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农业社会主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建立内容为“{{Short description|Ideology blending farming interests and social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Refimprove|time=2022-02-03|date=2022年2月}} {{roughtranslation|time=2022-02-03T15:19:18+00:00}}{{Socialism sidebar|Variants}} {{Maoism sidebar|expanded=concepts}} '''均田社会主义'''({{Lang-en|Agrarian socialism}})又称'''农业社会主义'''、'''农村社会主义'''或'''农民社会主义''',是一种将农业生活方…”的新页面
(没有差异)

2022年2月3日 (四) 18:31的版本

均田社会主义(英語:Agrarian socialism)又称农业社会主义农村社会主义农民社会主义,是一种将农业生活方式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定义

与通常为城市/工业且在社会导向方面更进步的标准社会主义制度相比,许多农业社会主义运动往往是农村的(强调权力下放和非国家形式的集体所有制)、以地方为中心和传统的。因此,农业社会主义者的重点是对土地的社会控制、所有权和利用,而不是其他生产资料或民族国家。

17 世纪的一场名为“挖掘者”的运动以农村社会主义为基础。[1]

俄国民粹主义传统与社会革命党

1917 年社会主义革命党选举海报:红色标题为“партия соц-рев”(俄语),是社会主义革命党的缩写; 旗帜上写着党的座右铭В борьбе обретешь ты право свое(“在斗争中,你要夺取你的权利”),地球上的标语是земля и воля(“土地与自由”),表达了党的农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革命党是20世纪初俄罗斯的一个主要政党,也是俄国革命的重要参与者。 1917年二月革命后,它与俄罗斯临时政府内的自由党、社会民主党和其他社会主义政党分享权力。[2]1917年11月,它在俄罗斯首次民主选举(俄罗斯制宪会议)中赢得了全国多数票,但此时苏维埃控制了国家,布尔什维克能够操纵并消灭苏维埃内的其他政党,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党,夺取政权,引发俄罗斯内战和随后的迫害。

该党的意识形态建立在1860年代至70年代俄罗斯民粹主义运动的哲学基础及其主要由亚历山大·赫尔岑和彼得·拉夫罗夫发展的世界观之上。[3]在1880年代经历了一段衰落和边缘化之后,关于俄罗斯社会变革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学派得到了复兴,并被一群被称为“neonarodniki”(新民粹主义者)的作家和活动家,特别是维克多·切尔诺夫(Viktor Chernov)所彻底改变。 他们的主要创新是与马克思主义重新对话,并将一些关键的马克思主义概念融入他们的思想和实践。 这样,随着 1890 年代俄罗斯的经济突飞猛进和工业化,他们试图扩大自己的吸引力,以吸引快速增长的城市劳动力参与他们传统的以农民为导向的计划。 其目的是扩大“人民”的概念,使其涵盖社会中所有反对沙皇政权的元素。


党的纲领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民主的;它在俄罗斯农村农民中获得了很多支持,他们特别支持他们的土地社会化计划,而不是布尔什维克的土地国有化计划——在农民佃户之间分配土地,而不是专制国家管理中的集体化。他们的政策纲领与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正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尽管它的一些理论家认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社会革命党人认为“劳动农民”和工业无产阶级都是俄国的革命阶级,而布尔什维克认为工业无产阶级完全是革命的。俄罗斯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定义阶级成员身份,而切尔诺夫和其他社会责任理论家则根据从劳动中提取剩余价值来定义阶级成员身份。在第一个定义中,不雇用雇佣劳动的小农自给农民,作为土地所有者,是小资产阶级的成员;根据第二个定义,他们可以归为所有提供而不是购买劳动力的人,因此可以归为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无产阶级。然而,切尔诺夫认为无产阶级是“先锋队”,农民是革命军的“主体”。[4]

毛泽东思想与均田制

另见

参考资料

脚注

  1. ^ Campbell 2009,第127–129頁.
  2. ^ Badcock, Sarah. 'We're for the Muzhiks' Party!' Peasant Support for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ary Party during 1917. Europe-Asia Studies. 2001, 53 (1): 133–149. JSTOR 826242. S2CID 153536229. doi:10.1080/09668130124440. 
  3. ^ Macfarlane, Leslie J., From Russian Socialism to Soviet Communism, Socialism, Social Ownership and Social Justice, Palgrave Macmillan UK: 142–174, 1998, ISBN 9781349269891, doi:10.1007/978-1-349-26987-7_9 (英语) 
  4. ^ Hildermeier, M., Die Sozialrevolutionäre Partei Russlands. Cologne 1978.

书目

  • Campbell, Heather M, The Britannica Guide to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al Movements That Changed the Modern World, The Rosen Publishing Group, 2009: 127–129, 2009, ISBN 978-1-61530-062-4 

参阅

  • Bissett, Jim, Agrarian Socialism in America: Marx, Jefferson, and Jesus in the Oklahoma Countryside, 1904-1920,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02 
  • Dejene, Alemneh, Peasants, Agrarian Socialism,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Ethiopia, Westview Press, 1987 
  • Lipset, Seymour, Agrarian Socialism: Cooperative Commonwealth Federation in Saskatchewan : A Study in Political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 Wilkison, Kyle G., Yeomen, Sharecroppers and Socialists: Plain Folk Protest in Texas, 1870-1914,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