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Yahkun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8日 (一) 04:39 (修正笔误)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
Gôṇôprôjatôntrī Bangladeś
国歌:"Amar Sonar Bangla"
《金色的孟加拉》

进行曲:"Notuner Gaan"
《青年之歌》[1]
  • 孟加拉国政府徽章

  • Seal of the Government of Bangladesh
首都
暨最大城市
达卡
官方语言孟加拉语
承认语言英语
族群(2011年)98% 孟加拉族
2% 其他族裔[2]
宗教90.5% 伊斯兰教
8.5% 印度教
1.0% 其他信仰[2]
政府单一制议会制立宪共和国
• 总统
阿卜杜勒·哈米德
• 总理
谢赫·哈西娜
• 议会议长
希琳·沙尔敏·乔杜里
• 首席大法官
苏兰德拉·库玛·辛哈英语Surendra Kumar Sinha
立法机构国民议会
• 自巴基斯坦宣布独立
1971年3月26日
1971年4月17日
1972年11月4日
2015年7月31日
面积
• 总计
147,570[3]平方公里(第92名
• 水域率
6.4%
人口
• 2019年估计
168,860,000[2]第8名
• 2011年普查
149,772,364[4]第8名
• 密度
1,104/平方公里(第10名
GDPPPP2020年估计
• 总计
917.805亿美元[5]第29名
• 人均
5,453美元[5]第136
GDP(国际汇率)2020年估计
• 总计
347.991亿美元[5]第38名
• 人均
2,067美元[5]第143名
基尼系数0.324[6](2016年)
人类发展指数 0.614[7](2018年)
 · 第135名
货币孟加拉塔卡)(BDT
时区UTC+6BST
日期格式
  • dd-mm-yyyy
  • 孟加拉曆:দদ-মম-বববব(公元−594)
行驶方位靠左行驶
电话区号+880
ISO 3166码BD
互联网顶级域.bd
.বাংলা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孟加拉語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羅馬化:Gaṇaprajātantrī Vāṁlādēśa),通稱孟加拉国孟加拉語বাংলাদেশ羅馬化:Vāṁlādēśa[ˈbaŋladeʃ] ),南亚国家,为孟加拉Bônggôdeś)的东部部分,位於孟加拉湾之北;东南山區一小部份与缅甸为邻,其他部份都与印度接壤。国土绝大部分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平原,位于孟加拉灣的海域面积大致等同于陆地面积。孟加拉国98%的人口使用孟加拉语国教为伊斯兰教;人口1.7億,排名世界穆斯林国家第三、僅次於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8]人口密度1138人/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七),在非袖珍国中排名第一。第一大城市是首都达卡,而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时是该国最大的港口。

历史

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区的最早居民是亚澳人。尔后有使用藏缅语族的蒙古种人从东北部进来,再后又有与达罗毗荼人混血的雅利安人迁入。这几部分人经过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9世纪已有统一的封建国家。孟加拉地區人民早期多信奉佛教印度教。13世纪受外來影響改信伊斯兰教,16世纪时,該地區已經发展成南亚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7世纪被莫卧儿帝国征服。1757年普拉西戰役後遭受英国殖民统治,日后成为英属印度一部分[9]

1765年,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孟加拉管辖区建立。1905年孟加拉地区曾被英国殖民政府分割成东西两部,后来復合。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属印度分為印度自治领巴基斯坦自治領。孟加拉地区亦被再次分割:西孟加拉地区归印度自治领(今印度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归巴基斯坦自治領。东孟加拉地区改称东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即今巴基斯坦。由于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终于使相距约2000公里的东、西巴基斯坦内部矛盾走向不可调和的地步。

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并在4月于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随后东巴基斯坦发生大规模动乱和难民潮。印度以战争手段支持孟加拉国独立以牽制巴基斯坦。11月21日,印军在苏联的支持下,大举入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12月,战争扩大到西巴基斯坦,发展成全面战争。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印军仍持续大举进攻,于12月16日攻占达卡,东巴驻军无条件投降。

1972年1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释放了被以“叛国罪”逮捕的东巴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此人就任孟加拉国首任总统。

马来西亚和其邻国印度尼西亚于1972年2月24日正式承认孟加拉国的独立,也是首批承认孟国的穆斯林居多国家[10]。1999年,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曾经访问孟加拉国,同时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也于2000年访问马来西亚[11]。两次访问使得两国开始进行合作,使孟加拉国劳工能够出口至马来西亚[11]

1974年爆發獨立以來首次大規模飢荒

1975年8月15日,孟加拉国人民聯盟領袖、首任总统谢赫·穆吉布·拉赫曼遇刺身亡。1981年5月30日,孟加拉国民族主義黨領袖、齊亞·拉赫曼总统在吉大港遇刺身亡,阿卜杜勒·萨塔爾出任代总统。

1982年3月24日,陆军参谋长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宣布实行军管,解除萨塔尔的总统职务,自任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后任总统。齐亚·拉赫曼遺孀卡莉达·齐亚领导的民族主义党及穆吉布·拉赫曼長女谢赫·哈西娜人民聯盟與艾尔沙德軍政府展開斗争,1990年12月6日,艾尔沙德辞职,结束他九年的獨裁统治。在1991年大选中,卡莉达·齐亚获胜出任总理。

2006年10月31日,無党派看守军政府成立,总统亚杰丁·艾哈迈德兼任看守军政府总理。孟加拉国第九届议会选举原定于2007年1月22日举行,但由于当时两大政党前总理卡莉达·齐亚为首的民族主义党和以前总理谢赫·哈西娜为首的人民联盟斗争日趋激烈,政局日益恶化,总统亚杰丁·艾哈迈德被迫于2007年1月11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取消一切政党活动。2007年1月12日,法赫尔丁·艾哈迈德宣誓就任看守政府总理[12]。他的看守军政府執政兩年,在國際壓力下,2008年12月29日舉辦國會大選[13],結果人民聯盟大勝,贏得國會300席中262席,黨主席谢赫·哈西娜於2009年1月6日第二次出任總理[14]。2009年2月12日齊魯爾·拉赫曼就任第十九任孟加拉國總統。近年孟加拉国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地理

孟加拉虎

孟加拉国东南部邻缅甸,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南临孟加拉湾。80%以上的領土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屬於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10%,非常适合农业和渔业,但雨季极易泛滥。沿海多小岛和沙洲。國土的大部分低於海拔12米(39呎),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3呎),就會有大約10%土地會被淹沒。东南端为吉大港山區,平均海拔300—600米,孟加拉国最高峰凯奥克拉东峰,高1229米,剛好位於此地理區上。矿藏有天然气等。

气候

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而多旱涝;年降水量西部约1300-1500毫米,东部达2000-2500毫米。月平均最高气温40.5℃,雨量自西向东递增,年雨量1300—2500毫米。1月温度最低,1-4月干旱。6—10月是雨季,雨量占全年80%。常年有从印度洋刮来的飓风。由於孟加拉國以北是海拔平均逾3000米的青藏高原,以東也相當接近海拔逾1000米雲貴高原,兩者都是幅員廣大的高原,因此每年北半球冬季來自亞洲中部的冷空氣難以南下該國,也相比相同緯度的東亞地區更暖和。

行政区域

孟加拉国共有7个「专区」,以各区的首府命名。

  1. 巴里萨尔专区
  2. 吉大港专区
  3. 达卡专区
  4. 库尔纳专区
  5. 拉杰沙希专区
  6. 锡尔赫特专区
  7. 朗布尔专区

經濟

美國評級機構标准普尔(S&P)於2010年4月將孟加拉長期主權信用評級調整為BB-,於南亞國家中,較印度差,但優於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15]。孟加拉屬发展中国家[16];不過,孟加拉年度開發預算對外國資金及貸款的依賴度由1988年的85%[17]降至2010年的2%[18]。相較於2010年世界人均所得8,985美元,孟加拉僅641美元[19];而就購買力平價而言,其以2,570億美元居世界第44位

黃麻是孟加拉主要的經濟來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代後期達到高峰,達到世界出口量的80%[20],至1970年代初期仍佔全國70%的出口值;但隨著聚丙烯進入量產,逐步取代黃麻,也使得黃麻工業邁向衰退。主要出口商品為:成衣(約75%)、冷凍食品(主要為凍蝦)、黃麻及其製品、皮革及製品(三項合計約15%)、茶葉化肥陶瓷餐具等。

2006年的人均年收入為1,400美元,比起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人均年收入10,200美元還有很大的差距。黃麻是孟加拉國最主要的經濟出口作物之一,除此之外還出口大米芥菜等,该国于2011年超越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大陸的世界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21]。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自從1990年以來,孟加拉的中產階級,以及消費產業都有所擴大。孟加拉有許多的跨國公司例如Unocal Corporation雪佛龍,當地公司,例如BeximcoSquareAkij GroupIspahaniNavana Group橫川公司Habib GroupKDS Group

孟加拉國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纳斯(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通過格萊玟銀行(Grameen Bank)所提出的已廣泛傳播的微額借款,對孟加拉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化

孟加拉国人原本信仰佛教印度教,12世纪突厥人入侵後,蘇菲派傳教士進入傳播伊斯兰教,到15世纪幾乎全民皆是伊斯兰穆斯林,只有少数印度教性力派信徒生活在達卡。佛教是孟加拉國第三大宗教,大約佔全國人口0.7%,主要信仰上座部佛教。65%佛教徒是集中在吉大港山區藏缅語族地區,而35%的人口是在吉大港古孟加拉語巴魯阿社區。佛教團體也分布在不同的城市,特別是吉大港和達卡。

文化教育

详见:孟加拉教育

学制小学五年、中学七年、大学四年。现政府重视教育,规定八年级以下女生享受免费和义务教育。国立大学21所,私立大学53所,国立医学院13所,普通学院1225所,工艺学校77所,伊斯兰学校8410所,专业培训学院64所,中学17386所,小学78000所。5-24岁适龄学生入学率57%,教师人数17万。孟识字率为62.66%,其中男性为65.94%,女性为58.69%,成人识字率为54.80%。

主要高校有达卡大学(Dhaka University)、孟加拉工程技术大学英语Bangladesh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BUET)、拉吉沙希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Rajshahi等。

新闻出版

获得孟加拉国政府批准的报纸期刊共有1660多种。主要在达卡吉大港和其他大城市出版。主要英文报纸有《孟加拉国观察家报》、《每日星报》、《独立报》和《金融快报》;主要孟文报纸有《团结报》、《革命报》、《人民之声》和《新闻日报》。

通讯社

孟加拉国通讯社(BSS)是孟加拉国的国家通讯社。孟加拉国联合通讯社(UNB)是该国最大的一家私人通讯社,成立于1988年。另有南亚通讯社(私营,1995年12月27日成立)。

广播电台

孟加拉国电台建于1982年,总台设在达卡,每天用孟加拉语英语乌尔都语印地语阿拉伯语尼泊尔语等对外广播5个小时。

电视台

孟加拉国电视台(国营)开办于1964年,直属中央政府领导。该电视台在达卡和吉大港有二个站点,在全国有11个转播站。设有2个地面卫星转播站。除新闻节目外,电视台还播放一些外国故事片或连续剧及儿童、教育节目。此外还有ATN、Channel-I、N-tv等私营电视台。

人口

孟加拉国貧民窟
人口[22]
年份 百萬人
1971年 71.0
1980年 90.4
1990年 115.6
2000年 140.8
2004年 150.7
2009年 162.2
Source: OECD/World Bank

據2011年孟加拉国人口普查結果,2011年3月15日孟加拉国人口為1.423億人,此為官方不精確數據,與聯合國的數據有出入[23],較近期聯合國2007年至2010年預估真實人口1.58億至1.7億人且為世界人口第八多的國家,相比1951年孟加拉国當時人口僅為4,400萬人[24]。孟加拉国可說人口密度相當高,就算計入小型國家及城市國家,其人口密度也居世界第11位[25]曾因人口極為稠密而工業十分匱乏貧窮而被亨利·基辛格時期的一位美國國務院官員稱為「國際殘障者」。

孟加拉族是孟加拉国的主体民族,最大的少數民族是吉大港山區部落查克瑪人,信上座部佛教,人口700,000人(0.7%)。孟加拉国还有很多来自缅甸的羅興亞人難民(多數生活在科克斯巴扎爾縣)。

孟加拉国有49.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33.4%为极度贫困人口。平均每4109人有1张医院床位,每3866人有1名医生。

宗教

交通運輸

公路:总里程222593千米。其中国家公路3144千米,地区公路1746千米,支线路35454千米,乡村路182249千米。76%的货运及73%的客运由公路运输承担。公路路况整体欠佳。

铁路:总里程2880千米。2003年旅客周转量40.2亿人千米,货运量为9.5亿吨千米。使用1676毫米 ~1000毫米雙軌距鐵路

水运:海运主要港口为吉大港,承担了该国绝大多数的对外贸易。孟加拉国内河运输公司(BIWTC)拥有船只215艘。孟加拉国运输公司(BSC)拥有船只13艘,运输能力19.6万吨。

空运:孟加拉航空(Biman Bangladesh)现有飞机17架,国内航线7条,国际航线26条。孟加拉国现有国际机场3个(达卡、吉大港、锡莱特),国内机场5个。

军事

孟加拉国69式坦克
孟加拉国BDR防空砲

孟加拉国总统是该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孟加拉国的陆、海、空三军分立,实行志愿兵役制。孟加拉国武装力量由正规军事力量和準軍事部隊构成,孟加拉国正规军事力量分为陆、海、空三个军种,军队参谋长为各军种最高行政长官和军事指挥官。孟加拉国准军事力量包括步枪队、乡村卫队、海岸警卫队、国家学员团和警察部队;武器裝備從中国進口比例較大,有直升機、護衛艦、裝甲車、導彈等。[27]

目前孟军总兵力14万人,其中陆军12万人,海、空军各1万人。另有步枪队3.8万人、警察9万人。陆军参谋长为哈桑·马苏德·乔杜里中将,海军参谋长为沙赫·伊克波尔·穆吉塔巴少将,空军参谋长为法克鲁尔·阿扎姆少将。2003/2004年度军费为345.7亿塔卡,占政府非发展预算的10%。但是一般軍人待遇微薄,軍中高層貪汙嚴重,國家答應的軍人住房分配、子女照護、醫療福利等幾乎都沒有落實,導致2009年孟加拉国步枪队叛乱

參考文獻

  1. ^ NATIONAL SYMBOLS→National march. Bangladesh Tourism Board. Bangladesh: Ministry of Civil Aviation & Tourism. [2016-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8). In 13 January 1972, the ministry of Bangladesh has adopted this song as a national marching song on its first meeting after the country's independence. 
  2. ^ 2.0 2.1 2.2 "Banglades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3. ^ 存档副本 (PDF). [2016-10-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22). 
  4. ^ Data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9-04..Census - Bangladesh Bureau of Statistics.
  5. ^ 5.0 5.1 5.2 5.3 Bangladesh.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October 2016 [2017-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2). 
  6. ^ Gini Index. World Bank. [2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9 February 2015). 
  7.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24). 
  8. ^ 存档副本. [201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9. ^ Battle of Plassey.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1). (英文)
  10. ^ Salahuddin Ahmed. Bangladesh: Past and Present. APH Publishing. 2004: 207– [2019-11-30]. ISBN 978-81-7648-46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1). 
  11. ^ 11.0 11.1 Dr. Abdul Ruff Colachal. Bangladesh-Malaysia Ties. Asian Tribune. 7 May 2008 [21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6). 
  12. ^ 存档副本. [2007-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5). 
  13. ^ 孟加拉国看守政府总理宣布今年底举行议会选举. [201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5). 
  14. ^ 中華民國外交部 - 國情簡介. [201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8). 
  15. ^ Bangladesh Gets first Credit Rating. The Daily Star. [7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7). 
  16. ^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Rights is Fundamental for So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Retrieved 17 July 2007
  17. ^ Development Budget. countrystudies.us. [3 April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1). 
  18. ^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of Bangladesh. The Daily Star. [26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5). 
  19.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10. IMF.ORG. [11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20. ^ Wood, Geoffrey D. Bangladesh: Whose ideas, whose interests?.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1994: 111. ISBN 1853392464. 
  21. ^ 孟加拉发展前路障碍重重. 联合早报. 2013-02-17. 
  22. ^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opulation 1971–2009 IEA (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s 87–89)
  23. ^ Bangladesh's Population to Exceed 160 Mln after Final Census Report. English.cri.cn. [6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3). 
  24. ^ "Bangladesh – popul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25. ^ Population density – Persons per sq km 2010 Country Ranks. [2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4). 
  26. ^ World Gazetteer:Bangladesh
  27. ^ 央視-新型護衛艦交付孟加拉. [2015-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6). 

参见

外部链接

Template:社会主义国家

坐标23°48′N 90°18′E / 23.8°N 90.3°E / 23.8; 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