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

![]() |
千纪: | 1千纪 | 2千纪 | 3千纪 |
世纪: |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22世纪 | 23世纪 |
年代: | 1900年代 | 1910年代 | 1920年代 | 1930年代 | 1940年代 | 1950年代 | 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代 |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以及因奧匈帝國吞併波士尼亞地區後引發的塞拉耶佛事件,及各帝國的領土爭端,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英國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令很多極權主義崛起,如共產主義,從而令俄羅斯帝國在一戰後建立了蘇聯。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日本帝國及其東歐盟友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日本首先侵華,德國向整個欧洲侵略,意大利企圖重建羅馬帝國並入侵巴尔干半岛及英法殖民地,東歐的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亚和亞洲的泰國向德意日靠攏,並與英美蘇為首的盟軍对抗,二戰的爆發,令歐亞非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冷戰,並因此各國從战争崛起引發多場危機和战争如韓戰、越战、匈牙利革命、古巴導弹危機、等等,直至世紀末蘇聯解体及東歐共產國家倒台,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重要人物[编辑]
- 愛新覺羅載湉,大清國第十任皇帝,年號光绪,在位期间,历经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變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禁闭在中南海瀛台。
- 孝欽顯皇后,大清國摄政皇太后,掌權48年,外人多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稱呼她。掌权期间发动政变两次,立皇储两次,推动变革三次。
- 愛新覺羅溥儀,大清國第十一任皇帝,年號宣統,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即清末帝和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即「末代皇帝」,曾先後在張勳和日本的幫助下兩度登基為帝,亦是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孫文,中華民國創立者及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的重要人物,曾提出三民主義学说,被尊稱「中華民國國父」,他对中國歷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 保大帝,阮朝末代君主,年號保大,越南末代君主,1945年退位。
- 弗拉基米尔·列宁,布爾什維克领导人,十月革命的发动者,苏联的奠基人、首任人民委员会主席(总理),共产国际领袖。
- 伊藤博文,首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明治维新元老,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者,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站被安重根刺杀。
- 昭和天皇,日本天皇,第二次中日戰爭及二战亞洲戰場最终發起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 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元首兼总理、納粹党领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 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王國首相、法西斯党领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总统,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并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
- 约瑟夫·斯大林,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任内发动了大清洗运动的政治大屠杀,也带领苏联赢得卫国战争,战后成为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
-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带领英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欧洲乃至于世界均影响深远。
- 夏尔·戴高乐, 法国總統,带领自由法国解放巴黎,上任后积极推动自主外交原则,被后世称戴高乐主义。
- 圣雄甘地,印度民族运动领袖,非暴力主义创始人,世界精神导师、被尊稱印度國父。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始人,现代物理学之父,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
- 華特·迪士尼,華特迪士尼公司創始人,美國著名動畫大師、卡通設計人物,他一生創造了米老鼠等動畫角色和不少膾炙人口的動畫電影,更創辦了全世界首個迪士尼樂園。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學家,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他的理論自誕之生到如今,卻一直飽受爭議。
- 普密蓬·阿杜德,泰國卻克里王朝第九代國王,亦稱拉瑪九世(Rama IX),過世時為在任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亦為泰國統治時間最長的國君,總共在位70年126天。
- 蔣介石,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中國國民黨永久總裁,抗日戰爭時期的最高統帥,第二次國共內戰戰敗後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權,撤退到臺灣統治。在中国任内期间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黄金十年,统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終中国抗日战争勝利,中華民國成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 蔣經國,蔣中正之子。曾任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總統、中国国民党主席等職。
-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中国共产党首任中央委员会主席。
-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者之一,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任内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影响中国外交政策。
-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前领导人、革命元老,带领中国大陆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政策影响了20世纪后期的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中國矽谷」深圳市。
- 李光耀,擔任新加坡共和國總理和人民行動黨秘書長,對新加坡历史、经济、政治均有影响,因此被稱為新加坡建國之父。
- 东姑阿都拉曼,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同時亦被尊为「馬來西亞國父」、「独立之父」。
- 马哈迪·莫哈末,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任内期间启动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计划,包括國家石油公司的雙峰塔(曾經是世界最高建築物,目前仍是世界最高的雙子大樓)、吉隆坡國際機場、南北大道、雪邦國際賽道、多媒體超級走廊、峇貢水壩以及布城:新的聯邦行政首都。
- 陳平 (馬來西亞),馬來亞共產黨的第二任也是末代總書記。他在1948年6月20日至1989年年11月末期間發動了馬來亞共產黨叛亂。
- 阿卜杜拉.西迪,他於1949年參與了馬來亞共產黨叛亂。後1949年5月21日組織了馬來亞民族解放軍第十支隊。(1949年5月21日-1989年12月2日)。
- 文銘權,砂拉越共產黨第一任主席也是末代主席。他於1962年至1990年10月初期間發動了砂拉越共產黨叛亂。期間曾經組織了三隻武裝部隊:砂拉越人民游擊隊(1963年3月30日-1972年),北加裡曼丹人民軍(1963年3月30日-1972年),北加裡曼丹民族解放軍(1972年-1990年10月17日)。
- 蘇哈托,印尼獨裁者。印尼自獨立以來的第二任總統,執政31年。他曾在全国掀起大规模排华浪潮。
- 金日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金氏政权第一代领导人,自执政起先后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执政期间在其与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两边交好下,朝鲜透过外交往来、经贸手段获得大量援助,生活水准在1960年代一度高过大韩民国。
-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南斯拉夫的缔造者、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领导人,不结盟运动发起人之一。
- 约翰·肯尼迪,美國前總統,在冷戰時期阻止了蘇聯策動的古巴導彈危機。甘迺迪遇刺案被视为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事件之一,因为这一事件在其后数十年中一直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创始人,对战后欧美福利国家制度影响甚远。
世界各國领导人[编辑]
主要領導人[编辑]

(1952-2022)
東亞、東南亞、南亞[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