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3年教宗選舉
外觀
1153年 教宗選舉 | |
---|---|
日期與地點 | |
1153年7月中[1] 羅馬[2] | |
樞機團主要人員 | |
樞機團團長 | 科拉多·德米特里樞機[a] |
首席司鐸 | 吉多·弗洛倫蒂納斯樞機 |
首席助祭 | 額我略·泰基尼樞機 |
當選者 | |
科拉多·德米特里樞機 (取名號為達西四世) | |
1153年教宗選舉是教宗恩仁三世於1153年7月8日離世後[3]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科拉多·德米特里樞機為新教宗,取名「達西四世」。
背景及選舉過程
[編輯]恩仁三世於1153年7月8日在蒂沃利離世。7月12日樞機團選出80歲樞機團團長兼薩比娜主教的科拉多·德米特里樞機為新教宗。他取名為「達西四世」並或許於羅馬接受加冕。[4]
參與選舉的樞機
[編輯]1153年7月時共有約35位樞機。[5]以下是或許有參與選舉的30位樞機:
姓名 | 領銜教區/堂區/執事區 | 冊封樞機日期 | 冊封者 | 備註 |
---|---|---|---|---|
科拉多·德米特里 | 薩比娜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1113年或1114年 | 帕斯二世 | 樞機團團長、於這次選舉中當選成為教宗達西四世 |
伊默爾 | 弗拉斯卡蒂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1142年3月13日 | 諾森二世 | |
古里諾·福斯卡里 | 帕萊斯特里納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1144年12月22日 | 路爵二世 | 姪子樞機 |
雨果 | 奧斯蒂亞羅馬城郊教區及 韋萊特里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1151年12月21日 | 恩仁三世 | |
圭多·弗洛倫蒂納斯 | 聖基所恭聖殿司鐸 | 1139年 | 諾森二世 | 首席司鐸 |
額我略·德拉·蘇貝拉 | 越台伯河的聖母大殿司鐸 | 1140年3月1日 | ||
烏巴爾多·阿利色古尼 | 聖巴西德聖殿司鐸 | 1138年12月16日 | ||
奧塔維亞諾·德·蒙蒂塞利 | 聖則濟利亞聖殿司鐸 | 1138年2月25日 | 後來於1159年至1164年成為對立教宗維篤四世 | |
曼弗雷 | 聖撒比納聖殿司鐸 | 1143年12月17日 | 雷定二世 | |
阿利伯多 | 聖亞納大西亞聖殿司鐸 | |||
若望·帕帕羅尼 | 大馬修斯的聖洛倫佐聖殿司鐸 | |||
安達爾多‧阿布魯‧阿士打里 | 聖普里斯卡堂司鐸 | |||
朱利奧 | 聖瑪策祿堂司鐸 | 1144年5月19日 | 路爵二世 | |
烏巴爾多·卡紮曼尼茲 | 耶路撒冷聖十字聖殿司鐸 | 姪子樞機 | ||
圭多·佩拉 | 聖普正珍大殿司鐸 | 1144年12月22日 | ||
佐敦 | 戴克里先浴場聖女蘇撒納堂司鐸 | |||
羅蘭度 | 聖馬爾谷聖殿司鐸 | 1150年9月22日 | 恩仁三世 | 羅馬天主教會總理、後來的教宗歷山三世 |
傑拉德 | 聖斯德望圓形堂司鐸 | 1151年3月2日 | ||
色斯奧·德·額我略 | 盧奇娜的聖老楞佐聖殿司鐸 | |||
若望·達·蘇特里 | 聖若望及保祿堂司鐸 | 1152年2月21日 | ||
恩理科·莫里科蒂 | 聖聶勒和聖亞基略大殿司鐸 | |||
若望·米爾科 | 聖思維及聖馬丁聖殿司鐸 | 1152年5月23日 | ||
柯冬·波尼卡斯 | 維拉布洛聖佐治聖殿執事 | 1132年3月4日 | 諾森二世 | 首席助祭 |
魯道夫 | 施德索利奧的聖盧西亞教堂執事 | 1143年12月17日 | 雷定二世 | |
加辛托·博波恩 | 希臘聖母堂執事 | 1144年12月22日 | 路爵二世 | 後來的教宗雷定三世 |
圭多·德·克雷馬 | 金碧地利聖母堂執事 | 1145年9月21日 | 恩仁三世 | 後來的對立教宗帕斯三世 |
若望·達·那不勒斯 | 聖色爾爵及伯古斯堂執事 | 1150年9月22日 | ||
傑拉·德·那慕爾 | 拉塔路聖母堂執事 | 1152年2月21日 | ||
奧托納·達·布雷西亞 | 卡斯洛的聖尼各老堂執事 | |||
伯納德·德·雷恩 | 聖葛斯默和達彌盎聖殿執事 | 1152年5月23日 |
在上述30位樞機裏諾森二世和路爵二世各自了冊封6位樞機、雷定二世冊封了5位樞機、恩仁三世冊封了12位樞機、帕斯二世冊封了1位樞機。
缺席選舉的樞機
[編輯]姓名 | 領銜教區/堂區/執事區 | 冊封樞機日期 | 冊封者 | 備註 |
---|---|---|---|---|
尼各老·比斯比亞 | 阿爾巴諾羅馬城郊教區主教 | 1149年12月16日 | 恩仁三世 | 駐斯堪的納維亞宗座使節[6][b]、後來的教宗亞德四世 |
羅那度·德·科萊迪梅佐 | 聖瑪策林及聖伯多祿堂司鐸 | 約1139年至1141年 | 諾森二世 | 卡西諾山修道院院長(外地樞機)[8] |
伯納德 | 拉特朗聖格肋孟聖殿司鐸 | 1144年12月22日 | 路爵二世 | 駐德國宗座使節[9][c]、聖伯多祿大殿總司鐸 |
額我略 | 波斯利亞的聖安傑洛堂執事 | 1143年12月17日 | 雷定二世 | 駐德國宗座使節[10][d] |
希爾德布蘭德·格拉西 | 聖猶士坦堂執事 | 1152年5月23日 | 恩仁三世 | 駐倫巴底宗座使節[12] |
註釋
[編輯]腳註及參考書目
[編輯]腳註
[編輯]- ^ John Paul Adams. Sede Vacante 1145.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英語).
- ^ Frederic J. Baumgartner. Behind Locked Doors: A History of the Papal Elections.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31. ISBN 0-312-29463-8 (英語).
- ^ Eugene III. The Holy See. [201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0).
- ^ Robinson, p. 526; Jaffé, p. 90.
- ^ Brixius, p. 23.
- ^ Zenker, p. 37-38.
- ^ 7.0 7.1 Jaffé, p. 20, 89
- ^ Ganzer, p. 94-97.
- ^ Zenker, p. 30.
- ^ Zenker, p. 49-50.
- ^ Jaffé, p. 20, 90.
- ^ Ganzer, p. 100-101.
參考書目
[編輯]- Ian Stuart Robinson, The Papacy 1073-1198. Continuity and Innov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 Philipp Jaffé, Regesta pontificum Romanorum ab condita Ecclesia ad annum post Christum natum MCXCVIII, vol. II, Leipzig 1888
- Johannes M. Brixius, Die Mitglieder des Kardinalkollegiums von 1130-1181, Berlin 1912
- Barbara Zenker, Die Mitglieder des Kardinalkollegiums von 1130 bis 1159, Würzburg 1964
- Klaus Ganzer, Die Entwicklung des auswärtigen Kardinalats im hohen Mittelalter, Tübingen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