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1958年3月18日-)中國大陸導演、編劇,祖籍湖南湘潭,出生於北京。現任妻子是演員徐帆。馮小剛作品風格以北方京味兒喜劇著稱,擅長小品喜劇片,是早年較有票房號召力的中國導演之一。[2]
高中畢業後進入北京軍區文工團,擔任舞美設計。1977年,他曾在38軍坦克六師宣傳隊工作,並於1978年正式參軍。[3]1985年,他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
1990年代[編輯]
1992年,他與鄭曉龍合作寫了電影劇本《大撒把》,搬上銀幕後,獲得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五項提名。1994年,他干起導演,處女作是《永失我愛》,這也是一部城市題材的影片,同時還兼做美工。
1994年,馮小剛參與鄭曉龍合作導演《北京人在紐約》。
1997年,馮小剛推出電視劇《月亮背面》。
隨後幾年,連續推出賀歲電影《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票房成績不俗。他的《一聲嘆息》在圈裏圈外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瀾。《大腕》則是很具戲謔風格黑色喜劇,有港片的嘲諷風格。成功馮氏喜劇也是在這幾年被人熟知,而馮小剛之所以能夠成為又一個大片導演,則是因為他導演的這些賀歲片。與張藝謀、陳凱歌這些被著名電影獎項肯定過的導演相比,馮小剛是以普通觀眾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電影風格,也是唯一一直在商業領域打滾的導演,在中國大陸電影賀歲檔市場擁有鞏固的觀眾群。
2000年代[編輯]
2004年執導電影《天下無賊》,影片改編自趙本夫的同名小說,由劉德華、劉若英、葛優、王寶強、李冰冰等主演,國內票房取得1.2億元人民幣,在當年僅次於《功夫》和《十面埋伏》。馮小剛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劉若英憑藉此片先後獲得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百花獎最佳女演員。
2006年首次執導古裝電影《夜宴》,影片脫胎於莎士比亞的名作《王子復仇記》,時代背景改為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由章子怡、葛優、吳彥祖、周迅等主演,國內票房1.3億元人民幣。周迅憑藉此片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2007年執導的戰爭片《集結號》在12月上映,票房競爭上與陳可辛的古裝戰爭巨製《投名狀》展開直接較量,但《集結號》仍取得2.6億人民幣票房成績。[4]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以及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導演獎。
2008年12月18日,電影《非誠勿擾》回歸京味馮式喜劇,葛優、舒淇聯袂主演,堪稱是年度最具親和力和感染力的國產電影,在上映19天後,影片迅速突破3億人民幣票房,馮小剛個人作品的票房總和已經達到10.32億人民幣[5]。
2010年代[編輯]
2010年,馮小剛先後推出《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2》,其中暑期檔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小說《餘震》,是第一部華語IMAX電影,國內總票房創紀錄達到6.6億元人民幣(後來被《讓子彈飛》和《畫皮2》超越)。賀歲檔上映的《非誠勿擾2》票房超越第一部,接近5億元人民幣。
2011年初,開始籌備電影《一九四二》,於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獲得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以及第3屆北京國際影展最佳影片。
2013年7月21日,馮小剛被正式任命為2014年央視春晚總導演[6]。同年個人隨筆集《不省心》[7]出版,12月其執導的喜劇片《私人訂製》上映,儘管影片得到許多批評仍取得7.17億的佳績創造其票房新高。
2014年6月7日,位於海口的觀瀾湖華誼兄弟馮小剛「電影堅離地公社」正式開業,項目總投資55億人民幣,規劃總面積1400畝,是以馮小剛作品《1942》、《唐山大地震》等電影場景為建築規劃元素打造成的影視攝製基地、綜合娛樂商業街區。[8]
2015年,獲法國外交部長頒發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9]。
2014年到2015年他在東方衛視的喜劇節目《笑傲江湖》和浙江衛視的表演節目《我看你有戲》中任評審嘉賓。2015年在管虎執導的電影《老炮兒》中出演一位混跡於北京胡同的老混混六爺, 獲得第52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第23屆北京大學生影展最佳男演員獎以及第10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0][11]2015年他監製的兩部作品《命中注定》和《壞蛋必須死》分別由青年導演張皓、孫皓執導[12]。
2015年底開拍改編自劉震雲小說、由范冰冰主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13],獲得第41屆多倫多影展特別展映單元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和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影展最佳影片金貝殼獎[14],2016年11月18日公映。贏得第十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和第53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5][16]同年12月獲得第一屆澳門國際影展授予的終身成就獎[17]。2017年3月又獲得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攝影三個獎[18]。
2017年1月,在海口開拍文革背景文工團故事的《芳華》,於2017年12月15日上映 。[19]
個人生活[編輯]
馮小剛與前妻張娣育有一個女兒馮思羽,馮思羽2009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製片管理系,後留學美國紐約電影學院[20]。他的現任妻子是女演員徐帆,兩人於1999結婚,因馮小剛患有白癜風,兩人沒有生育,而是領養了一個名叫朵兒的女孩。[21]
大眾電影百花獎[編輯]
北京大學生影展[編輯]
金馬獎[編輯]
上海影評人獎[編輯]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2009年 |
第17屆上海影評人獎 |
最佳導演 |
《集結號》 |
獲獎 |
華表獎[編輯]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2009年 |
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
優秀導演獎 |
《集結號》 |
獲獎 |
2009年 |
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
優秀故事片獎 |
《集結號》 |
獲獎 |
2011年 |
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
優秀故事片獎 |
《唐山大地震》 |
獲獎 |
2013年 |
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
優秀導演獎 |
《一九四二》 |
獲獎 |
2013年 |
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
優秀故事片獎 |
《一九四二》 |
獲獎 |
上海影展[編輯]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結果 |
2011年 |
上海影展 |
傑出貢獻獎 |
獲獎 |
亞洲電影大獎[編輯]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編輯]
多倫多國際影展[編輯]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影展[編輯]
開羅國際影展[編輯]
平壤國際影展[編輯]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2008年 |
第11屆平壤國際影展 |
最佳導演 |
《集結號》 |
獲獎 |
澳門國際影展[編輯]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編輯]
中國電影金雞獎[編輯]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編輯]
提議恢復正體字[編輯]
2015年兩會召開期間,作為政協委員的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正體字的使用,引起激烈爭議。[22]。
評論高校專業設置[編輯]
2015年3月11日,在浙江衛視《我看你有戲》的錄製現場,其中一位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傳播系的選手引起了馮小剛導演的注意:「中國的大學真是太有意思了!農業大學還有傳播系?」而在一旁的張國立戲謔道:「應該是播種系吧?」由此看出兩位導師都對當下中國綜合性大學大量增設藝術類專業都十分不理解。馮小剛還問:「醫學院還有體育系?」[23]。
批評《狂野時速7》[編輯]
2015年4月,馮小剛在《我看你有戲》的錄製現場批評近期上映的電影《狂野時速7》,說自己「沒看完就走了」,並借用妻子徐帆的話說此電影「看不到人心」,引發網友爭議[24]。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
|
導演、出演作品 |
|
|
導演作品 |
|
|
監製作品 |
|
|
演出作品 |
|
|
編劇作品 |
|
|
其他作品 |
|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
|
196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
|
前身為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優秀導演:1993 吳貽弓 · 1994 塞夫、 麥麗絲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
|
年度導演 |
|
|
年度青年導演 |
|
|
年度港臺導演 |
|
|
註:2005年獎項名稱為「最佳導演」。2006-2010年停辦,自2011年起增設「年度港臺導演獎」。
|
|
|
|
|
|
註:2005年獎項名稱為「最佳男演員」。2006-2010年停辦。
|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
|
|
|
1-10 |
|
|
11-20 |
|
|
21-30 |
|
|
31-40 |
|
|
41-50 |
|
|
|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
|
|
|
|
|
|
|
|
|
|
|
|
|
|
2014年 |
2015年 |
2017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2028年
|
|
|
|
|
|
|
|
雜誌《 福布斯》中文版2004年開始評選中國最具影響力100位名人(本表收錄前20名),2010年開始涵蓋 兩岸三地名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