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存檔/2009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科學出版物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一篇很長的列表,由我和木木合作譯自英文版特色列表。內容龐雜,翻譯得比較辛苦。幾個月前就已經基本完成,但一直沒有遞交到這裏。主要希望大家能對格式和具體細節發表意見,有其他任何形式的看法也歡迎提出。—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12月27日 (日) 02:08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27日至2010年1月2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在下專業非物理,也不感妄下斷言,只是覺得有些句子仍顯生硬,應該修飾一下,比如:
    1. 他對統計力學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 愛因斯坦的科學出版物在下面的四個列表中列出:期刊論文、書籍章節、書籍和授權譯作。在列表的第一列中,每一篇出版物的索引號都採用了保羅·席爾普(Paul Arthur Schilpp)的參考書目(參見席爾普所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人-科學家》(Albert Einstein: Philosopher-Scientist)第694-730頁)中的編號以及《愛因斯坦全集》中的編號。這兩個參考書目的完整信息可以從後面的參考書目章節中找到 以及後面等等 不應該放在導言裏,可以移到下面章節作為註釋。

——快龍到此一游 2009年12月27日 (日) 09:35 (UTC)[回覆]

  • 有必要將標題的英語名稱都列出來嗎?我覺得這樣會造成文章過長。此外,他早期在德國瑞士所寫的文章,好像是用德語寫的,應該列明文章是用德語寫的。此外,應該把標示參考資料的[1]轉換成[參考1],畢竟這是漢語維基啊!

先這樣吧。--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2月27日 (日) 11:17 (UTC)[回覆]

  • 非常感謝,列出的外文標題都是原始文獻的標題,大部分都是德語(不是英語。。。= =),這樣方便讀者查閱原文。另外您指出的[Note 1]應該改為中文,我也希望能這樣;但似乎這是通過調用ref group=note自動生成的,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一個問題。—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12月27日 (日) 17:5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1.例如:
索引編號 年份 標題和中文譯名 期刊名、期數、葉數 分類和註釋
Schilpp 36 ; CP 3, 6 1910 年 Forces pondéromotrices qui agissent sur les conducteurs ferromagnétique disposés dans un champs magnétique et parcourus par un courant. 論作用在磁場中鐵磁性載流導體上的有質動力 《物理科學和自然科學檔案》(ser. 4), 30,第323–324頁。 電磁理論。[35]
為什麼在第五項目分類和註釋,只有分類電磁理論,沒有任何註釋,但是仍舊需要參考來源35?分類不涉及事實的有否存在,我認為應該不需要追究權威參考來源!
2.在每一行的第二項目年份,英文版沒有「年」字,我覺得似乎沒有必要在每一個年份後再加個「年」字。 —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31日 (四) 19:00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行列式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基本上獨自寫成的條目,不知道其他人的看法和意見。希望成為優良條目,請大家(特別是對數學有研究的)毫不吝嗇地提出批評。—Snorri (留言) 2009年12月23日 (三) 14:51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23日至2010年1月2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提醒:定義需要詳細,否則讀者很快就糊塗了。例如,在英文維基裏:
The Leibniz formula for the determinant of an n-by-n matrix A is
Here the sum is computed over all permutations σ of the numbers {1, 2, ..., n}.
可是翻譯到中文維基,卻變為
一個矩陣A的行列式有一個乍看之下很奇怪的定義:
其中排列符號差
老陳 (留言) 2009年12月30日 (三) 07:40 (UTC)[回覆]
  • (!)意見,條目似乎太專業了點。我記得我也看過比較科普一點的行列式文章。是否可以在條目的前半部分更加通俗一點?這樣對數學不熟悉的人只要看前半部分就行,熟悉的人則可以深入。—Dingar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04:35 (UTC)[回覆]
    • (:)回應:謝謝你的意見。由淺入深也是我的目標,但是對於如何編排我仍然沒有什麼想法。如果能夠有相關的科普文章作為參考是最好,但我手頭沒有這樣的文章。如果你有相關的資料的話能否給出連結?—Snorri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13:13 (UTC)[回覆]
  • (&)建議,很不錯的條目,有幾點建議供編者考慮(不是按重要性排序):
  • 歷史部分,「在同一本著作中,高斯還敘述了一種通過係數之間加減來求解多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也就是現在的高斯消元法」這句話提到的高斯消元法屬於矩陣變換,與行列式相關(比如下文行列式的性質),但有一段距離;
  • 定義部分,:
建議將行列式的元素用小寫字母表示,以求和右邊圖片以及下文達到統一;
  • 脫離文中行列式的定義,僅從計算形式上說,行列式也可以用來表示例如向量的叉乘這一類向量運算;
  • 應用部分,行列式也可以用於解非線性方程組,或者說判斷解的某些性質,比如雅克比矩陣所對應的行列式用於判斷非線性方程組解的分叉,當然實質也還是在某一點的局部線性化;
  • 既是應用,能給出例子甚好;
  • 文筆不錯,但仍有改進空間(比較模糊的說法);
  • 似乎編者有參閱法文版的行列式條目,若沒有,建議參閱;

Sotube@NTU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08:22 (UTC)[回覆]

  • Sotube@NTU的回應:首先多謝你的建議,以下針對每個意見一一回復如下。
    • 歷史部分,「在同一本著作中,高斯還敘述了一種通過係數之間加減來求解多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也就是現在的高斯消元法」這句話提到的高斯消元法屬於矩陣變換,與行列式相關(比如下文行列式的性質),但有一段距離;
      • (:)回應:高斯消元法和行列式的計算有關,所以提及。
    • 定義部分,:
建議將行列式的元素用小寫字母表示,以求和右邊圖片以及下文達到統一;
      • (:)回應:已做修改。
    • 脫離文中行列式的定義,僅從計算形式上說,行列式也可以用來表示例如向量的叉乘這一類向量運算;
      • (:)回應:叉乘的性質涉及到外代數外積,短短幾行可能難以說清,也許會在定義一節的最後稍為補充一下。
    • 應用部分,行列式也可以用於解非線性方程組,或者說判斷解的某些性質,比如雅克比矩陣所對應的行列式用於判斷非線性方程組解的分叉,當然實質也還是在某一點的局部線性化;
      • (:)回應:補充了在非線性方程組的數值解中的應用,但在分叉理論(bifurcation theory?)中的應用不甚了解,還望指教。
        • (:)回應:指教不敢當,以下給出一個實例(引自Hans Troger and Alois Steindl, Nonlinear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Theory, 1991, Springer-Verlag Wien New York, pp.97-98),大致說明一下行列式在分叉理論中的應用,該實例考察了某一具有兩個自由度(ψ1和ψ2)的離散系統的穩定性。考慮以ψ1和ψ2為未知數的非線性方程組:

2ψ1-ψ2-Fsinψ1=0

-ψ1+ψ2-Fsinψ2=0

其中F是參數,該方程組有解(ψ1,ψ2)=(0,0)。方程組在(0,0)的雅克比矩陣為:

對應的行列式為:

若令det(J)=0,則有F=(3-sqrt(5))/2和F=(3+sqrt(5))/2。(我尚未熟練使用數學編輯,只能用sqrt代替開平方根,見諒)

假設F由0開始遞增,當F<(3-sqrt(5))/2,此時det(J)不為零,由隱函數定理可知,方程組在解(0,0)的某一鄰域內沒有其他的解,若考慮ψ1,ψ2和參數F組成的直角坐標系(空間),則(0,0,F)是一條垂直於ψ1-ψ2平面的解曲線。當F=(3-sqrt(5))/2時,det(J)=0,此時隱函數定理失效,方程組的解在(0,0)的任意小領域內都不唯一。在ψ1-ψ2-F空間中,解曲線在(0,0,(3-sqrt(5))/2)處發生分叉,其中一支沿着(0,0,F)的方向((0,0,F)始終是方程組的解,無論F為何值),另外兩支,一支沿着d1=(1,2-(3-sqrt(5))/2,0)方向,另一支沿着d1的負方向。

物理力學領域,平衡方程組往往是非線性的,用這種方法可以分析粒子或結構的穩定性,如果粒子或結構的平衡狀態(平衡方程的解)發生分叉,則將從一個平衡態過渡到另一個平衡態。

和線性方程組類似,當行列式的值為0時,會出現多值的情況。線性方程組可以視為特殊/退化的非線性方程組,其雅克比矩陣為常矩陣。Sotube@NTU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1:11 (UTC)[回覆]

          • (:)回應:多謝介紹,現在基本了解。在最後加了一小段描述,不知是否正確,還請幫忙看看。—Snorri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8:22 (UTC)[回覆]
            • (:)回應:基本正確,不過還有兩點供參考:(1)多參數的情況也很常見,(2)對於非線性方程組,一般情況下,即使雅克比矩陣非零,方程組也有多解。分叉點的重要性在於它們是不同的解曲線相交的地方,實際上我在上面最後一段的說法也欠準確(是為了和線性方程組類比而採用的方便說法),確切地表述應為:當方程組在解p=(x1,x2,...xn)處有非零雅克比矩陣時,在p點的某一足夠小鄰域內,方程組的解唯一(即過p點的解曲線),而若雅克比矩陣在p點為0時,無論p的鄰域有多小,方程組的解不唯一。實際上非線性方程組的線性化總是局部的(例如在解點p的鄰域U內),在p點附近線性化之後,我們就可以採用處理線性方程組的一些方法,但這些方法只是在U內才有意義,我們無法得知U以外的情況,所以解的「唯一性」只是局部的,這一點和線性方程組不同。

當然分支理論在全文中只是介紹性的內容,不必像教科書般精準晦澀,尺度還由閣下掌握。Sotube@NTU (留言) 2010年1月12日 (二) 06:07 (UTC)[回覆]

              • (:)回應:多謝你提供如此詳細的建議。第一點我也有考慮過,因此沒有限定 的維數,因此也算包括了多參數的情況吧。第二點的話,我的確沒有考慮到。不過由於之前已經強調了雅克比矩陣的局部特性,所以只在「多解」前面加了「局部」來說明,大概就可以了吧。—Snorri (留言) 2010年1月12日 (二) 19:45 (UTC)[回覆]
    • 既是應用,能給出例子甚好;
      • (:)回應:應用一節中的每個小節都有對應的主條目連結,因此只是概述一下。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的話可以看主條目。
  • 補充(&)建議:(1)最好能在歷史部分介紹一下中文中「行列式」這三個字的來歷,是來自於日文嗎?(2)我曾經看到過一些問題,其中涉及到求解無窮維方陣的特徵值,不知無窮維方陣有沒有對應的行列式?Sotube@NTU (留言) 2010年1月17日 (日) 11:26 (UTC)[回覆]
    • (:)回應:沒有查到行列式名稱的來歷,如果有這方面的資料歡迎提供。至於無窮維算子的行列式是存在的,是有限維有界算子的連續拓張。只不過我對這方面了解不多,而且這些內容似乎有些過於高深,我還要想想怎樣介紹。—Snorri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15:3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文章的下半部分堆列大量公式,如果把圖例展開似乎就稍有混亂。可能語言上修飾一下會更好。—Dingar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04:35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香港國際機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本條目為早前的特色條目,現時的優良條目,代為看看有甚麼改善意見。—HW (留言) 2009年12月21日 (一) 13:49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1月2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天津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該條目具有優良條目的潛質,希望得到大家的意見。——Xrdtj (留言) 2009年12月15日 (二) 05:47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15日至2010年1月1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內容確實不少,但是不少段落分的較細,正文只有幾行。建議合併一些段落,比如外文報刊和報刊,輕軌、地鐵、軌道電車合併為軌道交通。不過這也是我個人看法而已,具體操作還是由主編者決定。
    • (:)回應,感謝閣下提到的意見,已參照閣下提出的意見,將外文報刊和中文報刊合併,津濱輕軌合入天津地鐵。其中,軌道電車因性質不同沒有和地鐵合併。—Xrdtj (留言) 2009年12月18日 (五) 01:28 (UTC)[回覆]
    • 沒有農業方面的內容。動植物分佈也沒有提及,藝術方面沒有提到美術。傳媒中只有報刊而沒有雜誌。中等教育除了列表沒什麼實質內容,另外也沒提到職業教育。老字號方面也是只有連結,最好描述一下天津的著名老字號都有哪些特點。
    • (:)回應,感謝閣下提到的意見,已增加農業,動植物分佈,美術,雜誌等相關資料,並增加中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內容。—Xrdtj (留言) 2009年12月18日 (五) 05:41 (UTC)[回覆]
    • 建議刪減掉一些重要性不高的內容,而有些內容其實並不能算特有,像是煎餅果子、豆漿。
    • 國際交流活動不能光是體育活動吧,展覽、論壇應該也算吧。
    • 著名人物描述的天津出生的著名人物還是曾在天津居住過的呢?
    • 來源頗為缺乏,廣播、電視整段沒有來源,而「放映了蘇聯在中國的首部影片《列寧出殯記》」,「天津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擁有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並開通有軌電車的城市。」「中國話劇的搖籃」這類有爭議的內容也是給出來源才比較有說服力。
      • (:)回應,感謝閣下提到的意見,已添加閣下提出的所有來源,其中「放映了蘇聯在中國的首部影片《列寧出殯記》」已有來源:42.近代天津電影業,請閣下明察。—Xrdtj (留言) 2009年12月17日 (四) 15:39 (UTC)[回覆]
以上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09年12月17日 (四) 10:09 (UTC)[回覆]
(!)意見--其實我只是給主編者提供個思路而已,並不是說我舉的例子就要改,我沒說的就不用改。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09年12月18日 (五) 14:1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巴基斯坦國家象徵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成為優良條目,請大家毫不留情地批評—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16:20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9日至2010年1月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National symbols"好像一般都翻譯成「民族象徵」—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2月11日 (五) 06:53 (UTC)[回覆]
(:)回應雖然旁遮普族佔了過六成的人口,但巴基斯坦仍然不可以算是單一民族國家(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信德族巴丹族俾路支族),我認為國家象徵較好--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0:19 (UTC)[回覆]
這算不算原創研究呢?我們不應該自創翻譯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2月14日 (一) 01:11 (UTC)[回覆]
條目裏所述的國旗、國徽等都是國家象徵,而不是民族象徽。—黑暗魔君 (留言) 2009年12月14日 (一) 06:05 (UTC)[回覆]

京津城際鐵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該條目內容詳實,待同行評審,有提升至優良條目的潛質。—Aquacube (留言) 2009年12月4日 (五) 05:01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4日至2010年1月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 在單位的使用上不夠統一,像是你有使用千米和公里的狀況。此外,模板當中有英文的單位沒有翻譯。
  • 是中國一條連接北京和天津兩座直轄市的高速鐵路。城市的常見單位是嗎?這點不敢確定。
  • 設計時速為300公里的高速鐵路。儘管你有寫時速,後面的數字還是以公里/時表示較佳。
  • 正線全長113.544千米(工務里程)。我能了解工務和營運里程,但是正線是什麼意思呢?
  • 目前商業運行速度(2009年),即使你有標示年份,還是不要使用目前這一類的字眼較佳。因為你寫的不是新聞或者市捕捉某一個時刻的特殊紀錄,因此,直接使用年份比較貼切。
  • 京津城際鐵路北京段全長49.3千米。第一段的線路和這一段的北京段的區別,差異不明顯,前面並未提到這個線路有分段,在這裏加上一個北京段,是表示還有其他段?為什麼分段呢?需要讓前後的關聯性突顯出來,才不會形成誤解。
  • 需要受流穩定。什麼是受流
  • 內文後面也有單位沒有翻譯。
先這樣。比較專業,我無法了解的部分就跳過去了。-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2月4日 (五) 15:04 (UTC)[回覆]
城市的單位倒確實是座——這座城市,但市的單位似乎應該是個——這兩個直轄市;
「北京段」的問題很可能屬於地域差異問題,大陸地區鐵路都是按省(直轄市)分段的,比如北京段、湖南段。公路也如此,這也是形成所謂斷頭公路的原因。不過我也建議稍微提一下這個背景,畢竟還是會有人看不明白。—— Sumtec讚美 罵街 討論 察看貢獻2009年12月7日 (一) 00:52 (UTC)[回覆]
  1. 請問哪裏有單位翻譯問題?
  2. 這條目主編者貌似不是他。
  3. 正線應是列車運營的區段。不過DK1+727~DK115+730表述太過專業,列車員都不一定知道。
  4. 亦莊站沒開,永樂站據說都沒有,但是內文一句話也沒說。
  5. 亦莊站在通州區。已修正。
  6. 歷史一節分點,硬傷。
  7. 受流就是接受電流
以上。--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12月26日 (六) 08:2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參考格式有待改善。--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12月26日 (六) 08:20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伊斯蘭黃金時代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能夠成為特色或優良條目,望各位賜教。—黑暗魔君 (留言) 2009年12月4日 (五) 04:40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4日至2010年1月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童軍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這個條目以前就存在,因為本身也參與童軍活動,也在維基百科想要拼出一個特色條目出來,所以就從英文維基百科那裏翻譯成中文。這個條目的各語言中也有5、6個判定為特色條目。不過目前的問題是:仍然有紅字要建立新條目且判斷是否有建立價值、部分語句因為翻譯關係變得比較不流暢等問題須解決,希望可以用1個月的時間討論和修正,希望各位不吝給予指教。謝謝!—浪跡天涯 (踢館請到此處) 2009年12月1日 (二) 17:23 (UTC)[回覆]

最新進度:紅字條目大致清理了前1/4;預計12月15日準備投稿到特色條目,在此之前如果沒有任何意見提出的話。發言人:浪跡天涯 (踢館請到此處) 2009年12月3日 (四) 07:16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 既然已經放在這裏,請將整個程序跑完在進行下一步,過於急切對於條目和品質的提升並沒有幫助。
  • 對這個條目的標題和內容有很大的疑問。標題和一開始的地方關於台灣與港澳的稱呼上,顯示這是在講童軍這個組織,但是,內文第一句話寫的是童軍運動,表示描述的是童軍這個組織進行的活動和相關的歷史。這兩者並不相同,童軍事一個團體,童軍運動是一個動態事務的紀錄。不能混淆。實際上,參考一下英文版的相關描述,A Scout is a member of a Scouting organization.,童軍應該是Scout,這個條目只能說是童軍的活動,而且,一開始的對等也必須修改。
  • 非政府性的(NGO)以及非營利性的(NPO)的青少年運動組織。為什麼不在中文提供鏈結,而是在英文的部分呢?
  • 在他的著作《童軍警探》(倫敦,1908年)寫下了童軍的原則,。什麼樣的原則呢?組織?活動?目的?或者是其他的呢?
先這樣。基於標題和內文的差異,這個問題需要先解決才能繼續檢查。-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2月4日 (五) 15:14 (UTC)[回覆]
  • (:)回應第1號(!)意見
    1. 關於第1點:等太多天沒人,所以才出此下策,當然也希望有關問題直接在這裏就能夠解決。
    2. 關於第3點:這個是在還沒翻譯前就存在的敘述。經建議後,刪除NGO和NPO,將「非政府組織」和「非營利組織」連結標在中文部分。
    3. 關於第4點:這個「原則」,有很多種,像是童軍規律童軍諾言等等,但是一般來講統稱為童軍運動方法,對此已將「原則」以童軍運動方法作為連結。
    4. 關於第2點:這一點也是比較有疑問的地方。童軍,一般稱做Scout,不過這個詞含有2個意思:狹義指稱呼12-18歲這個年齡階段的童軍、廣義指一個童軍「人員」,不論年齡,只要有參加童軍活動都是這個意思。但是英文稱作Scouting,實際上用中文來說,應該翻成「童軍活動」,童軍運動應該稱呼為Scouts Movement,主要是指這個運動。其實用童軍運動,老實說,這是權宜之計,因為Scouting這個詞的關係,不能稱作「童軍」,但是依條目內容來說也不能稱作是在介紹「運動」。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歡迎提出。
    發言人:浪跡天涯 (踢館請到此處) 2009年12月4日 (五) 15:56 (UTC)[回覆]
  • 再度針對第1號(!)意見的第2點,已經先將開頭的部分修正。發言人:浪跡天涯 (踢館請到此處) 2009年12月8日 (二) 14:21 (UTC)[回覆]
  • 怎麼我還是覺得用童子軍比較習慣……沒有仔細校對,先把看到的問題提出來
    • 童軍#歷史#影響一段中,「就像他改寫這本書成為《》一樣」哪本書呢?或者這本書本來就沒名字?下文中好幾處也是這樣。
    • 制服和獨特的徽章一段,能不能提供一張比較典型的彩色特寫照片呢?「或服務員的木章可以當成緊急時的止血帶」木章?「童軍訓練中也鼓勵使用襪帶應用於被雷擊昏迷的時候需要。」這句話有點囉嗦了吧。。。
    • 還有一些語句讀起來不太舒服,這個還是留給cobrachen校對好了。
    • 大部分圖片都是在文章右側,適當將一些圖片安排在左側看起來會更好些。
以上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09年12月17日 (四) 09:33 (UTC)[回覆]
  • (:)回應
    1. 因為目前有童軍活動的台灣和港澳地區都全部使用「童軍」,童子軍這個詞原先指稱是青少年這個階段的運動,但現在已經超出這個年齡範圍了,因此全部改為這個詞。
    2. 應該是繁簡轉換的問題,現在在解決中。
    3. 上述的童軍服裝用於急救段落可能考慮刪除,因為找不到來源;英文版維基中此段也只有雕像的照片。
    4. 圖片位置我會慎重考慮這個問題。

發言者:浪跡天涯 (踢館請到此處) 2009年12月31日 (四) 16:4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DotA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2009年8月31日 (一) 09:57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8月31日至2009年10月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FrankLSF95(Wikibreak) 2009年9月4日 (五) 11:57 (UTC)[回覆]

  • 韓國N-log的遊戲《黑暗之光》(Darkness and Light)要求玩家從陣營光明和黑暗中選擇其一,以破壞對方基地為目的。[7]開發公司稱其為「對戰戰略攻城網游」,每次對戰約進行30分鐘,玩家可透過殺死中立、敵方勢力來提升等級與獲得金錢來購買裝備。。這一段跳出來的目的是要說明甚麼呢?不知道這一套遊戲的讀者可能也無法了解,韓國的這一套遊戲和條目本身的關連。如果是不同的遊戲,那就不需要放進來。-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5日 (六) 05:18 (UTC)[回覆]
  • 再細化一點麼?主要是說明DotA對於一些遊戲的影響。--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2009年9月7日 (一) 05:49 (UTC)[回覆]
我舉出的這一段並沒有說明韓國這個遊戲和條目的主角兩者之間有甚麼關聯?設計公司?發行公司?名稱?角色的設定?因為關聯性看不出來,也就不知道為什麼要提這個遊戲。-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17日 (四) 01:45 (UTC)[回覆]
理解了。--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2009年9月21日 (一) 05:11 (UTC)[回覆]
  • (!)意見每個玩家控制一個英雄(一個具有強大能力的單位)。如果說英雄的定義是一個具有強大能力的單位,那麼,這個說明應該在提到英雄這個詞的第一次就要同時寫出來。對這個遊戲沒有概念的讀者,是無法了解英雄在遊戲中的意思是不是有獨特的定義。-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27日 (日) 04:15 (UTC)[回覆]
  • (!)意見。剛剛把遊戲性看了三遍,然後搭配英文版看一次之後,對於一些問題比較容易看出來。你的撰寫是以翻譯加上自己的資料而來,不過,你所增加的資料與翻譯的部分,在聯貫性上作的不好,在加上翻譯的ㄧ些內容,潤飾或者是用詞上也有類似的問題,因此閱讀起來比較累。我想這也是英雄的定意會出現在第二段的關係,因為英文版的第一段完全沒有出現該字眼,因此當妳在中文版的第一段使用英雄這個詞,但是附註是採取英文版的格式,就出現我上面指出的問題。
以下面這一段為一個例子,說明一下你還需要大量潤飾的部分。透過殺死電腦控制的普通單位或中立單位獲得經驗和金錢;當累積足夠的經驗,英雄的屬性可以增強。技能點提高了英雄的能力和攻擊。除了獲得經驗,玩家還需要獲得一個的資源:金錢。遊戲不需採集金錢,取而代之的是透過擊殺單位的金錢系統;除了由系統提供的定期收入,殺死敵對單位、敵方英雄、中立單位、摧毀防禦塔和地方建築都可以獲得金錢。。你提到屬性會提高,但是文中又出現技能點,這應該算是屬性的一部分,可是,除了技能點之外就沒有了嗎?如果屬性只有技能點這個部分,你需要讓兩者之間產生聯貫。可是文中看不到。其次你提到取而代之的是透過擊殺單位的金錢系統,但是,你又提到系統會定期給玩者金錢,也就是說,玩者可以不做任何事情就有金錢的收(先不論多寡),這就和你提到的擊殺單位的金錢系統不符合。此外,防禦塔和地方建築也算是單位嗎?還是只有會移動的生命或半生命體才算?如果不算,那麼,建築與防禦塔就不能以擊殺單位作為定義的形態。這些都是欠缺聯貫性的ㄧ些例子。這就好像每個句子的意思都還可以看懂,但是前後之間的關聯性很不明顯,閱讀起來有些困難。-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27日 (日) 04:4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我看看怎麼擴充吧,我得找找來源。--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2009年9月14日 (一) 05:27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可添加內容[編輯]

條目還可添加什麼方面內容使其充分完整而又不羅嗦。

特色條目[編輯]

條目與一些特色條目的差距在哪裏?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鄧肯·愛華士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翻譯自英文特色條目,還望各位不吝指教。—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1月22日 (日) 01:35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1月22日至2009年12月2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1954年9 月18日,他的表現恢復後,選拔委員會派遣了一名成員前往觀看他在對哈德斯菲爾德的賽事,加上他被選入成為足球聯賽11人(Football League XI)並在對蘇超的隊伍的表演賽隊伍名單,但短期內卻沒有什麼動靜。中,加上他被選入成為足球聯賽11人(Football League XI)並在對蘇超的隊伍的表演賽隊伍名單這裏是什麼意思?我看不懂。--TroubleKid (留言) 2009年12月12日 (六) 02:31 (UTC)[回覆]
  • 隨後的一季,他上場了34場聯賽賽事,他超過100分的表現協助球隊連續兩年贏得聯賽冠軍中,超過100分的表現是否為原創研究?--TroubleKid (留言) 2009年12月12日 (六) 02:41 (UTC)[回覆]
已改善。—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2月12日 (六) 06:4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約瑟夫·斯大林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按照英文維基順序編排,但沒有逐字翻譯,基本上是由歸納英文維基和查閱中文資料寫成。請大家批評指教—自由海東青 (留言) 2009年11月21日 (六) 08:4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1月21日至2009年12月2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 蘇聯在1930年代透過史達林的五年計劃,工業實力大幅成長,可以算是工業大國,但是,恐怕還算不上是工業強國,這兩者之間的區分雖不明顯,不過,蘇聯應該算是前者。
  • 蘇聯雖然是盟國的一員,在理論上是和其他盟國一樣擊敗軸心國,但是,就如同中國並未擊敗德國和意大利,蘇聯僅僅在最後階段才有大規模的陸軍行動,再加上整個大戰期間,美國實際上可以利用海參威的港口運補蘇聯,兩國之間並沒有長時的交戰,說不上擊敗日本。
  • 而僅僅是在中央委員會的高級領導人中傳達,史達林提出辭職,而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人不同意,。這段話意思不清楚,遺囑當中是否有提出要撤換或者是要求史達林辭職,而史達林的辭職和遺囑的關係是什麼?
  • 到1941年武器生產額已達到了世界各國之首。蘇聯成為繼美國和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強工業國,。這一段的問題很大。首先,到1941年,俄國在地面裝甲與火砲的生產上面,的確可以算是超過其他美歐國家,但是在飛機的生產上還比英國要低,海軍上面,蘇聯海軍可以說是一個連德國海軍的噸位都不到的數量,因此,單純說蘇聯的總生產高居世界第三並不正確。實際上,英國還比德國要高。
  • 葉若夫陪同史達林的照片。失勢後,很快從照片上被抹去。參考英文版,葉若夫是被槍斃,遠比失勢要嚴重很多。
  • 此外,史達林個人對於航空事業具有偏好,也是在1930年代建立蘇聯軍方和共青團航空訓練體系的重要推手,這個影響不單單是讓蘇聯至少在二戰期間,空軍不至於瓦解而無法恢復(在Why Air Force Failed一書中以蘇聯是從灰燼中重生的鳳凰來比擬),也讓蘇聯在二戰之後成為可以和美國抗衡的航空大國,這方面可以加以補充。
先到這裏。-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3:49 (UTC)[回覆]
  • (:)回應
  • 已改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
  • 已改成「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和盟軍共同擊敗了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
  • 列寧遺囑的內容是這樣的:「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志們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根據列寧的建議,斯大林是應該辭職的。這個地方已做了更詳細的修改。
  • 已做修改為「1938年起第三個五年計劃則集中發展軍事工業,到1941年6月,蘇聯的坦克總數高達2.4萬台,火炮約11萬門,飛機1.8萬架,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就不做國別對比了,以免引起爭議。
  • 已改成「葉若夫陪同史達林的照片。前者被槍決後,很快從照片上被抹去」。
  • 說來慚愧,我這方面了解實在不多,所以只好請大家幫助完善吧。

自由海東青 (留言) 2009年12月13日 (日) 12:04 (UTC)[回覆]

(Cobrachen在Wiki之外,也活躍於各軍事論壇之間,所以熟知軍事並不為奇,但有部分大陸網友稱他有點自以為是,所以,關於斯大林對航空事業的偏好,希望由Cobrachen親自處理,也幫忙完善其他軍事條目。)—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09年12月19日 (六) 03:2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諾貝爾獎得主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翻譯至英語特色列表,希望各位多加指教,亦歡迎諸位幫忙填紅。—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1月20日 (五) 08:2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1月20日至2009年12月20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支持:這個表的內容很翔實。內容上,發現和平獎頒獎地點為奧斯陸(見[1]),已進行修改。tochozhang 留言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1962年南越獨立宮轟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本人的英語水平實在水皮,希望大家協助,目標是優良條目—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1月11日 (三) 15:0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1月11日至2009年12月1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大平原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本條目主要依據英文版維基百科翻譯而來,希望能得到諸位同仁的鑑定,評審之後可以參選特色條目。——全麥麵包請張嘴2009年11月8日 (日) 11:10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1月8日至2009年12月8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翻譯質量有待提高,排版要調整。
  1. 中文加英文:應該在中文後面統一加括號再加英文。燧石山Flint Hills、煙山Smoky Hills和紅山Red Hills要修改格式。
  2. 跨領域連結:要麼統一加上跨領域連結,要麼統一不加。金凱德法(en:Kinkaid Act)、自治領地法(en:Dominion Lands Act)、「水牛提案」(en:Buffalo Commons)要修改。
  3. 能源章節:出現了一個T. Boone Pickens沒翻譯,但後面又提到皮肯斯
  4. 參見章節:要麼加上非紅色連結,要麼刪除改章節。
  5. 英文翻譯:Fort Manuel Lisa Trading Post、Fontenelle's Post、Cabanne's Trading Post、De Soto Trail、Frederick Jackson Turner、Daniel Fitzgerald 這些英文儘量翻譯吧。
  6. 居民與經濟章節:可以擴充一下,或者併入到歷史章節。美國原住民歐洲人到達前章節的美國土著人應該是同一個意思吧?--TroubleKid (留言) 2009年11月8日 (日) 13:33 (UTC)[回覆]
  • (:)回應:感謝您的寶貴意見!現做出答覆
  1. 英文現已統一加括號。
  2. 那幾處現在已統一改為跨語言連結。
  3. 已改為T·布恩·皮肯斯
  4. 現在已刪去「參見」那個紅字章節
  5. 最麻煩的一點,真不好意思,個人英文能力實在有限,定居點部分不太會翻譯,post在這裏的準確翻譯是什麼?駐地嗎?「Fontenelle的駐地」感覺不太通啊。那trading post怎麼翻譯呢,曼奴·麗莎堡壘貿易點?如果有英語能人的話幫忙介紹一下,多謝了
  6. 現將能源章節併入居民與經濟章節,使該章節略顯充實。美國土著人已改為美國原住民。——全麥麵包請張嘴2009年11月10日 (二) 13:36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福州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本條目參照英文維基中城市條目的結構編寫,述及福州的各個方面,在結構內容上已基本完備。希望能得到維基同仁更多的建議,協助條目改善,力爭達到完美條目標準,參選特色條目。—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21:37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1月7日至2009年12月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 本條目文字上幾乎無可挑剔,我覺得現在唯一美中不足就是缺乏特色的城市天際線圖片,或者是一幅閩江沿岸的全景圖。我一直在試圖找到這樣的角度拍攝福州,居住同城的朋友可以一起來幫忙考慮怎樣拍攝。比如,這張圖片效果就不錯,如果是全景就更好了。--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1月8日 (日) 14:02 (UTC)[回覆]
    • 福州現代天際線最有代表性的應該在閩江沿岸,把中洲島囊括進去最好,如果在市中心拍,和中國乃至亞洲的其他城市幾乎沒什麼區別。Panoramio上有一些照片就很不錯,比如:這張這張。能用單鏡反光機拍是最好的。如果拍攝有困難的話,和前面這些圖片的作者聯繫取得使用權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1月8日 (日) 15:02 (UTC)[回覆]
  • (!)意見,文首的英文應該意義不大,下面已有一段專門在講外文名。Asegew (留言) 2009年12月7日 (一) 01:41 (UTC)[回覆]
  • (!)意見,強烈建議將註釋標記移到標點符號之前,第一中文沒有空格,註釋放在標點之後和後一句話的聯繫更緊密;第二程序無法將句號後面註釋標記判斷為這句話的內容,見到一行的開始便是沒有由頭的註釋標記不讓人不爽麼。--刻意 2009年12月9日 (三) 03:5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歷史段落分標題沒有共和國[編輯]

歷史段落分標題沒有共和國,直接「民國至今」,並且還有「中共福州市政府」、「中共國務院」不中立和不正確的詞語。請記住只有「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沒有「中共福州市政府」這種說法。—5·12中国爱 2009年12月5日 (六) 04:01 (UTC)[回覆]

宋元黃金時期三四百年也只有一段,民國至今不到1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沒有理由一定要單獨成段。「中共福州市政府」並非什麼「不中立」詞語,只是不準確的稱謂而已,我已修改,如有遺漏之處還請指出。—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5日 (六) 20:40 (UTC)[回覆]
請看清楚,是「不中立和不正確的詞語」,宋元、民國和共和國不一樣。宋元已經成為歷史,而民國還在台灣存在。所以一定分開。—5·12中国爱 2009年12月6日 (日) 06:09 (UTC)[回覆]
分不分開和「民國還在台灣存在」有什麼關係?分開又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如果按閣下所說「民國還在台灣存在」,那麼標題直接用「民國時期」就可以了,您看如何?原本處於內容和結構均衡的考量才這麼分段的,您這樣的要求就很無理了。—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6日 (日) 17:34 (UTC)[回覆]
民國是存在,但它只在台灣,福州市是在大陸,所以應該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分標題。—5·12中国爱 2009年12月7日 (一) 04:17 (UTC)[回覆]
贊成民國、共和國分開,現在經我的修改應該不會有異議了。——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12月7日 (一) 04:26 (UTC)[回覆]
我前面說過分段標題的理由是考慮內容平衡,所以我依舊反對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的修改。但讓我覺得無法理解的是,這位5·12中国爱對本條目的內容沒有做出任何貢獻,您所做的唯一修改就是增加一個標題,我真不知道您編輯維基究竟是為了貢獻知識,還是為了搞莫名其妙的意識形態。尤其在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來修改之後,我覺得好奇為什麼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突然對這個評審產生了興趣,結果就在蘇州的討論頁上發現了這位5·12中国爱留下的:「啊!!!你要去哪裏?你走了,我們內地維基百科人好像失去了一個有力的肩膀和靠山啊!555」這種讓人無語的留言。5·12中国爱您在討論頁上如何留言我無權過問,但我想問您的是:(1)您編輯維基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為傳播知識嗎?(2)您把拉幫結派找人撐腰這種市井行為帶到維基里來,您沒有一絲愧疚嗎?每個人知識固然都有局限,但在維基上就是用規則、理性和可靠文獻說話的地方,我希望您能反思自己的行為。我也希望蘇州重新考慮自己的修改是否合理。如上。—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8日 (二) 23:36 (UTC)[回覆]
對不起,您所謂的「內容平衡」理由可能不成立,看看「六朝時期」一段也很短,照您的說法為什麼不和前一段和後一段合併?說「對本條目的內容沒有做出任何貢獻」未免偏頗,任何人對條目的哪怕一個字節的修改,只要不是破壞行為,都可視為貢獻,請不要冷了他們的心。我對這個評審產生興趣確實是因為fxqf來求助於我,但這好像和「拉幫結派找人撐腰」沾不上邊啊?有很多人都曾經求助於人,難道這也是「拉幫結派找人撐腰」、「市井行為」?fxqf的理由也很充分,一般都會把現政權的歷史單列出來。別的我也不想多說,除了維基禮儀,也請以善意推定別人。——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12月9日 (三) 02:45 (UTC)[回覆]
言之有理,原先將六朝單獨成段是因為考慮到六朝時間長達300多年,現在我已將頭兩節合併為「遠古至六朝」,隋唐五代是福州文化和族群的成型期,所以有必要單獨成段,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仍然合併為一段。另外,請原諒我對5·12中国爱的看法,因為從他的行為中我確實看不到任何積極的貢獻。—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3:05 (UTC)[回覆]
我之所以提出修改「民國至今」,是因為我在製作各個城市的「行政區劃圖」,這種地圖比傳統更清楚,並且可以在地圖直接點擊城鎮連結,另外它可以簡繁轉換。閣下可以到我的User:fxqf/沙盒去看。我是在製作模板:福州市行政區劃圖時發現分標題只有民國、沒有共和國。如果說沒有積極的貢獻,那我只能說失望了。—5·12中国爱 2009年12月9日 (三) 09:18 (UTC)[回覆]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收回前話,感謝您所做的相關貢獻。—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4:39 (UTC)[回覆]

似乎應刪去平話字、英語名稱[編輯]

似乎應刪去平話字、英語名稱,那並非福州的官方語言。在中文版好像沒有什麼別的中國大陸城市居然有英語名稱—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7日 (一) 10:27 (UTC)[回覆]

怎麼會「沒有什麼別的中國大陸城市居然有英語名稱」?上海廈門這些同為通商五口的城市不是也有英文名嗎?這一串英文名稱信息的存在能夠暗示讀者福州是中國最早向西方開放的城市,保留在條目中非但不顯不妥,而且還十分必要。平話字名稱的存在是因為這是福州本地人對這座城市的稱呼,也是為了反映在地文化,寧留毋刪。--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2月7日 (一) 15:00 (UTC)[回覆]
PS,我很早就說過,官方語言的概念在中國很顯荒謬。因為中國大陸除了幾個少數民族語言外,所有漢語方言——無論通行範圍多麼廣——都沒有得到官方語言的地位。如果以「官方語言」為理由刪改,不但方言讀音不能立足於條目中,連哈爾濱瀋陽這樣一些反映關外歷史的滿語名稱也要刪掉,豈不是愈發荒謬了。--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2月7日 (一) 15:05 (UTC)[回覆]
並沒有什麼荒謬的。實際上沒有任何方言(無論通行多廣)在其他華人地區被當做官方語言,只有粵語在港澳算是准官方語言。你舉的那些例子並不恰當,我沒發現那些城市的其他語言版本有這種情況,中文版那些條目的做法本身就不合理。以通行廣泛為標準才是荒謬的,奧羅莫人在埃塞俄比亞為最大民族,但是你看任何版本的埃塞俄比亞條目(除了奧羅莫語版),都沒有奧羅莫語名稱。平話字並非本地人稱呼,實際上它根本沒有在基督教徒外的人中通行過,現在的福州教徒也不是人人會用,與其他的白話字不同。英文也不是什麼「廣泛通行」的語言。一個百科條目不是虛構作品,不用使用「暗示」手法—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8日 (二) 02:19 (UTC)[回覆]
中文版那些條目的做法本身就不合理。——請問這個「理」是否有維基百科條目的相關文檔作依據?還是只是你個人認為不合理?如果能找到我們能共同遵守的規範的話,我欣然同意刪掉。任何版本的埃塞俄比亞條目(除了奧羅莫語版),都沒有奧羅莫語名稱。——舉這個反例一點都不恰當,因為如果我懂那個所謂的奧羅莫語的話,我會立馬替英文版和中文版條目增加奧羅莫語信息而且恐怕也不會被人回退,所以我能輕鬆置你的反例為烏有。所以,除非找到維基百科條目的相關規則文檔做支持,所有原文既已存在的信息都宜留不宜刪。另外,福州、廈門、上海的確屬於中國最早向世界開放的城市。我們這樣做暗示的是事實而不是杜撰的東西,請勿誤解「暗示」這個詞的正面意義。--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2月8日 (二) 02:36 (UTC)[回覆]
命名方針:「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閣下莫非認為平話字、英文是外文原文??平話字非本地人稱呼,你也沒能作出反駁。相反你「輕鬆置你的反例為烏有」的說法倒是很容易變為烏有,因為「恐怕也不會被人回退」才是你個人假設,是你個人認為合理—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8日 (二) 04:56 (UTC)[回覆]
我不必拿出反駁。要給出反駁的是提出要刪除信息的人。另外提醒User:蘇州宇文宙武你的理由在我看來根本不成立,那麼沒達成共識之前請不要隨便自作主張動筆。達成共識指的是你們列舉出成文的維基方針,否則恕我拒絕接受任何對既有信息的刪除行為。--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2月8日 (二) 11:09 (UTC)[回覆]
刪除與增添者有同樣舉證的義務。當初增加那些並非公認的信息就沒有給出證明,所以當初加進去就是不合法的。你要規則文檔,我已拿出,也就給出了對你的反駁。我也沒有曲解「暗示」的意義(你可以去查現代漢語詞典),恰恰是你故意扭曲詞語的含義。—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8日 (二) 14:15 (UTC)[回覆]
任何人都有權利刪除信息,我也拒絕接受任何對既有信息的添加行為。英語既不是官方語言,也不是通用語言,更不是福州一詞的詞源,有什麼理由要加上?所謂「中國最早向世界開放的城市」根本不是理由,就因為它最早開放,所以要加英語?誰規定的?為什麼不加上其他語言?平話字我不清楚,不置可否。——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12月9日 (三) 02:33 (UTC)[回覆]
關於平話字,請注意維基「名從主人」的原則,所以即使反對用平話字標註,至少也應該用國際音標對「福州」的福州話讀音進行標註,這是最起碼的標準。有人有理由反對使用平話字來標音,那麼有人同樣也有理由反對使用「漢語拼音」標註,二者都不具備官方語言的地位。至於英語,我不置可否,有人反對用英語標註,從邏輯上也說得過去,我不會堅持加注英語,但我個人認為加上英語能夠方便許多維基用戶查找信息,而這也是維基的目的所在。—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8日 (二) 23:43 (UTC)[回覆]

「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這條規則看不出跟本條目的現狀有任何牴觸。如果英文僅僅是從了漢語拼音(就如同今天中國大多數國際知名度不太高的城市那樣),那麼倒是不必寫出。但是福州在Fuzhou之前有很多廣為流行的其他拼寫大量存在於西方文獻中,所以這些信息宜留不宜刪。平話字的樓上已經解釋很清楚了,我不再贅述。--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0:38 (UTC)[回覆]

平話字根本不符合「名從主人」原則,它既不是「主人」(福州人)所設計,也從沒在福州人中通行,且早已廢棄,我大學的班長就來自福州,但他根本不曉得平話字為何物。漢語拼音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法律給它的地位,雖然沒有「官方」二字,但其他很多「官方語言」在它們國家法律中也不一定包括與「官方」同意的字),為聯合國認可,但是你要刪去我也不反對。佛羅倫薩同樣有佛羅倫斯、非冷次、翡冷翠等譯名大量存在於中方文獻中,但怎麼沒見意大利語版(FA)把這些東西列於其上?雖然要避免地域中心,但是有一種中心不可避免,就是以中文為中心。—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9日 (三) 02:04 (UTC)[回覆]
如我所言,用國際音標標註,您是否有意見?—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2:10 (UTC)[回覆]
我不反對—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9日 (三) 02:21 (UTC)[回覆]
我有一折中方案,英文等不必列在開頭,但可加開一段描述福州一詞的拼寫,其中加入英文等,這樣大家都滿意了,不知如何?——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12月9日 (三) 02:54 (UTC)[回覆]
實際上這一段已經有了(「在西方文獻中的名稱」),但我是反對它存在的。這裏並非英文、法文維基百科,應以中文為中心—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9日 (三) 03:03 (UTC)[回覆]
如果您反對的是「在西方文獻中的名稱」一段,我表示強烈質疑。中文維基不是「中文中心」,而是以中文為載體和出發點,但絕對不能撼動「百科全書」的本質,「在西方文獻中的名稱」對想要了解或查閱西方文獻中福州的名稱的讀者有着很重要的意義,包含着必要的相關知識,我認為沒有理由反對。—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3:09 (UTC)[回覆]
如果以「傳播知識」來看,我看確實沒有反對的必要,不過最好加上其他主要非西方語言的拼寫,畢竟中文維基也不能過於傾向西方。——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12月9日 (三) 03:12 (UTC)[回覆]
加上那段才真正違背百科全書的本質,因為百科全書是對人類知識全部或部分所作的摘要,而不是什麼東西都往裏灌。想查閱西方文獻中福州的名稱,別的語言版中不會沒有。只一個名稱,還沒有足夠重要性充進這個摘要中—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9日 (三) 03:17 (UTC)[回覆]
呃,這個其實有很多條目都違反了……那些特色條目,哪個不是越詳細越好,結果就成了面面俱到的知識堆積了。唉,這好像暫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12月9日 (三) 03:22 (UTC)[回覆]
冰熱海風:恰恰相反,目前您不可能在西文語言維基百科中查到這個信息,況且您應該也讀過這段,許多名稱是古代和近代西方文獻中的名稱,不僅是英文,還包括荷蘭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統一歸納為一段,這裏面的信息還是很有用的。每個人的知識都有局限,如果您沒有相關的知識,請不要輕言「只一個名稱,還沒有足夠重要性充進這個摘要中」,因為您可能並沒有了解到這個信息的重要性。
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這個「面面俱到」的問題我以前也在評審中提到過,有的維基人把人物條目幾乎寫成傳記了,但結果沒人理會。不過就我對本條目的編輯而言,我是努力做了精簡的,力求在囊括儘可能多的重要信息的前提下減少篇幅。如果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還請您提出。—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3:32 (UTC)[回覆]
「這裏面的信息還是很有用的」恐怕是個人判斷吧。甚至那些西方人自己都早已拋棄了那些名稱,這些東西在他們自己的語言版本都不記錄了。如果您硬要把「每個人的知識都有局限」這種不具可證偽性的命題拋出來當論據,我同樣可以說「您可能並沒有了解到這個信息的不重要」。—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9日 (三) 04:11 (UTC)[回覆]
我做過文獻調查,您沒有,這段內容是歷史的一部分,另外,諸如Hokchew、Hockchew這些詞彙在東南亞華人社區中還大量使用,Foochow的名稱也曾長期通用,這些都在段落內容中。您認為自己在沒有了解相關知識的情況下有充足理由說上述的話?如果您要玩文字遊戲,恕我不奉陪。—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4:14 (UTC)[回覆]
各位不必過於糾纏細節,評審主要內容為好,套用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的話,大家「求同存異」最佳。——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12月9日 (三) 04:18 (UTC)[回覆]
「我做過文獻調查,您沒有」「沒有了解相關知識」就是他所謂的「充足理由」了,實際上不過是他對我的猜測,而不是在有了對我的相關了解的基礎上說的。最先拋出不可證偽命題玩文字遊戲的人可不是我,既然有人要顛倒黑白、暗地裏來污衊,的確是沒必要奉陪—冰熱海風 (討論) 2009年12月9日 (三) 04:36 (UTC)[回覆]
大家都消消氣嘛,不必火藥味如此之重。——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12月9日 (三) 05:17 (UTC)[回覆]
我想英文名的變化,可以分一段落討論。平話字雖然以拉丁字母為形,但記錄是實實在在的當地話,應予以保留在首段展示。--澳門歡迎你!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4:48 (UTC)[回覆]

卡達爾·亞諾什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本人第一篇原創長條目(其實這個條目是為了擺脫波蘭歷史那個是非之地而已,沒想到會編的這麼長)—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09年11月7日 (六) 01:0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1月7日至2009年12月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這個條目最大的問題就是參考文獻單一,且可靠性不明。幾乎全篇都來自《元首傳——歐洲卷3》這本應該屬於傳記類的書,而且我對這類非學術性的書籍的參考價值持保留態度。—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5日 (六) 21:02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F-4幽靈II戰鬥機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本文大部分從英文版特色條目en:F-4 Phantom II翻譯,增加一小部分內容,希望在同行評審之後參評特色條目。—Icefox06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09:5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1月6日至2009年12月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F-4是一架產量大,作戰紀錄又多的飛機,要寫的好是不簡單。以目前來說,還有很多內容尚未寫入。
  • 一開始的部分寫的蠻混亂的。這個部分是全篇的摘要,不需要很長,主要是針對整體的內容提出一個好的開場白。再兩個不同段落到美國的使用和退役,寫的太細了點,然後又提到其他使用國家,也有同樣的狀況。需要重新整理。
  • 全篇的度量衡的單位需要統一,公制和英制混合出現的狀況是不能算是品質良好的條目。
  • 第一個段落命名為概況,實際上講的是飛機的設計,性能和系統,這個標題應該要修改。
  • 對於飛機的系統的介紹不夠廣也不夠深入。要另外寫在其他章節也可以,目前的量太少。
  • 在捲入近距格鬥時,F-4的雷達官或武器官(RIO或WSO,也稱為「後座者」或「後排者」)操作機載雷達來搜索敵方的戰鬥機。。這段話的翻譯有問題。F-4都是靠後座在操作雷達搜索目標,並不是僅在近距離的時候。
先從內容的增修開始好了。-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18日 (三) 17:03 (UTC)[回覆]
  • (:)回應。對閣下提出的意見予以一一回答。
  • 閣下提到的部分全部是從英文版直譯的,我認為英文版的摘要部分已經滿足要求,不需要修改。美國方面對F-4的操作和實戰應用最多,故資料較多。
  • 此段英文版名為「overview」,全部是直譯。而且該段不僅僅講到飛機的設計、性能和系統,還包括了飛行紀錄、簡單的戰史和對後繼戰鬥機的影響等。
  • 由於F-4的衍生型號極多,此段的內容可能比較多,飛機系統部分我沒有找相關資料,英文版沒有這些內容,閣下如果有相關資料的話非常歡迎來增加條目內容。
  • 此段翻譯是筆誤,已經修正,參加英文版原文: In a dogfight, the RIO or WSO (commonly called "backseater" or "pitter") assisted in spotting opposing fighters, visually as well as on radar.
如有其他意見或建議歡迎提出 Icefox06 (留言) 2009年11月19日 (四) 12:25 (UTC)[回覆]
  • (!)意見
  • 摘要部分內容也許可以,但是行文語句,前後文的連貫性還需要改善。
  • 翻譯不能單純的直譯,還需要考慮到中文與英文之間的差異。Overview也可以解釋為概論,介紹等等,要看情況而定。
  • 忘記是知兵堂還是哪一家去年出了一本F-4的專輯,雖然系統上也是寫的很糟糕,不過至少還有提到一些。網絡上的資料也不少,尤其是美國軍機,當然要看Joe Baugher寫的。-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19日 (四) 13:1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回應:修正了,是模板沒寫好,本來就考慮到佩刀和軍刀的問題的,非常感謝指出錯誤。Icefox06 (留言) 2009年11月18日 (三) 14:0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太原戰役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國共內戰中最激烈的一場戰役—user:shypanda 初來乍到

評審期︰2009年11月6日至2009年12月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粗看之後,很多用詞要改善或者是需要來源。
  • 四大要點,那四大?
  • 四大要塞,那四大?
  • 上面這兩項的定義來自何處?
  • 戰前準備了13000具棺材竟然仍然不夠用。,這種描述常見於大陸出版,行文偏向敘事型態,而非歷史記載的出版品,沒有確實的資料來源,恐怕不能用。
  • 因被旅長戴炳南和仵德厚出賣。這一類用詞在此會有中立性的問題,可以改用通告上級或者是洩漏等較為中性的字眼。
  • 史稱「太原五百完人」,這一個史現在在台灣也已經被視為戰爭期間的宣傳,可以修改敘述的方式。
  • 整篇還需要潤飾,讓贅字減少,並且統一數字使用的格式。
先到這裏。-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13:21 (UTC)[回覆]
完成。 (User:shypanda) 2009年11月7日
  • (!)意見
  • 四大要點雖然有標示出來,可是這個所謂的四大要點的來源或者是定義出自何處?大陸的出版品偏好類似的描述,這種描述可以豐富文句的可閱讀性,不過在百科上需要進一部的確認。像是作戰命令有強調這四的地點是最重要或者是必須要首先拿下來的點才可以。
  • 四大要塞和四大要點有甚麼不同?四大要塞並沒有指名是哪四大,而且也是需要相關的出處才好。-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9日 (一) 02:23 (UTC)[回覆]
完成。 補充徐向前的一次講話,其中明確了四大要點/四大要塞。為免混淆,在正文中避免提四大要點/四大要塞。(User:shypanda) 2009年11月12日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作為土生土長的太原人,看到這樣的條目感到非常親切。主要幾個意見,集中在這裏提出了。
    1. 內容上面觀點都是以共產黨的為主,這樣觀點是有片面的。而且如果要登錄優良條目,至少來源要有可靠性,現在沒有頁碼,也沒有ISBN,所以看起來需要重新整理來源。
    2. 結構上面,應該有兩章必須有,一個是背景,放在最前面,當然肯定要把上黨戰役及其影響提出來,而不是放在太原戰役的影響裏面。1949年的戰役怎麼也影響不到1945年。另一個是戰前部署,雙方有多少部隊,番號是什麼?各部領導者是誰?
    3. 還有一個建議就是內容準確性:(1)太原的防守非常到位,一個原因是三面環山,易守難攻;一個原因是和當時留在太原的日本人為閻錫山服務;一個原因是在上黨戰役後,閻錫山已經打算為守;還有一個潛在原因是閻錫山和徐向前的關係,他們倆有師承關係,彼此了解。這些需要點出來,以便於讀者了解到戰前部署,也清楚為什麼這個戰役對雙反而言都是相當艱難的;(2)中期戰役的時候,雙方都在調兵遣將,共產黨方面派的是皮旅(其實當時皮定鈞已經不是一個旅了,而是三野的六縱)和一野,這個背景是濟南戰役結束後共產黨部隊才能調兵遣將,需要交代清楚。而之後的傅作義進攻石家莊也是很重要的,而實際上這個偷襲計劃是影響到共產黨軍隊在山西地區的部署。(3)中期戰役後,當時正好是林彪四野結束遼瀋戰役,當時的首要目的是圍困屯兵60萬的傅作義部,所以當時四野緊急入關、原先主攻太原的華北野戰軍也分兵到河北,一野也到了北京西方,所以當初共產黨採取了一陣子的戰略部署和說服活動(這裏可以說明其實效果並不是很明顯,也可以反映出決戰時期的慘烈)。(4)決戰中,其實背景是北京已經完全在共產黨的控制下,這下才有了四野直接能夠從東北送到太原一個炮兵師的可能性,華北野戰軍也能直接調來兩個兵團。需要把背景強調清楚。(5)事實上,太原戰役中,一野、三野、四野、華野都參加了,而之前和閻錫山在上黨戰役過招的二野在攻打南京。在內容上面我希望能夠更宏觀地介紹背景,更準確地介紹部署和戰役,更中立的介紹雙方的攻守傷亡。(6)另外,其實如果提到太原三百完人這個政治性很強的術語,不如去介紹1950年閻錫山舊部的「稷山暴動」,那個更能追溯到這個戰役。
  • 上面的建議蠻多的,希望能夠對提請人有所幫助。(我可以在下個月下旬抽空幫您編輯。)—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18日 (三) 07:03 (UTC)[回覆]
  • 非常感謝。我沒有找到太多國軍方面的資料,歡迎幫助。
    1. 太原戰役的宏觀背景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由於它跨越了整個解放戰爭後期,變化很多。尤其是和平津戰役多有微妙關係,兩楊兵團的調派中先要拖住傅作義,後要防止跑,防他偷襲。
    2. 宏觀背景是共產黨一方在1948年開始戰略反攻,大老闆的業績指標下來了,又有打張家口、臨汾和濟南的成功,好像共方普遍情緒過於樂觀。在徐周的總結中有提到,但沒有具體資料。
    3. 太原戰役的時間比較長,戰鬥序列有一些變化,我會想辦法搞個表。
    4. 我看了一些戰役地圖,還沒機會做一個自由版權的圖。
    5. 我儘量寫得客觀,但看了毛的電文和各種一手資料,還是很佩服徐和那幾支地方部隊的。當時,華北主力過黃河反攻去了,兩楊忙着算計傅作義。他就靠一些地方部隊,也沒啥火炮,能打的閻軍龜縮城內,餓成夜盲症,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打四大要點就是他趕到指揮位置後提出來了,後來的戰役也就是按照他的想法發展的。前面提到皮旅,豫東戰役後皮旅損失很大,皮自己承認被打殘了。而且,皮只是6縱副司令,到底他當時部隊有多少要再找資料。
    6. 太原的北方的軍事工業基地,而且東北太遙遠。打下太原為後來進攻大西北和解放全國應該有戰略意義。
    7. 資料引用的格式我會改進。user:shypanda
    •  閣下必須得考慮到維基百科中有一半都是台灣地區的編輯,所以一定要清楚「你們叫淪陷,我們那叫解放」(笑),否則中立性就過不了關。資料方面我假期後會幫忙找英文的,這下會有幫助。國共兩方在北方的戰役有很多都是基本勢均力敵,全憑最後誰能撐住最後一口氣。比如四平、濟南、孟良崮。我希望能夠在這個條目中的背景和影響可以做得好一些,這樣其他戰役的條目想要發展,也可以向這個看齊了。如閣下所述,太原的工業地位的確是雙方都要爭奪的,攻下太原後,意義就大了,那麼我們或許還需要提及太原城的工業地位。—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09年11月18日 (三) 18:41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潘海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Zhxy 519(聯繫) 2009年11月1日 (日) 15:17 (UTC)[回覆]

希望大家對此條目特別是中立性予以審查。

評審期︰2009年11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Wikipedia:同行評審/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爾斯基(2)

斯摩棱斯克戰爭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目標優良—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09年10月22日 (四) 13:23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22日至2009年11月2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主要還是翻譯的問題。這一點你需要多加強。別人的批評不是沒有來由的。翻譯並不需要每一句話都和原文的長度,斷句的部分完全相同,有的時候是很困難的。
  • 雖然這次小軍事衝突雙方互有勝負,。原文的意思是多場小的衝突。
  • 但實際上這一條約只執行了20年。這種雙方的合約用執行並不適合,因為並沒有一方去執行甚麼事情或者是任務,採用維持比較好。
  • 並導致波蘭立陶宛聯邦再次丟失對斯摩棱斯克的控制。'。意思上很奇怪。這一場衝突是俄國發起的,而且輸了,換句話說,俄國已經是第二次想要奪回對這個地區的控制權以收敗收場,所以第三次不能說是波蘭這邊再次吧。
  • 這和聯邦的鄰國預期選舉過程漫長的結果不符,它們仍然決意在聯邦的這個虛弱時期發起挑戰。這段話與原文有很大的差異。你要注意到Poland's neighbours, expecting delays in the electoral process,,這個中間的逗點,表示前後句的關聯性。原文的意思是說波蘭的鄰居預期這個選舉的過程會拖延,決定對這個弱點加以試探。他們沒有不滿,拖延也只是他們的預期心理。
  • 以建議它們與瑞典組成聯盟來發動對聯邦的戰爭。字顯得多餘。
  • 當地誌願兵構成,我看到的字是誌,有可能是簡繁轉換的關係。你要調整一下。
  • 在1632年春通過徵募新兵,增兵4500人;,修飾一下,兩句話都有增加的意思,語意上較為累贅。
  • 及哥薩克。在中文當中,直接翻譯恐有誤解,加上或者是之類可能比較清楚。
  • 收復1618年為結束上一次波俄戰爭所簽訂的杜里諾條約中割讓給聯邦的斯摩棱斯克。[,像這一句就是你比較容易出現的長句,適當的斷句和潤飾前後的用詞,可以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
  • 並於1632年10月28日沙因轉而開始圍攻斯摩棱斯克。意思上不太通順。你把並於拿掉,意思很明顯,你把沙因拿掉,意思也很明顯,而且兩種表達意思上差不多,可是你把並於和沙因放在一起,就變得不通順了。
先這樣了。你需要多考慮不同的斷句和潤飾。過去我看你的條目的經驗是,你比較無法跳出原本翻譯的型態,從其他角度去思考你原先組成的句子,也就變成你即使再度看過也很少有再次修改的動作。-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31日 (六) 19:3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天津站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認為條目比較詳實,有作進一步提升至優良條目的潛質,希望提交同行評審。—Amazingloong (留言) 2009年10月21日 (三) 10:54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21日至2009年11月2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 天津站也是天津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目前仍然在進行中,,句意比較奇怪,交通樞紐算是一個概念的詞彙,後面的興建工程不適合用同樣的字眼。
  • 天津建成了首個鐵路車站,,應該是說天津興建了第一個鐵路車站,現在的意思變成是天津變成一個車站。
  • 歷史沿革的第一段關於鐵路和車站興建的時間,建議在前後順序上略作調整,目前在幾個時間點上跳躍,或許可以利用時間為軸線,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前後關係。
  • 天津車站初建時站內有兩股線路這個字如果有特殊用法,需要解釋一下,不然用不是比較通俗?
  • 新天津車站位於季家樓、火神廟兩村附近,,這兩個村的間隔在500米左右嗎?前面沒有提到這兩個村和其他地點的相關位置,在此需要說明。
  • 因地處海河東岸,海河是說海與河,還是一種專有地理名詞?
  • 故名為老龍頭車站,前後句的關係不強,我猜這是指新的車站?
  • 津榆鐵路由延伸至北京。這個字表示有個起點,起點是哪裏呢?
  • 舊老龍頭車站毀於庚子事變戰火。這是哪一個車站?前面沒有提到老龍頭有個車站。
  • 併發生英國士兵侮辱俄國國旗事件,這個相信是因為簡繁轉換的關係,應該是用
  • 天津東站成功開出了第一列國際列車,建議說明一下,甚麼線路的國際列車。
  • 天津東站至民國5年至民國35年(1916年—1946年)間均被中華民國鐵道部核定為一等站,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升級為特等站。你的數字的使用需要統一,無論是阿拉伯或者是大寫。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今歷次核定中,均被鐵道部核定為特等站。,文句較為累贅,修飾一下。
  • 由於改革開放以後,,建議在此使用年份較為清楚。
  • 日均辦理旅客人數達65000人。辦理比較奇怪一點,運輸,運送,使用,進出都算較為常見的描述詞。
先到這裏。你需要多閱讀幾次並且加以修飾。-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01:31 (UTC)[回覆]
  • (:)回應,非常感謝閣下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已經按照您的意見進行了重新修訂。另外,「海河」是專有地理名詞,關於第一列國際列車,我沒有查到重點是哪裏,但是很多資料都顯示這裏確實開除了第一列國際列車。Amazingloong (留言) 2009年11月4日 (三) 04:5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卡爾·鄧尼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本人覺得有優良條目的潛質,希望再進一步—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0月20日 (二) 08:05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20日至2009年11月20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傑克·尼克勞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本人覺得有優良條目的潛質,希望再進一步—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0月20日 (二) 08:03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20日至2009年11月20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亦思巴奚兵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中國古代史上很獨特的一個波斯番兵叛亂事件,在下有意將其向特色條目標準靠攏,尋求大家的建議。—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19日 (一) 14:10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19日至2009年11月1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先加入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模板再說--圍棋一級 (留言) 2009年10月20日 (二) 08:08 (UTC)[回覆]

這場戰爭是一場混戰,參戰方至少有4個,而且各方軍事統帥前後都發生變化,簡單的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模板已然不適用。閣下對此是否有什麼新的建議?—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20日 (二) 14:56 (UTC)[回覆]
如果要往特色條目靠攏,模板是比較重要的。建議參考Template: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3 sided)做一個4 sided。--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21日 (三) 00:21 (UTC)[回覆]
我好像在英文版看到過一個混戰版的模板,在參戰方中沒有分區,就是一個大區來放混戰多方。就像這樣(情節純屬虛構),但是將它移植,我無能為力。—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09年10月21日 (三) 04:30 (UTC)[回覆]
已添加一個五方混戰模板。—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1月12日 (四) 23:0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澳大利亞31:0美屬薩摩亞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翻譯自英文優良條目,歡迎發表建議。另外,有用戶對條目名稱提出異議,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提出。—Xavier-年輕無極限直來直往流浪地圖 2009年10月16日 (五) 09:54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16日至2009年11月1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 條目的命名方式不夠清楚,即使對於運動有概念的讀者,也無法確定這個條目代表的是甚麼?類似的表達方式也可以用在其他的運動項目,投票,戰爭,各類競賽上。命名的原則應該是要清晰的表達條目的主旨。
  • 阿奇·湯普森獨進13元,我想是地區用語,這個在最近的運動類條目中經常被提到,編寫者需要留意進行轉換或者是註解。
  • 兩個小組的第一將在主客場相互交鋒,並決出勝者參加與南美區第五名的洲際附加賽,。第一句不太通順,第二句的需要潤飾來釐清表達上的問題。
  • 以及東加被分在了第一小組。所有的比賽將於2001年4月在澳大利亞的考夫斯港舉行。。第一句多了一個字。第二句怎麼會有字呢?時間上這已經是過去式了。
  • 在比賽的兩天以前,澳大利亞以22比0的大比分戰勝了東加,。大比分比較像是地區用語。
  • 打破了原來由科威特保持的國際比賽最大分差記錄,在2000年,他們以20比0戰勝了不丹。。這幾句話的表達在標點符號上需要注意,使用逗號會讓讀者以為是接着前一句的後續發展,而不是在解釋前面第一句的細節,因為你在在2000年這句話上面和前面沒有直接的聯貫詞,變成讀者有可能誤會後面講的是另外一場比賽。
  • 多數澳大利亞的正選隊員都是國家隊的邊緣人物,大部分主力作為替補或是沒有報名,。這兩句話的意思看不懂。澳大利亞派出來的不是國家代表隊?主力又如何是替補或者是沒有報名?沒有報名怎麼參賽?還是說這個主力講的是國家代表對沒有參加這一次比賽的主力?意思上很不清楚。
依此來看,這個條目有待修改加強的地方還不少。-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31日 (六) 20:39 (UTC)[回覆]
(:)回應-已糾正-Xavier-年輕無極限直來直往流浪地圖 2009年11月1日 (日) 12:2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納粹德國海軍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在維基百科優良條目候選未能通過後,敝人大幅改進其內容,提交同行評審來改進,希望能成為特色條目。—Ai6z83xl3g (留言) 2009年10月16日 (五) 02:43 (UTC)Ai6z83xl3g[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16日至2009年11月1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先就整體架構上來說,目前對於納粹德國海軍的戰略和對戰爭的準備上的衝突並沒有具體的提到。在參與的行動這一節當中,你只有列出一個尚未建立的條目,在編寫的原則上,儘管有另外一個較為詳細的條目,你還是要在這一節當中提出重點的部分。-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0月31日 (六) 20:25 (UTC)[回覆]
    • (:)回應,不好意思,能就「戰略和對戰爭的準備上的衝突」說得詳細點嗎?我內容有提到,這場戰爭的開始對德國海軍來說是出乎意料的,備戰的Z計劃完成時間未達之嚴重性是否我說得太「輕描淡寫」?戰略上的轉變,我在歷史中有寫到由水面艦的破交戰轉為全方潛艇戰之關鍵處和成果,能請教閣下是否指雙方成果、耗損的資源達到效果的比較?戰略這段是否應獨立出來寫?
    • 另外就是行動列表,老實說我也不清楚如何描述它,因為就真的僅是一個列表,我之所以補上是因為想彌補部份如「死亡之光行動」這種不適合放入歷史中的行動代號,和一些通商破壞艦的作戰代號,若置於戰爭海軍作戰歷史中會顯得很雞肋;還是我該放在最下層的相關條目?還請閣下候教,我這同行評審放至於此一段時間才有閣下這麼一個人回應,我是一定會注意的,還請多提供些意見---Ai6z83xl3g (留言) 2009年11月1日 (日) 23:56 (UTC)[回覆]
  • (:)回應。有關戰略和對戰爭的準備上,大致上來說,可以包含納粹海軍的建軍方向與一次大戰前,一次大戰後,威碼時代有什麼不同?他們的着眼點是一個存在海軍,是要與某種規模的皇家海軍對抗?在擴軍的過程中,他們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或者是有什麼具體的發展方向,還是一團亂。而他們在擴軍的階段,與其他軍種之間有什麼樣的衝突或者是交鋒。譬如說,德國空軍在開始擴充的時候大量接收來自德國陸軍的軍士官,海軍怎麼去擴充的?海軍在資源的分配和爭奪上有什麼樣的情況?他們怎麼恢復訓練和建立訓練制度等等。
戰爭開始的時間對海軍來說有點意料之外,但是,德國海軍在30年代的擴充畢竟還是按照先前的目標在進行,這樣的目標是什麼,與以前有什麼不同,一次大戰的結果和經驗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些都是適合包含在內的資料。-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1月6日 (五) 17:5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景德鎮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自認為基本符合優良,提交同行提升、改進。—JHH755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11:08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10日至2009年11月10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不少地方欠妥。比如China一詞來源於秦是教主流的觀點,而「瓷器之都」一節中和景德鎮扯上關系是相當牽強和非主流的觀點,而行文中完全沒有體現出二者主次關系,容易誤導讀者,這是撰寫百科全書之忌諱。又比如「物產」一節指稱「前月浮梁買茶去」中「浮梁」為景德鎮,沒有引用文獻支持,僅引全唐詩原文,這也不行。「氣候」、「周邊環境」、「行政區劃簡史」、「橋樑」、「城區商業介紹」、「地方小吃」等章節無任何參考文獻,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段落無參考文獻引用。—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5:51 (UTC)[回覆]
  • 註釋第28、40、42屬原創研究,需補充可靠來源。——武鐵輛玻 旅客意見簿 2009年10月15日 (四) 11:01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弗吉尼亞州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受託提案,還請諸位不吝斧正。—J.Wong 2009年10月9日 (五) 01:53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9日至2009年11月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 請把維吉尼亞比奇修改,這個翻譯實在很糟糕。另外,內文當中有 維吉尼亞比奇和海灘連用的,請一起修飾。
  • 回復: 「VIRGINIA BEACH」(中國大陸譯名:弗吉尼亞比奇)是城市名稱,是固定的,不能改。如閣下有興趣可查閱英國多林˙金德斯利公司的《世界地圖集》之中譯本第37頁之「美國東北部」分圖(書號:ISBN:978-7-80544-805-3)。非常感謝閣下的參與!TLUG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05:50 (UTC)[回覆]
  • (:)回應,那請加上TA轉換標籤,其他地區不見得這樣翻譯。
  • ①泰德沃特是處於大西洋沿岸與瀑布線之間的平原區,包括維吉尼亞的東海岸及切薩皮克灣沿岸的主要河口;。這種小數字通常會和地圖標示之類的合用,不然建議用一般的數字就好了。
  • 在內的薩福克以1111平方公里的面積號稱維吉尼亞州面積最大的城市,鏈結錯誤,跑到英國去了。
  • 五角大樓--美國國防部部總部,是世界上最大的辦公大樓,維吉尼亞州有相當一部分辦公機構設於該大樓內,2001年曾遭受「九一一恐怖襲擊「。。這個部分有問題,五角大廈有維州的辦公機構?那是聯邦的建築,你有可靠的資料?而且整個五角大廈的電話區域碼是202,不是北維的703或者是571。
  • 回復:參照原文「ECONOMY」第四段:Government agencies headquartered in Northern Virginia include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and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and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TLUG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06:13 (UTC)[回覆]
  • (:)回應。你對這一句的理解錯了。Government Agencies包括聯邦,州和縣市政府,國防部,CIA是聯邦政府的單位,維州是州政府。這句話是說有些政府機構的總部位在維州,包括五角大廈和CIA的總部。
  • 費爾法克斯郡的麥克萊恩區是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今日美國》總部之誕生地。這一段也不對了。這個建築開始使用的時間不到6年,他是Gnet將好幾個辦公室合起來的新總部,自然不能以誕生地來解釋。
  • (:)回應。他們公司的網頁上可能有這個搬家的消息。雖然只是旁觀,我是親眼看着這個建築從開挖到完成,時間點上是沒有問題的。
  • 費爾法克斯郡的浪蕾高級中學,英文的Langley一般翻譯成蘭格利,就是CIA所在的那個地點,不過這個學校離開CIA總部很遠,反而很接近你上面翻譯的Usa Today的新家。
  • (:)回應。兩種翻譯我都看過,那個g的音算是隱性的發音,不如字面上明顯。加上簡繁轉換較佳。
  • 本˙薩科斯於里奇蒙開辦的私立聖˙瑪麗醫院。請檢查你的里奇蒙的鏈結,也是跑到英國去了。

歡迎您繼續指出條目中的缺點和錯誤,並幫助改正,不斷提升質量。TLUG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08:31 (UTC)[回覆]

  • (!)意見內容中有幾處翻譯得風馬牛不相及的地方,比如把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在弗州的競爭翻譯成弗州和西弗州的競爭,或者聯邦政府在弗州北部包括五角大樓的擴建翻譯成州政府向北部發展延伸進五角大樓。我只是看到說西弗州的重要和延伸進五角大樓這兩點很怪,才對比原文的。估計類似的錯誤還有。--蒙人 ->敖包相會 2009年10月21日 (三) 20:1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期待各位的意見。—黑暗魔君 (留言) 2009年10月8日 (四) 15:41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8日至2009年11月8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DotA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2009年8月31日 (一) 09:57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8月31日至2009年10月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FrankLSF95(Wikibreak) 2009年9月4日 (五) 11:57 (UTC)[回覆]

  • 韓國N-log的遊戲《黑暗之光》(Darkness and Light)要求玩家從陣營光明和黑暗中選擇其一,以破壞對方基地為目的。[7]開發公司稱其為「對戰戰略攻城網游」,每次對戰約進行30分鐘,玩家可透過殺死中立、敵方勢力來提升等級與獲得金錢來購買裝備。。這一段跳出來的目的是要說明甚麼呢?不知道這一套遊戲的讀者可能也無法了解,韓國的這一套遊戲和條目本身的關連。如果是不同的遊戲,那就不需要放進來。-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5日 (六) 05:18 (UTC)[回覆]
  • 再細化一點麼?主要是說明DotA對於一些遊戲的影響。--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2009年9月7日 (一) 05:49 (UTC)[回覆]
我舉出的這一段並沒有說明韓國這個遊戲和條目的主角兩者之間有甚麼關聯?設計公司?發行公司?名稱?角色的設定?因為關聯性看不出來,也就不知道為什麼要提這個遊戲。-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17日 (四) 01:45 (UTC)[回覆]
理解了。--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2009年9月21日 (一) 05:11 (UTC)[回覆]
  • (!)意見每個玩家控制一個英雄(一個具有強大能力的單位)。如果說英雄的定義是一個具有強大能力的單位,那麼,這個說明應該在提到英雄這個詞的第一次就要同時寫出來。對這個遊戲沒有概念的讀者,是無法了解英雄在遊戲中的意思是不是有獨特的定義。-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27日 (日) 04:15 (UTC)[回覆]
  • (!)意見。剛剛把遊戲性看了三遍,然後搭配英文版看一次之後,對於一些問題比較容易看出來。你的撰寫是以翻譯加上自己的資料而來,不過,你所增加的資料與翻譯的部分,在聯貫性上作的不好,在加上翻譯的ㄧ些內容,潤飾或者是用詞上也有類似的問題,因此閱讀起來比較累。我想這也是英雄的定意會出現在第二段的關係,因為英文版的第一段完全沒有出現該字眼,因此當妳在中文版的第一段使用英雄這個詞,但是附註是採取英文版的格式,就出現我上面指出的問題。
以下面這一段為一個例子,說明一下你還需要大量潤飾的部分。透過殺死電腦控制的普通單位或中立單位獲得經驗和金錢;當累積足夠的經驗,英雄的屬性可以增強。技能點提高了英雄的能力和攻擊。除了獲得經驗,玩家還需要獲得一個的資源:金錢。遊戲不需採集金錢,取而代之的是透過擊殺單位的金錢系統;除了由系統提供的定期收入,殺死敵對單位、敵方英雄、中立單位、摧毀防禦塔和地方建築都可以獲得金錢。。你提到屬性會提高,但是文中又出現技能點,這應該算是屬性的一部分,可是,除了技能點之外就沒有了嗎?如果屬性只有技能點這個部分,你需要讓兩者之間產生聯貫。可是文中看不到。其次你提到取而代之的是透過擊殺單位的金錢系統,但是,你又提到系統會定期給玩者金錢,也就是說,玩者可以不做任何事情就有金錢的收(先不論多寡),這就和你提到的擊殺單位的金錢系統不符合。此外,防禦塔和地方建築也算是單位嗎?還是只有會移動的生命或半生命體才算?如果不算,那麼,建築與防禦塔就不能以擊殺單位作為定義的形態。這些都是欠缺聯貫性的ㄧ些例子。這就好像每個句子的意思都還可以看懂,但是前後之間的關聯性很不明顯,閱讀起來有些困難。-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27日 (日) 04:4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我看看怎麼擴充吧,我得找找來源。--Fantasticfears留言+記錄2009年9月14日 (一) 05:27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可添加內容[編輯]

條目還可添加什麼方面內容使其充分完整而又不羅嗦。

特色條目[編輯]

條目與一些特色條目的差距在哪裏?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占士·米拿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剛當選優良,惟目標衝擊特色,還望諸位多提意見。—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0月7日 (三) 12:10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0月7日至2009年11月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1. 我覺得一些詞沒必要做內部連結,例如季票、球童、球探、網站。
完成
  1. 然後,他在波士頓斯帕學校畢業,這間體育學院是足球俱樂部的合作夥伴。後面的足球俱樂部是什麼?
完成,已去除相關語句。
  1. 在2002年全國夏季賽中,英格蘭U17隊對手分別是意大利、捷克和巴西,米爾納更在對巴西隊的賽事中取得入球而幫助英格蘭U17隊贏得了冠軍。名字是全國夏季賽嗎?有沒有相關的英語說明?還有就是這句的參考連結已經過時。順便檢查一下其他連結吧。

--TroubleKid (留言) 2009年10月25日 (日) 02:12 (UTC)[回覆]

完成,原文是Nationwide summer tournament,翻譯為全國夏季賽應無誤。參考連接已修正。感謝閣下的意見。—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0月25日 (日) 05:0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JR東日本E231系電力動車組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剛剛落選優良條目。但有感短短一週的評選期不太足夠,因此希望在此繼續集思廣益,提升條目質素,然後再參加評選。—Altt311 (留言) 2009年9月26日 (六) 10:26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9月26日至2009年10月26日

就優良條目評選中收集到的意見,部分我已參考並加入條目中。但仍希望各位繼續就這些改進的項目提出意見。

  • 刪減重複的圖片
  • 標註生產編號中的日語(片假名)的意思

另外部分意見則需要確認。

  • 資訊框參數的(預設)顯示單位全部改成中文
    • 是否必要的修改?
    • 如果確定要修改,單位應該怎樣顯示才能簡單易懂?
  • 翻譯部分日語詞的意思,如「番台」(進行中)

大約是這樣,更歡迎各位提出此前未曾談及的問題。謝謝!—Altt311 (留言) 2009年9月26日 (六) 10:36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留下一小部分,待日後有時間再看。--快龍到此一游 2009年10月7日 (三) 15:4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動物棲地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小弟雖然有擴充許多內容、嚴謹更正錯誤,但是一定還有許多未發現的疏失,目標是特色條目,請各位閣下不吝糾正—Animals mads (勇敢站出來~) 2009年7月12日 (日) 13:58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7月12日至2009年8月1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目前稍稍看一下看到的問題:

  1. 棲地破碎化、棲地復育、惡性改變棲地、洞穴幾節沒有來源。
  2. 該條目大量倚賴單一來源。

——Zanhsieh (留言) 2009年7月15日 (三) 23:37 (UTC)[回覆]

    • 抱歉,因為我寫的幾個段落,如:棲地破碎化、棲地復育、惡性改變棲地等是有來源的,但因小弟不會使用CITE的網頁模板,所以才造成大家以為沒有其他的來源了。
    • 那請問閣下,如果在小弟不會使用CITE的情形下,是否該將放在參考資料段落的幾條來源刪除,然後把那些連結加在條目內容後面,或是直接加上去就好了呢?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nimals mads對話貢獻)於2009年7月20日 (一) 13:56 (UTC)加入。[回覆]
      • 可使用「<ref>」語法,見下(引用書目的格式大概即可):

《相對論》由愛恩斯坦創立<ref>《簡明物理學》,作者:霍金,出版年:1995年,出版社:三聯書局,ISBN 910-552-331-00X</ref>

==參考來源==
{{reflist}}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時空幻境 (2008年遊戲)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敝人已經校對過,提請同行評審看是否有錯譯—Zanhsieh (留言) 2009年7月9日 (四) 16:28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7月9日至2009年8月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在下已對條目做了一些簡單的校對。在下以為,翻譯的目的並不是對每個英文字眼的精準對應,而是要生動而準確地傳遞出英文的原意,具體的用詞可能會見仁見智,但並無對錯之分,因此在下並不會在這方面作太多評論,僅指出幾個明顯的錯譯。
  • While this idea was not used, Blow discovered the rewind feature could be developed further for other aspects.
  • pecifically, while Blow took the model of Invisible Cities, he did not like the homage to it taken by Einstein's Dreams, and thus avoided taking the story in that direction.
這兩處的「while」顯然表達的是轉折關係,不能譯為「當……時」。
  • Braid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as a Windows title with possible console versions, though Blow was not committed to releasing either a PC or console version first.
差不多的問題,這裏的「though」的意思應該是「但是」而不是「儘管」。
這裏有譯「儘管」的用法,雖然那裏的例句用了「但」。--Zanhsieh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17:13 (UTC)[回覆]
這兩種轉折意味「though」都可以表達,聯繫上下文來看,竊以為譯為「但是」更為恰當。—Chief.Wei 2009年8月7日 (五) 04:50 (UTC)[回覆]
  •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the certification team allowed Blow to retain certain aspects of his vision for the game that were otherwise contrary to the certification process.
這裏的「at the same time」同樣也是表達轉折的意味,沒必要刻意譯為「在通過認證期間」。
  • the soothing tunes are probably the reason you never really lose it when facing particularly tough puzzles.
此處「lose」的意思應該是遊戲失敗,而不是迷失。
這個敝人仍堅持「迷失」的譯法,因為這裏的 lose 是及物動詞(後面跟了個it),而 lose 僅在不及物動詞時才有作為「失敗」解。見奇摩字典以及dictionary.com。--Zanhsieh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17:13 (UTC)[回覆]
「lose」作及物動詞同樣可作「輸」解,例如「lose the game」,就是「輸掉比賽」或者「遊戲失敗」的意思。而如果是「迷失」的話,似應使用被動形式,寫作「get lost in it」才對。—Chief.Wei 2009年8月7日 (五) 04:50 (UTC)[回覆]
在下並沒有句句比照英文版,只是在覺得中文語句不順時才返回去看了看英文原文,所以可能有些問題沒發現,還望見諒。—Chief.Wei 2009年8月6日 (四) 05:59 (UTC)[回覆]
感謝指正。--Zanhsieh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17:1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遺產」一節似與評價無關,在下將其移到了「開發」一節。另外「遺產」這個標題也讓人覺得怪彆扭的,但不知換用什麼詞較為適當。
最後還是那個問題,由於遊戲條目兩岸用詞差異較大,您直接用您熟悉的繁體編輯就好了,不然會給轉換帶來麻煩。—Chief.Wei 2009年8月6日 (四) 05:59 (UTC)[回覆]
這個問題在於,繁簡破壞是維基規則規定要罰的 (特別是幾乎整篇推倒重譯時特別容易造成誤判,時空幻境嚴格說起來是整篇推倒重譯),簡體書寫繁體用詞卻不罰。以現世社會來說,前者好似法律,後者好似規定。也許敝人認知上有誤,不過現行規則如此,敝人身為有點維基年紀編輯不可知法犯法。-Zanhsieh (留言) 2009年8月6日 (四) 17:29 (UTC)[回覆]
按在下的理解,繁簡破壞指的應該是無正當理由地將原文替換,也就是僅僅是書體的改變,而原文並未變更。而您既然已經是推倒重譯,就應認為是正常的編輯,不應判定為繁簡破壞了。—Chief.Wei 2009年8月7日 (五) 04:55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香港中文大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目標是香港第一條大學優良條目—Tlrmq (留言) 2009年6月27日 (六) 12:43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6月27日至2009年7月2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我將我所有的觀點都提在這裏:
    1. 條目歷史應該以文章式,不應年表式
    2. 條目概況開頭完全沒有參考
    3. 條目的目錄太長
    4. 承上,條目太多濫開的段落/章節,但每段的內容通常很低,實在有點「扮嘢」………
  • 沒有看內容,但希望作者先從以上幾點進行改善。—J.K.M.J.R.I.P. 2009年6月29日 (一) 09:1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廣義相對論入門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從英文版翻譯而來,在英文版是特色條目,提交同行評審來改進翻譯質量和內容,有希望成為優良甚至特色條目。——Albus Ecneics (自由言論) 2009年6月27日 (六) 00:53 (UTC)[回覆]

內容架構不錯,但參考文獻中大量人名的英文紅鏈需要消掉。此外還發現有翻譯和用詞的準確性、繁簡轉換等問題,我有時間會幫忙訂正。—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7月2日 (四) 02:36 (UTC)[回覆]
文章稍嫌粗糙,尚需修飾語句。—老陳 (留言) 2009年7月15日 (三) 01:28 (UTC)[回覆]
已作出相關改進,改了一些(可能並非全部)不符合中文習慣的表達,歡迎繼續修改。——Albus Ecneics (自由言論) 2009年7月18日 (六) 09:40 (UTC)[回覆]

為什麼沒有看見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呢?雖然入門頁面需要簡化理論,不過不能刪減理論吧。 --- [.Z]是個超沒性格的人|正在努力成為維基小正太 --- 2009年7月18日 (六) 05:24 (UTC)[回覆]

文章是從英文版翻譯而來,原文中也沒有出現慣性質量,並且條目廣義相對論中也僅兩次提到它,沒有對此的介紹。如果你認為需要,敬請在合適的地方增加相關內容。——Albus Ecneics (自由言論) 2009年7月18日 (六) 09:40 (UTC)[回覆]

克拉地峽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本條目係由本人從882位元組擴充至8000多位元組,曾獲選DYK,階段性目標是希望能衝上優良條目,現在比較大的問題是沒有辦法寫大,希望大家多提供一些擴充內容的意見,謝謝大家。--靖天子~中國人的歷史,由中國人來寫 (留言) 2009年6月13日 (六) 04:23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漢中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內容完善後提交同行評審,期以獲得更多意見。本人完成90%以上內容撰寫,所有圖片拍攝。—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7日 (日) 14:31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6月7日至2009年7月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交通一段應該有較多內容可寫。——武鐵輛玻《——》旅客意見簿 2009年6月9日 (二) 09:46 (UTC)[回覆]
  • 同意樓上武鐵的意見建議,其實漢中在古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連結川陝的交通樞紐,末學在條目中直接加了一部分的古代交通部分,希望不是給瘋行天下添亂。不過我覺得還是有可以補充的部分(說實話陝南的路真難走,去年夏天從漢中開車到武漢,陝南那段路基本是兩邊懸崖峭壁,現在想想還心有餘悸)。其次我覺得石門也是漢中市非常重要的一個歷史文化部分,希望能夠在裏面補充一些石碑石刻的介紹,有照片當然最好不過。另外,歷史人物部分我自己擅作主張補充了,不知道排版上是否是和瘋行天下初衷相符,如果覺得不美觀盡可刪改。(我查了一下網站,發現芙蓉姐姐居然出自漢中……囧~collapsed)—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6月9日 (二) 20:31 (UTC)[回覆]
    • 一點兒不假,直到今天也是。古代交通部分補充是必要的,我若有時間還會繼續修補的,添加和刪改上只要符合歷史以及維基方針就可以了,畢竟這是大家共同來完成的,只不過我發揮一下漢中人的地方優勢罷了。上次確實要給摩崖石刻拍照片(曹操的「袞雪」),不過博物館不讓,態度還很惡劣,我一怒之下就算了。至於芙蓉姐姐,確實出自漢中陝理工學院,但據說是寶雞人,我也沒聽說他就是漢中本地的。不過是哪兒不重要,人家也算名人吧......--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11日 (四) 12:01 (UTC)[回覆]
      • 我幫閣下整理補充了一些關於交通、工業、農業還有時政的資料及依據(雖然工業方面遠沒有我家鄉太原強),唯一我就覺得我自己無法幫忙的就是旅遊方面。您看一下是否能夠擴充一下旅遊及文化景點,組成段落這樣更清晰(特別是許多景點暫時沒有形成獨立條目前)。—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6月16日 (二) 02:06 (UTC)[回覆]
  • 感覺目前條目在文化方面太薄弱,漢中的方言、民俗、地方傳統藝術等都還很缺乏。在我個人的認知中(作爲一個四川人),漢中歷史上曾經長期作爲巴蜀的一部分,其同時受到四川文化和關中文化的影響(似乎更接近四川),然而又異於兩者,應該是很具特色,很值得一寫的。--本本一世 (留言) 2009年6月26日 (五) 01:0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曾蔭權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這條目質量大,但質素就可圈可點,希望借大眾之力將其寫成優良條目。—Hoising (留言) 2009年6月6日 (六) 03:51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6月6日至2009年7月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廣深鐵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根據條目討論頁共識提交評審。——Baycrest (作客) 2009年6月5日 (五) 06:34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6月5日至2009年7月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敬請減少紅字,以及一個新分類(Category:廣深鐵路)!—ArikamaI 只有我理解得到黑暗的極端,是不可能照亮ArikamaI的24小時通訊裝置2009年6月8日 (一) 13:4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本人建立一個模板,但直到現在都沒有改善(建立原因是給各位完善)。]]—ArikamaI 只有我理解得到黑暗的極端,是不可能照亮ArikamaI的24小時通訊裝置2009年6月8日 (一) 13:43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星際迷航 (電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徵求更多的意見。—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6月3日 (三) 17:39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6月3日至2009年7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白眼塘 (澳門)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提交同行評審。—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6月1日 (一) 08:19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7月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可參見該條目的討論頁

世紀帝國系列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在參選最後一天dramatically收到3個反對突然敗選,當時感到非常愕然,所以極力希望各位能指出條目所含有的問題,特別是投反對的朋友。— 2009年3月24日 (二) 09:2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3月24日2009年4月10日。(兩星期)

由於User:JALK被封禁,此同行評審延長1個月,至5月10日。如有異議請提出。--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3月30日 (一) 10:02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科學可視化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初步旨在優良條目,努力達到特色條目 —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2日 (日) 15:09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2月22日至2009年3月2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不錯,我就喜歡這樣的條目。關於內容暫時只提兩點:
  1. 特別拿出一整段內容來介紹科學可視化的專家,這種做法在學術條目中似乎並不太常見(按維基方針嚴格而言,能否稱上專家需要有參考文獻支持,以避免有原創研究嫌疑)。
  2. 條目着重介紹了科學可視化有哪些主題以及應用,但沒有具體介紹如何實現,因此是否應該多一些對用於科學可視化的計算機軟件的介紹,例如像LabVIEWMatlab Simulink等等。對領域本身而言這也許比介紹專家更重要。(這個屬於特色條目要求了)—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3日 (一) 16:38 (UTC)[回覆]
(:)回應:首先感謝您的熱情鼓勵和悉心指導!
  • 此文基本上是按照英文維基的內容及結構來翻譯的。就專家介紹部分而言,在翻譯過程中我也存在同樣的疑問,只是在下並非此領域的專業人士,並沒有對此加以改善。不過,從內容上看,至少有些肯定是科學可視化領域的奠基人物(比如,提出此概念和思想)。
  • 正如閣下所言,的確缺少具體工具的介紹,實為缺憾。尚需大家攜手,努力補充,不斷改善!!!
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4日 (二) 05:55 (UTC)[回覆]
在條目尾部加入了「Template:數值分析軟件」模板。—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4日 (二) 06:18 (UTC)[回覆]
(:)回應:非常感謝閣下指出!的確,我也發現了,這是翻譯的一致性問題,別無他意,這就改正。請您繼續關注和指導!—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5日 (三) 11:24 (UTC)[回覆]
(:)回應:或許,這是個罕用的新詞。從該單詞的結構上看,visulation很可能是visualization與simulation之中粗體部分的組合形式。造詞者很可能希望使其同時具有可視化和模擬的意思,以反映這個概念本身的含義。其中,visulation過程的關鍵是可視化與模擬的同時進行。的確,在網上找不到正確的中文翻譯。實際上,在下也並沒有查到任何的關於該詞中文翻譯的可靠文獻。只有一篇簡體中文文獻在其英文標題和摘要之中使用了該詞:
三維爆炸與衝擊問題的可視化研究
3D visulation of explosion and shock processes
<<爆炸與衝擊>>2003年 第23卷 第03期
作者: 孫娟, 寧建國
不知道,視覺化是否為可視化的繁體中文名稱。或許,應該將該詞的中文翻譯從視覺化改為可視化模擬或者可視化仿真
關於如何處理,請您指教!謝謝!
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6日 (四) 08:27 (UTC)[回覆]
科學可視化似乎已是一專有名詞,因此個人覺得不必修改中文翻譯。—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2月26日 (四) 18:17 (UTC)[回覆]
是否 visulation = visualization + simulation?—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6日 (四) 21:49 (UTC)[回覆]
(:)回應我猜想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大概是以為 Linforest 準備改變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的翻譯,所以特別聲明立場。我個人認為術語科學可視化是一個已定的標準,不應該輕易改變。Linforest 也並沒有想如此做,是嗎?—老陳 (留言) 2009年2月27日 (五) 06:25 (UTC)[回覆]
(:)回應:的確如老陳所言,在下所說的只是那個「罕見的新詞」——visulation。—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7日 (五) 08:1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1. 對於內部連結存在的詞語就不需要加外文括號了,現在在條目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2. 有些外文人名和專有名詞需要翻譯,而且更不應該直接連到英文維基,留下紅鏈是正確的做法。
  3. 主題那一段,有兩張圖沒有顯示。—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3日 (一) 16:38 (UTC)[回覆]
(:)回應:在下屬於維基新人,很多規則還不清楚,正在學習之中,請您多多指教並予以諒解!
  • 請問閣下:「外文括號」是指什麼?
  • 請問閣下:有哪些外文人名和專有名詞需要翻譯?不必要的英文維基連結會儘快清除。
  • 請問閣下:在主題那一段,是哪兩張圖沒有顯示?
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4日 (二) 05:55 (UTC)[回覆]
  1. 外文括號是指像這樣的用法:電腦成像技術或計算機生成圖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CGI),一般來說括號內的外文原文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的,因為讀者可以通過內部連結了解它的意思和外文原文。除非這個內部連結的條目還沒有被創建或沒有使用內部連結,這時才需要向讀者說明。其他例子還有美國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DoD)、蒙特卡羅技術方法(Monte Carlo technique)等等。
    (:)回應:已經清除多餘的外文括號。—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5日 (三) 14:58 (UTC)[回覆]
  2. 需要翻譯的人名包括McCormick(說起來這個人名在第二段開頭直接出現,沒有任何介紹性的定語,有點突兀的感覺。)、Daniel Thalmann、Ed Ferguson等等。
    (:)回應:已經採用Internal link helper修飾了外國人名方面的問題。—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5日 (三) 14:58 (UTC)[回覆]
  3. 主題那一段我昨天沒有看到「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和「頭部MRI的矢狀位切面動畫」兩張圖,不過今天看到顯示正常了。—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4日 (二) 22:04 (UTC)[回覆]
    (:)回應:感謝您的耐心指導!我將盡力去修正上述問題!—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5日 (三) 01:32 (UTC)[回覆]
(:)回應,現在基本差不多了(可能還有個別地方,如「自然科學」一節中大型恆星的超新星爆炸(Massive Star Supernovae Explosions),英文還沒有去掉,不過也不是大問題)。另外建議您將參考文獻和延伸閱讀中的內部連結中文化,如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可直接鏈到噴氣推進實驗室(個人偏好的做法是寫成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形式)。只是一點小建議而已,不用客氣。—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2月26日 (四) 05:10 (UTC)[回覆]
(:)回應: 因為並非自身專業,只是覺得不太肯定是否正確,才留下大型恆星的超新星爆炸的英文。這就刪除之。這就按照您的意見完成參考文獻和延伸閱讀中的內部連結中文化。非常感謝!—Linforest留言2009年2月26日 (四) 08:32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新會區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成為特色條目,現條目仍有許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踴躍發言。--臏臏搵我 2009年12月10日 (四) 22:2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2月10日至2010年3月10日。

(!)意見:此條目多年來僅由我一人編輯,本人感到獨力難支,力不從心,在此懇請其他維基人一同幫忙編輯,謝謝。--臏臏搵我 2009年12月10日 (四) 22:22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關於信息框裏的節日部分,幾乎全國都一致的,有必要寫出來麼?值得商榷。——TJBH (留言) 2010年2月25日 (四) 14:3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我的意見很簡單,不見得,也不是每個條目都有成為特色條目的必要與條件。特色條目的撰寫上要求更嚴格,包括資料的闡述和文句的格式。因此,我個人並不贊成所有超過一定長度的條目都想要成為特色條目。多一點好的條目也很重要,也是目前欠缺的。-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6:45 (UTC)[回覆]
  • (!)意見。這條目篇幅已足夠,若要再提升水平,要從「版面結構與佈局」着手:縮減重要性較次的文字量,擴充較重要的段落。例如教育章約570字,但交通章卻有約2000字,就可以考慮擴充教育,縮減交通;而文化章裏面,「相關文藝作品」,排序在「宗教」之前,應調換;再來,政治章幾乎是空白。--Jasonzhuocn (留言) 2009年12月12日 (六) 10:54 (UTC)[回覆]
  • (!)意見 參考資料中大量引用"新會縣誌"。但縣誌中沒有標原始出處,可靠性值得推敲。Shypanda (留言) 2010年1月18日 (一) 13:23 (UTC)[回覆]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評審期︰2009年2月11日至2009年3月11日

優良條目,徵求意見,目標是特色條目。—黑暗魔君 (留言) 2009年2月11日 (三) 12:16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奧斯曼帝國???不是鄂圖曼帝國嗎?人人都是這樣說的(在香港) 2009年2月13日 (五) 10:1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殷皇子大馬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目標是優良條目,徵求意見。—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2月7日 (六) 18:29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2月7日至2009年3月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1. 參4處,「殷皇子大馬路的位置原屬海洋」改成「殷皇子大馬路原位於海底」?--Zanhsieh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4:22 (UTC)[回覆]
    不行吧,這裏想表達的是殷皇子大馬路的土地原來是沒有的,是個海洋,如果改成「殷皇子大馬路原位於海底」,意思就變了「殷皇子大馬路的土地原來在海底,後來才『浮』了上來」。—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2月8日 (日) 16:11 (UTC)[回覆]
    這個地方是挺難斟酌的,上面個人建議的說法若照您這樣解釋是沒有錯的(人為填海讓它浮上來)。要不然建議按照參考文獻搬來改寫使用,更詳細並可免除爭議。建議改成「殷皇子大馬路昔日為介於澳門南面海島(即今日的下環區)與北面海島(即今日新橋區和松山)間的水道」。--Zanhsieh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7:19 (UTC)[回覆]
    等一下,請您再讀一下來源,那條「水道」所指的是新馬路,而不是殷皇子大馬路。—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2月8日 (日) 20:16 (UTC)[回覆]
    似乎沒有更好的改法。--Zanhsieh (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05:49 (UTC)[回覆]
    可將「原屬海洋」改為「原為海域」。「海洋」是「」和「」的總稱。--Teekkari (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18:06 (UTC)[回覆]
    已改,謝謝意見。—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2月9日 (一) 18:1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動物解放陣線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想參評優良條目,需要修改意見。—ForgetMyselfTalk to Anatta 2009年2月5日 (四) 09:08 (UTC)[回覆]

完全根據英文維基百科Animal Liberation Front條目翻譯而成。若對條目的內容有爭議,請先至英文版的討論頁參與討論。由於原文比較中立,因而未掛爭議模板(事實上英文版也沒有掛)。還是希望能主要對語言方面多提意義,尤其歡迎高手來潤色文句,力求精準流暢。

評審期2009年2月5日至2009年3月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阿姆斯特丹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想參評優良條目,需要修改意見。—獨語者向他開炮 2009年2月3日 (二) 16:28 (UTC)[回覆]

全篇是基於英文維基百科阿姆斯特丹條目翻譯而成的,也有一部分保留了原中文詞條的內容。

評審期2009年2月3日至2009年3月3日。

  • 看不出有什麼問題,我沒去過阿姆斯特丹,甚至沒有到過歐洲,實在不擅長這方面的條目。如果一定要苛求的話,我建議多補充一些條目內的紅字連結,讓察看條目的人不會因為不理解某些紅字連結的內容而覺得遺憾。比如說17世紀是阿姆斯特丹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我就對阿姆斯特丹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比較感興趣,可惜看不到。我覺得一個好的條目光自身完整是不夠的,要儘可能的使條目內的知識完整。下次歡迎你到Wikipedia:特色圖片評選或者和平號空間站多看看,我對攝影航天比較感興趣。--SH1019Team Radio 2009年2月9日 (一) 15:04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和平號空間站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希望參評優良條目,煩請指教修改意見。--SH1019Team Radio 2009年2月6日 (五) 06:34 (UTC)[回覆]

部分根據英文維基百科Mir條目翻譯而成。 評審期2009年2月6日至2009年3月6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和平號太空站#發展一節「1985年10月和平號被推倒無塵室」,「roll outside」似乎不應該翻成「被推倒」。個人覺得「啟用無塵室」較好。--Zanhsieh (留言) 2009年2月6日 (五) 10:26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和 平號的脫軌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是依靠大氣阻力將太空站維持在220公里的衰減軌道上。第二階段開始於2001年3月23日02:01UTC,一個修 改版本的進步號太空船,攜帶着2.5倍的燃料將太空站降低至165-220公里的軌道之間。在這兩個階段後,太空站完成了它在太空歷時15年的任 務,05:08 UTC進步號太空船開始控制太空站向地球大氣層衝去,大約22分鐘之後,太空站位於菲濟上空,05:52UTC太空站開始嚴重損壞,06:00UTC,未 燃燒殆盡的太空站殘骸,落入了南太平洋冰冷的海水中。[9][10]
Mir's deorbit was done in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was waiting for atmospheric drag to decay Mir’s orbit an average of 220 kilometers (137 mi). This began with the docking of Progress M1-5,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Progress M carrying 2.5 times more fuel in place of supplies. The second stage was the transfer of the station into a 165 x 220 km (103 x 137 mi) orbit. This was achieved with two burns of the Progress M1-5's control engines at 00:32 UTC and 02:01 UTC on March 23, 2001. After a two-orbit pause, the third and final stage of Mir's deorbit began with the burn of Progress M1-5's control engines and main engine at 05:08 UTC, lasting a little over 22 minutes. Reentry into Earth's atmosphere (100 km/60 mi) of the 15-year-old space station occurred at 05:44 UTC near Nadi, Fiji. Major destruction of the station began around 05:52 UTC and the unburned fragments fell into the South Pacific Ocean around 06:00 UTC
首先,英文的第一階段是M1-5與太空站的接合包括在內,中文變成是第二階段。英文的第二階段是降低太空站到一個165 X 220公里的軌道面上,中文變成是一個高度範圍,應該是以英文的表示法代表軌道面的型態。
接下來進入地球的階段,英文是說05:44的時候,太空站位於斐濟的上空,中文的翻譯把火箭啟動的時間直接拿來用,在意思和時間上都與英文版的不符合。
重約100噸的和平號內部彷彿變成了一個狹小的迷宮,裏面充斥着纜線,科學儀器,以及一些私人物品,比如說照片、兒童的繪畫、書以及結他。通常和平號會有3名太空人,有時太空人們會在太空站呆上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和平號總是不斷有太空人來訪,一直到1999年8月。


Inside, the 100-ton Mir looked like a cramped labyrinth, crowded with hoses, cables and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as well as articles of everyday life, such as photos, children's drawings, books and a guitar. It commonly housed three crew members, but it sometimes supported as many as six for up to a month. Except for two short periods, Mir was continuously occupied until August 1999.
英文提到太空站最擁擠的時候有六個人一起待上一個月,中文翻譯變成六個月,這樣的意思就不對了。


從1995年3月開始,美國的太空人在和平號上生活了28個月,在和平號上逗留的期間,處理了很多緊急突發事件,包括1997年2月23日的一場小火災,以及1997年6月25日與無人控制的進步號太空船發生的一次碰撞。
Starting in March 1995, seven U.S. astronauts spent 28 months on Mir. During their stay several acute emergencies occurred, notably a small fire on February 23, 1997, and a collision with an unmanned Progress spacecraft on June 25, 1997.
英文中提到相撞的事故裏面,用的是unmanned,這裏的意思應該是無人搭乘,要翻譯成無人控制,不能說真的不對,可是無人搭乘的載具是可以遙控的,那麼,就不能說是無人控制。不然UAV不就變成無人控制的飛行載具了?
重申一次,優良與特色條目的參選的條件應該要比一般的條目高出許多,無論是正確性或者是用詞遣句都需要經過較多的修改與考慮,如果只是隨便看看,長度夠就好,這樣就投下贊成票的話,試問這種贊成票的價值,以及投票者是不是真的有用心在挑選足以推薦的題材?-cobrachen (留言) 2009年2月6日 (五) 17:56 (UTC)[回覆]

北京地鐵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需要修改意見。--達師信訪監督工作 2009年1月25日 (日) 09:02 (UTC)[回覆]

歷史是翻譯英語的,參照中文的進行更改。其餘均是編寫者自編的。

評審期:2009年1月25日至2009年2月2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回應:這很麻煩。現在我只能說參照英文版改了一點,但是是否「吸引人」我無法判斷。—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2月2日 (一) 05:11 (UTC)[回覆]
已經有所改進,主要是可以以奧運會為切入點。-Webridge傳音入密 2009年2月5日 (四) 06:11 (UTC)[回覆]
明白了。--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2月5日 (四) 11:1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功夫 (電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請協助內容的改善及提出建議。—KK (留言) 2009年1月21日 (三) 15:21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月21日至2009年2月2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好像有點美國中心,但這電影是香港的,加上這裏是中文百科,建議大膽地稍稍以香港為中心,可增加可讀性 2009年1月21日 (三) 15:33 (UTC)[回覆]
  • 註釋應逐一標明哪些是中文、英文、它種語言。--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21日 (三) 19:01 (UTC)[回覆]
  • 註釋連結8,9,21,23,26,41已經失效,另外建議一點,如果知道原始網頁日期的話比較好補救(不補沒關係,只是建議),方法是去web archive裏頭找網頁存檔。舉個成功的例子來說,ref 9,引用的鏈結是http://www.sensasian.com/view/catalog.cgi/EN/1030 ,那在 The Wayback Machine 貼上該網址然後按 Take me back,你應該會看到 2005 / 2006 / 2007 三年的該站的存檔。這時就顯示出原本日期若存在的重要性,敝人逐一試過,2005最底下那個鏈結可以看到該文引用的 Production Note。然後你要看 cite web 格式照着修改,應該有個 archiveurl 之類的參數。這是很繁瑣的過程,看你有空再改吧。--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22日 (四) 07:15 (UTC)[回覆]

世紀帝國系列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評審期︰2009年1月15日至2009年2月15日

個人意見:個人的文筆不好,文字寫得不美.而內容方面,只校對了前半段,後面一來時間關係,二來太長,希望各位能給此條目意見及建議,謝謝.

此大部分為翻譯,有部份參考中文資料,可以有點出入. 2009年1月15日 (四) 09:15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格式與排版[編輯]

星際旅行II:可汗怒吼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我更需要您提出的改進意見,而不是純粹的支持或反對。—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4日 (三) 09:09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1月14日至2009年2月1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特別是為了展現蒙塔爾萬的肌肉,弗萊徹將可汗的服裝設計成了敞懷式。」
  •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展現蒙塔爾萬的肌肉,弗萊徹將可汗的服裝設計成了敞懷式。」
  • 「特別為了展現蒙塔爾萬的肌肉,弗萊徹將可汗的服裝設計成了敞懷式。」
不曉得哪個好?參考一下。--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4:43 (UTC)[回覆]
恩,個人也是比較偏向 #2 不會有標點符號、斷句爭議。--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6:54 (UTC)[回覆]
  • ref 45 處,「鰻蟲的鏡頭使用了多個模型進行攝製,才完成了《星球大戰VI:絕地歸來》特效製作總監肯·羅爾斯頓。指導了該鏡頭的拍攝。」原文「The Ceti eel shots used several models, overseen by special effects supervisor Ken Ralston, who had just finished creature design for 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個人覺得翻成「剛完成《星球大戰VI:絕地歸來》中生物設計的特效總監肯·羅爾斯頓,負責拍攝鰻蟲的鏡頭。他使用了多個模型模擬鰻蟲的效果。」--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5:12 (UTC)[回覆]
  • ref 49 處,「動畫師們希望這段動畫能為他們的工作室贏得商業機遇。」建議「動畫師們希望這段動畫能讓他們的工作室鴻圖大展。」或「動畫師們希望這段動畫能使他們的工作室財源廣進。」--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5:18 (UTC)[回覆]
  • ref 53 處,「與貫穿全片的主題曲相比,可汗的主旋律有着強烈的敲擊音質地,這樣在其他音樂的伴奏下,更能表現出角色的狂暴。」原文「In comparison to the flowing main theme, Khan's leitmotif was designed as a percussive texture that could be overlayed with other music and emphasized the character's insanity.」這裏的 percussive texture 就可能會有點爭議。percussive 奇摩字典是 1.衝擊的 2. 叩診的,是指的是節奏的拍子很明顯?還是指的是該段音樂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一開頭那樣的衝擊性曲調?敝人沒有聽過那段節奏,所以翻譯也是變成兩個:
  • 「與貫穿全片的主題曲相比,可汗的主旋律有着強烈的敲擊節奏,這樣在其他音樂的伴奏下,更能表現出角色的狂暴。」
  • 「與貫穿全片的主題曲相比,可汗的主旋律有着強烈的衝擊音感,這樣在其他音樂的伴奏下,更能表現出角色的狂暴。」
沒聽過的就沒辦法下定論。 :( --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7:09 (UTC)[回覆]
我去找找主旋律來聽聽。電影只在我學校里的機器里存得有。—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4日 (三) 17:3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記錄[編輯]

冬季服務車輛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評審期︰2009年1月11日至2009年2月1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首段的最後提到「另外,由於中文與英文表示方式不同……」,就算不是自我參照,至少也等於向讀者強調這是一件英譯中的作品,或許只需要提到中文裏有「車」與「機」互換使用的現象就好了。--brianjim (留言) 2009年1月13日 (二) 05:05 (UTC)[回覆]
    • 總覺得這樣寫有一些彆扭。而且中文裏有「車」與「機」互換使用的現象其實也不需提到,因為離題了。因此我刪去了該段,但在條目第一段略作了一定修改,提到了「除雪機」。—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4日 (三) 09:20 (UTC)[回覆]
      • (:)回應,老實說,敝人在譯後面幾段的時候掙扎了很多次,最後才加進那段話。例如噴撒車換成噴撒機,會使該段一半看來似乎比較合理;但另一半又看起來不合理。然後吹雪車一節,乍看一下沒有不合理,可是敝人找了半天(google 除雪設備), cn 網域附照片的大部分給的標題是吹雪機,大概因為跟割草機一樣小小一台…………在老中觀念好像要大得跟台汽車,還有自附輪胎才算車。這個譯法問題讓敝人掙扎了很久。--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3:46 (UTC)[回覆]
(:)回應,恩,好主意。我改看看。--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7:1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評審期︰2009年1月3日至2009年2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回應,謝謝指正。能否整篇仔細看過?特別是那個第一次就職演說部分。那個我翻得很慚愧,抄經濟學人中文版加修改的。很不到味,沒能把演說的力道透出來。--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3日 (六) 18:32 (UTC)[回覆]
  • 我把引言部分做了些修飾。但是我把"pack the Supreme Court"這句話留了下來。雖然我不通美國史,但是若去讀過會發現「攆走最高法院」這個翻譯實有問題,意義剛好相反。羅斯福其實是想把支持新政理念的大法官塞進最高法院來改變比例,使支持者變多數,而不是要攆走什麼人或什麼組織。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建議譯者不能只是單純把原文翻成中文,而是要把所有相關條目與參考文獻都讀過,甚至還要去自己去找其它的參考資料。另外,我一直覺得,「他與其妻埃莉諾·羅斯福,仍舊是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的試金石」或許翻成「他與妻子埃莉諾·羅斯福為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立下典範」會比較順暢。
本文部分還是有很多英文與中文順序差異的問題要修飾,例如「羅斯福和露西間仍保持了正式書信來往,但他們也沒有去看對方一直到1941年。」此外,中文的副詞語尾助詞應是「地」,「的」則是形容詞語尾助詞(參見副詞)。-- Marcus Hsu  talk  2009年1月4日 (日) 04:56 (UTC)[回覆]
(:)回應,那篇我也仔細看過,因為看過才翻成「攆走」。我一開始打算用「最高法院改組法案」,可是那個是後來的學者為了「文雅」兩字起見下的說法,徐兄也知道美國人大眾比較直接,在他們的國會才會改成「Judiciary Reorganization Bill」這種經過修過的辭,民間一般都用比較易記的詞。攆走是因為當初這些大法官們共和黨佔多數,國會已經是民主黨天下,所以幾個救急法案被弄成違憲才會讓羅斯福出此下策。翻成「攆走最高法院」的原因還有一點,假設當年羅斯福不用這種威逼的政治手段,那新政因為法案未過失敗,這些是否造成共和黨或者保守民主黨人對其指責?換句話說,共和黨與保守民主黨員一方面要叫羅斯福弄些法案救救大眾,一方面又叫他不能做這不能做那(綁手綁腳),而錯了都是羅斯福的錯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而不吃草) 。我從該條目上下文得知羅斯福的個性不會那樣屈服 (對納粹德國、幾次大選、癱瘓殘障等等都證明他個性除剛毅外外加強勢),所以才會有攆走「不支持法案通過的法官一事」。至於試金石改成典範,這個我挺同意,馬上改。--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4日 (日) 12:34 (UTC)[回覆]
關於這點可能要請對美國史有研究的人來回覆,我目前查到的資料都並沒有「攆走」之意,反而比較接近是「塞滿」的意思。換成一般通俗口語的講法,羅斯福是打算增加許多大法官以便把法院塞到爆之意。-- Marcus Hsu  talk  2009年1月4日 (日) 15:07 (UTC)[回覆]
我也同意「攆走」一詞並不適合,與英文原意確有出入,查文中有用「打發走」這個字眼,個人認為比較確切。--ClitheringMMIX 2009年1月4日 (日) 18:25 (UTC)[回覆]
(:)回應,同意。改成「打發走」。諸位對羅斯福第一次就職演說部分翻譯能否給點意見?多謝多謝。--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4日 (日) 18:3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 個別章節有些太瑣碎了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月22日 (四) 09:25 (UTC)[回覆]
  • 有 些地方的語句需要修改以符合中文習慣。例如,「羅斯福堅持其立場,但是在憤怒的退伍軍人與參議員休伊·皮爾斯·朗結盟,並通過一個巨大紅利法案壓過羅斯福 的否決權後遭遇挫敗」,「遭遇挫敗」的到底是羅斯福還是憤怒的退伍軍人?如果是前者,建議改為「雖然羅斯福堅持其立場,但是憤怒的退伍軍人還是讓羅斯福遭 到了挫敗,他們與參議員休伊·皮爾斯·朗結盟,並促使國會通過一個巨大紅利法案而壓過了總統的否決權。」;另外,什麼是「巨大紅利法案」,它對憤怒的退伍 軍人和羅斯福有什麼影響?—Webridge傳音入密 2009年1月23日 (五) 07:26 (UTC)[回覆]
(:)回應, 感謝您的意見與修改,原文「Protests erupted, led by the Veterans of Foreign Wars. Roosevelt held his ground, but when the angry veterans formed a coalition with Senator Huey Long and passed a huge bonus bill over his veto, he was defeated.」。巨大紅利法案並未解釋。敝人認為,如果該章節在這裏岔開深入去討論那件事的話,原本已經很長的論點就不是聚焦在羅斯福本人一生經歷 上。請兩位如有進一步意見到上面的同行評審鏈結提供修改意見。謝謝。--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23日 (五) 07:54 (UTC)[回覆]
你可以將我的意見移動到同行評審。我之所以提出巨大紅利法案的問題,是因為語句的邏輯關係,巨大紅利法案的通過和羅斯福遭到了挫敗並沒有直接聯繫,可能的解釋是巨大紅利法案的通過否定了羅斯福所堅持的立場,但又是如何否定的呢。當然,這可能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Webridge傳音入密 2009年1月23日 (五) 08:12 (UTC)[回覆]
(:)回應,敝人覺得,當初作者群寫這段的用意是,並不是所有在新政所提出的方案都全盤通過。他們只是稍稍提一下羅斯福受阻的議案背景。那個巨大紅利法案指的是甚麼要考證不是很容易,敝人去翻過 Huey Long 的資料,跟他的 Share Our Wealth 演說有關,但原文意思只是「理念相同而結盟」(Share Our Wealth演說裏頭其中一項訴求是老兵欠下的債要求由國家償還,羅斯福認為那是接近共產主義的做法),並不是 Huey Long 主推的。另外該法案的主角海外退伍軍人協會的參考資料,並沒有特別去提這件事。--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23日 (五) 08:42 (UTC)[回覆]

珍娜·詹姆森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評審期︰2009年1月3日至2009年2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資料中的外文紅鏈似乎應該清理下,暫時只提這一點。—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4日 (三) 16:0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釣魚式攻擊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評審期︰2009年1月3日至2009年2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萊特兄弟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評審期︰2009年1月3日至2009年2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過往紀錄[編輯]

  1. (-)反對: 翻譯的水平很差。光是第一段引言就翻得非常不通順:「奧維爾和維爾伯一般認為是發明建造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飛機,並於1903年12月17日成就首個受控 制、自行動力、並比空氣重滯空人類飛行的兩個美國人。」諸位,光是這段話就充滿許多翻譯與中文文法上的問題。首先,用這麼冗長的子句來形容一個(組)人根 本就不是中文的習慣;「認為是」應該是「被認為是」;飛機的單位是「架」而非「個」,飛行的單位應該是「次」也非「個」;而「比空氣重滯空人類飛行」有幾 個人看得懂是啥東西?整篇文章後面更多地方就不一一列舉,這樣的翻譯品質實在讓人很難投得下票。-- Marcus Hsu  talk  2008年12月23日 (二) 04:24 (UTC)[回覆]
        • (:)回應,數辭的問題已經修正,很感謝您的指正。不過碰到一點困難。您的意見是後期的飛機 (airplane) 數辭採用「架」,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早期的飛行器 (Flying Machine),中文「飛機」是「器」縮減而來,數辭上要歸「一台機器」還是「一架機器」?這個問題本來看上下文可以取捨,但是未創建條目:「First Flying Machine」要翻成「第一架飛行器」還是「第一台飛行器」?
        • 那您對「 the first controlled, powered and sustained heavier-than-air human flight 」有比較好的翻譯建議否?
  2. (-)反對,翻譯質量的問題有待改善,除了超長句子外,還有很多不通順的部分。以這樣長篇的條目來說,需要潤飾的地方還有很多。建議先關閉這邊的投票,方便收集意見。—LokiTalk 2008年12月23日 (二) 06:24 (UTC)[回覆]
  3. (-)反對,同意以上的翻譯意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2月23日 (二) 08:47 (UTC)[回覆]
  4. (-)反對,1) 條目首段應該是摘要,但現在真的冗長,失去重心。2)大量句子不通順,好像「他們討論並爭辯的這個問題」,「柯蒂斯等人的當時譏諷說」,「他起了在專利鬥 爭中的主導作用」,不如寫成「他在專利的鬥爭中起了主導的作用」。有時候還欠缺很多字,譬如-「『在』xxx年」,「在小學『唸書的時候』」,「其他萊特 『的』同輩」,「兄弟倆以透過禁止....『來』警告他...」,「儘管...『但』...『仍然』...」。3)章節的名稱有問題,什麼是「正統建立滿 佈荊棘」?「公開展出」應該比「公眾展示」好,「公眾展示」讓人誤會公眾要展示什麼。希望大家不要操之過急,記着條目長參考多不等於特色條目。—小為 (留言) 2008年12月23日 (二) 12:52 (UTC)[回覆]
    • (:)回應,改了,多謝您一一指出錯誤 (翻譯長條目完文思大概被擠得差不多了,需要人提醒)。有什麼問題請再看看。--Zanhsieh (留言) 2008年12月23日 (二) 14:17 (UTC)[回覆]
      • 仍然看不懂「萊特兄弟當然合謀在他們應收到的關註上缺席」。仍然過分地以中文文字套用英文的表達方法。其實「關註上缺席」即是「忽略」。
      • 其他類似問題像「...合約取決於公眾飛行表演的成功」。其實可以改寫為「...合約要視乎公開飛行表演是否成功」。
      • 另外,一句英文句子不一定翻譯成為一句中文句子。—小為 (留言) 2008年12月25日 (四) 07:03 (UTC)[回覆]
    (:)回應,第三點需要您再明確一點。第一點 (萊特兄弟當然合謀在他們應收到的關註上缺席 -> 萊特兄弟當然合謀忽略媒體的關注)第二點 (合約取決於公眾飛行表演的成功 -> 合約要視乎公開飛行表演是否成功) 已修掉。請再指教--Zanhsieh (留言) 2008年12月25日 (四) 14:14 (UTC)[回覆]
    (:)回應整個條目出現一個普遍現象, 就是把一句英文句子翻譯成為一句中文句子,導致中文句子非常長,而且結構複雜。這樣讀者便唸到句子後段忘了前段。另外,加上採用直譯(表面翻譯)方式,過 分套用英文的表達方法,讀者需要了解英文表達手法才能了解中文內容。以前的回應是從大量問題舉出一小部分例子,而不是僅僅只有這些問題。因此常見我們說 「大量」/「很多」問題,但舉例子時候則說「好像」,「譬如」,而不說「只有」。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意譯(深層翻譯)和潤飾的文筆。—小為 (留言) 2008年12月26日 (五) 18:59 (UTC)[回覆]
  5. (-)反對,時昭以慣常手段破壞條目([2]),但編者沒有回退。翻譯的水平雖有待改善,但很欣賞Zanhsieh的貢獻,可嘗試把內文用自己的文字寫出。-Nthgd 2008年12月23日 (二) 15:25 (UTC)[回覆]
    • 對不起,這不是破壞,這是信息框使用的慣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2月23日 (二) 15:43 (UTC)[回覆]
      • (:)回應,貢獻不多啦。我還可以喝咖啡吃東西翻譯,貝多芬有身體上的毛病還得堅持作曲 (連寫他傳記的都堅持寫作了),比起萊特兄弟一篇才85K的貢獻真的不算甚麼。--Zanhsieh (留言) 2008年12月23日 (二) 17:03 (UTC)[回覆]
        • (:)回應, 對了,時昭的編輯不是破壞,而是依從規則。話說幾個月前他把所有特色和優良條目的人物訊息修改,改為只保留人物原文姓名後,這規則就這樣定了(請注意:那 些特色和優良條目在評選時都沒有人批評過,但是當選後就被時昭改了。也許時昭看好你的條目終會評特成功吧?)我這小人物好幾個月前提出討論,反被人指為破 壞,便明哲保身,從此不編輯維基百科;見此條目有改善空間,忍不住以劣筆稍作修改。貢獻維基的過程是艱辛的,Zanhsieh得咬牙切齒撐下去。
  6. (-)反對。本來看見反對票太多,便吝嗇不投,只掛上模板以請求各方來拯救條目。但Zanhsieh卻移除模板,非要我來特色條目投票不可。小為已列出數個問題,但Zanhsieh一方面仍未完全改善,一方面卻說「還不知道要改哪裏」。老實說,除了經其他維基人修改過的部分以外,通篇幾乎沒有一個通順段落。--維基垃圾·管理員清理垃圾遭犬咬,休養三天復打掃……潔淨維基百科 2008年12月25日 (四) 13:49 (UTC)[回覆]

(!)意見條目內容翻譯得還可以,雖然在短時間內增加了條目的字節數,但是所謂的75個參考,可能僅是對英文的一個翻譯,寫作者並沒有親身參考,許多連結過於陳舊,需要重新測試是否能夠進入,以及參考的內容與條目是否一致。—Smartneddy(Talk) 2008年12月22日 (一) 06:49 (UTC)[回覆]

(:)回應:已經看過一遍,條目下參考連結全部看過一遍並修正過 (我這邊在北美,無法保證不同時區所有編輯皆可以對連結存取),所有連結僅:
  1. 參考2.該圖書館網站改寫,改成新的連結。
  2. 專利連結:修正專利模板。--Zanhsieh (留言) 2008年12月23日 (二) 14:47 (UTC)[回覆]
不懂什麼叫做「正統建立滿佈荊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2月22日 (一) 12:59 (UTC)[回覆]
(:)回應: 「 Trouble establishing legitimacy 」現在暫改成「 正統建立困難重重 」指的是當時報章媒體對萊特兄弟當時不信任的態度。有比較好的譯法請指教。--Zanhsieh (留言) 2008年12月23日 (二) 14:21 (UTC)[回覆]
校 對了這一段。文句主要問題是太跟從英文原文而沒有照顧中文文句的先後次序,結果讀起來很別扭;有時缺乏了一些「的的了了」之類的,因果關係不明顯;某些字 詞在翻的時候只根據字典的意思,結果令人摸不着頭顱,如practical airplane譯作「實際上的飛機」等。你可參考一下。—LokiTalk 2008年12月23日 (二) 17:32 (UTC)[回覆]
(:)回應,大概整個修過詞。Loki兄文采很好呀。謝謝您動手修正並給我很多靈感。--Zanhsieh (留言) 2008年12月23日 (二) 19:54 (UTC)[回覆]
(:)回應,哈,太抬舉了。其實我認為在寫這種廣為人知的事物時,可以參考的中文專著應該有不少,一些難於翻譯的文句或論述,在這些作品中應該能夠找到參考。畢竟大部分維基人都不是這方面的專業,能夠參考已出版的專著,內容及文句上應該會更有說服力。—LokiTalk 2008年12月24日 (三) 15:48 (UTC)[回覆]
(:)回應, 這個就是我的難處了,敝人身處美國。英文文獻很多,對譯的少 (譬如說目前手上在譯的羅斯福也碰到很多困難)。只有 Google 大神。專門術語列表有參考的更少 (例如 Flying Machine 的問題還是沒解決),採用來自內地一方的譯表會被台港圍毆 (咳,地域觀點地域觀點,誰叫台港不貼對譯表到自己的 blog) 採用一「隻」片子,香港網友看了懂了笑了,內地台灣兩地的追來了。目前還沒有人挑改得太不合原意的 (花旗國來圍剿?)。不過挺羨慕日本人,人家術語好像只需要音譯。能否給個USA找得到的參考,我去翻翻書也行--Zanhsieh (留言) 2008年12月24日 (三) 19:56 (UTC)[回覆]

(!)意見:讓我說說看目前的問題:技術資料的正確性我不質疑,但特/優條目起碼是要可讓讀者理解的,但目前修訂版本仍未能做到。

我認為翻譯不能一成不變,如不能一個句式對應一個句式。舉例說,英文版「The Wright brothers, Orville and Wilbur, were two Americans who are generally credited with inventing and building the world's first successful airplane and making the first controlled, powered and sustained heavier-than-air human flight on 17 December 1903. 」一句,若譯為「萊特兄弟:奧維爾和威爾伯是……………………………………………………………………………………………………………的兩個美國人」 會使中文句子的難以理解。這句中文一來太長,二來這句英文句子的重點不是美國人(two Americans);who are後面那些文字不是只用於修飾two Americans,而是句子的重心。故翻譯時我把two Americans另立新句,以突顯The Wright brothers are generally credited with inventing and building the world's first successful airplane and making the first controlled, powered and sustained heavier-than-air human flight on 17 December 1903.。當然,英文分句表達的意思,在中文可能可合為一句。這是小小心得,只作拋磚引玉,未擺脫逐句翻譯的問題。
此外,也有些英文詞的翻譯稍稍失去原意,略舉數例:
  1. traveled often as a bishop (in the Church of the United Brethren in Christ)→身為()主教並常常旅行,應解為常常以()的主教身份遠行
  2. The absence of newsmen→記者的缺席,應解作沒有記者在場
  3. Critics....compared their actions unfavorably to European inventors, who worked more openly→他們的行動不利於歐洲工作較公開的發明家,想像一下批評萊特兄弟的人說:「你看,那些歐洲發明家的工作多麼開放!」,意思就是說萊特兄弟不 好啦。
例 子恕不盡錄(若我對以上句子的理解有偏差,也懇請指正)。用字需符合文法,「的」「在」「但」等須斟酌的用詞也恕不舉例。所以抱歉說句,「已經失去細部原 意」並不是「很多目前版本」修改後的錯,也不是說句子不通順就能盡達原意。-Nthgd 2008年12月27日 (六) 02:31 (UTC)
請 不要把兩事混為一談,這裏只是在討論條目的品質。或許你真的算「倒霉」被我剛好路過看到而投反對票,但是這跟我提出的質疑與反對有關嗎?若諸位維基人認為 我是為反對而反對,認為我提出的說法有問題、不合理、是在故意挑刺,那大家自有公評,也可以在這裏反駁與討論。我現在不常參與維基編輯事務,並不代表我不 能提出意見。我不參與其它條目品質的討論,並不代表不能對你的條目提出建議。若你真是一個開放心胸接受建議的人,就不該在這話題上打轉。-- Marcus Hsu  talk  2008年12月27日 (六) 11:46 (UTC)[回覆]
(:)回應, 我的目的是,拉回條目區專注對條目本身修改。敝人在北美,不見得每日看中文,也許諸位看不太習慣的語句,敝人在這習以為常。這就是我去找資料無法對條目有 所貢獻的原因。需要有人指點所謂「經年的錯誤」「中文語句編排隱晦上的繆誤」。老實說,誰跟誰交流愛說甚就說甚,跟改善條目一點關係都沒有,敝人也沒甚麼 興趣。Marcus 兄,您已經跟敝人對話講得很清楚該怎麼改,敝人會找時間改改 (嘖,羅斯福還有兩個任期沒有譯完...) 。多謝指教。新年快樂。--Zanhsieh (留言) 2008年12月27日 (六) 12:35 (UTC)[回覆]

風暴殭屍網絡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評審期︰2009年1月3日至2009年2月3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資料、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無中文參考資料。

過往紀錄[編輯]

  • (!)意見, 查閱了一下英文版,什麼都不是(並非優良),如果中文版成為特色,是否意味着我們降低了評選標準?具體意見:建議再補充部分中文參考資料(現參考資料全英 文,我相信大中國區平均英文水平並沒有那麼高,而且作為殭屍網絡,一點中文資料也沒有?我不信),之後看看再說,如果不行,可先考慮選優良。—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8年10月20日 (一) 07:15 (UTC)[回覆]
英文版是特色條目—Jacky~無聊IQ題~哪支西甲球會是假貨? 2008年10月20日 (一) 08:38 (UTC)[回覆]
不對吧,我這邊IE6看英文版條目 沒有特色條目的標記啊(五角星)—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8年10月20日 (一) 11:34 (UTC)[回覆]
(:)回應—這個英文特色條目列表應該對您有幫助—Zanhsieh (留言) 2008年10月20日 (一) 13:56 (UTC)[回覆]
是有的,的確是特色條目,我去CAP圖—Jacky~無聊IQ題~哪支西甲球會是假貨? 2008年10月20日 (一) 14:02 (UTC)[回覆]
(:)回應
  1. 有個個人覺得是中文資料長久以來的弊病:交互參考,例如這個新華網SANS公佈2008年十大網絡安全威脅 插件居首,您如果仔細觀察的話,該資料註名來源是CSDN,那您如果去CSDN找或者Google找 storm botnet site:cn 或者 storm site:cn,找來的來源不是非常非常稀少(又是引其他的來源,那就跟華南虎事件差不多了),就是連結自國外的來源 (CSDN 結果的來源僅有 這個 是博客的來源,它又是照貼國外的文章)。維基如果要當選特色條目,獨立來源是很重要的。如果諸位資深編輯不同意這個觀點,那我就不管了把它們一古腦兒列上。
  2. 風暴殭屍網絡已經是優良條目。 -- Zanhsieh (留言) 2008年10月20日 (一) 14:42 (UTC)[回覆]
我查了一下中文文獻,似乎中文文獻裏還沒有關於這個東西的研究--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0月22日 (三) 09:22 (UTC)[回覆]
(:)回應— 我找的也是沒有,全部都是轉載,沒有獨立文獻。公開的「獨立文獻」最多只有到 Agobot & Phabot。轉載的 Storm botnet 都在2008年3月以後。另外,石榴兄您所言把殭屍網絡跟風暴殭屍網絡混一起,如果單純講殭屍網絡,也就是 botnet,獨立資料是有的,不過殭屍網絡是另一條條目。---Zanhsieh (留言) 2008年10月22日 (三) 19:52 (UTC)[回覆]
(:)回應,對不起,暫時仍然中立,我看來需要研究下二者的區別。投票時效還有多久?—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8年10月23日 (四) 03:09 (UTC)[回覆]
(:)回應,「在兩週(14日)內,如果有至少8個以上的贊成票(包括提名者,如8支持4反對)」見Wikipedia:特色條目候選的存檔程序一節。另,風暴殭屍網絡跟傳統殭屍網絡差別在於使用的匿蹤技術 (例如:Fast Flux,搞不好GFW/金盾工程有參考它)、利用電子垃圾郵件的手段 (例如:利用新聞、國家事件)、自動化DDoS (只要深入一點的研究就被DDoS)---Zanhsieh (留言) 2008年10月23日 (四) 18:49 (UTC)[回覆]
很好的條目為什麼不支持呢—Jacky~TALK 2008年11月1日 (六) 11:40 (UTC)[回覆]
(:)回應, 哈,沒關係啦。新的黑帽技術總是要花一點時間學習的,特別是個人看過很多資深編輯的資料,很多都是網管。我自己也是,當初我看這篇文章英文版時,看完第一 優先的概念就是「我的內網有沒有這檔子事」,其次才是翻譯。然後順藤摸瓜看到還有其他種的 botnet 英文版條目,要花時間消化與思索反應對策。---Zanhsieh (留言) 2008年11月1日 (六) 16:1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