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 (隋朝)
外观
开皇七年(587年)改荆州为邓州,治所在穰县(今河南省邓州市)。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南阳郡为邓州。户四万三千五十五,口十六万五千二百五十七。下辖六县:穰县、南阳县、向城县、临湍县、内乡县、菊潭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伏牛山以南的丹江、白河、湍河流域等地。
五代十国后汉时,临湍县改临濑县,北宋初年废县。北宋末的崇宁年间,户一十一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九万七千五百五十。下辖五县:穰县、南阳县、内乡县、顺阳县、淅川县。因邓州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是防守荆州、襄州的要地。南宋时,南宋与金国争夺激烈。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省穰县入邓州。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穰县。十四年(1381年)五月,复省穰县入邓州,穰县自此不再设。州领3县:新野县、内乡县、淅川县。清朝时,邓州仍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雍正后,为散州不领县。1913年,邓州改为邓县。
唐朝邓州辖县 | |
---|---|
619年 | 穰县、冠军县、课阳县、南阳县、新野县(新城县改属郦州) |
620年 | 穰县、冠军县、课阳县(南阳县改属宛州,新野县改属新州,增顺阳县[1]) |
621年 | 穰县、冠军县、课阳县、顺阳县(新野县来属,增平晋县[2]) |
623年 | 穰县、冠军县、课阳县、新野县(废除顺阳县、平晋县) |
625年 | 穰县、冠军县、课阳县、新野县(南阳县、新城县[3]来属) |
627年 | 穰县、新野县、南阳县、新城县(废除冠军县、课阳县) |
629年 | 穰县、新野县、南阳县、新城县[4] |
634年 | 穰县、新野县、南阳县、新城县(内乡县来属) |
635年 | 穰县、新野县、南阳县、新城县、内乡县(向城县来属) |
696年 | 穰县、新野县、南阳县、新城县、内乡县、向城县(增淅阳县[5]) |
698年 | 穰县、新野县、南阳县(改为武台县)、新城县、向城县(改为武清县)、内乡县(废除淅阳县) |
705年 | 穰县、新野县、武台县(改为南阳县)、新城县、武清县(改为向城县)、内乡县 |
736年 | 穰县、新野县、南阳县、新城县、向城县、内乡县(增菊潭县[6]) |
742年 | 穰县、新野县、南阳县、新城县(改为临湍县)、向城县、内乡县、菊潭县 |
758年 | 穰县、南阳县、临湍县、向城县、内乡县、菊潭县(废新野县) |
历任长官
[编辑]- 唐朝邓州刺史
- 吕子臧(618年)
- 雷四郎(620年)
- 子刚(620年,王世充任命)
- 陈君宾(627年—628年)
- 李凤(636年—644年)
- 李元裕(637年)
- 张玄素(贞观末年)
- 李元祥(655年—664年)
- 颜振(唐高宗时)
- 王德本(唐高宗时)
- 赵崇道(唐高宗时)
- 赵崇孝(唐高宗时)
- 郭处範(唐高宗时)
- 杨守柔(唐高宗时)
- 杨承绪(唐高宗、武后时)
- 张绩(唐高宗、武后时)
- 皇甫文亮(687年,未任)
- 辛义同(武后时)
- 高斌(武后时)
- 杨亮(唐中宗时)
- 崔先意(唐中宗时)
- 李绛(唐中宗、唐睿宗时)
- 裴惓(唐睿宗时)
- 姚彝(开元初年)
- 薛儆(开元初年)
- 李撝(717年)
- 封无待(720年)
- 杨慎交(722年)
- 何敬之(开元年间)
- 李成裕(开元年间)
- 裴参玄(开元年间)
- 王琚(开元末年)
- 李思顺(开元年间)
- 南阳郡太守(742年—758年)
- 鲁炅(758年—759年)
- 李长(759年—761年)
- 来瑱(762年)
- 李进超(大历年间)
- 刘问(大历年间)
- 姚憺(大历年间)
- 崔温之(大历年间)
- 蔺杲(781年)
- 王某(786年—789年)
- 许仲容(贞元前期)
- 张莒(贞元前期)
- 阎涉(贞元前期)
- 崔适(796年,未任)
- 元洪(800年)
- 周澈(贞元年间)
- 杨同逊(贞元年间)
- 梁崇嗣(贞元年间)
- 潘某(贞元、元和年间)
- 崔咏(810年)
- 张正甫(810年—812年)
- 浑镐(812年—813年)
- 王遂(814年)
- 李愬(816年—817年)
- 陆亘(818年)
- 刘础(820年)
- 浑鐬(821年)
- 李彤(长庆年间)
- 狄兼谟(宝历年间)
- 王堪(837年)
- 周某(会昌年间)
- 薛淙(851年)
- 苏庄(852年)
- 孟璲(大中年间)
- 李回(大中年间,未任)
- 薛弘宗(855年)
- 魏镳(859年)
- 郑諴(865年—867年)
- 赵戎(881年)
- 国湘(898年)
- 刘钦忠
- 李筌
- 薛晃
- 五代邓州刺史(武胜军节度使)
- 李思安(909年- 910年)
- 孔勍(910年)
- 王檀(912年- 913年)
- 寇彦卿(915年- 918年)
- 戴思远(923年)
- 李绍钦(925年- 926年)
- 刘仲殷(926年)
- 陶玘(926年- 927年)
- 高行珪(927年- 928年)
- 卢文进(928年- 930年)
- 史敬镕(930年)
- 梁汉永(930年- 932年)
- 张万进(932年- 934年)
- 皇甫遇(934年- 936年)
- 李从璋(936年- 937年)
- 杨彦询(937年- 940年)
- 安审晖(940年- 942年)
- 宋彦筠(942年- 943年)
- 何建(943年- 944年)
- 王令温(944年)
- 石赟(944年- 945年)
- 宋彦筠(945年- 946年)
- 刘景岩(946年)
- 冯道(946年)
- 王周(947年)
- 刘重进(947年- 950年)
- 折从阮(950年- 951年)
- 张彦成(951年- 953年)
- 侯章(953年- 955年)
- 王令温(955年- 956年)
- 侯章(956年- 957年)
- 刘重进(957年- 958年)
- 宋延渥(宋偓)(958年- 960年)
- 北宋知邓州
- 宋偓(960年)
- 张永德(960年-964年)
- 祁廷训(964年)
- 张永德(964年-967年)
- 祁廷训(967年)
- 张永德(967年-977年)
- 高怀德(982年)
- 赵普(983年-986年)
- 钱俶(987年-988年)
- 赵延进(989年-992年)
- 苏易简(995年)
- 寇准(996年-998年)
- 姚坦
- 张雍(1007年-1008年)
- 张知白(1008年-1010年)
- 刘筠
- 陈尧咨(1015年-1016年)
- 任布(1018年)
- 夏竦(1019年)
- 黄昭益(1020年-1021年)
- 王世昌(1022年)
- 寇瑊(1023年-1024年)
- 张师德
- 曹利用(1029年)
- 赵贺(1033年-1034年)
- 焦守节
- 燕肃(1037年)
- 谢绛(1039年)
- 柳植(1041年-1043年)
- 杜曾(1043年)
- 张昪(1044年)
- 孙甫(1045年)
- 范仲淹(1045年-1049年)
- 张友直(1049年)
- 刘元瑜(1057年-1058年)
- 马寻
- 施昌言(1058年-1060年)
- 王琪(1060年-1061年)
- 李兑(1061年-1064年)
- 郭申锡(1065年-1066年)
- 钱公辅(1067年)
- 孙思恭(1068年-1069年)
- 吕诲(1069年-1070年)
- 赵瞻(1070年)
- 谢景温(1071年)
- 韩绛(1071年-1072年)
- 李璋(1072年)
- 谢景温(1073年)
- 陈绎(1073年-1074年)
- 张焘(1074年)
- 滕甫(1075年)
- 刘忱(1075年-1077年)
- 张蒭(1077年-1078年)
- 李复圭(1079年)
- 钱藻(1080年)
- 贾昌衡(1082年)
- 刘忱(1084年)
- 贾昌衡(1084年-1085年)
- 邓绾(1085年-1086年)
- 曾孝宽(1086年)
- 陈安石(1086年-1087年)
- 韩维(1088年)
- 蔡确(1088年-1089年)
- 李常(1089年)
- 曾肇(1089年-1090年)
- 杜紘
- 陆佃(1090年-1092年)
- 黄履(1092年)
- 谢景温(1092年-1095年)
- 范纯粹(1096年)
- 杜紘(1097年)
- 宇文昌龄(1098年-1099年)
- 邵䶵(1099年-1100年)
- 王说(1100年)
- 郭知章(1100年)
- 盛次中(1101年)
- 贾易(1101年-1102年)
- 林颜
- 吕仲甫(1103年)
- 吴安宪
- 石豫
- 向宗贤(1106年-1108年)
- 张茂直(1115年-1116年)
- 李夔(1110年-1111年)
- 许光凝(1111年-1113年)
- 贾炎(1115年-1116年)
- 赵鼎臣(1117年-1118年)
- 许份(1118年-1121年)
- 范致虚
- 崔彪
- 王师状
- 范致虚(1122年-1123年)
- 葛胜仲(1124年-1125年)
- 范致虚(1125年)
- 张叔夜(11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