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三代瑞利男爵約翰·斯特拉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瑞利男爵
非常尊敬的
瑞利勳爵 19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John William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
閣下
OM FRS
出生1842年11月12日
英国埃塞克斯郡莫尔登
逝世1919年6月30日
英国埃塞克斯郡威特姆
国籍英国
母校剑桥大学
知名于发现元素
瑞利波英语Rayleigh wave
瑞利散射
瑞利准则
声学理论
瑞利商
奖项皇家奖章(1882年)
马泰乌奇奖章(1894年)
科普利奖章(1899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1904年)
拉姆福德奖章(1920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
机构剑桥大学
博士導師爱德华·约翰·劳思英语Edward Routh
博士生J·J·汤姆孙
乔治·汤姆孙
贾格迪什·钱德拉·博斯

第三代瑞利男爵約翰·威廉·斯特拉特 OM FRSJohn William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1842年11月12日—1919年6月30日),英國物理學家。他与威廉·拉姆齐合作发现元素,并因此获得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他还发现了瑞利散射,预测了面波的存在。

生平

[编辑]

瑞利1842年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莫尔登,年幼时身体虚弱。他毕业于哈罗公学;1861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先后于1865年和1868年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

瑞利在1871年与詹姆斯·梅特兰·鲍尔弗英语James Maitland Balfour的女儿伊夫琳·鲍尔弗(Evelyn Balfour)结婚,两人育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后来成为帝国理工学院物理教授。1873年,他的父亲第二代瑞利男爵約翰·詹姆斯·斯特拉特去世,他作为继承人成为第三代瑞利男爵。[2]

瑞利187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879年被剑桥大学任命,接替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担任实验物理教授及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884年,瑞利离开剑桥,到自己在埃塞克斯郡的别墅继续实验研究。1887年至1905年,他在英国皇家研究所担任自然哲学教授。1905年至1908年担任皇家学会会长。[2]1908年直到逝世任剑桥大学校长。[3]

1919年6月30日,瑞利在埃塞克斯郡威特姆去世。[2]

研究

[编辑]

瑞利于1883年最早描述了海鸟动力翱翔英语Dynamic soaring,发表于英国的《自然》杂志。1896年,瑞利提出“双耳效应”理论,解释了人为什么能够分辨声音的方向。[4]1877年至1878年间,他出版了两卷《声学理论》。他还参与《大英百科全书》的编写。[2]

瑞利长期致力于气体密度的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从液态空气中分馏出来的氮气,跟从亚硝酸铵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存在超过实验误差范围的差异。[5]后来他遇到威廉·拉姆齐,两人决定合作查明这一问题的原因。1894年8月13日,瑞利与拉姆齐宣布他们发现一种新的气体元素[6]之后,在瑞利的协助下,拉姆齐又相继发现了几种新的惰性气体元素。[7]

瑞利提出的分子散射公式解释了“天空为什么是蓝的”,被称为瑞利散射定律。他还提出了瑞利准则

荣誉与奖项

[编辑]

瑞利先后获得过皇家奖章(1882年)[8]马泰乌奇奖章(1894年)[9]科普利奖章(1899年)[10]。1904年,因“研究气体密度,并从中发现氩”,瑞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1920年,他被追授拉姆福德奖章[11]

此外,火星月球上有环形山以瑞利的名字命名。小行星22740英语22740 Rayleigh也被命名为“瑞利星”。[12]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4. 诺贝尔基金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17日) (英语). 
  2. ^ 2.0 2.1 2.2 2.3 2.4 Lord Rayleigh - Biography. 诺贝尔基金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20日) (英语). 
  3. ^ 国外著名物理学家:瑞利. 南昌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2008年12月18日]. [永久失效連結]
  4. ^ 洪强,黄志浩.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第二章 声音 (DOC). 华侨大学中文系广电教研室. [2008年12月18日]. [永久失效連結]
  5. ^ 瑞利. physica.cn.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2月21日). 
  6. ^ (英文)Lord Rayleigh; William Ramsay. Argon, a New Constituent of the Atmospher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94–1895, 57 (1): 265–287. doi:10.1098/rspl.1894.0149. 
  7. ^ 厉光烈,李龙.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 《现代物理知识》. [2008年12月18日]. [永久失效連結]
  8. ^ Royal archive winners Prior to 1900. 皇家学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9日) (英语). 
  9. ^ Matteucci Medal. 意大利科学院.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4月1日) (英语). 
  10. ^ Copley archive winners 1899 - 1800. 皇家学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9日) (英语). 
  11. ^ Rumford archive winners 1988 - 1900. 皇家学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9日) (英语). 
  12. ^ 22740 Rayleigh (1998 SX146). NASA.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15日)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