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县
永新县 | |
---|---|
县 | |
永新县在江西省及吉安市的位置 | |
坐标:26°57′N 114°14′E / 26.95°N 114.23°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江西省吉安市 |
語源 | 日永月新 |
政府駐地 | 禾川镇 |
下级行政区 | |
政府 | |
• 县委书记 | 郑军平 |
• 县长 | 古秋云 |
面积 | |
• 县 | 2,195 平方公里(847 平方英里) |
面积排名 | 全市第6位(佔全吉安市8.686%) |
最高海拔 | 1,391 公尺(4,564 英尺)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393,984人 |
• 密度 | 179人/平方公里(465人/平方英里) |
• 縣城(51.41%) | 20.2566万人 |
• 城镇 | 202,566人 |
語言 | |
• 母语(方言) | 赣语吉茶片永新小片、客家语于桂片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343400 |
電話區號 | 796 |
車輛號牌 | 赣D |
行政区划代码 | 360830 |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年均温 | 18.2 ℃ |
• 年降水 | 1530.7毫米 |
• 年日照 | 1756.9小時 |
国内生产总值(2021) | ¥134.003亿 |
• 人均 | ¥34012 |
最長河流 | 禾水 |
最大湖泊 | 禾山水库 |
網站 | www |
永新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吉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南接井岡山市,西鄰湖南省茶陵縣,西北連萍鄉市蓮花縣,北毗安福縣、東連吉安縣、東南鄰泰和縣,縣名來源於《禮記·大學》,寓意“日永月新”[2]。縣人民政府駐禾川镇湘贛大道51號。
歷史
[编辑]縣西文竹有殷商至西周時期的渚形村落遺址,縣西沙市與澧田交界地帶有春秋時期的高洲村落遺址,在其附近出土了窖藏的西汉五铢钱和新莽货泉钱。县境内西汉墓葬发现有台岭乡程家墓群;东汉墓葬发现有怀忠乡官陂墓、莲塘乡后山墓群、芦溪乡雅田-中陂墓群、高溪乡蔡家墓群、沙市乡洛溪-塘边墓群、曲江乡曲垄墓葬。[3]
203年,孫權征伐贛南的山越人,並於215年設置永新縣,縣治在今沙市下排洲與澧田洲頭交界的高洲,267年孫皓置安成郡,永新屬之。司馬炎滅吳後,於280年將安成郡從揚州劃歸荊州,析永新地置廣興縣,291年以安成郡等十個郡置江州。591年隋朝廢郡,永新縣和廣興縣入太和縣,屬吉州,607年廢州复郡,永新隸屬廬陵郡太和縣,622年唐分太和縣地置南平州,復置永新縣、廣興縣,625年兩縣同併入太和縣,657年永新縣復置,縣治改設禾川鎮。[4][5][6]
宋代吉州始屬江南路,後屬江南西路,1092年太和縣高行鄉的雕陂、漿坑、官北三堡劃歸永新縣,1130年改屬鄂州路,1131年重屬江南西路。1277年,元設江西行中書省,設吉州路,永新屬之,1295年,吉州路改稱吉安路,永新縣升為永新州,至順年間析永新勝業鄉8個都置永寧縣。明朝建立後,永新復為縣,隸江西吉安府。清朝仍屬吉安府,1743年,析永新西亭、安仁兩個鄉及登豐鄉一部與安福縣的一部分置蓮花廳。[4][5][6]
民初廢府,各縣直屬於省。1914年,江西省劃分為四道,永新屬廬陵道。1926年國民政府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1932年,江西全省劃為13個行政區,永新屬第十行政區。1935年,江西省重新劃分為8個行政區,永新屬第三行政區。1949年,永新縣屬江西省贛西南區吉安專區,後吉安專區改稱吉安地區[4]。1950年,茨坪、羅浮劃歸遂川縣。1951年,橫江、大灣兩鄉劃歸寧岡縣。1958年底,寧岡縣併入永新縣。1959年7月,寧岡縣大部從永新析出,連同永新縣的拿山鄉、遂川縣的井岡山鄉,合併成立井岡山管理局[5]。1968年,吉安地區改稱井岡山地區。文革後恢復吉安地區,2000年吉安地區改設吉安市,永新縣仍屬之[4]。
地理
[编辑]永新縣境總面積2187平方千米,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以山地丘陵為主,縣境山地屬羅霄山脈及其分支餘脈,禾山主峰秋山海拔1391米,為境內第一高峰。山地面積為1074平方千米,丘陵面積800平方千米,河谷平原面積312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8.2度,年平均日照1756.9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83天,年平均降雨量為1530.7毫米。[7][8]
永新縣位於禾水中游,禾水在縣境內長77千米,有文竹水、礱市水、龍源口水、溶江水,六七河和蘆溪水6條較大支流。全縣水力資源蘊藏量70673千瓦,水利設施以中型水庫和陂壩為主,有禾山水庫、豐源水庫、洞口水庫、斗上水庫、繁榮水庫5座中型水庫和63座小型水庫以及元朝修建的源陂和袍陂[9]。永新探明的礦產近20種,其中鐵礦、石灰石儲量最為豐富,擁有贛西南最大的鐵礦烏石山鐵礦[10]。
政治
[编辑]现任领导
[编辑]机构 | 中国共产党 永新县委员会 书记 |
永新县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党组书记 |
永新县人民政府 县长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永新县委员会 主席 |
---|---|---|---|---|
姓名 | 郑军平 | 周日红 | 古秋云 | 周建忠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籍贯 | 江西新干 | 江西永新 | 江西遂川 | 江西永新 |
出生日期 | 1980年4月(44歲) | 1971年11月(53歲) | 1971年7月(53歲) | 1970年10月(54歲) |
行政区划
[编辑]永新县現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13个乡:三月坪街道、禾川镇、石桥镇、龙源口镇、澧田镇、龙门镇、沙市镇、文竹镇、埠前镇、怀忠镇、高桥楼镇、坳南乡、曲白乡、才丰乡、烟阁乡、在中乡、三湾乡、台岭乡、龙田乡、高溪乡、莲洲乡、高市乡、象形乡、芦溪乡和永新县工业园区。[12]
宋元祐七年,全縣劃為73都。後全縣又設太平、禾山、登豐、安仁、西亭、霸封、積慶、勝業、景福、才德、思賢、義和12鄉,下轄96都。元至順初,析勝業鄉8都置永寧縣。明初實行里甲制,全縣共編184里。萬曆年間都下設圖,全縣共設180圖。清乾隆八年析25都歸屬蓮花廳,同治年間編為東、南、西、北四鄉,領63都。1938年,全縣設6區,轄2鎮、32鄉、364保、3722甲。1942年,縣內劃為5區34鄉鎮、364保、3689甲。1949年設城廂、石橋、楊橋、拿山、澧田、潞江、泮中7區,下轄1鎮25鄉。[13]
1950年撤楊橋區,增設懷忠、花溪、鄱陽3區,共9區1鎮27鄉。1952至1955年,增設曲江區,共10區1鎮123鄉。1956年,撤區併鄉,設1鎮38鄉,轄427個高級農業社。1957年,復設花溪、文竹、澧田、白沙4區。1958年,原39個鄉鎮改為公社建制,增為44個公社,轄448個大隊,1969個生產隊。1984年,公社改為鎮,1985年全縣劃分為2鎮28鄉及永新墾殖場。下設366個村/居民委員會、2196個村/居民小組。2001年撤鄉併鎮,共設25個鄉鎮場,325個村/居民委員會。[13]
經濟
[编辑]2021年年永新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8.6億元,第二產業36.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9.1億元。全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7.6億元,全年全縣糧食總產量287800噸,油料產量25341噸,水果產量11109噸,水產品產量18164噸,肉類總產量26970噸。全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6.86億元,年末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5家,全年建築業總產值完成16.35億元,資質以上總、專包建築業企業共14家。全年全縣批發業完成銷售額10.64億元,零售業完成銷售額47.21億元,住宿業完成營業額0.64億元,餐飲業完成營業額9.29億元。全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07元。2021年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63233萬元,公路貨物運輸量完成338萬噸,貨運周轉量125586萬噸公里,發送旅客12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0183萬人公里。[14]
人口
[编辑]2021年末,永新縣户籍人口52.36萬人。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常住人口總數為393984人,其中男性200267人,佔總人口的50.83%;女性193717人,佔總人口的49.17%,總人口性別比為103.38。城鎮人口佔總人口51.41%;農村人口佔總人口48.59%。0~14歲佔總人口的24.18%,15~59歲佔總人口的54.88%,60歲及以上佔總人口的20.94%,其中65歲及以上佔總人口的15.03%。全縣常住人口中,大學學歷占比6.549%,高中學歷占比12.359%,初中學歷占比36.431%,小學學歷占比33.777%。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83年,文盲率2.59%。[15]
人物
[编辑]永新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共走出了4位开国中将、29位开国少将和8位后来晋升为少将的开国大校。同时,永新也是贺敏学、贺子珍、贺怡三兄妹的家乡。
著名的畜牧兽医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盛彤笙是永新龙门镇人。
文物古迹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永新概况.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22-08-03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6).
- ^ 永新縣志編纂委員會 (编). 永新縣志. 新华出版社. 1992: 53. ISBN 9787501116478.[失效連結]
- ^ 4.0 4.1 4.2 4.3 建制沿革.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18-07-20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5.0 5.1 5.2 境域变迁.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18-07-20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6.0 6.1 永新縣志編纂委員會 (编). 永新縣志. 新华出版社. 1992: 9–12. ISBN 9787501116478.[失效連結]
- ^ 吴头楚尾的要地.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18-08-19 [2022-08-21].[失效連結]
- ^ 永新縣志編纂委員會 (编). 永新縣志. 新华出版社. 1992: 67–90. ISBN 9787501116478.[失效連結]
- ^ 发达的江河水系.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18-08-19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丰富的地下矿藏.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18-08-19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領導之窗.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2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2023年永新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13.0 13.1 乡都划分.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18-07-20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永新县202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22-05-26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永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永新县人民政府. 2021-07-08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