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
周宣王 | |||||
---|---|---|---|---|---|
西周天子 | |||||
君主 | |||||
统治 | 前828年—前782年 | ||||
储君 | 周幽王 | ||||
出生 | 约前862年 | ||||
逝世 | 前782年 | ||||
配偶 | 正妻:姜后 妾:后夫人、女鸠 | ||||
子嗣 | 周幽王、携王[注 1]、长父 | ||||
| |||||
政权 | 西周(西周) | ||||
父亲 | 周厉王 | ||||
首都 | 镐京 |
周宣王(约前862年—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厉王之子,在位46年。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4]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受挫,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5]
生平
[编辑]继位
[编辑]周宣王为周厉王之子。周厉王在位时,因连年对外征战,造成国内消耗巨大、国库空虚。周厉王于是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国人对此议论纷纷,厉王又命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周厉王的高压政策最终引发国人暴动。[6]
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才停下。[7]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转而寻找太子静。召穆公将太子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国人杀召穆公之子,太子得以幸免遇难。[8]
国人平息怒气离去后,宗周无主,诸侯推举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共和行政。[注 2][3]前828年,周厉王死于彘,共伯和、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10][3]
宣王中兴
[编辑]周宣王继位时,历经周厉王统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败坏、百姓离散,周宣王于是下令修复公室、广进谏言、安顿百姓、修缮武器;兴畋狩礼乐,法文、武、成、康之遗风,并及时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陆续发动对周边部族的战争,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四夷咸服,史称“宣王中兴”。[11][4]
征伐猃狁
[编辑]猃狁是位于中国北方和西北方的部族,在周厉王时期就曾出动部队劫掠镐京周围的财物及人口,被大臣武公派多友击退。[12]前823年,猃狁再次进攻西周,主力部队集中于焦获(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前锋部队抵达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境内),直接威胁到镐京和旁京的安全,周宣王命尹吉甫率军反攻。尹吉甫以元戎十乘为先头部队,日行三十里在彭衙(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击败猃狁,继而追击至太原(今甘肃省平凉市附近)。[13][14]周宣王又派南仲率兵至朔方(北方边境地区)筑城设防,缓解了猃狁的威胁。[15]前816年,周宣王派虢季子白率军攻打猃狁,在洛水北岸大败猃狁,斩首500人,俘获50人。虢季子白在班师回朝举行献俘礼时,又命属下不其[注 3]率兵追击败退至洛水的猃狁,取得胜利。此战过后西周解除了猃狁之患,周宣王在太庙为虢季子白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来表彰他的功绩,赏赐他马匹、弓箭、彤矢和斧钺并赐予其征讨蛮夷的权力。[16]
征讨西戎
[编辑]西戎是对中国古代西部部族的统称,长期威胁西周王朝的西部边境。周宣王在位时,多次命诸侯征讨西戎。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命其带兵征讨西戎。前822年,秦仲战败身亡,周宣王召见秦仲之子秦庄公兄弟五人,给他们7000兵卒,命令其讨伐西戎。秦庄公击败西戎,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又称西犬丘,今甘肃省礼县境内)大夫,加封大骆西犬丘的土地。[17][18]
此外,晋国也多次奉命征讨西戎。前805年,晋穆侯率军攻打条戎(今山西省夏县西南)。前802年,在千亩(今山西省介休市南)战胜当地的戎族。[19]前790年,又在汾水、隰水击败北戎。[20]
宣王东征
[编辑]淮夷是淮河、汉江一带的东夷部族,又称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自周穆王时期开始强盛,[21]多次入侵伊水、洛水流域。[16]周厉王时期,曾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国国君鄂侯驭方联合淮夷、东夷大举进攻西周,深入周朝腹地。周厉王调集西六师和殷八师派虢公长父征讨,未能取胜。多亏大臣武公派属下禹调动兵车百辆、甲士200、徒兵千人参与作战,最终击退联军,俘获鄂侯,灭亡鄂国。[22][23]周厉王随后又与虢公长父亲自率兵征讨淮夷至角(今江苏省淮阴市南)、津(今江苏省宝应县南)、桐(今安徽省桐城市北)、遹(今安徽省霍邱县西南),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24]战后淮夷震慑于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21]前823年,周宣王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宝、粮食及力役,并且颁布法令,规定淮夷在经商时,不得扰乱当地的治安和市场秩序。[14]后因淮夷停止纳贡以及再次反叛,周宣王命召穆公率军征讨。[25][26]据《师寰簋铭文》记载,此战师寰作为随军将领统帅齐、杞、莱等国军队,消灭了淮夷的冉、翼、铃、达四位首领,获得俘虏、牲畜及财物,取得战功。[16]此战过后,淮夷彻底臣服于西周。
徐国在西周时期是东夷的强国,后在周朝的连续打击下,徐国的一些部族南迁至淮水流域,逐渐发展成淮夷中最强的一支力量。[21]周宣王在位时,命卿士南仲和太师皇父在太祖庙整顿周六师,然后亲率大军与太师皇父、司马程伯休父前往征讨。大军沿淮水东行,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徐国。徐国臣服后,四周各方国、部族皆臣服于周。[27][28]前810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部族都奉命迎接来使,进献财物。[29]
讨伐楚国
[编辑]楚国又称荆蛮,虽然被周天子封为子爵,但楚国极少承担周王室的职贡义务,加之周天子抑制楚国发展的政策、对于楚国国君的歧视以及楚国君主僭越称王,因而楚国屡次招致周王室的讨伐。[30]周宣王时期以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兵车3000进攻楚国,大获全胜。[31]据推算,周宣王此次伐楚动用军队多达36000人。晋穆侯墓所出土的楚公逆编钟,应在此战作为战利品被周宣王获得后转赠与晋穆侯。[30][注 4]经过以上一系列战争,西周的疆域以及国家声望得到大幅扩大。[32]
分封诸侯
[编辑]周宣王时期延续了西周的分封政策,楚国降服后,周宣王命召穆公在谢(今河南省南阳市)建造住宅、宫室、宗庙及都邑,开辟土田,命傅御将王舅申伯的亲属、家臣和私属迁居于此。周宣王还亲自前往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为申伯践行,赐予他车马及玉圭,建立申国,作为镇抚南方的军事重镇。吕国也在同时被周宣王改封于申国以西。[33][34]周宣王还封韩侯于韩城(今山西省河津市至万荣县万泉乡一带),建立韩国,作为镇抚北方的军事重镇。[35]前806年,周宣王封弟弟友于郑(今陕西省华县东),建立郑国。[36]此外,周宣王还封仲山甫于樊(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南),建立樊国。[37]封其子长父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建立杨国。[38]
其他措施
[编辑]除军事上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外,周宣王在政治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恢复天子权威。周宣王在位时下令修建宫殿,[39]命仲山甫前往齐国筑城,加强东方边境的防御。[40]周宣王还效仿先祖兴畋狩之礼,在东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会见诸侯。[41]
王道衰落
[编辑]周宣王的一系列对外用兵,使周王朝一度呈现“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局面。但因连年征战消耗国力,加剧了西周王朝的社会危机,加上周宣王晚年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5]
干涉鲁政
[编辑]前817年春,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入朝觐见周宣王。周宣王喜欢戏,想立他为鲁国太子。仲山甫以废长立幼不合旧制劝谏周宣王,周宣王不听,执意立戏为鲁国太子。同年夏,鲁武公朝见周宣王,回国后即去世,戏继位,即鲁懿公。前807年,括的儿子伯御联合鲁国国人攻杀鲁懿公,伯御被国人推举为鲁君。前796年,周宣王率军讨伐鲁国,杀死伯御,并采纳仲山甫的建议,立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为鲁国君主,即鲁孝公。经过此次事件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42][43]
滥杀大臣
[编辑]周宣王于前785年无辜杀害大夫杜伯。[44]关于杜伯的死因,《太平广记》记载为:周宣王有宠妃叫女鸠,她看上了英俊的杜伯,想方设法勾引他。杜伯不为所动,女鸠恼羞成怒,在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侮她。周宣王听信了女鸠的话,不顾左儒的屡次劝谏,先将杜伯囚禁于焦(今河南省陕县南),又派薛甫和司空锜将其杀害。周宣王后来因遭受冤魂袭扰,接连杀害了司空锜和大臣祝二人。[45]杜伯之子隰叔则逃亡至晋国,成为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始祖。[46][47]
屡战屡败
[编辑]周宣王晚年多次对周边部族用兵,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前797年,周宣王派军队攻打太原之戎,没有成功。[48]
前792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今山西省夏县西南),战败。[48]
前789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申戎(即西申国,今陕西省米脂县北)获得胜利。[49]同年,周军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注 5][50]周宣王在奄父的帮助下才得以突围。[51]
不听劝谏
[编辑]藉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仪式,耕种集体所有的藉田,具有鼓励集体耕作的作用。西周时期,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藉田,即公田被贵族和国家官吏私有,原本用于祭祀、救济、尝新等公共开支的藉田收获也一同被侵占。藉礼就成为在春耕、耨耘、收获时,天子、公卿百官举行仪式,监督和巡查庶人耕种、无偿占有庶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活动。[16]周宣王在位时,不到千亩举行藉礼,虢文公劝谏周宣王,宣王不听。[52][53]有观点认为,井田制在周宣王时期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公田被大量私有化,周宣王承认了既定事实,相关的藉礼也被取消。[54]
周宣王丧南国之师后,想在太原普查人口来补充兵员、征调物资。仲山甫认为:“自古以来,人口不用普查就能知道数量,因为司民负责登记生死;司商负责赐族受姓;司徒负责人口来往;司寇负责处决罪犯;司牧知晓职员数量;司工知晓工匠数量;司场负责人口迁入;司廪负责人口迁出,天子通过询问百官就可以知晓人口数量了,还可以通过管理农事来调查,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去刻意普查”。但是周宣王并不采纳,最终还是在太原进行人口普查。[55][56]
去世
[编辑]周宣王于前782年去世,其子周幽王宫湦继位。[57]关于周宣王的死因,许多著作记载为周宣王游猎圃田(今河南省中牟县西)时,杜伯的冤魂乘白马白车,由司空锜护左,大臣祝护右。杜伯戴着红帽子从道边奔驰而来,执红弓搭红箭,一箭射中宣王心脏,周宣王脊梁折断后倒伏在箭囊上而死。[58][44][45]
逸事
[编辑]- 周宣王的王后姜后是齐侯的女儿,周宣王经常早睡晚起,疏于朝政,姜后于是摘掉耳环簪子来到永巷请罪,并让傅母转告周宣王说是她让周宣王起了淫逸之心,使得君王疏于朝政。君王好色必然引起铺张浪费,长此以往就会天下大乱,这就是她请罪的原因。周宣王听后大为感动,从此勤于朝政,这就是“姜后脱簪”的典故。[59]
- 周宣王在位期间曾经发生旱灾,宣王害怕旱灾会使黎民受苦、社稷倾覆,于是亲自到郊外及宗庙奠酒埋玉、祭祀天地、祷告神明祈求降雨,果然在六月天降大雨。大夫仍叔因此事作歌赞美周宣王,即《诗经·大雅·云汉》。[60]
- 据记载,前798年,镐京城内有兔子跳跃舞蹈,[61]有马变成人。[62]前795年,有马变为狐狸。[63]
- 周宣王曾命太史作大篆《史籀》十五篇,作为太史教授史学童的课本教材。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决定统一各国文字为小篆,于是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皆取材于大篆《史籀》。《史籀篇》中的文字又被称为籀文、籀篆,到汉光武帝时已失传六篇。经过考证,《陈仓石鼓文》是目前仅存的、最近似于《史籀篇》的文字。[64][65]
- 《太平御览》引《琐语》记载,周宣王的王后怀胎未满就生下了周幽王,周宣王向大臣们询问是何征兆。大臣们回答说如果生下的男婴身体有残缺、骨骼有缺失,则国家无碍;如果男婴身体完好无损,则国家就会灭亡。周宣王认为这个男婴是不祥之兆,准备将其遗弃。仲山甫劝周宣王说:“天子您年龄大了也没有男嗣,这本身就是上天遗弃了周朝,您如果再把男婴遗弃了,那和国家灭亡有什么区别?”周宣王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果然周宣王死后十一年,西周在周幽王统治下灭亡。[66]
- 周幽王时,太史伯阳父查阅史籍记载,夏朝时有两条神龙自称褒国国君,停留在夏王的庭院中。经太卜占卜,杀死或赶走神龙都得到凶兆,唯独占卜收集神龙留下的涎沫得到了吉兆。夏王于是下令向神龙祷告,收集神龙留下的涎沫,封存于匣中,传至周厉王时都没有人打开过此匣。周厉王末年时,下令打开匣子观看。涎沫流淌于庭院,无法清除。周厉王决定用巫术除去,命女人赤身裸体向它大声呼叫,涎沫化为黑色的蜥蜴,消失在后宫一名七岁童女身上。童女行笄礼时未婚而孕,于是将生下的女童遗弃。到周宣王时有唱歌谣道:“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恰巧遇到夫妇二人贩卖弓矢,周宣王下令抓捕后处死二人。二人逃往褒国的途中发现了被遗弃的女童,便收养了女童。后来褒国人褒姁犯罪,便将成年后的女童献给周幽王抵罪,这个女童就是褒姒。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致使西周灭亡。[注 6][67]
评价
[编辑]正面评价
[编辑]周宣王执政时期能够任用贤臣,并且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及影响力,成为中兴之主。《毛诗序》认为《诗经·大雅》中的《云汉》、《嵩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这些篇目都是称赞周宣王时期的文治武功,[68]历朝历代对于周宣王所营造的中兴之世也多有赞美之辞:董仲舒评价周宣王: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69]桑弘羊评价周宣王:汤、武之伐,非好用兵也;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所以除寇贼而安百姓也。[70]《周宣王赞》称赞周宣王:宣王承衰,邦家多阻;惩难思理,官人以叙。山甫补阙,方叔御侮;是用中兴,恢复周宇。[71]柳宗元有诗称赞周宣王:然征于诗大小雅,其选徒出狩。则车攻、吉日,命官分士。则嵩高、韩奕、烝人,南征北伐。则六月、采芑,平淮夷。则江汉、常武,铿鍧炳耀。荡人耳目,故宣王之形容与其辅佐。由今望之,若神人然。[72]明代的夏原吉称赞周宣王:周宣王平淮夷、唐太宗擒颉利,当时文人咸形诸赋咏,以纪宏休。[73]清代的邹漪评价周宣王:他若夏少康、商武丁、周宣王、汉世祖、唐肃宗,凡边乱内难,一皆削除之,光复旧物,告成太庙,享有祈年保民之誉,以垂久远。[74]
负面评价
[编辑]周宣王虽然缔造了宣王中兴,但在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而且不进忠言、滥杀大臣,使中兴之世终成昙花一现。东汉的黄琼评价周宣王:周宣王不籍千亩,虢文公以为大讥,卒有姜戎之难,终损中兴之名。[75]《明世宗实录》中有史官评价周宣王:虽然周宣王云汉之侧身,常武之平淮,内有山甫,外有申伯,非不赫然称盛,然乐色而忘德,失礼而晏起,不籍千亩,南国丧师,料太原,杀杜伯,以致虢公谏不听,山甫谏又不听,所以中兴之美未尽焉。[76]
文学形象
[编辑]在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周宣王于第一回《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中登场。周宣王从太原普查人口准备回镐京时,听到路边小孩童谣唱道“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几亡周国”,预示后世有女子乱政。周宣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严禁弓矢,由上大夫杜伯督查此事。恰有山野妇女不明政令,进城兜售弓矢被杀。周宣王认为童谣之言已经被平息,不再追究。前785年,周宣王晚上做梦梦见有美貌女子自西方来,入太庙携七庙神主东去。周宣王大惊,知道谣言未除,于是以督查不力之罪杀杜伯。杜伯之友左儒劝谏周宣王不听,杜伯死后左儒随之自刎而死。周宣王在东郊游猎时,被杜伯、左儒的冤魂所发之箭射中,受惊吓患病而死。[77][78]
家庭
[编辑]在位年与西历对照表
[编辑]参考书籍
[编辑]注释
[编辑]- ^ 关于携王,《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记载其为周幽王之弟,[1]而《古本竹书纪年》中又记载携王为西周某位君王之子,[2]据此推断携王为周宣王之子。
- ^ 一说由召穆公、周定公共同主持政务,称周召共和。[9]
- ^ 一说不其即秦庄公,见杨宽所著《西周史》第572页。[16]
- ^ 关于此战周宣王是否真正对楚国用兵尚存争议,杨宽认为周宣王只是利用方叔以征伐猃狁为名,出动大军恐吓楚国迫使其归降,见杨所著《西周史》第638页。[16]
- ^ 关于周宣王丧南国之师,史书中缺乏记载。《史记集解·周本纪》引韦昭曰认为周宣王时丧南国之师是在千亩之战中,杨宽认为这种观点有误。他认为千亩之战是王师与姜戎在镐京附近战斗,而南国之师在江汉之间,王师不可能是南国之师,周宣王丧南国之师应是在攻楚大败之后,见杨所著《西周史》第574页。[16]
- ^ 此段内容《国语·卷十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中也有记载。
参考资料
[编辑]-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系年·第二章》:邦君、者(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携),是携(惠)王。
- ^ 《古本竹书纪年·周纪》: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
- ^ 3.0 3.1 3.2 《史记正义·周本纪》引《鲁连子》: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于卫也。
- ^ 4.0 4.1 《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八十五》:王于是进用贤良,樊侯仲山父,尹吉父,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南仲方叔、仍叔、邵穆公,张仲之属,并为卿佐。自厉王失政,猃狁、荆蛮交侵中国,官政隳废,百姓离散,王乃修复宫室,兴贤人,纳规谏,安集兆民。命南宫仲、邵虎、方叔、吉父并征定之,复先王境土,缮车徒,兴畋狩,礼天下,喜王化复行,号称中兴。
- ^ 5.0 5.1 张丽荣.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战争先秦—三国》. 北京市: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7月: 第19页. ISBN 7800219828.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厉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
- ^ 《史记·卷四·周本纪》: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仇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仇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
- ^ 李仲操. 《也释多友鼎铭文》. 西安市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人文杂志》1982年第六期. 1982年.
- ^ 见《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六月》。
- ^ 14.0 14.1 康少峰. 《兮甲盘铭文考释三则》. 宝鸡市文理学院周秦文化研究所: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一期(社会科学版). 2012年.
- ^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𤞤狁于襄。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杨宽. 《西周史》. 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271页、第280页、第566页、第571页至第572页、第574页、第638页. ISBN 7208045380.
- ^ 《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
- ^ 《史记·卷五·秦本纪》: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 ^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晋穆侯)七年,伐条…十年,伐千亩,有功。
- ^ 《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
- ^ 21.0 21.1 21.2 鄢国盛. 《西周淮夷综考》. 天津市: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2009年5月29日.
- ^ 李先登. 《禹鼎集释》. 北京市: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84年.
- ^ 《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
- ^ 马承源. 《关于翏生盨和者减钟的几点意见》.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考古》1979年第一期. 1979年.
- ^ 见《诗经·大雅·荡之什·江汉》。
- ^ 《毛诗序·大雅·荡之什·江汉》:《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
- ^ 见《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
- ^ 《今本竹书纪年·周纪》:王帅师伐徐戎,(大师)皇父、(司马)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
- ^ 黄德宽. 《淮夷文化研究的重要发现—驹父盨盖铭文及其史实》. 南京市东南文化杂志编辑部: 《东南文化杂志》1992年第二期. 1992年.
- ^ 30.0 30.1 段渝. 《楚公逆编钟与周宣王伐楚》. 成都市: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2004年.
- ^ 见《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采芑》。
- ^ 《诗经·大雅·荡之什·江汉》: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 ^ 见《诗经·大雅·荡之什·嵩高》。
- ^ 《史记索隐·齐太公世家》引《地理志》:申在南阳宛县,申伯国也。吕亦在宛县之西也。
- ^ 见《诗经·大雅·荡之什·韩奕》。
- ^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
- ^ 《史记正义·周本纪》引括地志云:古樊国,仲山甫所封也。
- ^ 《新唐书·卷七十一上·宰相世系一上》: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长父)封为杨侯。
- ^ 《毛诗序·小雅·鸿雁之什·斯干》:《斯干》,宣王考室也。
- ^ 《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
- ^ 《毛诗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车攻》:《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脩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脩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
- ^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今天子建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弗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诛之亦失,不诛亦失,王其图之。”宣王弗听,卒立戏为鲁太子。夏,武公归而卒,戏立,是为懿公。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懿公,而立伯御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而问鲁公子能道顺诸侯者,以为鲁后。樊穆仲曰:“鲁懿公弟称,肃恭明神,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固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宣王曰:“然,能训治其民矣。”乃立称于夷宫,是为孝公。自是后,诸侯多畔王命。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周宣王)十二年,鲁武公来朝。
- ^ 44.0 44.1 《墨子·明鬼下》: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曰:“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其三年,周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田,车数百乘,从数千,人满野。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车中,伏弢而死。
- ^ 45.0 45.1 《太平广记·卷第一一九·报应十八(冤报)·杜伯》:杜伯名曰恒,入为周大夫。宣王之妾曰女鸠,欲通之,杜伯不可。女鸠诉之宣王曰:“窃与妾交。”宣王信之,囚杜伯于焦,使薛甫与司空锜杀杜伯,其友左儒九谏而王不听。杜伯既死,为人见王曰:“恒之罪何哉?”王召祝,而以杜伯语告,祝曰:“始杀杜伯,谁与王谋之?”王曰:“司空锜也。”祝曰:“何以不杀锜以谢之?”宣王乃杀锜,使祝以谢之。伯犹为人而至,言其无罪。司空又为人而至曰:“臣何罪之有?”宣王告皇甫曰:“祝也为我谋而杀人,吾杀者又皆为人而见诉,奈何?”皇甫曰:“杀祝以谢,可也。”宣王乃杀祝以兼谢焉,又无益,皆为人而至,祝亦曰:“我焉知之,奈何以此为罪而杀臣也?”后三年,宣王游圃田,从人满野。日中,见杜伯乘白马素车,司空锜为左,祝为右,朱冠起于道左,执朱弓彤矢,射王中心,折脊,伏于弓衣而死。
- ^ 《今本竹书纪年·周纪》:王杀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晋。
- ^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理…世及武子,佐文、襄为诸侯。
- ^ 48.0 48.1 《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
- ^ 《古本竹书纪年·周纪》:明年,王征申戎,破之。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周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宣王既亡南国之师。
- ^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自造父已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时伐戎,为御。及千亩战,奄父脱宣王。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宣王不修籍于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
- ^ 见《国语·卷一·周语上·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
- ^ 王连升; 张荣明. 《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先秦卷》. 太原市: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6月: 第195页. ISBN 7544009319.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
- ^ 《国语·卷一·周语上·仲山父谏宣王料民》: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司民协孤终,司商协民姓,司徒协旅,司寇协奸,牧协职,工协革,场协入,廪协出,是则少多、死生、出入、往来者皆可知也,于是乎又审之以事,王治农于籍,蒐于农隙,耨获亦于籍,狝于既烝,狩于毕时,是皆习民数者也,又何料焉?不谓其少而大料之,是示少而恶事也。临政示少,诸侯避之。治民恶事,无以赋令。且无故而料民,天之所恶也,害于政而妨于后嗣。”王卒料之。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湦立。
- ^ 《论衡·死伪篇》: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宣王将田于囿,杜伯起于道左,执彤弓而射宣王,宣王伏而死。
- ^ 《列女传·卷二·贤明传·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宣王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夫苟乐色,必好奢穷欲,乱之所兴也。原乱之兴,从婢子起。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早朝晏退,卒成中兴之名。
- ^ 《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八十五》:是时,天大旱,王以不雨遇灾而惧,整身修行,欲以消去之,祈于群神,六月乃得雨。大夫仍叔美而歌之,今《云汉》之诗是也。
- ^ 《古本竹书纪年·周纪》:宣王三十年,有兔舞镐。
- ^ 《通鉴外纪·第三卷之下·周纪一·宣王》:宣王三十年,有马化为人。
- ^ 《古本竹书纪年·周纪》:周王三十三年, 有马化为狐。
- ^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
- ^ 《六书缘起》:周宣王太史籀,作篆十五篇,损益古文,或同或异。以其官,谓之史书;以其名,谓之籀文。李斯小篆兴,别之曰大篆。汉建武时,已亡六篇,今国学《石鼓》,籀文之仅存者。
- ^ 《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八十五》:《琐语》曰:宣王之元妃后,献不恒期月而生,后弗敢举。天子召问群王之元史,史皆答曰:“若男子也,身体有不全,诸骨节有不备,者则可,身体全骨节备,不得于天子也,将必丧邦。”天子曰:“若而,不利余一人,命弃之。”仲山父曰:“天子年长矣,而未有子,或者天将以是弃周,虽弃之何益!”天子弗弃之。
- ^ 《史记·卷四·周本纪》: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于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饹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
- ^ 见《毛诗序·大雅·荡之什》。
- ^ 见《资治通鉴·汉纪·卷十七·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 ^ 见《盐铁论·卷四·地广》。
- ^ 见《初学记·卷九·帝王部》。
- ^ 见《奉平淮夷雅表》。
- ^ 见《平安南颂》。
- ^ 见《明季遗闻·自序》。
- ^ 见《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
- ^ 见《明世宗实录·卷四》。
- ^ 见《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 ^ 见《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
前任: 共和 |
周天子 中国君主 西周第11代 前828年-前782年 |
继任: 子周幽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