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安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永安之戰当前版本,由Yumeto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4年3月22日 (五) 12:21。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永安之戰
日期景元五年(264年)
地点
结果 魏軍獲勝
参战方
孫吳 曹魏
指挥官与领导者
步協
陸抗
羅憲
胡烈
兵力
吳軍多於3萬 蜀國降兵2千
魏軍2萬
伤亡与损失
不詳 不詳
永安之戰在中国东部的位置
永安
永安
西陵
西陵
永安和西陵在地图上的位置

永安之戰,是三國時代原蜀漢將領羅憲魏國堅守巴東郡治永安(今重慶市奉节县)東抗軍的的一場戰役。此戰,羅憲困守孤城,司馬昭採取“圍魏救趙”的戰術,不直援永安,而趁虛襲擊吳軍後方西陵郡(今湖北省宜昌市),迫東吳退兵。

起初蜀漢巴東太守羅憲奉後主劉禪之命,率二千人鎮守永安。263年十月,蜀漢看見魏國來伐國才開始通知吳國。由此吳帝孫休丁奉指揮各軍攻魏國的壽春,留平和施績到南郡商議從永安入川救盟友,丁封孫異從漢水入漢中,孫休為了救蜀漢走捷徑路線,採取三方向牽制魏國進攻。然而不到一個月,於11月,聽聞劉禪投降魏國以致蜀漢滅亡的消息,孫休才停止救援[1]。不久,接到劉禪投降魏國的親筆手令,羅憲就率領他手下的兵士到永安的都亭弔唁了三天。264年2月,吳帝孫休派陸抗、步協、留平、盛曼,圍取永安[2]。因蜀漢已亡而曹魏勢力仍未正式接收,此時羅憲其實已沒有冒生命危險守關的義務,但他對東吳此舉十分氣憤,表示東吳不守信用,趁機併吞巴東,隨即整頓兵馬,嚴陣以待防禦東吳。羅憲兵力薄弱,形勢危急,立即派遣參軍楊宗突圍北上,向魏國安東將軍陳騫求援,並把文武官員的印綬呈獻司馬昭。吳將步協急攻永安,被羅憲擊敗,吳主孫休大怒增兵派出駐守西陵的鎮軍將軍陸抗率兵3萬軍隊會攻永安[3]

羅憲據城堅守,吳軍圍攻六個月不下,曹魏援兵仍未到,永安城中軍民處境更加艱難。有人勸羅憲棄城突圍,但他決心堅守到底,與守城軍民共存亡。曹魏將陳騫將永安告急報告司馬昭,司馬昭令荊州刺史胡烈率兵二萬進攻東吳的西陵,以解永安之圍。同年七月,吳軍因久攻永安不克,西陵又遭魏軍攻擊,被迫從永安撤軍。隨後,司馬昭任命羅憲為巴東太守、陵江將軍,封萬年侯,繼續統兵駐守永安[4]

參考資料

[编辑]
  1. ^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及《資治通鑒》: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甲申,使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將軍留平別詣施績於南郡,議兵所向,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劉禪降魏問至,然後罷。
  2. ^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及《資治通鑒》:七年二月,鎮軍〔將軍〕陸抗、撫軍〔將軍〕步協、征西將軍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眾圍蜀巴東守將羅憲。
  3. ^ 資治通鑑 卷七十八 魏紀十》:初,劉禪使巴東太守襄陽羅憲將兵二千人守永安,聞成都敗,吏民驚擾,憲斬稱成都亂者一人,百姓乃定。及得禪手敕,乃帥所統臨於都亭三日。吳聞蜀敗,起兵西上,外托救援,內欲襲憲。憲曰:「本朝傾覆,吳為脣齒,不恤我難而背盟徼利,不義甚矣。且漢已亡,吳何得久?我寧能為吳降虜乎!」保城繕甲,告誓將士,厲以節義,莫不憤激。吳人聞鐘、鄧敗,百城無主,有兼蜀之志,而巴東固守,兵不得過,乃使撫軍步協率眾而西。憲力弱不能御,遣參軍楊宗突圍北出,告急於安東將軍陳騫,又送文武印綬、任子詣晉公。協攻永安,憲與戰,大破之。吳主怒,復遣鎮軍陸抗等帥眾三萬人增憲之圍。
  4. ^ 資治通鑑 卷七十八 魏紀十》:羅憲被攻凡六月,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太半。或說憲棄城走,憲曰:「吾為城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棄之,君子不為也,畢命於此矣!」陳騫言於晉王,遣荊州刺史胡烈將步騎二萬攻西陵以救憲。秋,七月,吳師退。晉王使憲因仍舊任,加陵江將軍,封萬年亭侯。

參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