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姓氏
百家姓》第150位
18:
19:
20:

堂號  東海堂
郡望  東海郡

徐氏中文姓氏嬴姓十四氏之一,百家姓排名第150位。據2018年的統計,徐氏是中國大陸人口第十一大姓氏。

發源[編輯]

出自嬴姓十四氏之一。

大業長子伯益,因輔佐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以嬴姓。《通志》記載:「徐氏,子爵,嬴姓,皋陶之後也。皋陶生伯益。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木於徐,至偃王,已三十二世,爲周所滅,複封其子宗爲徐子。昭三十年爲吳所滅。子孫以國爲氏。」《元和姓纂》云:「徐,嬴姓,顓頊之後(史記與尚書記載:顓頊為黃帝之孫,五帝之一,九黎的首領。)伯益之後,夏時受封於徐,生偃王,以國爲氏。」
廣韻》曰:「徐,姓。自顓頊之後。春秋時,徐偃王行仁義,其後氏焉。出東海、高平、東莞、琅琊、濮陽五望。」《姓解》則說:「東海徐氏,顓頊之後。伯益佐禹有功,封於徐。至春秋時,徐偃王行仁義,其後氏焉。」《路史》記載:「伯益之後,因氏。」
歷史上的徐國,曆經三代,都是諸國之一。至西周穆王時,徐國之君徐偃王在位,行仁義,結眾心,頗得百姓擁護,四周有三十二個國家都派人向他朝貢。後來,他擧兵進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敗後,在彭城(今江蘇泰州市)一帶的山中隱居下來,徐州之名稱即由此而來。周穆王特封他的子孫爲徐子,繼續管理徐國。這一子爵國家一直延續了數百年,直到公元前512年才被吳國滅掉。亡國後的徐國王室和黎民百姓爲紀念故國,便紛紛以國名徐爲姓氏。

出自子姓[1]

商湯之後爲子姓。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亂之後,把「殷民六族」中的貴族帶回成周(故城在今河南偃師市西,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西周》),分給田地房屋,讓其自食其力。「六族」中第一姓即爲徐氏。這支徐氏傳衍於故洛陽山東一帶。

出自少數民族改姓[1]

東晉北地氏族中,蜀人賨族中有徐姓,進入南北朝後,這些少數民族的徐姓大部分被同化。
清朝滿州八旗舒祿氏徐吉氏舒穆祿氏等氏族集體改徐姓,成爲後來的東北徐姓滿人
赤狄民族中,有徐國,隗姓,以國為氏,有徐氏。

遷徙[編輯]

秦代以前,徐姓主要分佈於安徽江蘇山東等地。至漢朝,徐姓已遷至整個黃河流域,但主要活動地尚在淮河及江南地區。魏晉時期,徐姓開始大規模南遷,主要是浙江。

宋朝,徐姓已遷達至江西、福建等地。其時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徐姓總人口的23.5%。江西、浙江、山東、江蘇四省之徐姓,大約佔全國徐姓總人口的62%。

元朝,徐姓又在廣東梅州、海豐等地活動。

明朝時期,浙江為徐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徐姓總人口的35.1%。全國分佈上,則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江西三省,而這三省徐姓,大約佔徐姓總人口的64.5%。

當代徐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蘇、廣東、浙江、四川四省,約佔全國徐姓總人口的41%;其次分佈於山東、江西、安徽、河南、湖北,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蘇為徐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長江三角地區、廣東東部和四川三塊高比率徐姓分佈區域。

宗祠楹聯[編輯]

四言通用聯

南州世澤;東海家聲。

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徐穉,人稱「南州高士」。下聯典指秦政時期的方士徐福,攜童男童女數千人渡海訪仙,據傳說後來成為日本的神武天皇。

五言通用聯

勢廊重山外;詞留壽石前。

此聯為大清書法家徐懋所集。徐懋,字問渠,錢塘人。以好古而博聞著稱。

註釋[編輯]

  1. ^ 1.0 1.1 徐姓起源. 東方網. 2013年5月29日 [2014年9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8日). 

外部連結[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百家姓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徐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