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孤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7年9月28日) |
搶孤(閩南語:搶孤,白話字:chhiúⁿ-koo,臺羅:tshiúnn-koo)為閩南民系及越南一種廟會活動,台灣的宜蘭頭城及屏東恆春、中國大陸閩南、潮汕及香港潮州人在中元普渡或醮會等祭祀活動後,會將祭祀的供品提供民眾搶奪,稱為「搶孤」,其中一種比較為人熟悉的為搶包山。一種說法是為了娛樂眾家先靈,扮演搶食的餓鬼,另一種說法是搶奪祭品,以嚇退流連忘返的亡魂;同時亦有賑濟貧苦流民的功能。
傳統搶孤
[編輯]台灣
[編輯]台灣最負盛名的「搶孤」是東北角宜蘭頭城與西南隅屏東恆春的搶孤活動。
搶孤是先搭設十幾公尺高的「孤棚」,選手到此需要「倒翻棚」(臺羅:tò-huan-pênn)到上層,上層再搭「孤棧」(臺羅:koo-tshián),並在上頭擺放供品以及旗幟,而棚柱上塗滿牛油,整隊八人中六人為先發,以底座人撐起其他三位隊員及攻擊手完成任務,想要憑己力爬上孤棚並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發生,因此據說,在台灣清治時期臺灣巡撫劉銘傳曾經下令禁止搶孤活動。[來源請求]現代的搶孤活動則有增加許多安全措施,例如下方之防墜網、登上孤棧時需鉤扣安全繩等。
頭城搶孤
[編輯]1991年,宜蘭頭城恢復舉辦搶孤,並且改善了活動搶奪的方式,成了目前具有競賽性的民俗活動,截至2011年的新規例:第一階段,五人以疊羅漢方式幫助攻擊手在一小時內搶下柱子中間的紅繩,但如果支撐不住,或攻擊手跌回地上,需要重新開始,然後在第二階段,只能以剩下的白布幫助攻頂能夠首先取得棧頂的「順風旗」就算奪標。而民間相信搶得順風旗的人,可以獲得神鬼的庇護。
以頭城搶孤的孤棚結構[1]為例:總高度43公尺、總重量4萬6000公斤。
•上:13座孤棧(高30公尺、每座由16根竹子編成),均綁有祭品、頂端有順風旗。
•中:倒塌棚(長12公尺、寬7.2公尺)。
•下:16根衫木孤柱(高13公尺),各塗75公升牛油。
2015年37歲的林宗麟每天拉單槓及核心肌群訓練[2],9月12日11點開賽後,在隊員疊羅漢協助下,攀爬塗抹牛油孤柱,爬到孤棚棚頂下,使出類似倒掛金鉤的「倒翻棚」[3];比上屆冠軍快了24分,僅花了8分9秒就翻上孤棚;創下頭城搶孤史上最快紀錄。
宜蘭頭城搶孤於農曆7月30日「鬼門關」舉行。
恆春搶孤
[編輯]自屏東設縣以前就有搶孤的活動在進行,直到日治時代末期,因為第二次世界戰爭的緣故,禁止舉辦大型活動而暫時消失;直到1951年左右,再以舉辦三年、停三年方式重新將此項傳統恢復舉行,恢復期間亦曾間斷舉行,直到1981年又再恢復[4]。
過去每三年一次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舉辦的搶孤活動,於恆春古城的東門旁舉辦;競賽參加者須每八人為一組,以疊羅漢的方式互助合作,運用繩索攀爬上十二公尺高塗滿滑膩牛油的大型柱體,爬到頂端時須以倒掛金鉤的方式翻上孤棚,取下順風旗,便完成搶孤的勝利。
現今孤棚結構也與早年的不同。早期作法是:豎四根長度三丈六的原木代表恆春城內四座古城,原木上塗滿易滑的牛油,下舖防護網、地板鋪細沙,防止意外。原木上再搭建孤棚,孤棚頂端插放一面錦旗,率先搶得錦旗者即為優勝。 如今將四根原木柱改為卅六柱,參賽隊伍數相對就能擴增。鎮公所廣發英雄帖開放給恆春以外各地好手共襄盛舉,也已經有外籍隊伍越洋來較勁。現在每年一次。
香港
[編輯]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
[編輯]中國大陸
[編輯]漳州龍海市隆教畲族鄉大社村搶孤為龍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1949年起搶孤棚及建醮活動曾中斷了35年。
新式搶孤
[編輯]香港
[編輯]長洲搶包山比賽
[編輯]「盂蘭文化節」搶孤比賽
[編輯]參見
[編輯]參看
[編輯]- ^ 頭城搶孤 霸主8分鐘出爐. [2015-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4).
- ^ 林宗麟苦練2年 一舉破頭城搶孤紀錄. [2015-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2).
- ^ 頭城搶孤冠軍隊 「倒翻棚」美技決勝負. [2015-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4).
- ^ 屏東恆春搶孤. [2015-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