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文說
![]() |
汉字字体风格 |
---|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蝌蚪文) ‧ 石鼓文 |
字形 |
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 新字形 ‧ 通用规范汉字表 國字標準字體 ‧ 常用字字形表 |
漢字文化 |
陸 ‧ 港 ‧ 澳 ‧ 台 ‧ 新 ‧ 日 ‧ 朝 ‧ 越 ‧ 琉
粵語字 ‧ 吴语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方言字 日本国语国字问题
舊字體 ‧ 新字体 ‧ 擴張新字體 韩国国语国字问题
吏讀 ‧ 鄉札 ‧ 口訣 |
衍生文字 |
注音符号 ‧ 官话合声字母 ‧ 三推成字法 |
字音 |
日本漢字音
古音 ‧ 吳音 ‧ 漢音 ‧ 新漢音 ‧ 宋音 ‧ 唐音 ‧ 慣用音 ‧ 聲調 |
信息技术 |
統一碼 ‧ 中文输入技术 ‧ 中文输入法 |
漢字詞 ‧ 錯別字 ‧ 提笔忘字 ‧ 廢除漢字論 ‧ 漢字復活 ‧ 字謎 |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
右文說,是訓詁學上一種主張從聲符推求字義的學說,由宋人王聖美首倡。
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有云:「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之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
這種學說認為,形聲字中義符表示了一般事類範圍,而聲符有時不只是示聲音,相同聲符的一組形聲字往往具有共同意義,這一意義由聲符賦予。例如上引的一段說明,「淺」、「錢」、「殘」、「賤」等字皆以「戔」為聲符,而「戔」又有細小之意,因此「淺」、「錢」、「殘」、「賤」四字都有細小之意。而因為聲符大多居於字的右側,所以人們稱這一學說為右文說[1]。
右文說與同源詞的關係[编辑]
「右文說」可說是古人研究同源詞之濫觴,它初步注意到同源詞聲近義通的特徵,為日後同源詞的考訂提供了基礎。
右文說的局限[编辑]
它把「聲近」局限在聲旁的形體之上,因而出現了兩個謬誤:
參考文獻[编辑]
- ^ 張希峰,《漢語詞族叢考》王鳳陽序
- 林偉業,<古代漢語語源基本概念>,香港大學教學院教育碩士中國語文教育課程
![]() | 这是一篇與语言或语言学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