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 改善本條目或在 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4年8月27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
|
中國妖怪列表,列舉了一些出自中国古代書籍中所記載的各種妖怪。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傲因 |
傲因是汉族传说中的古代神兽之一。它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 |
《神異經·西荒經》
|
媪 |
一种又像羊又像猪,躲在地下以吃人腦維生的妖怪。 |
《搜神记》《晋太康地志》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病鬼 |
民间故事 |
《谐铎》
|
白虎精 |
和千里眼、顺风耳一起被华光收服 |
《南游记》
|
笔仙 |
都市传说 |
|
辫子姑娘 |
正面脸是一条麻花辫的姑娘。 |
香港都市传说[1]
|
芭蕉鬼 |
广东广西鬼故事 |
|
白鵺 |
传说的妖怪,样子像雉,白翅膀,黄脚,头上有斑纹。吃了可以治咽喉痛和痴病。《山海经·北山经》:“(单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晋 郭璞 《诸犍兽白鵺竦斯鸟》:“白鵺、竦斯,厥状如雉,见人则跳,头文如绣。” |
《山海經》《诸犍兽白鵺竦斯鸟》
|
比肩兽 |
比肩兽,又称蟨,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双头。 |
《宋書·符瑞志》
|
畢方 |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海外南经》:「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毕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吧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
《山海经·海外南經》《韩非子.十过》《淮南子》
|
并封 |
中国古代传说的妖怪,样子像黑色的猪,但是前后都有头。记载在《山海经·海外西经》:“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
《山海經》
|
白衣秀士 |
|
《西游记》
|
壁神 |
|
|
狴犴 |
龍七子,又叫憲章,形像老虎有威力 |
《潛確類書》
|
白龙马 |
唐三藏坐騎、西海龍王三太子。 |
《西遊記》
|
辟邪 |
古代神獸。形狀似鹿,尾長,而有兩角。漢人佩帶雕有辟邪獸的飾物以辟邪。《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或為天鹿,(者)兩角〔者〕或為辟邪。」 |
《 急就篇 》
|
灞波儿奔 |
|
《西游记》
|
贔屭 |
贔屭,古代一种神兽,龙子,形似大海龟,常见于驮碑。龙生九子之八 负屃 爱书法,爱碑文。排行老八 |
|
冰蠶 |
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蓋全身,然後作繭,長一尺,其色五綵,織為文錦。入水而不濡,投火則經宿不燎,海人獻堯以為黼黻。 |
《太平御覽》
|
病魔 |
|
《西游记》
|
奔波儿灞 |
《西游记》中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手下的小妖,本身为一鲇鱼怪。曾与灞波儿奔一起奉九头怪之命巡视祭赛国金光寺的宝塔而被孙悟空活抓。 |
《西游记》
|
辟寒大王 辟暑大王 辟尘大王 |
犀牛精。 |
《西游记》第91回
|
駮 |
狀似白馬,黑尾,頭一角,利齒且四足為爪,聲如鼓,專吃虎豹,可以御兵。 |
《山海經》
|
百眼魔君 |
《西游记》妖怪,又叫多目怪,蜈蚣精。 |
《西游记》
|
魃、旱魃 |
中国之日照神。 |
《詩經》《山海經》
|
白骨夫人 |
俗称白骨精。 |
《西游记》
|
避水金晶兽 |
牛魔王的坐骑。 |
《西游记》
|
薄魚 |
样子像鳣鱼,却只有一只眼,叫声像人呕吐,它出现时就会干旱。记载在《山海经》:“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 |
《山海經》
|
白猿 |
|
《封神演義》《山海經·南山經》
|
白娘子 |
|
《白蛇传》
|
白澤 |
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世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常与麒麟或凤凰等,视同为德行高的统治者治世的象征。 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传说黄帝巡狩,至海滨而得白泽(又名“独角兽”)神兽。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故帝令图写之,以示天下,后用以为章服图案。唐开元有白泽旗,是天子出行仪所用;明有白泽补,为贵戚之服饰。 |
《今昔百鬼拾遗》《三才图会》
|
白龍 |
|
中國傳說
|
白虎 |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白虎是西方保护神、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 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是由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所组成。 |
中國傳說
|
白鹿 |
白色的鹿,古時當做祥瑞。傳說仙人和隱士一些騎白鹿。
|
《風俗通·姓氏下》《國語·周語上》《史記·孝武本紀》《漢書·郊祀志五》《夢遊天姥吟留別》《宋書·符瑞志中》《野獲編·禨祥·白鹿》《太平御览》
|
奔浮 |
|
|
败屩妖 |
败屩妖就是破草鞋妖,天下破败时,他们就会出来阻塞道路。 |
《搜神記》
|
斑衣鳜婆 |
靈感大王的軍師。 |
《西遊記》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菜花三娘子 |
传说,在某地城北边,有一个女鬼,号称“菜花三娘子”,经常干坏事。老百姓都说她是五圣中老三的媳妇,因为背叛了夫君,所以跟别人跑了。由于城中有五圣,所以菜花三娘子不敢入城,只敢在城外魅惑男人。 |
谐铎
|
蚩尤 |
|
《山海經·大荒北經》
|
长颜姐姐不老婆婆 |
|
《后西游记》
|
沉石明鸡 |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妖怪。形状像燕子,生活于地下,在天下太平的时候才会出来。记载在晋·王嘉《拾遗记·魏》:“建安三年,胥徒国献沉石明鸡,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下,应时而明,声能远彻。” |
《拾遗记》
|
嘲風 |
|
|
呲铁 |
呲铁: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可作兵器。 |
《神异经·中荒经》
|
玱琅 |
|
|
讹兽 |
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 |
《神异经》
|
赤鱬 |
一種人面魚身的動物。人面,聲音像鴛鴦,又如小孩的叫聲,吃了可以治病。他有兩種形象:人面魚身或魚行,非人面。 |
《山海经·南山经》
|
长右 |
有四只耳朵的长臂猴子,《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也是大水的征兆,叫声像人的呻吟声。郭璞《图赞》:“长右四耳,厥状如猴。实为水祥,见则横流。” |
《山海经》
|
虫为 |
|
《管子·水地》
|
赤龍 |
|
《封神榜》
|
乘黄 |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
《山海经·海外西经》
|
赤虎 |
|
|
赤蛇精 |
|
《西游记》
|
仇生 |
|
《列仙传》
|
赤身鬼 |
由枫树修炼成精,住在荆棘岭木仙庵。 |
《西游记》
|
重明鸟 |
其形似鸡,鸣声如凤,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在中国民间新年风俗中,贴画鸡于门窗上,实即重明鸟之遗意。 |
《拾遗记》
|
虿鬼 |
虿鬼,黄色头发面目丑恶的毒虫之鬼,杀人无形,使人化为血水。 |
《聊斋志异·蝎客》
|
產鬼 |
穿着淡绿色上衣明黄色裙子的妖怪,身材短小,常出现在产房,使女子难产而死。 |
《夷坚志》
|
春十三娘 |
蜘蛛精 |
《西游记》
|
赤尻马猴 |
與靈明石猴、通臂猿猴、六耳獼猴,並稱混世四猴 |
《西遊記》《封神演义》《女仙外史》
|
蚕女 |
騎在白馬身上的美麗姑娘 |
《太古蚕马记》《搜神记》《蜀图经》《神女记》《太平广记》
|
螭魅 |
-巧,扇无检以为俗。”《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颜师古 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捎魑魅,斮獝狂。” 薛综 注:“魑魅,山泽之神。”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烨烨,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生狞面目骄横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 庐隐 《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 宋 苏轼 《到常州谢表》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於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於桑榆。”参见“ 螭魅 ”。 |
《左传》《史记》《说文》《晋书》《汉书》等
|
螭吻 |
|
《太平御覽》
|
螭首 |
|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洞冥草 |
會發光,折下枝條點火可以照見鬼物。能食用,服用後身體會發光。 |
《洞冥记》
|
东曦 |
|
|
大風 |
|
《淮南子本經訓》
|
大鵬 |
|
中國傳說
|
丹龜 |
|
|
担生 |
傳說中的大蛇,可以掀起水患 |
《水經注》《廣異記》
|
地狼 |
地狼生活在地下的一种妖怪,外形如狗,见之则不祥。 |
《尸子》卷下
|
丹虾 |
|
《洞冥记》
|
丹雀 |
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 |
《拾遗记·炎帝神农》
|
妒妇津 |
|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
东海夔牛 |
|
|
盗骊 |
|
《穆天子传》
|
帝江 |
|
《山海經》
|
帝鴻 |
即帝江 |
《山海經》
|
倒壽 |
样子像虎,长三尺,人面虎足,嘴巴有一丈八尺。《神异经·西荒经》:“西荒中有兽如虎,豪长三尺,人面虎足,口齿一丈八尺,人或食之,兽斗终不退却,为死而已。荒中人张网捕之,复黠逆知。” |
《神异经·西荒经》
|
刀勞鬼 |
出现在暴风雨中的怪物,用毒液射人。 |
《搜神记》
|
毒蛇龍 |
|
|
独足鬼 |
|
|
独角魔王 |
|
《西游记》
|
多即 |
|
《山海经.中山经》
|
大蟒精 |
|
《西游记》
|
大鹏魔王 |
混天大圣 |
|
当康 |
|
《山海经·东次四经》
|
丹鱼 |
|
《水经注·丹水》
|
独角羊 |
|
《论衡》
|
獨角兕大王 |
|
《西遊記》
|
蠹妖 |
|
《续西游记》
|
地牛 |
|
民間傳說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耳鼠 |
像鼠,但是兔头,能用尾巴来飞。《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 丹熏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晋 郭璞《耳鼠》: “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飜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 |
《山海经·北山经》《耳鼠》
|
耳中人 |
會跑到人的耳朵裡的妖怪,在人耳中窃窃私语,常常使修炼者误以为修成了内丹。 |
《聊齋志異》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腐鬼 |
喜欢吃腐烂的东西,一般生存在垃圾场这类肮脏的地方。因为垃圾场被建在他们的坟墓上面之后形成 |
谐铎
|
蝠妖 |
也叫蝠精。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由蝙蝠修炼而成的精,有敏捷的飞翔能力。 |
《阅微草堂笔记》
|
腓腓 |
模樣像狸,身上有鬣毛,尾巴白色,養了可以解憂愁。 |
《山海經·卷五·中山經》
|
封豨 |
|
《楚辭》
|
風狸 |
|
《本草綱目》《今昔百鬼拾遺》《耳袋》《和漢三才圖會》
|
凤管娘子 |
|
《西游记》
|
贔屭 |
|
|
猼訑 |
|
《山海經》
|
蝮子怪 |
|
《西游记》
|
鳧徯 |
形状像公鸡,但面貌像人。叫声是自己的名字。出现就会发生战争。《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里,曰鹿台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牦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
《山海经·西山经》
|
夫諸 |
|
《山海經·中次三經》《山海經·中山經》
|
福缘君 |
|
《西游記》
|
羵羊 |
土中之怪,记载在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中之怪,龙,罔象;土中之怪,曰羵羊。 |
《搜神记》
|
蜚 |
|
《山海經》
|
蝮虫 |
|
《山海經·南山經》
|
飛鼠 |
|
|
飛頭蠻 |
|
《搜神记》
|
飞诞鸟 |
像老鼠的鸟,脚是红色。嘴巴能分泌黏胶,可以洒在树上和喷射。 |
《广博物志》
|
肥遺 |
|
《山海經》
|
峰五老 |
|
《西游记》
|
鳳凰 |
|
|
蜂妖 |
|
《西游记》
|
飞廉 |
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有时也称作蜚廉,掌管风,被称为风伯(风神),其形象为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 |
《楚辞(离骚)》
|
拂雲叟 |
|
|
吠鸟 |
样子像枭,但有三只眼睛,还有耳朵,叫声音像老虎叫,吃了它的肉可以治风湿病。记载在《山海经》《中次五经·首山》:“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大)鸟,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食之已垫。” |
《山海经·中次五经·首山》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棺中鬼手 |
|
谐铎
|
瓜精 |
|
白兔记
|
高明与高觉 |
|
封神演义
|
鬼叫餐 |
都市传说 |
|
鬼婿 |
|
谐铎、聊斋志异
|
地缚灵、地鬼 |
|
|
吊死鬼 |
|
|
巩州城三怪 |
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 |
《西游记》
|
鼓 |
人的脸但是龙的身体。《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崖。钦䲹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
《山海经·西次三经》
|
狗頭鰻 |
|
|
国后 |
|
《西游记》
|
姑獲鳥 |
|
|
国丈 |
|
《西游记》
|
钩蛇 |
|
|
归墟 |
传说中海里水汇聚之处。《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明李东阳《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诗:"归虚下有通灵地﹐广利中含济物功。" |
《列子·汤问》《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
|
孤直公 |
|
|
貫匈人 |
|
《山海经》
|
乖龙 |
|
《亭夜话》
|
孰胡 |
马的身体鸟的翅膀,人的脸蛇的尾巴。喜欢载人。崦嵫之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胡。 |
《山海经·西次四经》
|
古柏老 |
|
《西游记》
|
鬼車 |
鬼车是一只鬼鸟,食人魂魄。 |
《岭表录异》
|
鬼吏 |
按照阴司文书索命的鬼怪。 |
《搜神记》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皇室堡狐仙 |
香港都市传说 |
|
黑孩儿太子 |
|
《后西游记》
|
火烏 |
|
|
花果山四健将 |
分别是马流二元帅和崩芭二将军,在孙悟空从龙宫取得金箍棒归来,教群猴演练,将四个老猴封为二元帅和二将军 |
西游记
|
讙 |
古代神话中的野兽,产于翼望山,形状如野猫,一眼三尾,能作百种叫声,有人养来御凶煞邪,吃它的肉可以治疗黄疸病。记载在《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獾,其音如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
《山海经》
|
黑风怪 |
|
《西游记》
|
慌张魔王 |
獐子 |
《西游记》
|
黑龍 |
|
中國傳說
|
横公鱼 |
|
《神异经·北方荒经》
|
花魄 |
|
|
虹蜺 |
传说两头一雄一雌的妖虫。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思眇眇焉若居乎虹霓之端,意飘飘焉若在乎倒景之流。”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我们如果根据神话,说从前某某大仙,曾推着独轮车在虹霓上走,现在要仿他造一条路,那便无所不可了。”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先生胸中之奇,屈盘虹蜺。”明 许自昌 《水浒记·冥感》:“乞香茗,我因此卖眼传情,慕虹霓盟心。” 清 顾炎武 《赠推官咸正》诗:“当年 关中 陷,九野横虹霓。” |
《高唐赋》《抱朴子·嘉遯》《热风·随感录四十二》《与谢安定屯田书》《水浒记·冥感》《赠推官咸正》
|
火星 |
|
《搜神记》
|
黄袍怪 |
|
《西遊記》
|
合踰 |
|
|
黃龍 |
|
|
鴸鸟 |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鸟,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土。 |
《山海經》
|
黄风怪 |
|
|
化蛇 |
又西三百里,曰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 |
《山海經》
|
患 |
|
《搜神记》
|
虎鹰 |
|
《墨客挥犀》
|
虎威魔王 |
|
《西游记》
|
红榴娃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黃牙老象 |
|
《西游记》
|
华盖 |
|
《古今注》
|
红鳞大蟒 |
|
|
鄔文化 |
|
|
虹女 |
晚虹之化身 |
《类说》卷四十、江表录
|
海若 |
|
|
豪彘 |
样子像猪但白毛,毛像簪子但尖端黑色。记载在《山海经》:竹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
《山海經》
|
虺妖 |
|
《西游记》
|
混世魔王 |
|
《西游记》
|
渾沌 |
|
《左傳》
|
黄狮精 |
|
|
紅孩儿 |
|
《西遊記》
|
黄眉大王 |
|
《西游记》
|
海蜘蛛 |
|
《香祖笔记》
|
花妖 |
花的精怪。 |
《花月吟效连珠体》《惠安伯园亭看芍药开至数十万》《清史稿·灾异志五》
|
攫猿 |
|
《搜神記》
|
画皮 |
画皮是一只骷髅恶鬼,常于人皮上作画,画好后披于身上化作美女,食人心肝。 |
《聊斋志异·画皮》
|
火鼠 |
|
《喜雨賦》《徐大正閒軒》《途遇大雪》《竹取物語》《太平御覽·卷第八百二十》
|
胡媚娘 |
|
《白蛇传》
|
何罗鱼 |
|
《山海经·北山经》
|
黑鱼精 |
|
《西游记》
|
豪鱼 |
样子像鲔鱼,嘴巴、尾巴和羽毛都是红的,吃了可以治疗白癣。《山海经》:“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
《山海经》
|
耗气魔王 |
|
《西游记》
|
虎神 |
|
|
黄風大王 |
|
《西遊記》
|
黄父鬼 |
裸身,長餘丈,臂膀和腦部有黄色,皮膚和面貌端正而清潔,說話的聲音純正,所著衣帽皆黄。到人家則張口而笑,該家便會有瘟疫流行。 |
《述異记》
|
含利 |
记载在《文选·张衡<西京赋>》:“含利颬颬,北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薛综注:“含利,兽名,性吐金,故曰含利。” |
《文选·张衡<西京赋>》
|
犼 |
|
《偃曝馀谈》
|
禍斗 |
|
《山海经》
|
患鬼 |
患鬼是监狱的愁绪怨气郁结而产生的鬼怪,身长数丈,形状象牛,青色的眼睛,闪亮的眸子,四只脚插在泥土中,一直在动却位置却不变化,酒能解愁,因此用酒浇它就可以使它消去。 |
《搜神记》
|
狐阿七 |
|
|
虎力大仙 |
三大仙之一 |
《西遊記》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九龙城寨鬼妈妈 |
香港都市传说 |
|
金睛百眼鬼 |
|
搜山图
|
聻 |
时俗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隂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疟疠。又张读《宣室志》曰:裴渐隐居伊上,有道士李君曰:当今除鬼无过渐耳。时朝士皆书聻于门上。又汉旧史:傩立桃人苇索沧耳虎头等,沧耳卽聻也。又通典:聻,司刀鬼名。渐耳,一名沧耳。 |
《酉阳杂俎》
|
菌人 |
“有小人,名菌人。”(菌通郡)古训载:“海人生若菌(若指巴比伦之地)若菌生圣人。 |
《山海經》《尔雅》
|
金角 |
|
《西遊記》
|
金華貓 |
传说浙江金华地区的猫咪养三年后,就会蹲在屋顶上张开嘴对着月亮吞吐月之精华,然后便会变成妖怪。 |
《坚瓠集》
|
九尾狐 |
青丘山上长了九条尾巴的妖狐,吃人,声如婴儿。 |
《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山)《山海經·海外東經》(青丘國)
|
九头雉鸡精 |
|
《封神演義》
|
九耳犬 |
|
《广东新语·神语·雷神》
|
骄虫 |
|
|
九尾龟 |
|
《庚编·九尾龟》
|
鮫人 |
|
《山海經‧海內南經》
|
九色鹿 |
敦煌莫高窟257洞内壁画 |
《鹿王本生》
|
計蒙 |
龙的头人的身体,进出会有暴风雨。《山海经·中次八经》“又东百三十里日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
《山海经·中次八经》
|
角端 |
|
|
江豚 |
|
|
勁節十八公 |
|
|
九頭駙馬 |
|
《西游记》
|
九靈元聖 |
|
|
吉弔 |
传说指龙生的蛋。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又海上人云:龙生三卵,一为吉吊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吊》:“惟 苏颂 《图经》载吉吊脂,云龙所生也。”《山海经·北山经》:“堤山……堤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郝懿行云:“疑即吉吊也,龙种龟身,故曰龙龟。” |
《北梦琐言》《本草纲目·鳞一·吊》《山海经·北山经》
|
吉量 |
传说中的马名,朱红的鬣毛,眼睛像黄金,骑了能活过千岁。《山海经·海内北经》:“(犬封国)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
《山海经·海内北经》
|
举父 |
崇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袁柯:应是“尾”字之误)而善投,名曰举父(fǔ)。” |
《山海经·西次三经》
|
解脱大王 |
|
《后西游记》
|
九嬰 |
|
|
计蒙 |
|
《山海经·中次八经》
|
角圭 |
|
《山海经·山中经》
|
狡 |
樣子像狗但身上豹紋,角像牛,聲音像狗叫。 |
《山海經·西山經》
|
鲛精 |
|
|
九灵元圣六孙 |
猱獅、雪獅、狻猊、白澤、伏狸、摶象 |
《西遊記》
|
蛟魔王 |
覆海大圣 |
|
君迁 |
|
《山海经》
|
祝鸡翁 |
|
|
姜赖之墟 |
|
|
蛟 |
|
|
角龙 (妖怪) |
有長角的龍,角龍是龍中之老者。 |
《述异记·卷上》
|
應龍 |
有翼的龍稱為應龍。 |
《述异记·卷上》
|
角虎 |
|
《诉异记》《神异经》
|
絜鉤 |
樣子像鴨子但老鼠的尾巴,擅長爬樹,出現的地方會有瘟疫。 |
《山海經·東山經》
|
九尾蛇 |
在腰以下有九條尾巴,鱗片堅硬。 |
《續子不語·九尾蛇》
|
谏珂 |
|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鲲 |
|
《國語·魯語上》《莊子·逍遙遊》
|
欽原 |
|
《山海經·西次三經》
|
開明獸 |
|
《山海經·海內西經》
|
夔 |
|
《山海經·大荒東經》《山海經·中次九經》
|
噎鸣 |
|
|
夔龍 |
|
《道法會元 卷一百六十八 上清天蓬伏魔大法》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老面鬼 |
鬼的脸如簸箕一般,慢慢变大又像一口倒扣的铁锅,最后变得像车轮那样大。再看面部五官,眉毛像扫帚,眼睛似铜铃,颧骨高耸宽厚,上面堆满了积年的灰尘,约摸有五斗之多。 |
谐铎
|
姥姥 (聊斋志异) |
在兰若寺修炼千年的树妖 |
聊斋志异
|
罗湖城内脏贼 |
香港都市传说 |
|
灵异公交车 |
北京公交车灵异事件 |
|
靈明石猴 |
與赤尻馬猴、通臂猿猴、六耳獼猴,並稱混世四猴 |
《西遊記》
|
鹿蜀 |
样子像马但头白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尾巴红的,叫声像唱歌。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和《图赞》“鹿蜀之兽,马质虎文。骧首吟鸣,矫足腾群。佩其皮毛,子孙如云。” |
《山海经.南山经》《图赞》
|
龍 |
|
中國傳說
|
老蹇 |
|
《神异记》
|
龙刍 |
|
《诉异记》
|
龍龜 |
|
|
六鲲魔王 |
司视魔、司听魔、逐香魔、逐味魔、具体魔、驰神魔 |
《西游记》
|
龍伯 |
|
《入海·詩之二》《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大獵賦》《晚泊》《列子·湯問》《山海經·大荒東經》《告非難民生主義者》《秦淮鐙船引》
|
驢頭狼 |
|
|
陵魚 |
|
《山海經·海內北經》《呂氏春秋·恃君》
|
六耳魔王 |
|
《西游记》
|
蠪姪 |
|
《山海經·中山經》《山海經·東山經》
|
落頭民 |
|
《搜神記》
|
羅刹鳥 |
|
|
六足兽 |
宋书·符瑞志中 |
|
羅祖 |
|
《聊齋誌異》
|
綠郎 |
|
|
灵龟老 |
|
《西游记》
|
貍力 |
|
|
凌空子 |
|
|
靈龜 |
四靈之一。 |
|
靈感大王 |
金魚精 |
《西游记》
|
灵鹊 |
|
《西游记》
|
靈爽式憑 |
|
|
六耳獼猴 |
|
《西遊記》
|
驢鼠 |
体型像水牛一般大,颜色灰色,脚像大象,胸前和尾巴是白的,力气大但是迟钝。 |
《搜神记》
|
六欲大王 |
|
《西游记》
|
驢馬 |
|
|
冉遗鱼 |
|
《山海经》
|
罗罗 |
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
《山海經·西山經·莱山》
|
临洮巨人 |
身高五丈的巨人,一共十二只,曾在秦始皇时出现在临洮县。秦始皇用铜铸成十二个巨人来记录他们的形象。 |
《搜神记》
|
柳神 |
柳神是柳树妖,有时会庇佑乡里。 |
《聊斋志异·柳秀才》
|
鹿力大仙 |
三大仙之一 |
《西遊記》
|
蠃魚 |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
《山海經·西山經》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猫脸老太太 |
哈尔滨半边脸变成猫的脸的老太太 |
都市传说
|
梅山七怪 |
|
《封神演义》、山河社稷图
|
魔鬼 |
帝曰:“斯魔鬼也。酉应见卯,金来克木,卯为阴贼。鬼而带贼,非魔何也。孰为致之?酉为口舌,当乎说位。说言乎兑,故知善言之口,宜前为法事。” |
《南史卷七·梁本纪中第七》
|
迷识魔王 |
|
《西游记》
|
馬絆蛇 |
|
《山海經》
|
馬腹 |
|
《山海經·中次二經》
|
蠻蠻 |
|
《山海經·海外南經》
|
毛龙 |
|
《拾遗记·虞舜》
|
麋妖 |
|
《西游记》
|
民鸟 |
|
|
马人 |
|
|
麝鹿精 |
|
《后西游记》
|
蔓金苔 |
|
《酉阳杂俎》
|
猕猴王 |
通风大圣 |
|
美蔚君 |
|
《西游记》
|
穆王八駿 |
|
《穆天子傳》《拾遺記·周穆王》
|
馬面 |
|
|
蜜王 |
|
《西游补》
|
木客鸟 |
|
《述異記》《南康記》《赤雅》
|
獏、貘 |
|
|
廟鬼 |
庙中泥胚所化鬼怪,害人。 |
《聊斋志异》
|
鸣蛇 |
|
《山海经》
|
孟浪魔王 |
白鳗 |
《西游记》
|
獏㺔 |
穿着破烂衣服,手指长如利爪的人形妖怪,喜欢袭击单身的旅人,吸食人脑,可用滚烫的大石头掷杀。 |
《神异经·西荒经》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泥傀儡 |
柳州府有一土地庙,内有一塑像,人称泥傀儡。当地来一郡守贪污,泥傀儡之手出伸袖外一尺多,派人暗中将手挽入袖,次日又伸出。新太守庞公上任,为政廉洁,泥傀儡之手即回袖 |
谐铎
|
南海鲛人 |
住在南海的妖族,半人半鱼,哭泣时眼泪会化为珍珠。 |
《搜神记》
|
南海蝴蝶 |
中國古代傳說的巨型蝴蝶,去掉翅膀仍然有八十斤重。 |
《岭南异物志》
|
猫容婆 |
岭南民间传说,猫首人身的老妇,食幼童,头顶长有第三只眼睛,戳瞎即可杀死她,台湾有类似传说,称为虎姑婆,是老虎化为精怪,喜食幼童。 |
|
牛魔王 |
|
《西遊記》
|
聶小倩 |
女鬼 |
《聊齋志異》
|
瘧鬼 |
|
|
泥鬼 |
泥胚土偶所化精怪。《聊斋志异》:「」 |
《聊齋志異》
|
牛鱼 |
样子像小牛,毛色是青黄色,喜欢卧着睡,受惊时声音可以传一里。把他的皮吊起来时,涨潮毛会起来,退潮毛会下去。 |
《博物志》、《太平御览》
|
南山大王 |
|
《西游记》
|
牛頭 |
|
|
女夜叉 |
|
|
猫鬼 |
巫师养的猫咪,有鬼物附身,用咒语驱使可以害人。 |
《隋书·外戚传·独孤陀传》《朝野佥载》
|
牛能言 |
开口说话的牛,预示着灾祸。 |
《搜神记》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貔貅 |
|
《尚書·牧誓》《史記·五帝本紀》《索隱》《周禮‧大司徒》《說文解字》《詩·大雅》《禮記‧曲禮》
|
樸父 |
|
|
判官 |
|
《聊齋志異》
|
翩翩 |
|
《聊齋志異·卷三》
|
破镜兽 |
《前汉·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䝙而虎眼。” |
《前漢·郊祀志》
|
琵琶精 |
|
《封神演義》
|
鵬 |
|
《說文解字》《字林》《莊子·逍遙遊》《神異經·中荒經》
|
咆鴞 |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 |
《山海经》
|
彭侯 |
|
《搜神記》《白澤圖》《古今百物語評判》《和漢三才圖會》《今昔百鬼拾遺》
|
朋蛇 |
頭是紅色,身體是白色,聲音像牛,出現的地方會大旱。 |
《山海經·北山經》
|
琵琶鬼 |
|
《搜神记·卷十六》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却火雀 |
|
《杜阳杂编》卷上
|
犰狳 (妖怪) |
样子像兔子,眼睛像鹰,鸟嘴,蛇尾,看到人会装死,叫声是自己的名字。记载在《山海经·东山二经》: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杞。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 与犰狳极为相似 |
《山海经·东山二经》
|
窮奇 |
四凶之一,其形似虎。 |
《山海經》、《左傳》、《神異經》
|
青狮道人 |
|
《西游记》
|
鲭鱼精 |
|
《西游补》
|
青蛙神 |
长江汉水一带为祸的妖怪,得到当地民众的信崇,常与人结合。 |
《白蛇传》《聊斋志异》
|
青娥 |
|
|
青狮王 |
|
《西游记》
|
麒麟 |
与长颈鹿极为相似 |
|
却尘犀 |
|
《述异记》
|
囚牛 |
|
中國傳說
|
七情大王 |
|
《西游记》
|
青鴍 |
即青鸟。出现的地方表示这个地方的国家的灭亡。《山海经·大荒西经》:“行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
《山海经·大荒西经》
|
青牛 |
|
《嵩高记》、《录异传》
|
强良 |
虎頭但人的身體,拿兩條黃蛇。 |
《山海經·大荒北經》
|
邛疏 |
|
|
衢州三怪 |
|
《聊斋志异》
|
秦之毛人 |
|
|
青春世界大王小月王 |
|
《西游补》
|
青鳳 |
|
|
七大圣 |
平天大圣、覆海大圣、混天大圣、移山大圣、通风大圣、驱神大圣、齐天大圣 |
《西游记》
|
銭塘君 |
|
|
慶忌 |
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称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 |
|
靖人 |
中国神话传说的小人,《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小人国,名 靖人 。” 郝懿行 笺疏:“《说文》云:‘靖,细貌。’盖细小之义,故小人名靖人也。” 袁珂 校注:“靖人、僬侥、周饶、侏儒,并一声之转。” |
《山海经·大荒东经》《说文》
|
缺陷大王 |
|
《后西游记》
|
契俞 |
|
《尔雅·释獸》
|
瞿如 |
|
《山海经》
|
青龍 |
|
中國傳說
|
窮鬼 |
|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如意真仙 |
牛魔王的弟弟 |
《西遊記》
|
日及 |
|
《玄中记》
|
瑞狮 |
|
|
人面鸮 |
人面鸮是一种人面雉身犬尾的怪鸟,常常为人带来旱灾。 |
《山海经·西山经》
|
人虎 |
也叫虎男、虎人,是中國傳說的妖怪。平時是人的樣子,但會變成老虎。 |
《太平廣記》《古今說海》
|
如何 |
|
《神異經·南荒經》
|
人蛇 |
人蛇是一种蛇身却长着人类手脚的蛇妖,直立行走,成群出没,遇见人则嬉笑,笑一会儿就开始吃人,听到笑声就赶紧跑还来得及,不然就晚了。 |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十九引《蛇谱》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三足烏 |
|
《山海經》《淮南子·本經訓》
|
石磯娘娘 |
|
《封神演義》、《三教搜神大全》、《夷坚志》,《葫芦娃》
|
三尸 |
|
《洞神訣》《東京夢華錄》
|
蛇精 |
|
《聊齋誌異〈豢蛇〉、〈青城婦〉、〈蛇人〉、〈斫蟒〉、〈海公子〉》《躋雲樓》
|
三角兽 |
头像白泽,头发绿色,有三只角,身体青色,肚子白色。《宋书.符瑞志中》:「三角兽,先王法度修则至。」《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孙氏《瑞应图》曰:「王者法度修明,三统得所,则三角兽至。」《天镜》曰「王者承先王法度,无所遗失,则三角兽来。」 |
宋书.符瑞志中》《元史·舆服志二》《瑞应图》《天镜》
|
狻猊 |
龙生九子之一,九灵元圣的孙子之一 |
《西游记》
|
率然 |
|
《神异經·西荒經》
|
三足龟 |
|
《山海經》
|
蜃 |
|
《彙苑》《今昔百鬼拾遺》
|
三大仙 |
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 |
《西游记》
|
尚付 |
样子像鸡但三个头,六只眼睛六只脚,三对翅膀,吃了会不瞌睡。《山海经》:「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 |
《山海经》
|
蠱雕 |
模样像雕,头上有角,叫声像婴儿。《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
《山海經》《骈雅》《事物绀珠》
|
山魈 |
参见山魈 |
《聊斋志异》
|
聳弧 |
|
|
商羊 |
商羊鸟是一种居住于北海的祥鸟,每逢阴雨天前,成群的商羊鸟翩然起舞。人们以商羊跳舞行为预测雨季,为灌溉良田作准备。随着历史的变迁,商羊鸟逐渐绝迹,因此每当天将大旱时,人们就自扮商羊鸟,戴面具,拿响板,单足高跳,并模仿商羊鸟跳舞祭祀。 |
《孔子家語·辯政》《論衡·變動》《次韻章傳道喜雨》《幼學瓊林·天文》《大水嘆·之四》
|
山椒 |
即是山臊 |
《神異經》
|
四凶 |
|
|
䶂犬 |
|
《周书·王会》
|
蛇衔 |
|
|
狌狌 |
狌狌是中國神話的妖怪,樣子像猿猴但耳朵白色。 |
《荀子·非相》《山海經·南山經》《山海經·海內南經》《論衡·是應》《淮南子·泛論》《溯江還蜀奉寄會稽山人》《山海經圖贊》
|
狮吼魔王 |
|
《西游记》
|
三尸大王 |
行尸大王、立尸大王、眠尸大王 |
《后西游记》
|
水虎 |
|
《今昔畫圖續百鬼》《本草綱目》
|
騶虞 |
|
於《周禮·春官·鍾師》
《賈公彥疏》《封禪文》《史記·滑稽列傳》《題異獸圖》《贈方望溪》《明內府騶虞圖》
|
四不像 |
姜子牙的座騎 |
《封神演義》
|
狮毛怪 |
|
《西游记》
|
水落鬼 |
|
|
酸與 |
|
《山海經》
|
山膏 |
山膏是中國神話的一個妖怪,樣子像豬喜歡罵人。 |
《山海经·山中经》《為柳亞子題扇》
|
狮驼王 |
移山大圣 |
|
山和尚 |
|
|
三足鳖 |
|
《庚巳集》
|
四大神猴 |
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 |
《西遊記》
|
善庆君 |
|
《西游记》
|
丧哭 |
|
|
山蜘蛛 |
山蜘蛛是中國傳說里的蜘蛛怪,體型像車輪一樣大,絲能用來止血。 |
《南部新书》
|
狮驼岭三魔王 |
青狮王、黃牙老象、云程万里鵬 |
《西遊記》
|
賽太歳 |
|
《西游记》
|
石鸡 |
|
《神异经·东荒经》
|
沙弥 |
|
《后西游记》
|
双睛 |
|
|
索冥 |
|
|
世乐 |
|
《骈雅·释鸟》
|
铄阴魔王 |
|
《西游记》
|
山臊 |
|
《神異經》
|
孫悟空 |
《西遊記》之主角、靈明石猴 |
《西遊記》
|
孫小圣 |
|
《后西遊記》
|
沙悟浄 |
|
《西游记》
|
山𤟤 |
|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饕餮 |
|
中國傳說
|
檮杌 |
|
《神異經·西荒經》《左傳》《疑耀·檮杌》
|
天织 |
|
|
铁扇公主 |
牛魔王的妻子 |
《西游记》
|
通臂猿猴 |
|
《西遊記》《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搜神记》
|
呑口 |
|
《山海经》
|
土螻 |
|
《山海經·西山經》
|
铁背虬王 |
|
《说岳全传》
|
藤花 |
|
《异苑》
|
鲐鮯 |
樣子像鯉魚,有六隻足和鳥的尾巴,叫聲像叫自己的名字。 |
《山海经·东次三经》
|
橐蜚 |
样子像枭,人的脸而一只脚,冬天出现但夏天蛰睡,羽毛放在衣服里就不怕打雷。《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蜚,冬见夏蜇,服之不畏雷。 |
《山海經·西山經》
|
天狐 |
|
《玄中记·说狐》
|
跳神 |
|
|
特处士 |
|
|
天鹿 |
也叫天禄 |
《宋书·符瑞志下》
|
天雨草 |
君主吝惜俸禄,无信誉,贤臣离去,则会天降妖草,如同下雨,草叶粘连有弹丸般大小。 |
《搜神记》
|
瞳人 |
人的瞳仁所化的妖怪。 |
《聊斋志异·瞳人语》
|
太歲 |
一說為道教神祇,民間習俗安太歲。另一說則是土中的肉塊,而有「太歲頭上不能動土」之說,有些人認為太歲可能是肉靈芝。 |
《廣異記》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湾仔鬼邮差 |
香港都市传说 |
|
无头鬼 |
“ 獝狂 ,无头鬼。”“梢 夔 魖 而抶 獝狂 ” “ 獝狂 ,无头鬼也,见《字林》。” |
魏 张揖《埤苍》、《汉书·扬雄传上》《汉书音义》:
|
無支祁 |
|
《封神演义》
|
罔象 |
罔象是一种生活在水里食人的妖怪,形状像小孩子,皮肤红里透黑,红色的爪子大耳朵长臂膀。 |
《酉阳杂俎·尸穸》
|
王馀鱼 |
|
《异闻记》
|
王母使者 |
|
《酉阳杂俎·羽篇》
|
五通神 |
|
中國傳說
|
蛙怪 |
|
《后西游记》
|
文明大王 |
麒麟怪 |
《后西游记》
|
万圣龙王 |
|
《西游记》
|
文文 |
|
《山海经·中山经》
|
鼯精 |
|
《西游记》
|
委蛇 |
|
|
五足兽 |
|
《拾遗记·晋时事》
|
偓佺 |
|
|
文鳐鱼 |
|
《山海经·西次三经》
|
望天吼 |
|
《述異記》
|
偓佺 |
|
《搜神记》
|
无伤 |
无伤是一种在地下生活的人形物。 |
《尸子》
|
魍魎 |
顓頊最小的兒子,狀如三歲小兒,赤黑色、赤目、赤爪、長耳、美髮。
|
《淮南子》《搜神記》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限电爸 |
都市传说 |
|
香港陆沈龟 |
香港都市传说 |
|
衔烛之龙 |
烛阴 |
《山海經》
|
虛耗 |
|
|
西王母 |
|
《山海經》
|
蠍子精 |
|
《西游记(女)》《葫蘆兄弟(男)》
|
谢豹 |
|
《虫经》
|
蝎小妖 |
|
《西游记》
|
奚鼠 |
|
《神異經》
|
獬豸 |
|
《說文解字》《異物誌》《續漢書‧輿服志下》《述異記》《格致鏡原》《後漢書‧輿服志下》《艾子雜說》
|
玄蜂 |
|
《楚辞(招魂)》
|
睚眦 |
|
中國傳說
|
玄武 |
|
中國傳說
|
鰼鰼 |
一种鱼鸟共体的怪鱼,鱼头鱼尾,身子如鹊,羽翅十翼,鳞在羽端,叫声如鹊。 |
《山海經》
|
仙狸 |
|
中國傳說
|
枭鸟 |
|
|
相柳 |
|
《山海經·海外北經》
|
犀犬 |
|
|
消阳魔王 |
|
《西游记》
|
吸血巨人 |
|
|
兴云魔王 |
|
《西游记》
|
啸父 |
|
|
修蛇 |
|
《漢書·揚雄傳上》《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淮南子本經訓》《勸進梁元帝表》
|
山魈(獨腳鬼) |
魈是一种像小孩一样的山精鬼怪,长了一只脚往后,喜欢在夜里侵犯人。晋· 葛洪《抱朴子·登涉》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 |
《抱朴子》
|
玄鱼 |
|
《拾遗记·夏禹》
|
旋龟 |
|
《山海經》
|
刑天 |
|
《山海經》
|
溪嚢 |
|
|
希有 |
希有是中國神話里的一隻大鳥,背上有一小塊地方沒有羽毛。 |
《神异经·中荒经》
|
啸风魔王 |
|
《西游记》
|
玄俗 |
|
|
傒囊 |
山间有一种叫做傒囊的妖怪,样子像小孩,看见人就会引诱人拉人,但是把你拉去它待的地方,它就会死去。 |
《搜神记》《白泽图》
|
魖 |
魖是一种让人虚耗的鬼怪。 |
《说文》
|
轩辕坟三妖 |
狐狸精、琵琶精、九头雉鸡精 |
《封神演义》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油麻地四只鬼手 |
香港都市传说 |
|
油麻地女鬼 |
香港都市传说 |
|
游魂野鬼 |
也叫孤魂野鬼,指人死后无家可归、没有地方可去的无主游魂 |
钱钟书《围城》
|
有应公 |
有应者,取其有求必应之意。亦属无主孤魂,厉鬼之一 |
仇德哉《台湾之寺庙与神明》四
|
冤鬼 |
指冤魂。 |
《后汉书·寇荣传》、《旅途小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婴灵 |
|
|
鰩鮫 |
脾氣暴躁,喜食人,相傳肉質肥美,又名「異禧」 |
|
銀角 |
|
《西遊記》
|
縊鬼 |
上吊自殺的幽靈,死後會在自殺的地方不斷重複上演,是中国传到日本的妖怪。 |
《聊齋志異》《阅微草堂笔记》
|
應龍 |
|
《山海經》
|
炎駒 |
|
|
一角兽 |
谓麒麟 |
《文选·刘琨〈进劝表〉》《春秋感精符》
|
一目五先生 |
|
|
压龙大仙 |
|
《西游记》
|
黿鼉 |
汉族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猪婆龙(扬子鳄)。 |
《竹書紀年》《考工典拾遺記》
|
猰貐 |
|
《山海經》
|
育沛 |
|
|
鷁 |
|
|
远飞鸡 |
顏色是紫色,翅膀下有眼睛,白天出來晚上回去。 |
《洞冥记》
|
应声虫 |
一种生存在人喉咙中的妖怪,会重复你所说的每一句话。 |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本草纲目》《朝野佥载》《夷坚志》
|
役鬼 |
像奴隸般的鬼怪 |
《聊齋志異》
|
玉面公主 |
|
《西遊記》
|
玉面娘娘 |
|
《后西游记》
|
影木 |
|
《拾遗记》
|
嬴勾、赢勾 |
与其他三名僵尸始祖(后卿、旱魃、将臣)一同诞生于人类未现 |
《阅微草堂笔记》
|
幽安鸟 |
|
《山海經·北山經》
|
云阳 |
「山中有大樹,有能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名曰雲陽,呼之則吉。」 |
《抱朴子(登涉)》
|
妖魔鬼怪 |
“那些青面的妖魔鬼怪,酿得那毒气直触天门,薰戗得玉皇大帝也几乎坐不稳九霄凌虚宝殿,降下天旨,到了勘校院普光大圣,详确议罚。” |
《醒世姻缘传》
|
玉桃 |
|
《齊民要術·桃》《酉陽雜俎·鱗介》《江賦》
|
冶鸟 |
|
《搜神记》卷十二
|
牙豚 |
即当康 |
|
魚頭 |
|
|
野狗子 |
兽首人身的妖怪,吸食死人的脑浆。 |
《聊斋志异·野狗》
|
夜叉 |
|
《毗濕奴往世書》《維摩經》
|
雍和 |
|
《山海經·中山經》
|
鸞 |
|
《周書》《說文》《山海經》《三才圖會》《和漢三才圖會》
|
鸾萧夫人 |
|
《西游记》
|
阴怪、阳怪 |
|
《后西游记》
|
玉鸡 |
《神异经·东荒经》: “盖 扶桑山 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宋书·符瑞志上》:“昭灵后 游於 洛池 ,有玉鸡衔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 昭灵后 取而吞之。又寝於大泽,梦与神遇……遂有身而生 季 ,是为 高帝 。” |
《神异经·东荒经》《宋书·符瑞志上》
|
顒 |
|
《山海經》
|
咬鬼 |
古時有一女鬼,著喪服,趁人熟睡時壓住其人,若咬它,便會發出惡臭,且飄離。 |
《聊齋志異》
|
有來有去 |
小妖 |
《西遊記》
|
雲中子 |
|
《封神演義》
|
羽衣人 |
穿着羽衣的妖怪,有男有女,男怪能够强奸男人使男人怀孕。 |
《搜神记》
|
蚖妖 |
|
《西游记》
|
云程万里鵬 |
|
《西游记》
|
鱼妇 |
|
《山海經·大荒西經》
|
英招 |
英招,其状马身而人面,虎纹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
《山海经·西次三经》
|
元仙 |
|
《赤雅》
|
药兽 |
|
《芸窗私志》
|
延维 |
|
《庄子·达生》《山海经·海内经》
|
岳神 |
|
《聊齋志異·卷九·第二十一篇》
|
阴沉魔王 |
|
《西游记》
|
翳鸟 |
|
《山海經》
|
疫鬼 |
散佈瘟疫的鬼怪 |
《論衡·訂鬼》《異聞總錄·卷一》《重論文齋筆錄》
|
蜮 |
蜮是一种生活在长江的妖怪,又叫“短狐”,能含沙射人。被它射中的人,就会全身抽筋、头痛发热,严重的甚至死亡。 |
《博物志(异虫)》
|
羊力大仙 |
三大仙之一 |
《西遊記》
|
玉兔精 |
|
《西遊記》
|
名稱 |
說明 |
出處
|
遮眼神 |
吴郡公署里,有个机房殿,旁边又塑了一个神像,叫遮眼神。一天晚上,守门人看到遮眼神穿官服戴官帽,被几十人簇拥着,威风凛凛的出了门。过了几天,守门人住在大殿上,又看到神回来了。但是帽子和官服都不见了,脸上好像被涂了碳,非常狼狈。 |
谐铎
|
纸人 |
|
|
中阴身 |
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 |
《俱舍论》卷十
|
鑿齒 |
|
《山海經·海外南經》》《淮南子·本經篇》
|
猪豚蛇 |
一种短胖,有脚,遍体生毛,叫声如猪的蛇妖,被它咬到会立即死去。 |
《夷坚志》
|
猪八戒 |
|
《西遊記》
|
诸犍 |
|
《山海经·北山经》
|
猪婆龍 |
江西产的妖物,像龙但是很短,能横着飞行,沿河岸扑食鸡鸭,招惹之则会带来风浪,亦即鼉。 |
《聊斋志异》、《西游记》、《留青日札·晏公庙》、《清稗类钞·动物·鼍》
|
朱獳 |
|
《山海经·东山经》
|
蜘蛛精 |
|
《西遊記》
|
造化小儿 |
|
《后西游记》
|
狙如 |
|
《山海經·中山經》
|
跂踵 |
|
《山海經》
|
藻居 |
|
|
中国八神兽 |
直符、腾蛇、太阴、六合、勾陈(阴遁为白虎)、朱雀(阴遁为玄武)、九地、九天 |
《奇门遁甲演义》
|
猪一戒 |
|
《后西游记》
|
驺虞 |
|
《周禮·春官·鍾師》《山海经·海内北经》
|
照海镜 |
紺色鏡子,可以照到幾百里以外的魚和礁石,形狀圓形,半徑長兩尺。像玉和水晶卻都不是。中間有一塊一白石突起,是透明的。 |
《续子不语》
|
狰 |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 |
《山海經》
|
朱厭 |
|
《山海經·西山經》
|
酒虫 |
寄生在人腹中的妖怪,赤色,长两寸,有口有眼,使人嗜酒,但会为了有酒喝而使人维持富贵。 |
《聊斋志异·酒虫》
|
燭陰 |
|
《山海經·海外北經》
|
倀鬼 |
|
《趼廛筆記》《太平廣記》
|
祝余 |
|
《山海經·南山經》
|
鴆 |
|
《漢書》《史記》《楚辭》
|
茈蠃 |
|
《山海经·南山经》
|
祝鸡翁 |
|
|
宅妖 |
住宅裡奇怪妖物的统稱。 |
《聊斋志异·宅妖》
|
朱雀 |
|
中國傳說
|
外部連結[编辑]
- ^ 中大校園猛鬼出籠. 太陽報. 2005-11-02 [201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