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立臺灣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40.112.115.226留言2006年11月10日 (五) 09:56 知名校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國立台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ile:Ntulogo.jpg
國立台灣大學校徽
校训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创办时间1928年設立台北帝國大學 1945年改為國立台灣大學
學校代碼0003
学校类型國立,綜合大學
校长李嗣涔
教师人數1,793
学生人數31,539
本科生人數17,689
研究生人數13,580
校址台灣台北市
校區市區
总面积1.6平方公里(台北市區) 344平方公里 (實驗林場)
網站http://www.ntu.edu.tw
位置
地图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英文簡稱NTU。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於1928年日本當時九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11949年國民政府遷至台灣後,取代了當時尚未在台復校的國立中央大學成為中華民國政府投注最多社會資源的大學。它是台灣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同時也是台灣校地面積最大的大學,約佔台灣總面積的1%,校總區位於台北市,並有醫學校區、法律社會科學院校區、農業試驗林場等機構。

台灣大學一向以追求學術思想自由、提升台灣高深學術研究及教學,進而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另外也以豐富的研究資源以及自由的校風著稱。

2005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推出的「5年500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獲得新台幣30億元的補助,獲選為發展國際一流大學之重點學校。

歷史

台灣大學醫學院之創立比台灣大學更早,可溯及1897年日人山口秀高在台北病院開設醫學講習所,1899年正式成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36年台北帝大醫學部成立而至今日。日治末期台北帝大有文政、理、農、醫、工5個學部,改組後依中華民國新制,分設系科,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加上理、醫、工、農共為6個學院、設22系。

另外,1919年台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設立,後更名台北經濟專門學校,1947年1月併入台灣大學法學院,台灣大學法學院因此於1948年8月增設商學系,商學系於1985年分為工商管理學系、會計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貿易學系,此四系於1987年組建為台灣大學管理學院。之後院系逐步增加,1967年開辦新制夜間部(三系),1993年公共衛生學院、1997年電機學院、1999年法律學院、2003年生命科學院相繼成立,2004年已有11個學院、54個學系、96個研究所(其中84個設有博士班)及進修學士班(含夜間部),學生人數已增至31539人。

學校象徵

校徽

File:Ntulogo.jpg

台灣大學的校徽完成於虞兆中校長任內。1981年12月開始競圖,於1982年校慶時公布,共眭澔平、謝鎮源、姚克毅三位得獎人,但獲選圖案後經游光義與三位得獎人再加修改,正式成為校徽。

台灣大學校徽主要圖樣由傅鐘椰子樹所構成。

  • 傅鐘:作息定時,生活有序,俾聞聲惕厲,精進不已。
  • 椰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臺大的校徽更增加了椰樹抽芽的意象,象徵生生不息的大學精神。
  • 圖案中之梅花布局,藍白設色及雷文邊緣,乃融合立國精神與文化傳統之精蘊,庶「臺大人」之三復斯義焉。

校歌

台灣大學行政大樓(市定古蹟)

台大的舊校歌由許壽裳教授所作,刊載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刊】第1期(1947年10月1日)。於第6期(1947年12月16日)刊出蔡繼琨先生的曲譜。

新校歌是1963年12月17日第682次行政會議討論通過沈剛伯教授所作新詞,並請趙元任先生譜曲。五年後,1968年12月5日之896次行政會議討論後新校歌正式頒布。

除新舊校歌之外,還有地下校歌。地下校歌為鄧雨賢作曲,李臨秋填詞的望春風

校訓

台灣大學的校訓為「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其他

雖然並未經過正式選舉,大王椰子杜鵑花是被較多台大學生認同的校樹與校花。

研究重點

近來重要之研究領域包括:

學校環境

2005年台大舉辦全校票選活動,票選出「台大十二景」,分別為新總圖書館醉月湖椰林大道與舊校區、傅鐘台大校門傅園溪頭大學池舊醫學院大樓生態池舟山路校總區農場共同三松

校總區

File:NTUPortalRichy.jpg
國立台灣大學校門

台大校總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地址為臺北市大安區學府里17鄰羅斯福路四段1號,郵遞區號為10617,占地 108.47 公頃,也是台北帝國大學舊址,為全校行政及大部份學院系所的總部,包括總辦公處、文、理、工、社科、生物資源暨農、管理、生科、電機資訊、海洋等各學院、系、所、夜間部、圖書館等。此外尚有農業陳列館、農業試驗場、家畜醫院、漁業生物試驗所、水工試驗所、女生宿舍六棟、研究生宿舍二棟,而男生宿舍八棟及一部份教職員宿舍,則建於校總區四週。

從羅斯福路及新生南路校門進入台大校總區後,即是有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的椰林大道,兩側種植大王椰子,這項設計在帝大時期就已經存在,但終點只到四號館。椰林大道兩旁種有杜鵑花,是台大的校花。椰林大道兩旁和校舍之間常見的植物有樟樹龍柏,這兩種植物主要是在國民政府來台灣後種植的植物。

台大的建築特色奠定於帝大時期,為當時的總督府營繕科所設計。採用羅馬式的建築風格,大量使用「拱門」、「門庭」的設計,展現空間上的層次,強調入口的位置。內部的設計也採用迴廊式的設計。建於帝大時期的建築包括一號館、二號館、文學院、四號館等,建築外牆貼有13溝面磚。其中一號館的拱門入口有兩個,有別於他棟建築。文學院的拱型窗為四個一組,且在建築的兩端有收頭的設計。

校內道路

2004年3月台大總務長在校園規劃會議中提議要將台大校總區內主要道路命名。這是由於台大在1980年代開始,規定校內建築物必須要有一些共同的設計,造成之後新建建築物相似性過高,使得太多人在台大校總區內迷路。經過校園規劃小組的討論,終於在2005年4月的校務發展會議中決議道路名稱。命名方式是以該條道路裡較具代表性的植物為名。此外,自銘傳國小到基隆辛亥路口的這條路原屬於北市府的舟山路(為基隆路的前身),經過與市府長期的交涉後,於1999年收回為校內用地。

  • 椰林大道(Royal Palm Blvd.),校門口至振興草坪。
  • 小椰林道(Palm Ave.),椰林大道至理學院思亮館。
  • 蒲葵道(Fan Palm Ave.),新月台至小椰林道。
  • 水杉道(Water Fir Ave.),小椰林道至電資院(電機二館)。
  • 垂葉榕道(Banyan Ave.),椰林大道至綜合體育館。
  • 楓香道(Sweetgum Ave.),水杉道至語言中心。
  • 欒樹道(Golden Rain Ave.),鹿鳴廣場至基隆路。
  • 桃花心木道(Mahogany Ave.),小椰林道至楓香道。

法、社學院校區

臺大法學院校舍於1996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及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及經濟學系、公共衛生學院,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法律學院地址為台北市徐州路16號,占地4.75 公頃(台北經濟專門學校舊址),除教室及行政大樓外,尚有男女學生宿舍各二棟。目前(2006年)正規畫遷至校總區,未來轉交進修推廣部使用。

醫學院校區與台大醫院

臺大學醫院舊院區

其他校地

學生活動

杜鵑花節

台灣大學的杜鵑花節屬於校內最大活動,其目標主要是辦理學系博覽會為主,其後發展出社團聯展、校內博物館的參觀、表演活動。吸引全臺灣各地的高中生前來參觀。

台大在1958-1959年間,因為陽明山的工程關係,由園藝學系杜賡甡教授接手在陽明山上大量的杜鵑花,使得台大擁有大量的杜鵑花。而台大校方在始於1997年(民國86年)開始,利用每年三月趁杜鵑花盛開之際,讓人到臺大賞花同時也認識臺大,所以創辦了杜鵑花節。

詳見台灣大學杜鵑花節條目

畢業典禮

國立台灣大學每年六月份於綜合體育館舉行全校畢業典禮,以歡送全校畢業的同學。典禮的流程包含校長致詞、貴賓致詞、教務長推薦應屆畢業生、頒發各學院博士班應屆畢業生學位證書、頒發各學院碩士班應屆畢業生學位證書、頒發大學部暨進修推廣部應屆畢業生學位證書、畢業生代表致謝詞、畢業生向師長行謝師禮、畢業生向家長行謝恩禮、唱校歌及禮成。

原本於舊體育館舉辦畢業典禮時,因為容納人數有限,故分為兩場次舉行:上午為大學部畢業典禮、下午為研究生畢業典禮。每位畢業生能擁有兩張觀禮證、畢業生入場時需著學士服或碩士博士服、家長進場時須持號碼牌,往往造成舊體館內大爆滿。2000年6月17日,最後一次於舊體育館舉辦畢業典禮,邀請當時新上任總統陳水扁先生致詞。爾後台大新體育館落成,2001年6月首度在新體育館舉辦畢業典禮,舊體育館的擁擠人潮遂宣告進入歷史。

2006年6月4日,畢業典禮由李嗣涔校長帶領畢業生走校園展開序幕,並請到法鼓山聖嚴法師為在座畢業生祝福演講,勉勵畢業生應「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然後確認一個大方向,勇往直前,不斷地努力」。

藝術季

2006年藝術季期間掛在普通大樓的掛畫

為了提升台大學子的文化涵養,台灣大學自1995年起,特於每年的5月在校園中舉行為期將近1個月的藝術季活動,請來校內的學生社團與校外的表演團體做各項表演。表演內容豐富多元,包含各項藝文活動,例如電影節、靜態展覽、裝置藝術等。以2006第12屆台大藝術季為例,中午時間在鹿鳴廣場會有學生的樂器演奏或是表演藝術工作者的默劇演出,或是於其他時間進行藝術方面的演講,例如相聲、電影欣賞、肢體語言表達等訓練課程……。

校園徵才博覽會

每年三月是企業進入校園徵才的旺季,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由台大學務處畢業生就業輔導組和某人力銀行共同舉辦。1998年起,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以名為VISION 1998的名稱現身,每年一度吸引大批廠商在椰林大道上設攤徵才(2005年有177家廠商設攤,2006年更達到181家廠商。),設攤行業包括電子、電腦、通訊網路、光電、汽車、工程、電信、空運、海運、食品、化妝品、清潔用品、文化事業、銀行、保險、證券、政府單位及研究機構等不同產業,現場更有徵才活動專刊宣傳廠商提供的暑期工讀機會,校方也邀請校友回校分享工作經驗,或舉辦演講等,協助準社會新鮮人進入職場。

歷任校長

日治時期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中華民國治台之後

學院、學系及研究所

修業年限及學位: 文、理、社會科學、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公共衛生、電機資訊、法律、生命科學院之修業年限,除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之獸醫學系、進修推廣部各學系為5年外,其他各學系均為4年,畢業後分別授予文學學士、理學學士、地理環境資源學學士、政治學學士、經濟學學士、社會學學士、社會工作學學士、工學學士、農學學士、獸醫學學士、管理學學士、公共衛生學學士、法學學士學位。醫學院藥學系、護理學系、醫事技術學系、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之修業年限亦為4年,畢業後分別授予藥學學士、理學學士學位。醫學系為6年,另加實習一年,牙醫學系為5年,另加實習一年,畢業後授予醫學學士、牙醫學學士學位。


  • 法律學院
    • 法律學系暨研究所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 農藝學系暨研究所
    •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農業化學系暨研究所
    • 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暨研究所
    •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暨研究所
    • 畜產學系暨研究所
    • 農業經濟學系暨研究所
    • 園藝學系暨研究所
    • 獸醫學系暨研究所
    • 農業推廣學系暨研究所
    •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昆蟲學系暨研究所
    • 食品科技研究所
  • 公共衛生學院
    • 公共衛生學系
    • 職業醫學與公共衛生研究所
    • 流行病學研究所
    • 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
    • 環境衛生研究所
    • 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預防醫學研究所
  • 進修推廣部(2007學年度起停止招生)
    • 中國文學系
    • 外國語文學系
    • 歷史學系
    • 法律學系
    • 企業管理學系(2006學年度起停止招生)

研究中心

  • 國家級研究中心
    •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
    •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 綜合災害研究中心
  • 一級研究單位
    • 人口性別研究中心
    • 環境保護暨職業安全衛生中心
    • 凝態科學研究中心
    •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 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
    • 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 資訊電子科技整合研究中心
    •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 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 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

標本館與展覽廳

知名校友

(依照姓氏之漢語拼音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或請見Category:國立臺灣大學校友)

姐妹學校

國立台灣大學約與180所海外之大學締結姐妹校合約,國立臺灣大學簽約學校一覽表

社區關係

在台大圖書館前廣場玩耍的小孩

台大植栽覆蓋率高,宛如自然公園,自然生態豐富。對缺乏遊憩場所,公園綠地的台北居民是個天堂,常見到社區居民,老人出來散步,小孩騎著小腳踏車。台北鳥會也常到台大賞鳥。步道協會亦在台大校區設計自然步道與數學步道,提供兒童趣味學習的資源。

台大周邊NGO密度頗高,無非是由於台大資源豐富,許多台大教授甚至是NGO的主持人。豐富的文史資源,芳蘭三塊厝、寶藏巖台鐵新店線及鐵路宿舍、自來水博物館紫藤廬、溫州街、青田街日式宿舍,見證大時代的一切。其中溫州、青田街日式宿舍還是台大的教職員宿舍。

台灣多元的宗教信仰,台大學生為數不少基督教或者是天主教徒,新生南路上的教會,一字排開,如真理堂等,更是大安區的特色。

2000年開始,台大校方意識到社區跟學校之間需要互動,讓社區民眾更親近校園。於是先將大門廣場的圍牆降低,接著將新生南路側圍牆上鐵欄杆撤除,留下大約1公尺高的鋼筋混泥土圍牆。並且在舉辦大型活動時,邀請社區民眾參觀,甚至參與。

但台大不是與所有的社區居民關係良好。帝大時代蠻橫的徵收校地。威權時代人民對政府決策不會多加表達意見。原先芳蘭山下的芳蘭陳家土地成為台大土地一部分。其中一塊,荒廢的舊男八舍,如今是機械系使用,只見大門深鎖,監視器監視來往一切。看到原先屬於自己土地被徵收,而今利用率不高,令原先地主傷感,對台大觀感不佳。未來台大校方如何處理與芳蘭陳家的恩恩怨怨,是歷史所帶來的包袱,需要有智慧的解決方案。

注釋

  1. 當時日本政府創辦的台北帝國大學,無論在學校治理權上還是在招收學生上,日本人都佔有優勢地位,學制上更是完全的日式大學。而類似相同情形的韓國首爾大學,則由於國情和價值觀的不同,不認同自己學校的前身日本京城帝國大學的成立時間為建校時間。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台灣大學,是台灣大學全新的起點。
  2. [1]

相關連接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