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加總問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加總問題(Aggregation problem)是經濟學上找到一種有效方法來處理經驗或理論上加總的難題[1] 。經濟學中的加總(aggregate)是一種匯總度量,從個體經濟行為推導出可預見的總體經濟行為,如總需求、總供給,食物是對蘋果的加總、價格水平和實際GDP是對蘋果的價格和數量的加總、貨幣供應量是對紙幣數量的加總、一般失業率是對土木工程師失業率的加總。[請求校對翻譯]

經濟學往往使用簡單的假設來推導出普遍的、普遍接受的結果,例如需求定律來解釋市場行為。一個例子是複合商品的抽象。它認為一種商品的價格與複合商品(即所有其他商品)成比例變化。加總問題強調,這種加總存在一定限制,要素投入(「勞動力」和「資本」)、實際「產出」和「投資」等集合概念沒有嚴格的分析基礎。富蘭克林·費舍爾(Franklin M. Fisher)指出,加總問題沒有阻止宏觀經濟學家繼續使用這些加總概念。[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Franklin M. Fisher (1987). "aggregation problem,"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v. 1, p. 54. [Pp. 53-55.]
  2. ^ Franklin M. Fisher (1987). "aggregation problem,"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v. 1, p.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