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宝积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宝积经》(梵文:Mahā ratnakūṭa sūtra),又称《宝积经》,为一百二十卷,唐朝菩提流志等译,收入《大正新脩大藏经》第十一册。此经主要讲述菩萨修行法门及授记成佛等,为大乘佛教宝积部经。“宝积”(梵语:ratnakūṭa ,藏语:དཀོན་བརྩེགས,转写:dkon brtsegs)为“积集法宝”意[1]

译本

[编辑]

全经计共收四十九会。前部二十三会,八十卷余,为魏晋南北朝等译师集合翻译,之后二十六会三十九卷半,为菩提流志翻译,所以本经即为新旧译之人共同合力编的本子。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文,彼此相互独立。当时玄奘从印度的天竺归返时,曾带回本经之梵本,诸方名德又敦请玄奘译该经,但后来因玄奘译完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后已经无力再译,而他所带回的梵本现今已不存于世上。

历史

[编辑]

大宝积经是一系列的大乘佛教经典的集合,其集成时间不一。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又名〈大迦叶品〉,Kāśyapaparivarta)是最古老的“宝积经”,本会内题“古大宝积经”。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八),称引为《宝顶经》。世亲安慧所造《大宝积经论》专门解说此会。印度大乘空、有二宗,一致重视本经对菩萨行的解说。

《菩萨藏经》二十卷,玄奘贞观十九年(645)译出,玄奘归国后首译此经。此经总摄大乘的重要法门,以“四无量”、“六度”、“四摄”为纲,统摄大乘菩萨道。修阿兰若行和推崇在家菩萨行的《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郁伽长者所问经英语Ugraparipṛcchā Sūtra》,Ugraparipṛccha)被视为是涉及大乘佛教起源的早期文献[2]

跟弥陀信仰有关的《无量寿如来会》、讲如来藏义的《胜鬘夫人会》和载菩萨忏悔文英语Thirty-five_Confession_Buddhas的《优波离会》,是大宝积经中常被诵读的部分。

目次

[编辑]
序号 经名 译者 别译本
1 三律仪会 唐.菩提流志 失译,《大方广三戒经》[3]
2 无边庄严会
3 密迹金刚力士会[4] 晋.竺法护 赵宋.法护,《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4 净居天子会[5] 晋.竺法护
5 无量寿如来会 唐.菩提流志 吴.支谦,《大阿弥陀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晋.竺法护,《无量寿经》;赵宋.法贤,《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6 不动如来会 东汉.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经
7 被甲庄严会
8 法界体性无分别会[6] 梁.曼陀罗仙
9 大乘十法会[7] 元魏.佛陀扇多 南齐.僧伽婆罗《大乘十法经》[8]
10 文殊师利普门会 唐.菩提流志 晋.竺法护译,《普门品经》
11 出现光明会
12 菩萨藏会[9] 唐.玄奘 赵宋.法护,《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13 佛为阿难说处胎会 唐.菩提流志 晋.竺法护译,《胞胎经》
14 佛说入胎藏会[10] 唐.义净
15 文殊师利授记会[11] 唐.实叉难陀 晋.竺法护译,《文殊佛土严净经》;唐.不空译,《文殊佛刹功德庄严经》
16 菩萨见实会[12] 隋.那连提耶舍 赵宋.日称译,《父子合集经》
17 富楼那会[13] 后秦.鸠摩罗什
18 护国菩萨会[14] 隋.阇那崛多 赵宋.施护译,《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19 郁伽长者会[15][16] 曹魏.康僧铠 安玄译,《法镜经》;晋.竺法护译,《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20 无尽伏藏会 唐.菩提流志
21 授幻师跋陀罗记会 晋.竺法护译,《幻士仁贤经》
22 大神变会
23 摩诃迦叶会[17] 元魏.月婆首那
24 优波离会 唐.菩提流志 失译,《决定毘尼经》;唐.不空译,《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25 发胜志乐会 隋.阇那崛多译,《发觉净心经》
26 善臂菩萨会[18] 后秦.鸠摩罗什
27 善顺菩萨会 唐.菩提流志 《须赖经》二种[19]
28 勤授长者会 失译,《菩萨修行经》;赵宋.施护译,《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29 优陀延王会 失译,《优填王经》;赵宋.法天译,《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30 妙慧童女会 晋.竺法护译,《须摩提菩萨经》;赵宋.施护译,《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31 恒河上优婆夷会
32 无畏德菩萨会[20] 元魏.佛陀扇多 晋.竺法护译,《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33 无垢施菩萨应辩会[21] 晋.聂道真 晋.竺法护译,《离垢施女经》;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得无垢女经》
34 功德宝花敷菩萨会 唐.菩提流志
35 善德天子会 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36 善住意天子会[22] 隋.达摩笈多 晋.竺法护译,《如幻三昧经》;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圣善住意经》
37 阿阇世王子会 唐.菩提流志 失译,《太子刷护经》;失译,《太子和休经》
38 大乘方便会[23] 东晋.竺难提 晋.竺法护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赵宋.施护译,《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39 贤护长者会[24] 隋.阇那崛多 唐.地婆诃罗,《显识经》
40 净信童女会 唐.菩提流志
41 弥勒菩萨问八法会[25] 元魏.菩提留支 失译,《大乘方等要慧经》
42 弥勒菩萨所问会 唐.菩提流志 晋.竺法护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43 普明菩萨会[26] 失译 赵宋施护译,《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失译,《摩诃衍宝严经》;东汉支谶,《遗曰摩尼宝经》 [27]
44 宝梁聚会[28] 北梁.释道龚
45 无尽慧菩萨会 唐.菩提流志
46 文殊说般若会[29] 梁.曼陀罗仙 唐.玄奘大般若.曼殊室利分》;南齐.僧伽婆罗译,《文殊般若经[30]
47 宝髻菩萨会[31] 晋.竺法护 北凉.昙无谶译,《大集.宝髻菩萨品》
48 胜鬘夫人会 唐.菩提流志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胜鬘经
49 广博仙人会 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毘耶娑问经》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宝积经论》(卷一):“大乘法宝中,一切诸法差别义摄取故。所有大乘法中诸法差别者,彼尽摄取义故名曰宝积(ratnakūṭa )。”
    《入法界体性经》: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以何因缘,名此三昧为宝积(ratnakoṭi)耶?”佛告文殊师利:“譬如大摩尼宝,善磨莹已安置净处,随彼地方,出诸珍宝,不可穷尽。”
  2. ^ 田家瑄. 《郁伽所問經》研究─以初期大乘菩薩行為中心.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 
  3. ^ 《大周刊定众经目》记为“大方广三戒经一部三卷(五十四纸) 右北凉昙无谶译,出达摩郁多罗录”;《历代三宝纪》列入大乘毘尼失译录。
  4. ^ 《出三藏记集》:“密迹经五卷(或云密迹金刚力士经或七卷太康九年十月八日出……晋武帝时沙门竺法护)”
  5. ^ 开元释教录》:本名菩萨说梦经,新改名净居天子会……(细详文句与竺法护经稍不相类。长房等录皆云失译。法上录中云竺护出。今者且依法上录定)
    《大周刊定众经目》记为“菩萨梦经一部二卷(四十纸)右西晋大安年竺法护译。出达摩郁多罗录。”;《法经录》、《历代三宝纪》列为失译
  6. ^ 《法经录》:“众经失译……法界体性无分别经”《历代三宝纪》:“法界体性无分别经二卷(见李廓及宝唱录)扶南国沙门曼陀罗,梁言弱声,大赍梵本经……共僧加婆罗于扬都译”
  7. ^ 开元释教录》:“第九大乘十法会一卷 元魏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二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梁众铠所译大乘十法经同本异译(初云婆伽婆者是也)当第二十八卷(经本题为僧伽婆罗译者误也)”
    《历代三宝纪》:“十法经一卷……梁武帝世北天竺国三藏法师。佛陀扇多。魏言觉定。从正光六年。至元象二年。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华寺译 ”
  8. ^ 《众经目录》:“十法经一卷(二十纸) 梁普通年僧伽婆罗于杨州译”
  9. ^ 开元释教录》:其菩萨藏会……与三卷菩萨藏经……名目虽同,多少全异,检寻文义,更复差殊。其三卷菩萨藏经,亦编入此中,即富楼那会。
    《大唐内典录》:大菩萨藏经(一部二十卷贞观十九年在弘福寺译)……京师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奉诏译。
  10. ^ 开元释教录》:此入胎藏会本名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义净析出别行。本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编入会次,既不重译故为单本。又与杂宝藏经难陀为佛逼出家缘初虽少同,后乃全异,不合以为重译。此会及前会据其文理合入声闻藏内,今为编入宝积通在菩萨藏收
  11. ^ 开元释教录》:文殊师利授记经三卷(于清禅寺译第三出与文殊佛土严净经等同本今编入宝积当第十五会)……沙门实叉难陀,唐云喜学,于阗国人。
  12. ^ 《历代三宝纪》:“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天统四年。天平寺出)……高齐沙门统北天竺乌场国三藏法师那连提耶舍,齐言尊称,于邺城译。昭玄沙门都瞿昙般若流支长子达摩阇那,齐言法智,传语”
    法经《众经目录》:“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齐天统年沙门耶舍于相州译)”
  13. ^ 开元释教录》: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勘同编入)……本名菩萨藏经,亦名大悲心经。
    出三藏记集》:菩萨藏经三卷(一名富楼那问亦名大悲心或为二卷)……天竺沙门鸠摩罗什,以伪秦姚兴弘始三年至长安,于大寺及逍遥园译出
  14. ^ 开元释教录》:第十八护国菩萨会二卷 隋三藏阇那崛多译(出内典录勘同编入)
    静泰《众经目录》:“护国菩萨经二卷(四十三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及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皇朝奏行”
  15. ^ 《历代三宝纪》:“郁伽长者所问经二卷(……见竺道祖魏录)……天竺国沙门康僧铠齐王世嘉平年于洛阳白马寺译。……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见李廓魏世录)……罽宾三藏禅师昙摩蜜多…译。”
  16. ^ 郁伽长者会将“给孤独”译为“给孤穷”,亦见于大七宝陀罗尼经(失译)、大方广宝箧经(题作求那跋陀罗译,据法经录为失译)、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据法经录有竺法护译,但该本已佚失非现存本,因此题作罗什译的现存本亦是失译)
  17. ^ 《历代三宝纪》:大迦叶经三卷……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魏言高空,于邺城译,僧昉笔受
    法经《众经目录》:“迦叶经二卷(后魏世月婆首那译)”
  18. ^ 开元释教录》:出法上录,勘同编入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记为:“善臂菩萨所问经,达摩郁多罗录(法上录)云,后秦沙门罗什译。”,《历代三宝纪》、《众经目录》(法经)列为失译经。
  19. ^ 《出三藏记集》:“须赖经一卷(或云须赖菩萨经)……魏文帝时,支谦以吴主孙权黄武初至孙亮建兴中所译出……须赖经一卷(阙)……魏高贵公时,白延所译出。别录所载,安公录(先无其名)……护公(竺法护)出须赖经,虽不见,恒闻彦说之。……首楞严、须赖并皆与渐备俱至”
  20. ^ 《历代三宝纪》:“无畏德女经一卷(与阿术达菩萨经同本异出。昙琳笔受)……北天竺国三藏法师。佛陀扇多。魏言觉定。从正光六年。至元象二年。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华寺译”
    法经《众经目录》:“无畏德女经一卷(后魏元象年佛陀扇多译)”
  21. ^ 《出三藏记集》: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第一……无垢施菩萨分别应辩经一卷(即是异出离垢经)
    《历代三宝纪》: 无垢施菩萨分别应报经一卷(即是异出离垢地经亦云应辩经)……聂承远子道真。惠帝之世始太康年迄永嘉末。其间询禀咨承。法护笔受之外。及护没后真遂自译前件杂经。诚师护公真当其称。颇善文句辞义分炳。此并见在别录所载
  22. ^ 开元释教录》: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四卷 隋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七译勘同编入)。
    《大唐内典录》:大方等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四卷……北天竺乌场国三藏达摩崛多,隋言法藏,不远乡国来仪帝京,开皇仁寿并参传译。
    静泰《众经目录》:“大方等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四卷(六十八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京上林园译皇朝奏 行”
  23. ^ 《出三藏记集》: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第一……大乘方便经二卷
    《历代三宝记》: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第二出。与法护译善权方便经同。见始兴录。一名大善权经。一 名大乘方便经。一名慧上菩萨经。凡五名本并同)右一经二卷。晋安帝世。西域沙门僧伽陀。凉言饶善。于张掖为河西王沮渠氏出。见法上录……大乘方便经二卷(元熙二年译。是第三出。与法护僧伽陀译小异。与慧上菩萨所问经同本别译。见始兴录)……外国居士竺难提,晋言喜法
    法经《众经目录》:“大乘方便经二卷(晋世竺难提释)”
  24. ^ 《历代三宝记》:移识经二卷(开皇十一年十月翻。十二月讫。学士费长房笔受)……北天竺揵达国三藏法师阇那崛多,隋言至德译
    开元释教录》:本名移识经,新改名贤护长者会。
  25. ^ 《历代三宝记》: 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卷(与大乘要慧经同本别出。于赵欣宅译。觉意笔受)……北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流支
    开元释教录》:本名弥勒菩萨所问经。
  26. ^ 开元释教录》: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一卷 失译(今附秦录勘同编入第三译) ……是旧单卷大宝积经,新改名普明菩萨会
    法经《众经目录》:“大宝积经一卷(失译)”
    〈大乘宝积经论〉大正藏记:“此论宋藏第一卷,与诸藏本文义迥异,未知去取……今捡之宋本初卷,则全是彼经,非《论》文也。……又为留支(菩提流支)译。何也?……后贤欲知今之所去宋本初卷是何等者,请见彼经即是耳。”
  27. ^ 《出三藏记集》:宝积经一卷(安公云一名摩尼宝光和二年出旧录云摩尼宝经二卷……支国沙门支谶所译出。……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第一……摩诃乘宝严经一卷……佛遗曰摩尼宝经一卷
    法经《众经目录》:“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后汉光和年支谶译)”
  28. ^ 《出三藏记集》:宝梁经二卷 右一部。凡二卷。晋安帝时。沙门释道龚出
  29. ^ 《历代三宝记》:“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一云文殊师利说般若波罗蜜经见李廓录初出) ……扶南国沙门曼陀罗,梁言弱声,大赍梵本经来……共僧加婆罗于扬都译”
    法经《众经目录》:“文殊师利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梁天监年沙门曼陀罗译)”
  30. ^ 《历代三宝记》:“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第二译。小胜前曼陀罗所出二卷者)……正观寺扶南沙门僧伽婆罗。”
  31. ^ 《出三藏记集》:宝结经二卷(一名菩萨净行经旧录云宝结菩萨经或云宝结菩萨所问经永熙元年七月十四日出)……沙门竺法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