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闍尼沙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闍尼沙經》(巴利文Janavasabha Sutta),南傳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大藏經》中的長部第十八部經[1]

特點

[編輯]

佛陀那提迦時候,阿難鑑於佛陀曾經講說過那提迦信徒命終再生的故事,請求佛陀講述摩揭陀信徒命終再生。此時,一名叫闍尼沙的藥叉前來告訴佛陀,常童子梵天為三十三天諸神講述四神通三徑路四念處七定具,皈依三寶後就能像摩揭陀信徒那樣,斷除三結,進入預流,達到正覺。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長老們在長部第十八經沙門果經開示,這一位藥叉正是摩揭陀國頻毘娑羅王(Bimbisara)的轉世。

該佛經在漢傳佛教的《大正新修大藏經》對應經典為《長阿含經·闍尼沙經》(第1部第34卷)、《人仙經》(第1部第213卷)[2]

參考

[編輯]
  1. ^ 陳士強著. 大藏经总目提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08: 37. ISBN 7-5325-4623-3. 
  2. ^ 恆強校注. 长阿含经. 北京:線裝書局. 2012.12: 115–116. ISBN 7-5120-0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