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关注度 (数字)/存档一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可以改为指引吗

同上。--Temp3600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1:11 (UTC)

提请通过Wikipedia:关注度 (数字)为指引

RT 内容还有待讨论,希望引起社群关注。--达师261442 2013年1月16日 (三) 08:58 (UTC)

(+)支持:--下限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圆神萝莉塔 2013年1月16日 (三) 09:05 (UTC)
(+)支持--♥VC XC 2013年1月17日 (四) 00:53 (UTC)
(!)意见有些标准应该明确提出,比如“数字分类的关注度”一条的三个要求,其中只要条目满足第一条,一般就可以满足关注度指引(极端情况暂时木有想到),这一点应该明确说明。以上内容修正后本人基本可以投支持票了——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3年1月17日 (四) 06:33 (UTC)
(?)疑问还有,感觉“数列的关注度”一条只需要满足1、4就可以了吧?——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3年1月17日 (四) 06:36 (UTC)
(+)支持--Temp3600留言2013年1月17日 (四) 17:41 (UTC)
(+)支持--Risk留言 2013年1月20日 (日) 14:27 (UTC)
@ 燃玉:数字分类,为了检查某一项是否符合2和3所需付出的检查成本比1低很多,为了预防极端情况加在上面似乎也无不可。数列也一样。 --达师261442 2013年1月24日 (四) 16:20 (UTC)

已长时间没有新的意见。加入指引。--达师261442 2013年1月30日 (三) 11:10 (UTC)

10进制近似值重定向的建立

具体如何划定?为什么2.71828可以重定向2.7182818却没有?--管闲事且对地图炮具有100%抗性的朝鲜的轮子留言2014年5月20日 (二) 08:58 (UTC)

今天有人在DYK候选里面提了数字条目,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个指引。这个指引好像完全没有存在感,也没什么人注意的样子。三角函数精确值存废讨论闹了那么久,居然没有人想起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里面的这句话:

除了数表和素数表以外,任何其他的数表都没有足够的关注度,也不实用

这么没有存在感的指引真的还有必要存在吗?—Snorri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01:54 (UTC)

提议废除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

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大概是中文维基百科中使用率最低的指引之一了。从英文维基百科中翻译了过来以后基本就再也没有被提到过。无论是从三角函数精确值存废讨论中,还是从最近的2的12次方根讨论中([1])都可以看到,维基社群对这个指引的内容完全不认同。因此我在此提议,废除这个没有用处而又不符合中文维基社群的外来翻译指引。—Snorri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12:02 (UTC)

另外还有楼主的某些发言让我对楼主的印象变得很差

以上的发言让我对整个维基管理层已经极度恶劣的观感印象变得更加差。如果你们管理层自己不去执行指引,那就废除这个指引。如果一方面自己有指引不执行甚至纵容其他人违反,另一反面又满口正义的说:“其实我是支持这个指引的,得不到执行不代表要删除”,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假道学伪君子行为只会让我越来越作呕。另外WP:POINT指的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现在我只是观察到旧有方针与新社群的分歧而提出讨论罢了,你何时看到我又抛出过什么“自己的观点”?要我说“自己的观点”的话我巴不得数学条目越多越好。我希望每个自然数都有一个条目,这样中文维基百科必然能够超日赶英,冲上条目第一的位置,何乐而不为?—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0:02 (UTC)

  • (※)注意

如果你们管理层自己不去执行方针,那就废除这个方针。

上面还说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指引,什么时候变成方针了?阁下到底是想要废除这个指引还是想要让它升格为方针?Dddddb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21:09 (UTC)

Hat600说了那么多冠冕堂皇的官腔,在我解读,核心就是:管理员开心了就拿指引来敲打你一下,不开心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当然这只是我的解读。大家自己慢慢看。—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0:24 (UTC)

有专业数学家发表论文,或者在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甚至一整本书来介绍这一类数?

是否有关于这个无理数的书,或者有很多论文介绍这个无理数?

        • 这些都远远超过了一般关注度指引中的“有效介绍”的程度。又比如

MathWorld和PlanetMath上有关于这个数列的条目吗?

这个数是否被收录于大卫·威尔斯的《奇特的和有趣的数词典》(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或者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网页“这个数有什么特别的吗?”(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

        • 要求必须收录于特定的来源文献中,远超出一般关注度仅仅要求“独立可靠来源”的程度。还有最搞笑的:

除了数表素数表以外,任何其他的数表都没有足够的关注度,也不实用。

        • 结果三角函数精确值屡次通过存废讨论保留,讨论中也没有人提到数字关注度。一直保留到现在。
        • 既然要求这么严,有没有人真正去执行,不符合要求的条目一样能够通过存废讨论保留下来,那么这个附则有何存在意义?—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2:09 (UTC)
          • (:)回应:兹就所引用指引逐条回应:
            1. 有专业数学家发表论文,或者在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甚至一整本书来介绍这一类数?请注意说的是一类数并非一个数。未见阁下举出一类数的例子。
            2. 是否有关于这个无理数的书,或者有很多论文介绍这个无理数?条目中已列出一篇论文。至于你要很多的话可以再加。
            3. MathWorld和PlanetMath上有关于这个数列的条目吗?说的是数列,未见相应例子。
            4. 这个数是否被收录于大卫·威尔斯的《奇特的和有趣的数词典》(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或者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网页“这个数有什么特别的吗?”(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这个是有点严了,可以把这两个来源视为例子。另(※)注意第二个来源仅收录整数,第一个来源也以整数为主。
            5. 除了数表素数表以外,任何其他的数表都没有足够的关注度,也不实用。你所举条目三角函数精确值不是数表:你找找看sin 41°在哪里?另外一般三角函数表上还会有三倍角公式吗?Dddddb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22:01 (UTC)
  • (-)反对:根据[2],数字关注度应该有在30个以上的存废讨论页面中出现,有存在价值,根据维基百科讨论:关注度 (数字)的记载,在2013年1月已成为正式指引(反倒是维基百科:1729只是一篇翻译的论述而已)
若是因为指引“太严苛,而且根本做不到”,我建议讨论“此指引需如何修订”,而不是讨论要留要删--Wolfch (留言)-欢迎扩充基础条目 2014年5月17日 (六) 12:22 (UTC)不好意思,我打消念头了--Wolfch (留言)-欢迎扩充基础条目 2014年5月17日 (六) 15:03 (UTC)

修订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

既然Wolfch等提出修订的提案,那么在此一并列出。请觉得应该对此方案作出更新或修改的人来提新方案。不过如果别人说要废除的时候自己出来说“还不如讨论怎么更新修改”,结果自己又没有一个更新修改的方案,只想着让提请废除的人来提更新方案,然后懒洋洋地鸡蛋里挑骨头式的反对一下,最后达到完全不废除不修改不更新完全保留原样的目的,我只能表达强烈的鄙视。—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2:52 (UTC)

  • 我的提案如下:
    • 有关“无理数”部分的条件改为以下三个(修改第一点,原来的第三点“这个数是否在某一本书中收录?例如芬奇的《数学常量》(Mathematical Constants)?”删除),
  • (!)意见:第一条和第三条不明确的部分仍然没有解决。什么叫“提及”?是指这个数在整本书/整篇论文的内文中出现至少一次?如果是“有效介绍”的话那么完全和一般关注度重合。另外“五篇”的数量是如何定出来的?第三条里面“普遍接受的名字”是指什么?的名字是“弧度一的正弦值的3.4次方”或“sine 1弧度的3.4次方”是否是“普遍接受的名字”?—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3:30 (UTC)
    • 提及指的是对这个主题进行“阐述”,而不是文本出现这几个字。第一点的区别是这些来源必须是“论文”,不能是其他非学术刊物。“普遍接受的名字”参考维基百科:命名常规#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乌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4:02 (UTC)
      • 那这个“阐述”和“有效介绍”有什么区别?还是说就是同一个概念?另外每个能叫得出名字的数都是有一个读法的,大家也都是这么读的。仅仅要求有常用名字的话这一条等于是废话。—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4:49 (UTC)
        • 阐述是什么意思,在这[3]。如果追问什么叫“深入”,那就是玩咬文嚼字的字词定义游戏了,没意义。数值不等于该数的名称。圆周率的名字不是3.1415926,是圆周率,是π。把原文的意思理解错误罢了。乌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5:34 (UTC)
          • 我不是问词典释义,我是问“阐述”和“有效介绍”有什么不同。是你在借词典玩咬文嚼字的游戏。一句话,“阐述”和“有效介绍”比,哪个条件更严格?还是说没有可比性?具体到个案操作的时候如何判断“阐述”?另外我说的“读法”不是指数值。圆周率当然不等于3.1415926。这两个东西根本就不相等。我说的是:“黄金比例”也叫做“2分之根号5加2分之1”。但“2的12次方根”没有一个什么“XX常数”的普遍称号。如果你觉得其中没有分别的话,就说明“普遍接受的名字”的定义是不明确的。—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5:43 (UTC)
            • 阐述=有效介绍=深入论述,这本身就是判断标准。你非要我说够几个字才算是阐述的话,难道不觉得很古怪吗。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非要单独拿出来批判一番,我们这不是在立法。就算是立法也不可能把法律文本中所有的词汇都挨个解释一遍吧?“黄金比例”是名字,“2分之根号5加2分之1”是数值。乌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6:05 (UTC)
              • 绕了大半圈又绕回来了。“阐述=有效介绍”,那为什么要开一个新的附则来说?不就是关注度的标准吗?另外“2分之根号5”是名字还是数值?2倍圆周率是名字还是数值?2的7次方根是名字还是数值?你怎么定义一个读法是名字还是数值?—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6:37 (UTC)
                • “对其进行阐述的论文”。参数名和参数值这么常见的概念也要拿来讨论?圆周率、黄金比例、欧拉数都是名字,能进行运算的是数值。乌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7:41 (UTC)
                  • 既然你咬定是论文,那这个标准已经明确,不再多谈。圆周率也是可以运算的,不知道你说的“可运算”是什么标准。“2的平方根”、“自然对数的底”、“3次单位根”这些一样可以运算,难道也是数值?—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7:51 (UTC)
                    • 你在运算“2倍的圆周率”之前,你必须知道圆周率的值是多少,否则你无从运算。就像我问你“2倍的噼里啪啦常数”是多少,你能知道吗。所以在对数的名称进行运算的时候,实际就是代数的过程,你要先赋值,后运算,才能的结果值。而“平方根”这本身是运算法,不是数,更不是一个数的名称。拿一个数值进行运算得到当然还是一个数值。所以2的算术平方根本身就是没有被命名的一个数。而自然对数的底,已经被命名为“欧拉数”和“纳皮尔常数”。这在条目里写得清清楚楚。乌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8:08 (UTC)
                      • 照你这样说,“2的平方根”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名字”了?“3的立方根”、“2的12次方根”也没有“普遍接受的名字”了?一定要有一个“某某某某数”、“某某某某率”的才是名字了?—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8:22 (UTC)
  • (&)建议,应修改该指引的叙述方式,用陈述句叙述条件。然后按照将条件分为必须满足的条件与符合其一即可满足关注度的条件。乌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4:06 (UTC)
同意。也建议有名称应非必要条件,毕竟根号2这类条目有其存在价值。--Kolyma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2:11 (UTC)

小结

根据上方讨论的结果,目前可供进一步讨论的方案有两个。

方案一

废除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指引,使用一般的关注度指引标准处理数字的案例。

方案二

修改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方案未定。草案应逐条讨论。

我认为现行指引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并不需要太大改动。如果要改的话:

  1. 这个数是否被收录于大卫·威尔斯的《奇特的和有趣的数词典》(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或者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网页“这个数有什么特别的吗?”(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

可改为

这个数是否被收录于例如大卫·威尔斯的《奇特的和有趣的数词典》(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或者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网页“这个数有什么特别的吗?”(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之类的来源

  1. 除了数表和素数表以外,任何其他的数表都没有足够的关注度,也不实用。

可改为

无其他内容的数表类条目不应建立。

另外同乌拉:

  1. 标准应以陈述句表述。
  2. 各标准间的逻辑关系定死“或”/“且”都不宜。可在标准之前加上“酌情考量/基本满足下列标准”之类的字句。
    • (~)补充:翻检该指引讨论页可发现订立时原意更偏向于“或”,但文中表述却是得到肯定回答,变成了“且”。此处应予修正。
  3. (~)补充:上面有建议删除“有通用名称”这一要求,一并提交讨论。
  4. (~)补充:该指引最后一节对应英语原文"Rationale",但翻译存在严重错误,故提交讨论是否推倒重来/砍掉重练。Dddddb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5:05 (UTC)

最后再(*)提醒Snorri:指引则用于指导具体情况下标准的执行。要对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在这里空对空地咬文嚼字有意义吗?Dddddb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22:35 (UTC)

意见区

以上两个方案,方案一的支持者有3名:M940504、脳内补完、AeoliaSchenberg,反对者有6名:达师、乌拉、南瓜、Wolfch、Dddddb和Kolyma已被提案者撤回。方案二的支持者数量未知具体内容见上。—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8:42 (UTC)

(?)疑问:难道乌拉不算吗?Dddddb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22:36 (UTC)
该重算一次了吧!-Kolyma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2:04 (UTC)
(※)注意:已更新计票结果,惟希望不要不了了之。Dddddb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19:01 (UTC)

违背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的处理方式

上面既然已经开始讨论关注度 (数字)的修改方案。那么同时产生的问题是:如果一个条目不满足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的要求,应当如何处理?是直接按照“关注度不足”的来处理,还是继续对比关注度指引,看是否满足关注度指引?比如说,2的12次方根没有普遍接受的名字,也没有足够的论文进行有效介绍,但在音乐理论中常常会提到,会在一些音乐理论的科普文章里面介绍。2的平方根没有普遍接受的名字,但有足够的文章进行有效介绍。这样的案例如何处理?—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8:29 (UTC)

应暂时保留等待本串的结果吧Bluedeck 2014年5月18日 (日) 02:19 (UTC)

可能是跑题

数字关注度指引留下来应该是对保存条目有帮助的啊,

如果某一主题符合下述的通用关注度指引,那么我们便可认为该主题的受关注程度满足创立条目的要求。此外,如果某一主题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学科关注度指引之标准,则其同样可被视为具备关注度:学者关注度、书籍关注度、电影关注度、音乐关注度、数字关注度、公司关注度、人物关注度以及网络内容关注度。
——WP:FAME

我的解读是,不管数字指引符合不符合,只要符合通用指引就行。换言之,条目关注度符合数字或通用指引之要求较低者即可。就算数字指引说三角函数精确值该删;通用指引说可以留,那就可以留;同理通用指引说(假设)素数表该删,而数字指引说可留,那也可以留。综上,数字指引留下来对保留条目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缘何废除啊。Bluedeck 2014年5月18日 (日) 02:27 (UTC)

原来如此。感谢Bluedeck解说。看来我对关注度指引的了解仍有不足。既然通用关注度指引和数字关注度指引是这样的关系的话,那么的确没有必要废除。—Snorri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10:31 (UTC)

另外(*)提醒一下该指引最后一节存在严重翻译错误。标题就错:rationale是原理的意思?Dddddb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2:58 (UTC)

原因。Bluedeck 2014年5月18日 (日) 06:35 (UTC)
And if we strike out those numbers that will only be looked up only out of curiosity on whether or not Wikipedia has an article about that number, we're left with an even smaller subset.

给翻译成了

如果我们打出这些数,这种条目只会被好奇的人翻出来。

这种神级翻译还是第一次见到。Dddddb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6:56 (UTC)

经过Bluedeck解说之后。我今天再次整理本提案思路,认为废除或大幅修改数字关注度指引并没有必要。我之前对关注度指引理解不足,仓促提案,思虑不周。如果早前较为激烈的言论对其他维基人有所冒犯,在此致以诚挚歉意。我认为数字关注度指引在提高具体条款的可操作性上仍有修改空间,但本提案我将不会继续跟进。如果有其他维基人愿意就此提案讨论的话,欢迎继续。—Snorri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10:36 (UTC)

呵呵。乌拉跨氪 2014年5月18日 (日) 11:48 (UTC)
指引是没有强制力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4年5月19日 (一) 02:06 (UTC)
如果指引是没强制力的,如果抛开关注度去写一个有主题条目相关的独立条目,是否也是可行?(是的,关注度也是指引)——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4年5月19日 (一) 02:39 (UTC)
其实就是收录范围是期望趋紧(严格的收录机制)还是期望趋松(在不违反其他不能容忍的情况(如广告,破坏,NOT等?)下放松收录,甚至不要求评价,只有定义,甚至允许使用一手来做定义)。——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4年5月19日 (一) 02:39 (UTC)
(+)同意:上面Bluedeck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另请阅该指引讨论页以了解其订立时原意是期望趋紧还是趋松。Dddddb留言2014年5月19日 (一) 04:03 (UTC)
(?)疑问:不理解cwek所言“只抛开关注度”是何意?难道是想抛开别的规则?WP:IAR
条件限定,防止误读,因为某些人把关注度看得那么重要,结果却得出“指引没有强制力”时,会是多么讽刺。当然要不喜欢某样东西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4年5月19日 (一) 04:39 (UTC)
其实没那么复杂,指引就是指引,可以不严格执行,但不能完全抛开。另外维基百科:关注度 (数字)好像不要求有评价吧(数字能有什么评价?),另外也未出现用一手来源做定义的案例。Dddddb留言2014年5月19日 (一) 05:02 (UTC)

关于WP:NUM中提及的103个条目关注度豁免

  • 宇帆君︰上面YFdyh000君意见似乎未得到有效解决?--J.Wong 2018年1月27日 (六) 12:36 (UTC)
    • @Wong128hk:当时引入并将WP:NUM升为方针时,是直接使用英文区原文,认为应以英文区原文才是执行依据,而错译也属实,且并未有共识要使WP:NUM与当初升为方针时(采用英文维基)的版本做更改,且社群多数人认为应做此更改,认为没有问题。-- 宇帆(2/28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27日 (六) 12:51 (UTC)
      • 现在才看懂提案内容。“是直接使用英文区原文,认为应以英文区原文才是执行依据”之假定不准确(虽两者本质相同,但文法表示不同,如何确定共识基础在原版而非译本上)、容易误解为WP:是英文维基说的!。当初和目前的方针未提到选择-1~100的理据,虽不反对,但上方“讨论1”是想求证这点。仍支持在讨论1中的建议行文,但可能不必浪费社群精力再开一分子提案。--YFdyh000留言2018年1月27日 (六) 13:22 (UTC)

编辑请求 2020-05-28

请求已处理--Xiplus#Talk 2020年5月31日 (日) 02:48 (UTC)

修订案通过

现行条文

WP:1729可以用来测试一个整数是否有特别的性质。特别的,为了数字条目的完整性,我们允许在-1到101之间的所有整数拥有一个条目,无论它是否符合上述规范,这是为了防止出现空缺,如38这种关注度较低的条目。

提议条文

关于有效的数学性质,若有2篇或以上的论文皆有介绍该性质,并且在介绍该性质的同时有提及该数,则可以视为一个有效性质,这意味着,来源必须要直接证明该数有该性质,而不能仅为推算。若性质未能在来源中直接被查证,则可以使用WP:1729作为辅助判断依据。特别的,为了数字条目的完整性,我们允许在-1到101之间的所有整数拥有一个条目,无论它是否符合上述规范,这是为了防止出现空缺,如38这种关注度较低的条目。

--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28日 (四) 19:54 (UTC)

讨论单个高斯整数的关注度

已通过:

修改数字关注度与论述1729间的关联已通过。--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28日 (四) 19:47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什么原因导致了除了正整数i-1-00之外的所有高斯整数皆不存在关注度?所有这类条目(如-2(日志)、2i(日志)、-3(日志)、-4(日志)等等)在大概八年前就几乎全部删光并白指保护,仅剩一些关注度较宽松的维基有部分留存(如ja:-2ja:-3ja:-4),然而拿单个没啥用的数字,如162来跟-22i等数字来比,2i可以作为2i进制,而162似乎没啥用,因此认为比较起来差不多没用。

比较让我感到疑惑的是,2011/07/11中负六的存废讨论

  • (×)删除,除了-1以外,所有负数都没有足够关注度。--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10:04 (UTC)
    • 理由是?我好像记得先前有过类似的讨论,没有找到。烦请专业人士再解释一下。--海牛欢迎吐槽^^出错总结) 2011年7月12日 (二) 10:07 (UTC)

关于这个议题,过往是否有相关讨论?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否定所有非正整数高斯整数收录是很有问题的。另一个问题也有在上述讨论中提到

“不是递增数列,不管这么多,这只是要估算而已” <= 按WP:1729,如果不是递增数列那么整理成递增数列,事实上1729根本不考虑负数问题。k->正无穷。--达师198336 2011年7月18日 (一) 10:13 (UTC)

可以知道WP:1729的量表的设计打从一开始就不支援负数的评估才因此导致负数关注度的评估与正整数有着惊人的不对等

其讨论的起始点源于WP:TG的900170号留言,主要一个论点是豁免了-1至101的数字但却禁止-2等非正整数的其他整数收录是有问题的。

目前没有翻找到过往的其他讨论因此重新发起让社群讨论。个人认为是可以适度放宽收录一些负数,如-2之类的,因为先前一刀切否定除-1外的整数,不但没给出原因似乎也没有讨论过,且WP:1729的量表的设计也对负整数有一定的不公平性。

以上议题希望社群讨论。-- 娜娜奇🐰鲜果茶(宇帆·☎️·☘️2020年3月2日 (一) 18:03 (UTC)

我怀疑WP:1729中有双重标准什么的,在章节103中,却说“假设找的人未注意到此书未提到103不是回文数”,那如果我有注意到此书未提到103不是回文数,那结果不就变成不特别了?一般人都会注意到吧....--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07:39 (UTC)
@A2569875:,说穿了,我觉得目前的英文维基对应页面en:Wikipedia:Evaluating how interesting an integer's mathematical property is的判定方式比较好,因为不存在双重标准什么的,你要判定一个数字的某个性质有不有趣,怎么可以有双重标准呢?--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07:42 (UTC)
我是觉得对页面WP:1729(对于数字的性质有不有趣的判定标准)应该要更改,让我们社群讨论一下吧!“未注意到未提及103不是回文数”这一点我觉得有点牵强,讨论出来有共识就更改页面WP:1729--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07:48 (UTC)
(:)回应:我个人的看法是,①日常生活中用到非负整数的机会远比用到负整数还多;就算真的遇到负整数的概念,也会用文法把它转成正整数,例如人们只会说“赔了100万元”,而几乎不可能说“赚了负100万元”;②负整数不可以因数分解(这里说的因数分解指的是国中学到的、基于算术基本定理的因数分解,不包括高斯整数分解);③各式各样的整数分类(例如费马数梅森数、质数、亲和数完全数水仙花数多边形数、平方数、立方数)几乎都是只考虑正整数的;④-18的任何一个因数(包括正因数与负因数)都是18的因数,所以选正整数18代表即可;⑤哥德巴赫猜想也只适用于正偶数(你没办法把-8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但是8可以);⑤四平方和定理也限定正整数。总而言之,正整数受到数学家与一般人的关注的确远比负整数多。-游蛇脱壳/克劳 2020年3月2日 (一) 23:20 (UTC)
@克勞棣:,-8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啊:(-3)+(-5),-3跟-5这两个元素在Z中是prime(因为他们跟为prime的3跟5只差一个unit,就是-1),而1跟-1则是unit(顺道一提,i跟-i在高斯整数中也是unit)。--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10:00 (UTC)
@克勞棣:,负整数(在整数环Z上)可以因数分解啊,例如-360=(-1)*2^3*3^2*5,只是(-1)是unit,不是prime而已,并且(-1)的指数不能大于1。--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10:08 (UTC)
@Ahri6279君:可是条目质数一开始就说“质数(Prime number),又称素数,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该数自身外,无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条目整数分解则说“在数学中,整数分解(英语:integer factorization)又称质因数分解(prime factorization),是将一个正整数写成几个因数的乘积。”-游蛇脱壳/克劳 2020年3月3日 (二) 14:14 (UTC)
除了−1外,日常或其它地方,可能接触的多的还有−2和−3,出现在一些单位中,比如g·cm−3等。--Leiem留言·签名·传送门 2020年3月3日 (二) 05:08 (UTC)
(:)回应:@Leiem:应该还是存在克劳棣所言的“人们习惯转正”或人们习惯取绝对值再透过其他描述处理的现象吧,例如g·cm−3在台湾这边商品标示多半使用g/cm3符号。-- 娜娜奇🐰鲜果茶(宇帆·☎️·☘️2020年3月3日 (二) 05:28 (UTC)
(:)回应-2这边都没有条目(-3跟-4亦然,那边也是只有-1而已,跟目前的中文维基一样)。--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09:56 (UTC)
所以呢?那边又不是维基计划。-- 娜娜奇🐰鲜果茶(宇帆·☎️·☘️2020年3月3日 (二) 10:19 (UTC)
这边商品也是基本上用g/cm3一类的,但是不排除药品说明书、电子器件参数表之类的地方会出现这些。--Leiem留言·签名·传送门 2020年3月3日 (二) 05:32 (UTC)
我是认为ja:-2ja:-3可能如阁下所言,具关注度,但社群已经将-2-3删到白纸保护了,再加上WP:1729最初设计的定义域是仅限非负整数,如果不解析延拓到高斯整数根本无法收录,因为目前代入负整数出现奇点 (数学),而主删派就直接视为不够关注而根本未正式评估。(典型的true/false函数return Exception或Error直接视为false而不去Debug的谬误)-- 娜娜奇🐰鲜果茶(宇帆·☎️·☘️2020年3月3日 (二) 05:41 (UTC)
@Leiem:您认为ja:-2ja:-3是否有关注度?如有,有没有什么可用理据?-- 娜娜奇🐰鲜果茶(宇帆·☎️·☘️2020年3月9日 (一) 06:57 (UTC)
我认为这两个有关注度,理据的话可以类推正整数。--Leiem留言·签名·传送门 2020年3月9日 (一) 07:05 (UTC)
(?)疑问:@Leiem:不晓得能否有文献可以佐证?-- 娜娜奇🐰鲜果茶(宇帆·☎️·☘️2020年3月9日 (一) 07:10 (UTC)
这方面的文献我不太了解,只要有多处地方能用到(如之前讨论提及的单位),就可以考虑有关注度。(就像不会有文献以“2020年1月”为题进行报道,但是其条目确是存在的,类似于一类经过筛选的资讯的集合)--Leiem留言·签名·传送门 2020年3月9日 (一) 07:14 (UTC)
完成:相关条目已建立(-2-3)并已通过新条目推荐评审。--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23日 (六) 07:03 (UTC)
各语言版本负整数条目建立概况
负整数 -0 -1 -2 -3 -4 -5 -6 -7 -8 -9
维基数据 (有歧义) Q310395 Q3827340 Q10728826 Q10728827 Q10728828 Q10728829 Q10728830 Q10728831 Q10728832
语言版本数量 8 44 7 5 5 4 4 4 4 3
备注 eo、 fl、
ja、 ko、
lt、 uk、
vi、 zh
负零()与
正负零(
两主题混在
同一个维基
数据项目中
(很多) ca、 ja、
ko、 sv、
uz、 vi、
zh_yue
ja、 ko、 sv、
uz、 zh_yue
ko、 sv、 uz、 zh_yue ko、 sv、
zh_yue
负整数 -10 -11 不存在
维基数据 Q10728822
语言版本数量 2 0
备注 sv、 zh_yue
高斯整数 -40 不存在
维基数据 Q2806358 Q193796 Q27031263
语言版本数量 3 58 0 0
备注 fr、 sl、
sv
(很多) 维基数据项
仅用于描述
2i进制
存在
小结:除了加法单位元素0)、自然数123..... )之外,高斯整数只有在其他维基姊妹计划或语言版本有条目。
以上。供参考。-- 娜娜奇🐰鲜果茶(宇帆·☎️·☘️2020年3月9日 (一) 20:40 (UTC)

(:)回应: @A2569875: http://oeis.org/ 并非没有收录高斯整数的数列,而是拆成多个数列表示,如高斯质数拆成了 实部数列 http://oeis.org/A300587 虚部数列 http://oeis.org/A300588 和 实虚展平数列 http://oeis.org/A239397 和 绝对值数列 http://oeis.org/A055025 来表示 。—以上未签名留言180.217.106.185对话贡献)于2020年3月11日 (三) 08:28 (UTC)加入。

(:)回应如果是分成多个数列意味着需要从多个来源查证,如果不能从同一个来源查证也难保其他编者没有异议。-- 娜娜奇🐰鲜果茶(宇帆·☎️·☘️2020年3月25日 (三) 13:33 (UTC)

GNG非充分也非必要--36.229.105.53留言2020年4月3日 (五) 05:54 (UTC)

这次讨论得到了-2-3的共识,但其他负数的部分还是没解。--36.229.104.245留言2020年4月9日 (四) 06:36 (UTC)

提议

既然WP:1729在部分的数字种类有不公平性,那么回过头来参照WP:可供查证方针,以来源能否查证来论的话,可参照Wikipedia_talk:关注度_(几何图形)#初步公告动议以及WP:关注度 (性质表),给出以下提议:只要能在2篇论文直接列出某数属于该性质,且该2篇论文都要具备足够篇幅介绍该性质者则是为合格性质,如何?--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14日 (二) 08:18 (UTC)

话说WP:1729本来就不是方针也不是指引,可以参考,但不必死守。-游蛇脱壳/克劳 2020年4月15日 (三) 13:36 (UTC)
这样一说,WP:17GON也没用了, 囧rz...。--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15日 (三) 18:08 (UTC)
(:)回应:在下觉得您自订的标准还是太严。关于一个性质的来源,只要可靠来源即可,而且一篇足矣,为何一定要“2篇”“论文”呢?
在下当初在平方数费波那契数条目为“除了0,1,144以外,平方数不可能是费波那契数。”这个叙述所找的来源也只有一条JOHN H. E. COHN. 〈Square Fibonacci Numbers, Etc.〉. Bedford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 N.W.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30). Theorem 3. If Fn = x2, then n = 0, ±1, 2 or 12. ,这个我觉得不太像是论文。但是那么久以来,也没有人提出来源不足,或是应该整句话都删掉的。
关于您担心的那个部分,在下认为数学条目与寺庙条目、博物馆条目、人物条目不应该有不同标准,我需要用2篇以上的论文来佐证“xx寺完工于1899年”是有趣的性质,不然就不能纳入吗?-游蛇脱壳/克劳 2020年4月20日 (一) 15:46 (UTC)
“xx寺完工于1899年”当然只要1个1手来源就可以纳入了,但不能用于佐证主题具备关注度。@克勞棣:--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21日 (二) 09:50 (UTC)
(:)回应@克勞棣:两篇来源是只用于计入关注度要求之判定的部分。 若未涉及关注度佐证,甚至不用来源,WP:孙中山+简短数学证明+WP:日常计算即可。--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20日 (一) 17:58 (UTC)
也就是说,用于证实关注度用的来源,与决定条目内容的来源,是两件事。--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30日 (四) 07:16 (UTC)
如果没有异议,我就公示啰。 副知@克勞棣Liuxinyu970226:。--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5日 (二) 10:00 (UTC)
公示“关于有效的数学性质,若有2篇或以上的论皆有介绍该性质,并且在介绍该性质的同时有提及该数,则可以视为一个有效性质,这意味着,来源必须要直接查证该树有该性质,而不能用推算的。若性质未能在来源中直接被查证,则可以使用WP:1729作为辅助判断依据。”一周。-- 娜娜奇🐰枫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12日 (二) 06:13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善后处理

已完成:

编辑请求已完成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WP:关注度 (数字)中查整数关注度的一个链接失效

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网页“这个数有什么特别的吗?”(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https://www2.stetson.edu/~efriedma/numbers.html ,已经404。请大家讨论如何处理。副知@A2569875。—Rowingbohe♫ 欢迎参与浙江专题 台州专题 2020年10月3日 (六) 04:00 (UTC)

Wayback Machine的存档:http://web.archive.org/web/20200117041218/https://www2.stetson.edu/~efriedma/numbers.html--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10月3日 (六) 11:16 (UTC)
英维有人提供了github链接:https://erich-friedman.github.io/numbers.html 。大陆也能开,比起时光机要好。现直接修改并视为事实性修订。—Rowingbohe♫ 欢迎参与浙江专题 台州专题 2020年10月5日 (一) 00:5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