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鹿港城隍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鹿港城隍廟
鰲亭宮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彰化縣鹿港鎮順興里中山路366號
建成時間 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或道光十九年(1839年)
網站鰲亭宮——鹿港城隍廟
官方名稱鹿港城隍廟
類型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三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詳細登錄資料

鹿港城隍廟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是一間民祀城隍廟,舊稱鰲亭宮,是「鹿港不見天街」上唯一的閤港大廟[1],於1985年11月25日公告為縣定古蹟[2]。該廟所供奉的城隍是從福建石獅城隍廟泉州府晉江縣石獅鄉,今日石獅市)分靈而來,而石獅城隍廟又是自永寧城隍廟分靈而來[1]。而由於永寧城隍在明初時受封為「忠祐侯」,鹿港城隍廟便沿用此稱號,而與一般常見的城隍稱號有別[3]

沿革

[編輯]

鹿港城隍廟所供奉的神像由來據說是康熙初年一位在鹿港開設「日興行」的永寧泉州府晉江縣石獅鄉永寧衛,今日石獅市高姓商人因貨物失竊,而自故鄉請城隍來捉拿竊賊。後來竊賊不久後便人贓俱獲,而城隍也自此留在鹿港[3]

不過該廟興建於何時,則有不同說法,依照《寺廟臺帳》的說法,該廟興建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再加上該廟為熱鬧的「不見天街」上卻能在密集的街屋間建有俗稱「飫鬼埕」的廣大廟埕及廟側隘門,而使這一說法得到支持[3]。另一說則為道光十九年(1839年)[1],可能是基於該廟現存最早的文物為道光十九年立的一對石柱而推定[3]。目前廟方與文化局等單位採用的說法是後者。

該廟在道光廿八年(1848年)時受到大地震波及而嚴重受損,由於當時仍為鹿港的全盛時期,故得到地方的大力支援而迅速重建完成。而在此之後,城隍廟約每三、四十年重修一次。然而在進入日治時期後,城隍廟在昭和九年(1934年)因市街改正而拆除了前面部分,並改建成石棉屋頂的圓山牆街屋立面。直到民國八十二年到八十六年間(1993年-1997年)的整建工程完成後,才將廟門部分改回傳統型式[2]

建築

[編輯]

過去的城隍廟廟前有俗稱「飫鬼埕」的廟埕,而後是三川殿、前拜殿、正殿、後拜殿與後殿[3],而在市街改正時,前拜殿起的部分全被拆除,並在正殿前蓋起圓山牆立面[1]。至於目前已將山牆拆除,改回三川殿(約在原本前拜殿的位置上)[3]

該廟屋頂同時採用筒瓦與板瓦,而在三川殿屋頂上的垂脊「下馬路」內外兩側設置一排瓦當與鋪水的作法,亦為該廟一大特色。此一作法除了此廟外,在臺灣僅有彰化孔廟大成殿用過[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黃伯芸. 《台灣的城隍廟》.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6年2月: 154-159頁. ISBN 986-7630-71-8. 
  2. ^ 2.0 2.1 鹿港城隍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1).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韓興興; 韓采容. 《臺灣城隍信仰的建立與發展(1683-1945)》. 彰化縣: 彰化縣文化局.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