州制,將河州改為導河縣,縣境屬之。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改導河縣為臨夏縣,縣境癿藏鎮、小關鄉、中咀嶺鄉、居集鎮部分沿山地區屬循化縣,銀川鎮、鋪川鄉、安集鎮等地屬永靖縣,其餘屬臨夏縣。[1]
1949年8月至1958年,縣境除安集鎮、銀川鎮、鋪川鄉外,其餘屬臨夏縣。
1961年,恢復臨夏縣建制,縣境屬臨夏縣。
198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成立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编辑]
吹麻滩镇、大河家镇、居集镇、癿藏镇、石塬镇、安集镇、银川镇、刘集乡、柳沟乡、关家川乡、胡林家乡、寨子沟乡、郭干乡、徐扈家乡、中咀岭乡、小关乡和铺川乡。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紅旗出版社《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志(1989-2010)》2019年11月第1版【第一編:地理】[第一章:建置]<第一節:建置沿革>
- ^ 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2-10-31.
外部链接[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