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181年教宗選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181年
教宗選舉
日期與地點
1181年8月30日至9月1日[1]
羅馬[2]
樞機團主要人員
樞機團團長烏巴爾多·阿利色古尼樞機
樞機團副團長康拉德·馮·維特爾斯巴赫英語Konrad von Wittelsbach樞機
首席司鐸阿爾伯特·德·莫拉樞機
首席助祭加辛托·博波恩樞機
當選者
烏巴爾多·阿利色古尼樞機
(取名號為路爵三世

1181年教宗選舉亞歷山大三世離世後舉行。這次選舉選出樞機團團長烏巴爾多·阿利色古尼樞機為新教宗,取名「路爵三世」。1179年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舉行後頒佈《必須避免衝突》(拉丁語Licet de evitanda discordia)法令,當中規定新教宗人選得到三分之二參與選舉的樞機的支持後即可當選成為新教宗。這是法令頒佈後首次舉行的教宗選舉。

路爵三世當選教宗

[編輯]

亞歷山大三世1181年8月30日在奇維塔卡斯泰拉納離世。[3]9月1日,各樞機於羅馬召開選舉並一致選出樞機團團長奧斯蒂亞主教英語Cardinal-bishop of Ostia烏巴爾多·阿利色古尼樞機為教宗,他取名為路爵三世。9月6日,他在韋萊特里被德地奧‧德‧阿羅赫爾樞機加冕。[4]

《必須避免衝突》法令

[編輯]

1159年教宗選舉裏出現了2場選舉並選出了亞歷山大三世對立教宗維篤四世英語Antipope Victor IV (1159-1164)2位教宗。這次選舉亦令天主教會分裂至1178年。選舉規定新教宗必須要得到所有樞機的支持才能夠當選成為教宗,而這規定令教會分裂接近20年。1159年各樞機未能就教宗繼任人達成共識,樞機團因而分成2個陣營並各自選出1位教宗。1178年8月,對立教宗維篤四世的繼任人對立教宗嘉禮三世英語Antipope Callixtus III最終宣佈服從亞歷山大三世。[註 1]1179年,亞歷山大三世主持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會上同意頒佈《必須避免衝突》的法令。為了防止教會在未來再次分裂,法令規定人選如未能得到樞機的一致支持,他可以在得到三分之二參與選舉的樞機的支持下當選為教宗。[6]除此以外,法令亦確立樞機為教宗選舉的唯一選舉人。[7]2條規定直至現在依然生效。

頒佈法令後接近150年都沒有出現對立教宗[8]1179年後首位對立教宗是對立教宗尼各老五世,他於1328年至1330年期間出任教宗。[9]

參與選舉的樞機

[編輯]

1181年共有約27位樞機[註 2][12]根據1181年發出的教宗詔書上簽署[13][14]及其他資料上關於其他樞機在外地的職務,當時可能有19位樞機參與選舉。

姓名 出生地 領銜教區/堂區/執事區 冊封樞機日期 冊封者 備註
烏巴爾多·阿利色古尼 盧卡 奧斯蒂亞羅馬城郊教區主教英語Cardinal-bishop of Ostia 1138年12月16日 諾森二世 樞機團團長
在這次選舉裏當選成為教宗路爵三世
德地奧·德·阿羅赫爾 阿羅內 波多-聖魯菲納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1165年12月18日 亞歷山大三世
保祿·斯科拉里 羅馬 帕萊斯特里納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1179年9月21日 後來的教宗克勉三世
阿爾伯特·德·莫拉 貝內文托 盧奇娜的聖老楞佐聖殿司鐸 1156年12月21日 亞德四世 首席司鐸英語Protopriest羅馬天主教會總理英語Chancellor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
後來的教宗額我略八世
若望·孔蒂·德·阿納尼 阿納尼 聖馬爾谷聖殿司鐸 1158年或1159年 未來的帕萊斯特里納主教(1190-1196)
色斯奧·卡佩斯 不詳 聖則濟利亞聖殿執事 1158年3月14日
伯多祿·德·博諾 羅馬 戴克里先浴場聖女蘇撒納堂司鐸 1166年3月18日 亞歷山大三世
阿古初尼·比亞尼 羅馬 拉特朗聖格肋孟聖殿司鐸 1173年3月2日
勞倫特·德·帕洛莫 佛羅倫斯附近的
帕洛莫
越台伯河的聖母大殿司鐸 1173年9月21日
維維亞諾 不詳 聖斯德望圓形堂司鐸 1175年3月7日
阿多勞·德·皮亞琴察 皮亞琴察 耶路撒冷聖十字聖殿司鐸 1178年6月2日
馬蒂斯·安茹 昂熱 聖瑪策祿堂司鐸 1178年12月22日
加辛托·博波恩 羅馬 希臘聖母堂執事 1144年12月22日 路爵二世 首席助祭英語Protodeacon、後來的教宗雷定三世
阿迪色奧·德·拉夫達拉 克雷莫納附近的
拉夫達拉
聖戴多祿堂執事 1156年12月21日 亞德四世
拉涅利·達·帕維亞 帕維亞 維拉布洛聖佐治聖殿執事 1175年6月6日 亞歷山大三世
馬修 不詳 新聖母堂英語Santa Francesca Romana, Rome執事 1178年3月4日
格拉齊亞諾·達·比薩 比薩 聖色爾爵及伯古斯堂執事 恩仁三世的姪子
雷尼爾 不詳 聖亞德堂英語Sant'Adriano al Foro執事 1178年9月22日
若望 不詳 波斯利亞的聖安傑洛堂英語Sant'Angelo in Pescheria執事

在上述19位樞機裏亞歷山大三世和亞德四世分別冊封了13位和4位樞機,而諾森二世和路爵二世則各自冊封了1位樞機。

缺席選舉的樞機

[編輯]
姓名 出生地 領銜教區/堂區/執事區 冊封樞機日期 冊封者 備註
康拉德·馮·維特爾斯巴赫英語Konrad von Wittelsbach 拜仁 薩比娜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1165年12月18日 亞歷山大三世 樞機團副團長、薩爾斯堡總主教英語Archbishop of Salzburg
外地樞機英語External Cardinal[15]
亨利·德·馬爾恰克英語Henri de Marsiac 法國的馬西城堡 阿爾巴諾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1179年3月 駐法國宗座使節[註 3][17]
伯多祿·達·帕維亞英語Pietro da Pavia 帕維亞或法國 特斯古林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1165年12月18日 駐法國和駐德國宗座使節、
布爾日候任總主教[18]
若望·達·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 聖亞納大西亞聖殿司鐸 1150年9月22日 恩仁三世 君士坦丁堡宗座使節[19]
魯傑羅·迪·聖塞韋里諾英語Ruggiero di San Severino 聖塞韋里諾 聖尤西比奧堂英語Sant'Eusebio司鐸 約1178年至1180年 亞歷山大三世 貝內文托總主教外地樞機[20]
紀堯姆·柯斯·布蘭斯·敏斯英語Guillaume aux Blanches Mains 法國 聖撒比納聖殿司鐸 1179年3月 蘭斯總主教和外地樞機[21]
西蒙尼·博雷利 坎帕尼亞 大聖母教堂英語Santa Maria in Domnica執事 約1157年 亞德四世 蘇比亞科修道院院長和外地樞機[22]
萊昂納多·德·馬諾佩洛 不詳 羅馬天主教會執事 1170年3月21日 亞歷山大三世 卡紹里亞的聖克勉修道院英語San Clemente Abbey院長、
外地樞機[23]

註釋

[編輯]
  1. ^ 對立教宗諾森三世英語Antipope Innocent III於1179年9月當選教宗並於1180年1月被廢黜。[5]
  2. ^ 有著作列出了25位樞機[10],而有其他資料多列出2位樞機[11]
  3. ^ 他並沒有於1179年12月8日至1182年12月20日期間簽署任何教宗詔書。[14][16]

腳註及參考書目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John Paul Adams. Sede Vacante 1181.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6) (英語). 
  2. ^ Frederic J. Baumgartner. Behind Locked Doors: A History of the Papal Elections.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33. ISBN 0-312-29463-8 (英語). 
  3. ^ Jaffé, p. 418
  4. ^ Jaffé, p. 432; Regesta Imperii: Abteilung IV. Band 4, 1 – Papstregesten 1181–1184, no. 1
  5. ^ Jaffé, p. 431
  6. ^ Robinson, pp. 84-85
  7. ^ Robinson, pp. 40-41
  8. ^ The List of Popes. New Advent. [201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5). 
  9. ^ Nicholas (V).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2). 
  10. ^ Brixius, p. 26 note 8
  11. ^ Ganzer, pp. 102-104 no. 42 & pp. 119-121 no. 48
  12. ^ Brixius, p. 26 note 8; Ganzer, pp. 102-104 no. 42 & pp. 119-121 no. 48
  13. ^ Jaffé, pp. 145-146 & 431-432
  14. ^ 14.0 14.1 LISTE DER KARDINALSUNTERSCHRIFTEN (PDF).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der Literatur, Mainz.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4-12) (德語). 
  15. ^ Ganzer, pp. 104-114 no. 43
  16. ^ Jaffé, p. 145
  17. ^ Robinson, pp. 165 & 242
  18. ^ Ganzer, pp. 123-125 no. 50
  19. ^ Brixius, pp. 55-56 no. 15
  20. ^ Ganzer, pp. 129-131 no. 52
  21. ^ Ganzer, pp. 125-129 no. 51
  22. ^ Ganzer, pp.102-104 no. 42
  23. ^ Ganzer, pp. 119-121 no. 48

參考書目

[編輯]
  • Brixius, Johannes Matthias. Die Mitglieder des Kardinalkollegiums von 1130-1181. Berlin: R. Trenkel. 1912 (德語). 
  • Ganzer, Klaus. Die Entwicklung des auswärtigen Kardinalats im hohen Mittelalter.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s Kardinalkollegiums vom 11.bis 13. Jahrhundert. Bibliothek des Deutschen Historischen Instituts in Rom. 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1963 (德語). 
  • Regesta Imperii.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der Literatur, Mainz. 2006–2009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7) (德語).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