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縣
安遠縣 | |
---|---|
縣 | |
坐標:25°14′45″N 115°22′16″E / 25.2458°N 115.3711°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江西省贛州市 |
面積 | |
• 總計 | 2,375 平方公里(917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346,435人 |
• 密度 | 146人/平方公里(378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160,257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342100 |
車輛號牌 | 贛B |
行政區劃代碼 | 360726 |
網站 | http://www.ay.gov.cn/ |
安遠縣在中國江西省南部、貢水支流濂江流貫,是贛州市所轄的一個縣、地處長江水系贛江上游和珠江水系東江源發源地,縣人民政府駐欣山鎮中山街1號。
歷史沿革
[編輯]安遠縣始建於南朝梁。大同十年(公元 544 年)析雩都縣置安遠縣,因境內「安遠水」(今濂江)得名。
隋開皇年間併入雩都縣,屬虔州(大業三(607)年改稱南康郡,唐又改虔州)管轄。
唐貞元四(788)年,劃雩都縣南部三鄉及信豐縣一里重建安遠縣。
唐天佑十(910)年,十國之吳合併虔州及韶州稱百勝軍,縣屬百勝軍。南唐升元元(937)年改百勝軍為昭信軍。
宋開寶八(975)年,改昭信軍為軍州;太平興國元(976)年復名虔州。紹興二十三(1153)年,改虔州為贛州。
元代實行行省制,改贛州為贛州路。至元十四年(1277),安遠縣併入會昌縣。至大三年(1310)又析會昌縣置安遠縣。
中華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廢除府制,安遠縣直屬江西省;次年實行道制,縣屬贛南道;民國十五年(1926)廢除道制,再次直屬江西省管轄。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中國共產黨設立贛西南蘇維埃政府贛南革命委員會,安遠縣歸其管轄;11 月初,贛西南蘇維埃政府贛南革命委員會改稱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贛南辦事處。次年(1931)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縣隸江西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8月改隸粵贛省。
為應對第一次國共內戰,南京國民政府自民國二十一年(1932)開始實行行政督察區制度。民國二十三年(1934),縣隸江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4月以後,改隸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安遠縣。20日起,縣隸贛州分區;11 月起隸屬贛西南行政區;1951年起隸屬贛州專區;1954年改贛州專區為贛南行政區;1964 年復名贛州專區;1971 年改為贛州地區;1999 年贛州撤地建市,安遠縣隸贛州市。
行政區劃
[編輯]欣山鎮、孔田鎮、版石鎮、天心鎮、龍布鎮、鶴子鎮、三百山鎮、車頭鎮、鎮崗鄉、鳳山鄉、新龍鄉、蔡坊鄉、重石鄉、長沙鄉、浮槎鄉、雙芫鄉、塘村鄉、高雲山鄉和九龍工業園。
地理
[編輯]安遠縣地處南嶺山脈的延續地帶,屬中低山與丘陵區。面積2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9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3.43%森林覆蓋率達83.4%。[3]
安遠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交通
[編輯]人口
[編輯]人口約35萬,以客家人為主。人口密度148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9.03‰,自然增長率7.05‰。[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遠縣市常住人口為346435人[5]。
文化教育
[編輯]至2004年底,全縣擁有幼兒園21所,小學212所,普通中學23所,職業學校1所。[4] 安遠縣是中國採茶戲的發源地。
風景名勝
[編輯]蓮花岩、無為塔,龍泉湖、永鎮橋、永清岩、燕子岩,獨立崬萬畝臍橙觀光園(安遠縣果業總面積達25.6萬畝,其中無公害臍橙面積達22.6萬畝,是全國第一個無公害臍橙生產示範基地縣)。
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23年安远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存档副本. [2009-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9).
- ^ 4.0 4.1 http://www.ay.gov.cn/aygk/dlwz/200811/t20081113_7387.htm[永久失效連結]
- ^ 2022年安远县人口常住户籍总人数口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红黑人口库. www.hongheiku.com.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