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Hidayetullah/沙盒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的象徵:1933年建立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與1945年建立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國旗。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或新疆獨立運動(簡稱疆獨),是東突厥斯坦原住民族自19世紀中期以來謀求脫離中國而獨立的民族解放運動分離運動,即主張將今天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認為東突厥斯坦自古以來是各種突厥人生活的土地,當地的民族有與中華文化迥異的語言文化、信仰、藝術歷史軌跡,中國東突厥斯坦自18世紀以來實行了殖民統治,並在當地實行資源掠奪、文化滅絕種族滅絕等政策;並希求通過各種手段最終達到從中國獨立的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東突厥斯坦」一詞是近代帝國主義為了分裂肢解中國而炮製出的概念,並無無歷史依據,而中國自公元60年開始即對該地區擁有不間斷的主權,包括維吾爾文化在內的當地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該地區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各民族均被平等對待,且少數民族更受到優待;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得到了保護和發揚,疆獨全部是與「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與「極端宗教勢力」等「三股勢力」為伍的恐怖分子

東突厥斯坦新疆[編輯]

突厥人是指使用突厥語的人民。在今天被稱為突厥人的群體在中國史書上譯作「鐵勒」,突厥在中國史書上專指於公元6世紀建立第一個突厥人國家的、興起於阿爾泰山阿史那部落。儘管二者在中國史書上的名字有異,但在當時留下的突厥文碑銘中,中文所提到鐵勒和突厥的地方突厥文都寫作「Turk」。歷史上的突厥人曾包括許多的部落,比如阿跌、渾、薛延陀回紇黠戛斯葛邏祿欽察烏古斯人等等。這些部落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裏分化、組合,在今天形成了分屬不同國家的多個民族。以突厥人為民族主體的國家有土耳其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俄羅斯聯邦內的一些自治共和國,如韃靼斯坦哈卡斯巴什基爾薩哈等等。中國境內的突厥民族有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塔爾裕固撒拉等民族以及被劃入蒙古族的圖瓦人等。

「突厥斯坦」一詞為波斯語,意為「突厥人的國家」。該詞最早出現在8世紀阿拉伯人撰寫的地理學著作中,指包括河中地在內廣大的中亞地區。「突厥斯坦」這一地理稱謂一直被當地民族及與當地有政治經濟聯繫的周邊民族所使用,在從8世紀開始的不同時期的阿拉伯語、波斯語、突厥語、印地語(包括烏爾都語)的各種歷史文獻、碑銘、外交文書、經濟文書及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

至18世紀,隨着東部「突厥斯坦」被滿族建立的清帝國所吞併,東西兩部分原本通暢的聯繫開始變化。於是「東突厥斯坦」一詞開始被使用。同時,保持政治獨立的西部即被稱為「西突厥斯坦」或狹義上的「突厥斯坦」。19世紀中期,西部的希瓦、布哈拉、浩罕三個國家淪為俄羅斯帝國的殖民地,「西突厥斯坦」又被稱為「俄國突厥斯坦」,後來的蘇聯基於殖民主義上的成功經驗,輸出共產革命至中國以期望推動分裂運動提出了「東突厥斯坦」,又被稱為「中國突厥斯坦」。

1755年,清朝乾隆帝消滅準噶爾汗國,統一西域。左宗棠在1884年把那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因「故土新歸」之意[1]。現今新疆是清朝在佔領天山南部後,再也沒有進一步得到其他領土而沿襲名稱,成為當地特有名稱[2]。「維吾爾族」是從1930年代左右當地居民才出現的統一民族稱呼[3]

東突厥斯坦歷史概況[編輯]

18世紀之前的東突厥斯坦歷史[編輯]

東突厥斯坦的本土政權[編輯]

東突厥斯坦的外來政權[編輯]

東突厥斯坦的突厥化[編輯]

東突厥斯坦的伊斯蘭化[編輯]

18世紀中葉清帝國征服東突厥斯坦後的歷史[編輯]

清帝國第一次征服東突厥斯坦[編輯]

19世紀滿清王朝時期,喀什噶爾和卓家族在浩罕汗國支持下,分別於1820年、1824年、1826年、1828年、1830年、1847年、1852年、1857年在新疆發動了8次聖戰,希望恢復該家族的統治地位,其中「張格爾之亂」時間最久,但最終失敗收場[4]

清帝國第二次征服東突厥斯坦[編輯]

1864年6月4日,滿清駐新疆庫車回族士兵爆發叛變,隨即帶動周邊維吾爾族起義,攻佔了阿克蘇烏什賽里木拜城。 1865年,阿古柏.伯克(Yaqub Beg)消滅了新疆境內的滿清王朝軍隊,並在隨後幾年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1871年,俄國以「恢復清朝統治權」為名攻佔伊犁河谷地區。1870年至1874年,英國派遣使節團(T. D. Forsyth)與阿古柏.伯克簽訂條約,英國取得天山南部自由通商權與治外法權。1876年,清朝發動收復新疆之戰。1881年,清朝收復了包含伊犁河谷在內的新疆全境[5]

盛世才在東突厥斯坦的統治[編輯]

東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國

1931年,發生哈密暴動(非疆獨),新疆省主席金樹仁為擴張權力發動改土歸流,而政府軍又因壓榨當地平民百姓,引起維吾爾社會從王府到一般民眾的普遍不滿,在和加.尼亞孜領導下對當地漢族移民進行屠殺;甘肅軍閥馬仲英亦派兵入疆,與省政府展開激戰。

在新疆西部、受英國支持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是並未獲國際承認的短暫國家

1933年11月12日,沙比提大毛拉等在喀什疏附縣建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該國建國綱領明確寫入「謹遵古蘭經」,並以「伊斯蘭聖戰」作為動員各地維吾爾族起義的統一口號,其建國是受到土耳其阿富汗雙泛主義的影響,而印度英國非官方機構則給予支持。11月16日,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官方《獨立》報上發表:「東突厥斯坦是每個人的東突厥斯坦,我們不用他們(漢族)的語言和地名[6]」。

1933年,穆罕默德·伊敏和闐開展獨立運動。在土耳其、英國等方面的支持下,沙比提大毛拉於1933年11月12日在疏附宣佈成立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推舉和加.尼亞孜(Hoja Niyaz,人在阿克蘇)任總統。國務總理沙比提大毛拉,內政部長尤努斯伯克(漢名郁文彬),外交部長是和田人哈斯木江阿吉,軍政部長是喀什人烏拉孜伯克,教育部長是阿不都克里木.汗麻啥都木[7],司法部長是喀什的知識分子扎里夫·哈里阿吉。軍事首腦是玉素甫江。1934年2月13日,這個政權被敗退南下的軍閥馬仲英的軍隊擊潰。1934年5月和加.尼亞孜向新疆省政府投降,拘捕了沙比提大毛拉等人[8],伊敏等人逃往英屬印度


沙俄政權滅亡後,尤其是俄屬突厥斯坦的蘇維埃政權鞏固後,蘇俄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協助新疆脫離中國,希望將其「外蒙古化」,建立一個脫離中國的、為蘇俄控制的獨立地區,或者一個像外蒙古那樣的社會主義衛星國

1933年,蘇聯在北疆的阿山地區策劃了反新疆金樹仁政府的政變,由阿山行政長沙里福汗策劃宣佈獨立。但是被新疆主席金樹仁及時派兵鎮壓下去。同年接受蘇聯資助和培訓的和田人穆罕默德·伊敏靠着英國支持,成立了「和田臨時政府」,自任「埃米爾」。隨後任新疆省主席的盛世才曾經先後向蘇聯駐迪化總領事茲拉什金Злащкин)和阿布列索夫Априсюв)尋求軍事支持,擊敗回族軍閥馬仲英的進攻。條件是蘇聯出兵幫助他擊退馬仲英部隊對迪化等地的進攻。蘇聯派出「阿爾泰軍」和「塔爾巴哈台軍」偽裝為白俄歸化軍,幫助盛世才戰勝馬仲英,盛世才控制了新疆省全境。但是蘇聯顧忌到國際社會的反對和干涉,沒有貿然宣佈吞併新疆。

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蘇聯多次試圖吞併新疆地區,為此扶植了很多新疆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團體,期間獲得中國共產黨的支援,最有影響的是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的「新疆共產主義者同盟」。1940年代由於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被迫西移,讓國民政府軍政力量進一步壓制西部分離主義地區。1942年10月5日,新疆省政府主席盛世才認為蘇聯與中共在新疆境內從事顛覆滲透,已顯示了史達林的侵略中國野心,下令相關人員在3個月內離開新疆[9]盛世才從1942年轉而投奔國民政府,令斯大林非常惱火,由貝利亞親自到阿拉木圖坐鎮,由蘇聯人彼得·羅曼諾維奇·阿列克山德洛夫帶領蘇聯正規軍潛入伊犁支持暴動。

1943年,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正式進駐新疆[10]。在國民政府要求下,在迪化的英美兩國領事館重新開起。9月,國軍第18旅徐汝誠進入哈密監控,迫使蘇聯紅八團於11月撤出新疆。

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編輯]

1937年5月,中國紅軍約400人在盛世才的允許下進入烏魯木齊,開啟了中共在新疆革命運動的序曲[11]。1939年,中共選派數十人到蘇聯學習情報工作,隨後在共產國際的指示下前往新疆從事地下情報工作,並建立了如先鋒社等組織[12]。1943年1月,國民政府中央勢力介入新疆,導致大量中共所謂「愛國進步人士」(國府稱疆獨反政府勢力)遭逮捕入獄(毛澤民陳潭秋[13]。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下,先鋒社堅定不移的積極為蘇聯搜集第一手的國民黨軍事、政治、交通、財政情報,為日後的三區革命奠定扎實基礎[14]

在新疆北部、受蘇聯支持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是並未獲國際承認的短暫國家

1944年,艾力汗·吐烈在拜都拉大清真寺成立「雙泛主義」的反漢中心,主張穆斯林團結起來透過「聖戰」把非突厥系民族漢人趕出東突厥斯坦。1944年9月,蘇聯伊寧領事公開支持肯定「伊寧解放組織」,隨後該組織在迪化阿山塔城阿克蘇等地建立分支機構,為之後的三區革命創造了有利的基礎[15]。9月2日,盛世才任命預備第7師杜德孚指揮權。

1944年8月,法提哈.穆蘇里莫夫Fatih Muslimow塔塔爾族)、埃克巴爾賽義提兄弟(Akbar、Sayit,哈薩克族)等人由蘇聯取得武器成立約800人的游擊隊,9月初,鞏哈縣法提哈.穆蘇里莫夫私運槍械30枝、機槍兩挺、七九機槍子彈2428粒、黃色炸藥4袋遭國府邊境保安隊查獲,法提哈.穆蘇里莫夫趁機逃往烏拉斯台。9月21日,暴動開始。在法提哈.穆蘇里莫夫帶領下先切斷鞏哈馬扎的電纜,炸毀五座大橋,殺害當地警察局局長、副局長、醫院院長,於10月6日攻佔伊犁鞏哈。10月12日,國軍預備第7師19團彭俊業增援反攻。11月初國府收復鞏哈[16]。10月,阿勒泰革命臨時政府成立,阿勒泰區反政府吉木乃武裝部隊併入。

11月7日,東突解放組織特別選在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發動大暴動「伊寧起義[17]。11月8日,穿着哈薩克共和國軍服的士兵乘坐十多輛馬車,車上架有機槍封鎖伊寧城北司令部橋頭,阻止國軍增援[18]。11月12日,暴動者在封鎖伊寧市區後,開始針對漢族屠殺[19]。11月12日, 爆發伊寧事變(中共譽之為三區革命,中華民國稱為「叛亂」),在伊犁塔城阿爾泰三個地區建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伊力汗·吐烈烏茲別克人)說:

1944年11月13日,國軍預備第7師參謀長自伊寧向外發電報求援,國軍支援往伊寧方向進攻到達二台國府專案公署劉秉德遭殺害。15日,抗日戰爭第八戰區司令朱紹良任命李禹祥率第7預備師、新編第45師,展開進攻果子溝的戰役。國軍殘留在伊寧最後據點艾林巴克飛機場、鬼王廟、北大營遭受蘇聯動用大炮猛轟兩三個月,國軍發生餓死的情況。11月22日,國軍杜德孚趕往伊寧,並調集精河一帶部隊增援。12月朱紹良向伊犁河谷增援第二十九集團軍李鐵軍、第45師謝義鋒均遭敵軍合圍全軍覆沒。

1945年,國軍伊寧守軍受到暴民猛攻,單1月1日早晨即遭到四千發砲彈、萬餘枚12公分迫擊炮攻擊。1月5日,「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宣佈脫離中華民國而獨立,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艾力汗·吐烈,副主席阿奇木伯克·霍加,總司令阿列克山德洛夫[21]。1月31日,伊寧艾林巴克國軍殘部與漢族居民約四千人企圖突圍,在路途中遭全數消滅(杜德孚自戕),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佔領伊犁全境。4月,曹達諾夫·扎義爾成為「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民族軍政治部部長,在事後肯定蘇聯動員部隊參與伊寧起義的貢獻[22]。7月,東突厥斯坦共和國進入全面反攻階段,勢如破竹佔領托里縣額敏縣塔城縣。8月15日,中蘇簽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蘇聯承認國民政府對東北和新疆的主權,不支持中國共產黨新疆內部事務交換承認外蒙古獨立。斯大林表面上同意此條件,將東突厥斯坦的領導人,從蘇聯潛回的艾力汗·吐列秘密解回蘇聯,但是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援助依然源源不斷。8、9月,在蘇聯協助下攻佔哈巴河縣布爾津縣承化縣拜城阿克蘇舊城、庫爾干均納入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版圖。共擊潰國軍12個團2個營,俘虜前線最高指揮官郭岐、師長宛凌雲在內的國軍6000多名政府官兵,確立伊犁塔城阿山全境為統治區。9月,國軍新編第46師徐汝誠到達迪化前線,第八戰區副司令郭寄嶠進入新疆[23]。9月13日,國府吳忠信朱紹良郭寄嶠分析情勢:「三區叛亂軍已推進到瑪納斯河,距迪化僅兩日路程,目前屯兵瑪納斯西,有向迪化進攻之勢。現守迪化之軍隊僅六營,援軍由青海蘭州最快八到十日才能到達[24]。」

1946年,國民政府與蘇聯交涉,雙方同意派代表進行談判。南京國民政府派出了張治中,三區派出了熱黑木江(團長)、阿不都哈依爾·吐烈阿合買提江三人代表團。蘇聯派出一位代表,於10月17日開始談判,前後大小談判三十多次。1946年1月2日,簽定了《十一條和平條款》,取消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名稱,十一條和平條約附文二件直到6月15日才簽訂。7月1日,成立新疆省聯合政府。1月5日,蘇聯領導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新疆分離主義勢力之軍隊得到保留並實質控制該地,國號取消,隨後蘇聯將伊寧分離主義政權交由中共運作。3月,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通過《邊疆問題決議案》,企圖以地方自治與平等參政收回新疆,遭中共堅決反對。11月,阿合買提江等新疆代表33人,到南京出席國民大會,阿合買提江當選為主席團成員。大會期間,阿合買提江為首三區7名代表,向大會提交《請在中華民國內將新疆改為「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給予高度自治》的提案。國民政府邵力子等人和阿合買提江等人就此事長談多次,蔣介石多次召見,就新疆問題及其前途進行專門談話。在疏解勸導下,阿合買提江撤回了提案。

1947年,2月25日迪化225事件爆發,引起維、漢、回各族大遊行。同時蘇聯共產黨成立了「東土耳其斯坦青年黨」(據阿合買提江統計新疆全境約30萬人)在喀什圍攻、批鬥張治中,要求國軍撤出新疆恢復東突民族軍。與此同時,根據和平條約的「軍隊改編」蘇聯不僅不遵守改編反而擴軍,由十團殘部兵力變成十三個精銳團,甚至不惜代價送往霍爾果斯訓練。伊寧革命日報對此表達肯定:「條約是沒有用處的,靠條約維繫如同做奴隸牛馬,大炮一響條約完全失去效用。所以我們要盡量擴軍」[25]。6月,北塔山事件。7月1日,新疆迪化的共產黨幹部發動革命,吐魯番副縣長柯文章遭暴動群眾毆打至昏迷,暴徒並佔領西大橋南樑一帶據點,宋希濂下令鎮壓,警備司令部調集憲警驅散群眾。7月8日,托克遜的共產黨聚集約500人,攻擊連木沁警局,殺害警員搶奪全數槍枝,接着圍攻汗墩警所。7月12日,疆獨組織發動天山南路的三縣暴亂吐魯番鄯善托克遜三縣),由阿不都熱合滿·穆義提指揮6000人的「東土耳其斯坦革命青年軍」,托克遜海米提領導約千人的「革命東土耳其斯坦游擊隊」,哈生領導的「東土耳其斯坦自衛隊」。7月17日,國軍部隊增援,雙方展開激戰。8月15,宋希濂大致平定了三縣暴亂[26]

1949年8月,伊寧政權身為中共共同對抗國民政府的盟友之一,對中國新政權實踐新疆自治共和國產生高度期盼。但蘇聯史達林卻透過米高揚指示中共必需學習蘇聯移民中亞的經驗,藉由漢民族人口遷移來削弱少數民族的政治企圖。中共建政初期缺乏統治新疆的各項行政體系,只能將野戰軍軍隊開入新疆,加以壓制「前盟友」,伊敏再度流亡海外。同年8月27日,阿合提買江和阿巴索夫等人由伊寧經蘇聯領空飛往北平,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在伊爾庫茨克附近失事。中共為鞏固漢民族統治權而背棄原本支持新疆民族自決的承諾[a],且中共也不打算改變國民政府時期追求領土完整、邊疆整合、地方自治的政治目標,並沿襲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的民族分類方法來反制維吾爾民族自決[27][28]

新疆和平解放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新疆併入蘇聯的「中亞軍區」,使新疆保有大量俄籍紅軍部隊(分駐南北疆要塞,第五軍軍長俄籍法鐵依·伊凡諾維奇·列斯肯)與「前疆獨民族軍」(改編之第五軍曾參與疆獨的軍政幹部達四千人),1950年起,穆罕默德·伊敏阿不都拉大毛拉熱合曼諾夫伊德利斯.奴爾斯馬力克阿吉阿不都拉·依米提等人,先後號召新疆疆獨舊部順勢集結起義。1953年2月,第五軍向疆獨游擊隊發表「招降書」:「如果哈薩克族反動派能向人民政府投誠,政府將不究以往,且給他們足夠麵粉、茶磚、羊毛……。」[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政權後,對於1944至1946年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稱呼出現了東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國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東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國,許多甚至成為維吾爾語文獻,當年實際名稱只有一個[30]

北京認為疆獨三區革命是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專制獨裁的陰謀,在國共第二次內戰中,有效牽制國民黨反動勢力在新疆的十萬軍隊,有利的支援中國共產黨西北解放戰爭,為新疆和平解放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毛澤東所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解放戰爭中節節勝利,打擊了國民黨勢力反三區革命的氣焰,為三區革命民主發展與和平談判創造了有極為有利的條件,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與疆獨的三區革命是相輔相佐缺一不可的[31]

伊寧市公園內有紀念疆獨三區革命烈士墓與紀念碑,由毛澤東題詞,並設立新疆三區革命歷史紀念館,佔地6公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編輯]

東突厥斯坦歷史上與中國的關係[編輯]

政治聯繫[編輯]

經濟聯繫[編輯]

文化聯繫[編輯]

19世紀中葉以來東突厥斯坦民族結構與民族關係的變遷[編輯]

1928年中華民國人口調查中,新疆總人口約2551741人,維吾爾族約七成,漢族不到一成[32]。 按2010年北京人口普查,新疆總人口近2200萬人,漢族佔四成[33]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副教授波文頓(Gardner Bovingdon)認為:「一些維吾爾民族主義者聲稱新疆人口在1949年只有5%是漢族,而其他的95%是維吾爾族,這種說法無視了新疆的哈薩克族錫伯族和其他民族的存在,亦無視了在1800年漢人佔有新疆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個事實[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一度鼓勵漢族前往當時人煙稀少的準噶爾盆地移民,1953年前新疆大部分的人口(75%)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由此可見漢族新移民改變了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之間的人口分佈[35][36]。準噶爾北部是大部分新移民的移民目的地,準噶爾一帶的城市人口主要是以漢族和回族佔大多數,而喀什一帶的城市主要是以維吾爾族佔大多數。南方衛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博士Justin Jon Rudelson指出,中國政府確保漢族新移民的移居點為無人居住的區域,從而避免干擾那些已存在的維吾爾族社區 [37]。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各省的漢族經濟移民和南疆的維吾爾族經濟移民一直在湧入北疆[38]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興起的背景[編輯]

清帝國統治下的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

帝國主義國家對突厥斯坦的侵略

新式教育的發展

1883年,阿圖什縣胡賽因.穆薩巴約夫Husayn Musabayow)與巴烏東.穆薩巴約夫Bawudun Musabayow)開辦維吾爾族第一所新式學校,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俄國韃靼人為主)延攬大批的教師和宗教人士,是維吾爾文化啟蒙的重要里程碑,隨後阿克蘇哈密奇台伊犁等地紛紛出現新式學校;喀什伊犁的上層維吾爾族則把子弟送到土耳其和俄國留學(集中在俄國喀山[39]。在當時的東突厥斯坦(新疆),學校有兩種。一種是老式的宗教學校,只教授伊斯蘭教經典,叫烏蘇勒·卡德木(察合台文 اوسول قدیم);另外一種是新式學校,除伊斯蘭教經典外,還教授數學、歷史、物理、化學等,叫烏蘇勒·加德(察合台文 اوسول جدیی)。

民族主義思潮與泛突厥主義思想的震盪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歷程[編輯]

第一階段:清朝末至中華民國統治大陸時期結束[編輯]

原住民族精英的宣傳[編輯]

原住民族上層主導的武裝鬥爭[編輯]

蘇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利用與其控制下的武裝鬥爭[編輯]

第二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結束[編輯]

東突厥斯坦民族矛盾的緩和與泛突厥主義者成為鬥爭的主體[編輯]

原住民族精英的凋零[編輯]

1957年12月26日,中國賽福鼎人民日報:「有人要求把新疆這個名詞改為維吾爾斯坦共和國,或東土耳其斯坦維吾爾自治區……」。1958年,蘇聯進一步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必需納入蘇聯國防軍體系[40]。1960年4月4日,賽福鼎在二屆全國人代會:「新疆地方民族主義反抗事件尚未被完全消滅,所以南疆和闐、北疆阿山都有反抗事件發生,不僅殺死解放軍,且攻擊縣城,已成烽火燎原之勢」。

在1960年代中蘇交惡,蘇聯重啟疆獨運動,策動中國新疆軍區少將朱龍.塔伊波夫(俄籍)、新疆文化廳廳長孜牙·賽買提(俄籍)叛亂(伊塔事件),率領民族軍及家眷移往蘇聯哈薩克作為煽動中國分離主義的籌碼[41]。蘇聯駐伊寧領事館向民眾大派蘇僑證及開放邊境,大量民眾逃亡到蘇聯,不少都是「東突厥伊斯蘭獨立運動」的骨幹。蘇聯又在哈薩克斯坦塔拉斯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設立訓練中心,從逃亡蘇聯的中國難民中培訓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特工,派遣他們回中國竊取情報、推動分裂運動。[42]1962年5月29日,「維吾爾斯坦」組織領袖阿不都卡迪爾率領群眾攻擊當地政府機關,伊寧市政府被民眾嚴重破壞。據中國資料顯示,當時參與暴動者約5萬6千人得到蘇聯伊寧使館庇護下進入俄境中亞,但學界認為這個數字仍然太保守[43]

被階級鬥爭掩蓋的民族矛盾[編輯]

第三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美國九一一襲擊事件[編輯]

新一代原住民族精英的訴求[編輯]

六四事件中國共產黨統治合法性的喪失[編輯]

蘇聯解體與獲得獨立的西突厥斯坦[編輯]

王樂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高壓統治[編輯]

第四階段:美國九一一襲擊事件至今[編輯]

被貼上恐怖主義標籤的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編輯]

從被諱言的話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的宣傳[編輯]

鬥爭路線的分化[編輯]

各種分散力量的統合[編輯]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的思想流派[編輯]

伊斯蘭教

1864年,爆發庫車事件並成為針對伊斯蘭教「不信仰者的聖戰」,在新疆建立了數個政權。1933年11月,沙比提大毛拉以「伊斯蘭聖戰」動員維吾爾族建立了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44]。1944年,11月6日伊力汗·吐烈三區革命中宣示:「為了神聖的伊斯蘭,在安拉指引的道路上我們舉行聖戰。犧牲者將成為殉教者,倖存者將成為哈吉。」其中「犧牲者將成為殉教者,倖存者將成為哈吉」成為日後東突起義的重要口號[45]。11月12日,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建立,許多參與三區革命起義的武裝革命組織高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伊斯蘭覺醒(Islam azatlihi)」、「為獨立而戰(Mustakkillik Uqun Kurax)」旗幟、標語[46]

泛伊斯蘭主義

泛伊斯蘭主義是由賽義德.哲馬魯丁.阿富汗尼(伊斯蘭革命之父)所提出來的,目的在於建立統一的穆斯林國家,與成立一個跨民族、跨國家以「古蘭經」為宗旨的伊斯蘭同盟。泛伊斯蘭主義者主要在老式學校中傳播。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

泛突厥主義

泛突厥主義伊斯梅爾·加斯普林斯基克里米亞韃靼人)等人所提出,在20世紀由奧斯曼帝國接手。主旨在於將所有突厥人(奧斯曼土耳其人、烏茲別克人阿塞拜疆人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土庫曼人韃靼人吉爾吉斯人巴什基爾人等)聯合起來,建立一個大的突厥國家。泛突厥主義者的口號是「祖國不是土耳其,對土耳其人,突厥斯坦也不是祖國。祖國是廣大的、統一的圖蘭。泛突厥主義者在新式學校中傳播。

維吾爾民族主義

社會主義

自由主義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的路線[編輯]

軍事抗爭

暴力襲擊

和平抗議

談判協商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的組織[編輯]

名稱 所在國家(當地合法組織) 其他
東突厥斯坦大會(East Turkistan/Uygh urstan/National Congress) 德國慕尼黑 由13個東突厥斯坦海外組織所構成,主張和平方式解決東突厥斯坦民族自決
世界維吾爾青年大會(World Uyghur Youth Congress) 德國慕尼黑
東突厥斯坦文化新聞中心 瑞典斯德哥爾摩
比利時維吾爾協會 比利時布魯塞爾
比利時維吾爾青年同盟 比利時布魯塞爾
東突厥斯坦訊息中心(east Turkestan Information Center) 德國慕尼黑 雜誌Tamchi報紙Uchkun
東突厥斯坦民族中心(east Turkestan National Center) 土耳其伊斯坦堡 透過東突厥斯坦的獨立追求民主與自由,是德國、土耳其、瑞典、澳洲等地維吾爾團體所組成
東突厥斯坦民族自由中心(Eastern Turkestan National Freedom Center) 美國 1995年創立
維吾爾美國協會 美國 維護維吾爾斯坦的自由人權與獨立 http://uyghuramerican.org/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的重要人物[編輯]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指責和訴求[編輯]

1944年以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之名所發表的《Why we are fighting》(我們為什麼要奮鬥)裏表明:「我們的故鄉是東突厥斯坦,我們是突厥民族的東方部分,其他部份在蘇維埃聯邦……中國人從戈壁沙漠對面遙遠的中國入侵我們東突厥斯坦……他們掠奪我們,奴役我們,把我們當成文盲推入黑暗中。……成立『民族革命委員會』的反抗組織……目的是從殘酷中國統治中解放我們人民,使這些遭中國壓榨、屠殺的民眾,恢復應有的自由、平等、財富[47]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支持者認為,「東突厥斯坦」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地區,有自己獨立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並認為東突獨立運動是一場「民族革命[48]。美國維吾爾美國人協會(Uyghur American Association)人權部主任Kevin Miles:「維吾爾人有兩千年歷史,而中國新疆只有兩百多年歷史,……滿清政府與漢人政府及中共將維吾爾稱為『新疆』(New Frontier),這是極具污辱性的名詞」。

首先在政治上,在突厥人成為當地主要居民以來至1759年被清帝國控制之前,與中國沒有直接隸屬關係,而在1759年至1881年被設行省之間與中國是與朝鮮越南等相類似的宗藩關係。因此,認為被中國吞併是以1881年大起義被鎮壓為開始的。(中國方面不認可這種說法。)為維護當地居民的獨立自主,應該重新脫離中國的統治,恢復獨立。

其次在經濟上,在突厥人成為當地主要居民以來至1759年被清帝國控制之前,由於中國經濟不佳,當地一直與西突厥斯坦及阿富汗、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處於同一經濟貿易體系之內,和中國沒有內在的經濟聯繫,僅有民間的轉口貿易。

在文化上,在突厥人成為當地主要居民以來至今,該地區的文化均與西突厥斯坦阿富汗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屬於同一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具體而言是突厥—波斯伊斯蘭次文化圈,而不像日本朝鮮(包括韓國)、越南等國一樣屬於中華文化圈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支持者要求實現東突厥斯坦原住民的政治自決與自治。要求中國政府停止對東突厥斯坦自然資源的掠奪;停止在東突厥斯坦境內的核試驗(中國政府已於1994年停止在當地的核試驗);停止限制宗教自由的政策;保護東突厥斯坦自然環境。要求中國政府停止旨在人為改變東突厥斯坦人口構成的移民;並將1949年後的中國移民遷出;停止以漢化為目的的對當地民族(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塔爾、塔吉克、蒙古)文化的破壞;停止以中文代替本民族語言教學的教育政策等等。

維吾爾民族主義史學家如Turghun Almas聲稱維吾爾人獨立於中國6000年,並且聲稱現今所有在新疆的非維吾爾民族都是屬於非土著移民。[49]

通過大規模移民改變人口比例[編輯]

限制少數民族生育[編輯]

掠奪資源[編輯]

核試驗造成大量輻射[編輯]

過度消耗水資源[編輯]

放任毒品、色情業泛濫[編輯]

放任愛滋病傳播[編輯]

放任針對原住民族兒童的拐賣與團伙犯罪[編輯]

壓制伊斯蘭教信仰[編輯]

粗暴踐踏原住民族風俗習慣[編輯]

禁止原住民族母語教育[編輯]

推行種族文化滅絕政策[編輯]

原住民族的歧視[編輯]

鼓勵原住民族婦女與漢族通婚[編輯]

官方有組織的對原住民族進行活體摘取器官[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指責的回應[編輯]

在中蘇決裂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親蘇一面倒」、「走俄國人的路」、「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為真理」[50]北京當局將1944年三區革命伊寧事變)定義為「中國人民民主革命運動的一部份[51]。」認為「三區革命是進步的力量,其中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人是維護國家統一,維護領土完整的進步力量……國民黨誣蔑三區革命是在搞分裂[52]。」、「國民黨泛突厥主義爪牙誹謗三區領導人是紅腿子、親蘇派,誣蔑他們背叛民族利益,是民族敗類,這就是國民黨當局用以對抗三區代表所提倡政治民主、民族平等、社會進步的伎倆[53]。」並認為蔣中正在1946年指使國軍國民黨破壞《十一條和平條款》,蓄意扶植反動勢力向三區根據地進攻;將國府之後任命的新疆省主席麥斯武德形容為「反動思想最兇惡的代表人物,帝國主義的走狗[54]。」將1944到1949年的疆獨動亂稱為「三區民族民主革命力量與國民黨反動統治間的殊死鬥爭」、「三區革命最終匯入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全國人民民主革命的洪流[55]。」

中共自建政以來,一直視新疆作為作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價值。建政初期以新疆作為堅定擁護蘇聯的堡壘,早在推動廢除漢字前,新疆境內許多區域已採取全俄語的教材(中蘇決裂前廢止)。對於伊斯蘭教宗教自由」北京當局認為:「信教自由是資本主義向上發展時提出的反封建口號,我們也採用這個口號,同時充實和發揚了這個口號的革命內容,不但用來反封建主義、反剝削階級『強迫信教』,徹底實現信教自由使人民由信教走向不信教。只要公民有信仰自由,就有改變信仰的自由,『有利於人民群眾脫離宗教信仰』。……我們黨的基本政策如信仰自由、民族平等是完全正確、長期不變的……『我們從來認為宗教信仰是要削弱以至完全消滅的,所以我們從沒說過宗教制度不能改革』[56]。」

「三區革命」首領之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包爾漢回憶說,「蘇聯方面大力援助了這個革命運動,使伊犁革命形勢不斷發展,一直擴大到塔城專區、阿山專區,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這就是所謂三區革命。它的影響還擴展到了南疆和西藏國民革命軍與「三區」軍隊隔瑪納斯河而武裝對峙時,包爾漢稱,「……以後儘管國民黨不斷破壞和平條款,企圖派國民黨佔領三區,但是由於蘇聯的支持和各族人民的堅決鬥爭,這一企圖始終沒有得逞,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整個新疆才完全統一,三區軍隊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東突厥斯坦武裝獨立運動被政府定性為恐怖主義運動。

中國政府一直指許多「疆獨」人士參與策劃與實施了多起在新疆的恐怖襲擊事件,導致境內許多中國公民(多為漢人,亦有少數民族包括蒙古人維吾爾人等)喪生[57][58]巴基斯坦政府曾協助中國政府逮捕或擊斃了多名曾經到阿富汗接受阿爾蓋達組織訓練的東突分子。此外在古巴關塔那摩灣的美軍基地也曾關押了5名參與塔利班政權的「疆獨」運動的人士,經美國政府阿爾巴尼亞政府協商,這五人被遣送到阿爾巴尼亞。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這是「雙重標準」。

東突組織同台獨藏獨民運有聯繫。1997年,東突組織頭目同民進黨建立聯繫,應邀訪台,建議台灣修憲,以使台灣、西藏、新疆等獨立。陳水扁曾同其會面。1998年2月,東突、藏獨等代表同時訪台,簽署《台、藏、內蒙、東突獨立運動共同宣言》。1999年7月,東突組織表示如中共武力犯台,他們可以動員二十萬教徒組成軍隊援助台灣。李登輝出版《台灣的主張》一書中,宣揚七塊論:台灣、西藏、新疆、內蒙古、東北、華南、華北。2000年5月,台獨、藏獨、東突、民運代表在美國召開聯席會議,提出建立自由亞洲同盟[59]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從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在新疆設「西域都護府」之後,新疆開始成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60]

公元前60年,漢朝完成了對西域的統一,漢朝在西域中心烏壘城(今輪台縣附近)設立西域都護。從此,西域納入中央王朝的管理體系。唐朝設立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作為在西域的最高管理機構。五代時期,中原再次出現割據,但中原與西域的並沒有中斷聯繫,喀喇汗朝統治者還自稱「桃花石汗」(中國汗)。1884年,清政府建立新疆省,建省出自於左宗棠上奏同治皇帝的「他族逼處,故土新歸」。[61]

分裂祖國[編輯]

帝國主義的幫凶[編輯]

國際反華勢力的幫凶[編輯]

破壞民族團結[編輯]

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編輯]

妄圖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政權[編輯]

實施恐怖襲擊[編輯]

造謠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宗教政策[編輯]

2017年3月29日,新疆自治區人大通過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其中有關被禁止的條例有15項,禁止的部分內容包括[62]

  • "干預文化娛樂活動,排斥、拒絕廣播、電視等公共產品和服務的";
  • "不履行法律手續以宗教方式結婚或者離婚的";
  • "借不清真之名排斥、干預他人世俗生活的";
  • "不允許子女接受國民教育,妨礙國家教育制度實施的";
  • "以非正常蓄須、起名渲染宗教狂熱的";
  • "公共場所的管理人員、公共交通工具、車站、機場等的工作人員,應當勸阻穿戴蒙面罩袍、佩戴極端化標誌人員進入公共場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並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 "家長應當以良好的品行影響子女,教育子女崇尚科學,追求文明,維護民族團結,抵制和反對極端化。"

中國政府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應對策略[編輯]

境內[編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編輯]

21世紀支持「東突獨立」的書刊、文章相繼出籠。《渾泉》、《巴達吾來特》、《喀什和卓》等四部小說,被北京當認定為具有疆獨色彩。 維吾爾人傳統上的「故土(native land)」在歷史上並非包括整個新疆地區,而是僅在塔里木盆地一帶。另外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原本是以漢族和回族為絕大多數的城市,維吾爾人屬於後來者,美國喬治城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米華健(James A Millward)指出外國人經常誤以為烏魯木齊是被中國摧毀了維吾爾特色和文化的屬於維吾爾人的城市[63];此外,漢族和回族以及外來移民大部分都是生活在新疆北部,而在維吾爾人的傳統領土(新疆的西南部)內維吾爾族依然佔據着當地90%的人口[6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編輯]

國際舞台[編輯]

911事件後,中國政府利用美國所啟動的國際反恐機制,將新疆獨立運動定位成恐怖主義,以強化武力鎮壓新疆的正當性,並期望藉此來削弱國際間的批評聲浪[65]中國政府並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六國組織)」打擊恐怖主義分離主義激進主義等「三股勢力」。北京當局多次強調新疆相關流血事件是由疆獨恐怖組織所一手策劃,但遭到指控的流亡組織在所屬組織承認負責後卻每每推卸責任,均因其在所流亡國為「合法的團體」,如東突厥斯坦教育與團結協會(East Turkistan Education and Solidarity Association)在土耳其為合法組織[66]。而中美均認定東突厥斯坦解放運動為恐怖組織。

國際組織[編輯]

不同國家[編輯]

國際社會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態度[編輯]

第一階段:清朝末至中華民國統治大陸時期結束[編輯]

蘇聯:在面對中華民國的質疑時,一再堅稱並未介入疆獨運動。近代學者按前蘇聯內部檔案:「1944年獨立運動中,在蘇聯的指導下,成立了以內務部人民委員會特務司長伊古那洛夫將軍及其副手內務部人民委員會第一局第四處處長拉古凡古為首的特別行動組。這個行動組的司令部設在阿拉木圖和邊境小鎮霍爾果斯。另外,在烏茲別克斯坦柯爾克孜斯坦境內也有指導新疆南部的大規模活動[67]。」

第二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結束[編輯]

第三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美國九一一襲擊事件[編輯]

第四階段:美國九一一襲擊事件至今[編輯]

國際組織[編輯]

聯合國:9月11日將東伊運加入恐怖組織名單。

2014年有些東突武裝人員參加伊斯蘭國,進行自殺式爆炸襲擊。約100人可能進入伊拉克境內,參與暴力衝突,在敘利亞獨立作戰的東突武裝人員2013年底在組織名稱中加上了伊斯蘭國有關的後綴,作戰人員約300人,還有遠超於此的家屬。從8月到12月,東突營人員損失超過80%[68]

阿爾蓋達組織:2009年7月14日,阿爾蓋達組織威脅要為在烏魯木齊七·五騷亂中死去的維吾爾人對中國實施報復,其北非分支機構「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揚言將攻擊在阿爾及利亞工作的五萬名中國工人,以及在整個西北非地區的中國國民及項目[69]

學者指出,美國智庫希望將新疆問題造成跟西藏問題一樣,具有「和平性和持久性」,並將之培養成為一個「永久問題」[70]

各國政府[編輯]

美國:2002年美國將東伊運加入恐怖組織名單。根據美13224號行政令將『東伊運』列為恐怖組織並支持將該組織列入聯合國1267委員會綜合制裁清單,13224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13224),是美國總統布殊在9·11恐怖主義襲擊之後,於2001年9月23日頒佈的行政命令。頒佈13224號行政命令是美國政府認定恐怖組織和恐怖主義個人的方式之一。另一方式是美國國務院制定的外國恐怖主義組織(Foreign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FTO)名單。中國所稱的「東伊運」不在後者的名單上。

美國國務院的官方解釋說,美國有兩個指定恐怖主義組織和個人的權威機構。根據美國《移民與國籍法》,有關組織可以被指定「外國恐怖主義組織」。根據13224號行政命令,更廣泛的實體,包括恐怖組織、作為恐怖主義組織一部分行動的個人、以及提供資金者和掩護公司在內的其他實體,可以被指定為「特別指定全球恐怖分子」(SDGT)。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ETIM)2002年9月被列為「特別指定全球恐怖主義實體」,並從未將其從這一名單上除名。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9月7日表示,美方目前並沒有與中國達成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定為「外國恐怖組織」(FTO)的協議[71]

巴基斯坦:2002年將東伊運加入恐怖組織名單。2003年10月2日,東伊運發起人之一艾山·買合蘇木巴基斯坦阿富汗邊境的一次反恐怖聯合行動中被巴基斯坦軍隊擊斃。2010年3月1日,巴基斯坦情報機構和塔利班官員證實,東突組織「突厥斯坦伊斯蘭黨」頭目阿卜杜勒·哈克·阿爾-蒂爾基斯坦尼在巴基斯坦,被美軍無人機發射的導彈擊中身亡。

英國英國內政部2016年7月15日,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加入恐怖組織名單。[72]

媒體[編輯]

BBCBBC中文網2002年9月27日,評論認為中國政府對新疆採取殖民主義,大量開採自然資源和輸入漢族移民,對此維吾爾民族主義者並非全然要求獨立,而是訴求憲法上的民族自治權,以及維護本土的宗教自由、反核試反污染,這類民族主義者不該被視為分離主義恐怖主義

《紐約時報》、《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經濟學人》等媒體:質疑北京在新疆衝突事件中的官方說法並未提供相關證據,,或新聞採訪上遭到阻撓。在北京封鎖媒體的策略下,外國記者進入西藏、新疆等區域限制很多難以取得相關訊息,更別提北京經常對當地施行數個月的交通、通訊、網絡封鎖[73]

學者[編輯]

研究新疆歷史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波文頓(Gardner Bovingdon)表示,早於中國漢朝(公元前206年 - 公元220年)和唐朝(618-907)時期,中國已經對新疆有不同程度上的控制,中國歷史學家反駁維吾爾民族主義者,指出在漢族於新疆定居已經2000年的歷史,又指出在新疆也有其他如蒙古人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滿洲人回族等土著民族的記載。波文頓亦指出,一些維吾爾民族主義者聲稱新疆人口在1949年只有5%是漢族,而其他的95%是維吾爾族,這種說法無視了新疆的哈薩克族錫伯族和其他民族的存在,亦無視了在1800年漢人佔有新疆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個事實[49]

美國喬治城大學歷史系教授米華健(James A Millward)指出,維吾爾人傳統上的「故土(native land)」在歷史上並非包括整個新疆地區,而是僅在塔里木盆地一帶,另外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原本是以漢族和回族為絕大多數的城市,維吾爾人屬於後來者。他亦指出外國人經常誤以為烏魯木齊是「被中國摧毀了維吾爾特色和文化的屬於維吾爾人的城市」[63]

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博士Justin Jon Rudelson指出,準噶爾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部分新移民(包括原居於塔里木盆地的維吾爾人和中國內地的漢人和其他民族)的移民目的地,準噶爾一帶的城市人口主要是以漢族和回族佔大多數,而喀什一帶的城市主要是以維吾爾族佔大多數。他亦指出,中國政府確保漢族新移民的移居點為無人居住的區域,從而避免干擾那些已存在的維吾爾族社區 [37]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發展前景[編輯]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大事記[編輯]

新疆曾分別在大英帝國蘇聯中共的支持下,於1933年11月12日與1944年4月在南疆北疆前後建立了兩個短暫的國家,因遭到中華民國的反對與鎮壓而滅亡[7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中共捨棄了原先所支持的疆獨激進勢力,加強政令加上中蘇交惡的政治背景,衝突趨於激烈,改革開放蘇聯解體之後政經情況改善使得訴求迅速減少,剩餘支持者開始發起和緩非暴力活動,並轉而邁向自治願景,但也有小部分繼續堅持暴力鬥爭,並為近期連連發生的恐怖襲擊負責。

中華民國時期[編輯]

中華民國官方認為蘇聯發動中東路事件北塔山事件伊寧事變珍寶島事件都是俄國帝國主義鯨吞土地的一貫侵華政策。並認為蘇俄經常宣傳「要打倒帝國主義」,實際上則是「取代所有帝國主義者,由蘇俄做唯一帝國主義者[75]。」中華民國對於1944年11月事件一開始稱為「伊犁匪亂」,之後史料才以「伊寧事變」稱呼,並稱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為「傀儡組織」,因「東突厥斯坦」本是地理上與俄屬西突厥斯坦相對稱,是分裂中亞的稱謂。「共和國」則是蘇聯扶植各傀儡政權的共和國模式[76]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編輯]

1993年,由新疆和田買買提托乎提阿不都熱合曼在中國境外發起成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簡稱東伊運),其宗旨是在新疆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國」。該組織於同年解散。曾在阿富汗阿爾蓋達組織受訓,多次製造恐怖爆炸事件,前蘇聯解體後,此組織擴散入前蘇聯中亞地區國家,也多次製造爆炸事件,引起這些國家警惕,上海合作組織正是為了協作打擊恐怖組織而成立的。因為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與本拉登阿爾蓋達組織關係密切,很多成員本身就是阿爾蓋達組織的成員[77],所以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被中國和美國認爲是非法的恐怖組織

2001年8月13日,解放軍在新疆喀什至阿圖什之間進行軍事實彈演習[78]

2004年4月16日,東突厥斯坦民族大會與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兩個組織在德國慕尼黑市合併為新的單一組織──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

2004年9月14日,東突厥斯坦流亡政府美國華盛頓成立。而旗下所轄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被中國和美國認為是非法的恐怖組織。

2005年9月29日,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以錄像方式用維吾爾語向外宣佈開始動用一切手段向中國官方發動武裝報復,並以平民作為主要襲擊目標。[79] 同年10月6日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天山獅子隊通過東突厥斯坦信息中心向BBC轉交了一份 聲明,正式向中國政府展開武裝活動。

熱比婭·卡德爾,世界維吾爾大會第二、三屆主席

2006年11月,曾三度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熱比婭·卡德爾[80][81][82][83]被選為世維會第二屆主席。

2008年新疆反政府示威發生。4月11日,中國公安部發現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策劃在北京奧運期間發動暴力襲擊,包括了對外國記者、遊客、運動員進行綁架[84]

2008年8月4日,新疆西部城市喀什遭遇恐怖襲擊,喀什公安邊防部隊被兩名維吾爾族男子用爆炸物等襲擊,造成17名無辜者死亡、15人受傷。東伊運承認對是次襲擊負責。[85]

2008年8月10日凌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城市庫車發生爆炸案,導致至少兩人死亡,另有五名犯罪嫌疑人被當場擊斃。爆炸案系不法分子乘出租車向當地公安機關和工商管理所等處投擲自製爆炸物所致。五名犯罪嫌疑人被當場擊斃,炸毀兩輛警車。其間,兩名公安民警和一名保安負傷。[86]

2013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縣發生襲擊事件,造成15名警察與社工死亡,6名嫌犯喪生,8人被捕。中國政府把這起事件定性為「嚴重恐怖襲擊事件」,但世界維吾爾人大會發言人迪里夏提表示是維吾爾人窩藏違禁爆炸品並拒絕搜查,妨礙警方執法, 期間還襲擊公安。事件中一名公安人員開槍打死一名維族暴徒而引發進一步的衝突,之後中國武裝人員到現場鎮壓造成人員傷亡[87]

2014年3月1日,雲南昆明發生砍殺事件。造成至少29人死亡,143人受傷,失蹤人數不明[88],警方執法時起事五名犯罪者中四人喪心病狂,拒不投降並挾持人質,於是被擊斃,另外一名16歲女嫌被捕,因為懷有身孕而被特赦免於死刑。此一事件為新疆恐怖主義的襲擊。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國共合作時期中共高唱民族自決聯邦制(蘇維埃化)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原則:「唯有無產階級的民族平等與民族自決才是實質的平等與解放,資產階級、帝國主義口中的民族平等與民族自決,不僅虛偽且有害。」「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實行自治,成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聯邦制,統一中國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到建政後改成:「各民族的平等地位與其自治權」。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統一戰線工作部編,民族問題文獻彙編,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15-19頁,1037頁

參考文獻[編輯]

  1. ^ 溫博, 看新疆,反思現代價值 溫博
  2.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4-5頁
  3.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頁
  4.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5-17頁
  5.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8-21頁
  6.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28-29頁、第35-36頁
  7. ^ 劉學銚,新疆史論,知書房,2013年2月,isbn:978-986-5870-51-5,第186-187頁
  8.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33-35頁
  9. ^ 彭昭賢、盛世才,彭昭賢、盛世才回憶綠合編,獨立作家,isbn:978-986-90062-7-9,第246-247頁
  10. ^ 張大軍,新疆研究,〈民國以來的新疆〉,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1964年6月,第142-143頁
  11. ^ 田燕,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新疆人民出版社,第39
  12. ^ 古娜,先鋒社,新疆人民出版社,第9
  13. ^ 田燕,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新疆人民出版社,第90
  14. ^ 古娜,先鋒社,新疆人民出版社,第11-39
  15. ^ 劉學銚,新疆史論,知書房,2013年2月,isbn:978-986-5870-51-5,第188-189頁
  16. ^ 張大軍,新疆研究,〈民國以來的新疆〉,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1964年6月,第153-155頁
  17.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40-146頁
  18. ^ 張大軍,新疆研究,〈民國以來的新疆〉,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1964年6月,第155頁
  19. ^ 劉學銚,新疆史論,知書房,isbn:978-986-5870-51-5,第189頁
  20.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48-150頁
  21. ^ 劉學銚,新疆史論,知書房,2013年2月,isbn:978-986-5870-51-5,第192頁
  22. ^ 「伊寧起義實際上是蘇聯直接參與的革命。蘇聯方面不僅提供人員、武器、物資的援助,還動員部隊,投入大炮、坦克、飛機等直接參加作戰。由於盛世才時代連小刀都被沒收,因此人民根本不可能有武器。伊寧起義時起義軍指揮部有很多俄國人,來到伊寧的蘇聯軍隊也需要懂俄語的翻譯,於是我被邀請參加革命」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58頁
  23. ^ 張大軍,新疆研究,〈民國以來的新疆〉,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1964年6月,第162-163頁
  24. ^ 劉學銚,新疆史論,知書房,isbn:978-986-5870-51-5,第195頁
  25. ^ 張大軍,〈新疆伊寧事變與偽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成立及其潰滅〉,新疆研究,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台灣),1964,第344-345頁
  26. ^ 張大軍,新疆研究,〈新疆伊寧事變與偽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成立及其潰滅〉,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1964年6月,第348-350頁
  27. ^ 李丹慧,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走向對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28. ^ 賽福鼎.艾則孜,我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人民日報,1995年9月28日
  29. ^ 張大軍,新疆研究,〈民國以來的新疆〉,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1964年6月,第190、187頁
  30.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67-168頁
  31. ^ 杜榮坤、紀大椿、任一飛、劉文遠,新疆三區革命史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57頁
  32.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37頁
  33. ^ 胡令喻,以命抗爭,外參出版社,isbn:978-1-936895-32-8,第29頁
  34. ^ Bovingdon, Gardner, The Uyghurs: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0231519419 , p197
  35. ^ Falkenheim, Victor C. Xinjiang.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nline. 27 March 2013. 
  36. ^ Pletcher, Kenneth (編). The Geography of China: Sacred and Historic Places illustrated. The Rosen Publishing Group. 2011 [10 March 2014]. ISBN 1615301348. 
  37. ^ 37.0 37.1 Rudelson, Justin Jon. Oasis Identities: Uyghur Nationalism Along China's Silk Road illustrate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38. ISBN 0231107862. 
  38. ^ Millward, James A. Eurasian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Xinjiang illustrate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42. ISBN 0231139241. 
  39.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29-30頁
  40. ^ 侯立朝,珍寶島事件與中國人民立場,帕米爾書店,第69頁
  41. ^ 劉學銚,新疆史論,知書房,2013年2月,isbn:978-986-5870-51-5,第253頁
  42. ^ 新疆反分裂鬥爭的歷史回顧與經驗總結
  43. ^ 劉學銚,新疆史論,知書房,2013年2月,isbn:978-986-5870-51-5,第224頁
  44.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8-20頁、第35頁
  45.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46-148頁
  46.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49頁
  47.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26-143頁
  48.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25頁
  49. ^ 49.0 49.1 Bovingdon, Gardner. The Uyghurs: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25, 30-31. ISBN 978-0-2315-1941-0. 
  50. ^ 侯立朝,論馬克斯主義與中國問題,帕米爾書店,第390-391頁
  51.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25頁
  52.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委員會高校歷史教材編寫組,新疆地方史,新疆大學出版,1992年,isbn:7-5631-0241-8,第313-314頁
  53.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委員會高校歷史教材編寫組,新疆地方史,新疆大學出版,1992年,isbn:7-5631-0241-8,第315頁
  54.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委員會高校歷史教材編寫組,新疆地方史,新疆大學出版,1992年,isbn:7-5631-0241-8,第309-310頁
  55. ^ 白振聲、鯉淵信一,新疆現代政治社會史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2年
  56. ^ 李維漢,在回族伊斯蘭教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統一戰線問題與民族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03-519頁
  57. ^ 新疆發生暴力事件,21人死亡(德國之聲中文網,4月22日)
  58. ^ 烏魯木齊「7•5」事件確定156名無辜群眾死亡(新華網,2009年08月05日)
  59. ^ 正確認識新疆歷史,堅決反對民族分裂
  60. ^ 新疆的歷史與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03年5月26日
  61. ^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62. ^ 新疆對蓄長鬚、穿蒙面罩袍者頒佈新禁令德國之聲,2017-03-30
  63. ^ 63.0 63.1 James A. Millward, Beyond the Pass: Economy, Ethnicity, and Empire in Qing Central Asia, 1759-1864, Stanford University, p77-78, 133-134
  64. ^ 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istics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 and 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of China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發展司), eds. Tabulation on Nationalities of 2000 Population Census of China (《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民族人口資料》). 2 vols. Beijing: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民族出版社), 2003. (ISBN 7-105-05425-5)
  65. ^ 李孟勳,911後中國政府反恐作為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9期,第61頁
  66. ^ 胡令喻,以命抗爭,外參出版社,isbn:978-1-936895-32-8,第45-46頁
  67. ^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isbn:978-962-996-500-6,第159頁
  68. ^ 東突分子被IS當炮灰遭重創想脫逃被抓回斬首_軍事_環球網
  69. ^ 疆獨與恐怖勢力相勾結 基地組織威脅報復中國
  70. ^ 吳非《國際傳播與國際政治: 傳媒時代的外交新局》,獨立作家,第58-60頁
  71. ^ 美國兩個恐怖組織名單未全指定「東伊運」
  72. ^ 英国将“东突”列入恐怖组织名单. BBC中文網. 2016-07-20. 
  73. ^ 胡令喻,以命抗爭,外參出版社,isbn:978-1-936895-32-8,第6-12頁
  74. ^ 劉學銚,新疆史論,知書房,2013年2月,ISBN 978-986-5870-51-5,第186-189頁
  75. ^ 侯立朝,珍寶島事件與中國人民立場,帕米爾書店,第60-67頁
  76. ^ 張大軍,新疆研究,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台灣),1964,第311-312頁
  77. ^ 關於聯合國安理會制裁阿富汗委員會將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列入 受制裁實體名單的通知
  78. ^ 中央日報,2001年8月14日
  79. ^ “東突”宣佈向中國發動武裝戰爭. BBC新聞. 2005年9月29日. 
  80. ^ 諾貝爾和平獎熱比婭獲邀觀禮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0-02., 中央廣播電臺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2010/12/3
  81. ^ 疆獨鬥士熱比婭 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6-29., 自由時報, 2006年9月12日
  82. ^ Fighting for her peoples』 rights: Rebiya Kadeer visits Australia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12-06., Amnesty International, February 2008
  83. ^ Visitor Kadeer Calls For Action to Help Uyghur People, The Tech - MIT's Newspaper, June 8, 2007
  84. ^ 公安部:東突策劃在北京奧運期間發動襲擊. 中國評論通訊社. 2008年4月11日. 
  85. ^ 新疆袭警案装置类似东突装备 疑犯身份查明. 星島環球網. 2008年8月5日. 
  86. ^ 新疆库车爆炸. 《財經》雜誌. 2008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11). 
  87. ^ 「中國鎮壓政策導致新疆巴楚暴力事件」 - BBC中文網 - 兩岸
  88. ^ 昆明火車站暴恐襲擊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傷 - 鳳凰網資訊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