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术
天元术是中国古代的代数学方法之一种,是中国古代建立高次方程的方法。1248年,金代数学家李冶在其著作《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以及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下卷》《四元玉鉴》,都系统地介绍了用天元术建立二次方程。元代数学家王恂也广泛使用天元术解高次方程。例如在授时历中“问半弧背一度下,黄赤道矢弧若干”一题,王恂用天元术建立和求解四次多项式方程 [1]
其中“天元”相当于现在的未知数,“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现代数学中的“设某某为”,用天、地表示方程的正次幂和负次幂,根据问题设未知数,列出两个相等的多项式,进行多项式运算,最后列出有待求解的方程。
历史
[编辑]在中国数学史上最早创立天元概念的是北宋平阳蒋周所著的《益古集》,随后有博陆李文一撰《照胆》,鹿泉石信道撰《钤经》,平水刘汝谐撰《如积释锁》,处州李思聪《洞渊九容》后人才知道有天元。
李冶在东平获得刘汝谐撰《如积释锁》,书中用十九个单字表示未知数的各个至的幂:
- 仙、明、霄、汉、垒、层、高、上、天、人、地、下、低、减、落、逝、泉、暗、鬼;其中立天元在上。
后来有太原彭泽彦出,反其道而行,以天元在下[2]。
《益古集》、《照胆》、《钤经》、《如积释锁》、《洞渊九容》等早期天元术著作今已失传。李冶在《测圆海镜》中使用天元在上的天元术。后来李冶又著《益古演段》,采用天元在下的次序。朱世杰《四元玉鉴》和《算学启蒙》卷下也采用天元在下的次序。
例子
[编辑]在天元术中,一次项系数旁记一“元”字(或在常数项旁记一“太”字)。
- 历史上有两种次序:
- 《测圆海镜》式
“元”以上的系数表示各正次幂,“元”以下的系数表示常数项和各负次幂)。
例:李冶《测圆海镜》第二卷第十四问方程:
- 《益古演段》式
“元”以下的系数表示各正次幂,“元”以上的系数表示常数和各负次幂
例一:
其中“太”是常数项,算筹 打斜线表示该项常数为负数。 “元”相当于未知数x
例二:
将代数方程
表示为天元方程:
例三:
朱世杰《四元玉鉴》《一气混元》
- 今有黄方乘直积得二十四步,只云股弦和九步,问勾几何?
- 答曰:三步。
- 草曰:立天元一为勾,
根据条件 黄方乘直积得二十四步
- 黄方:[3]
- 直积:
- 得
- 此外:股弦和九步
(立天元一为勾) 由此得方程
解之,得勾=3
天元术与阿拉伯代数之差异
[编辑]天元术与阿拉伯代数虽功用相同,但方法迥异。天元术可解高次方程,阿拉伯代数只能解一次,二次方程。天元术解根只求正根,但阿拉伯代数解二次方程得二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