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修订间差异
←清空全部内容 |
小 取消203.185.11.231 (对话)的编辑;更改回李勁曇的最后一个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noteTA |
|||
|1=zh:英吉利海峡; zh-hans:英吉利海峡; zh-hant:英吉利海峽; zh-hk:英倫海峽; |
|||
|d1=大陆:英吉利海峡;台灣:英吉利海峽;香港:英倫海峽; |
|||
}} |
|||
{{Infobox Country |
|||
|国家名称 = {{lang|fr|République française}}<br />法蘭西共和國 |
|||
|国名 = 法国 |
|||
|国旗文件名 = Flag of France.svg |
|||
|国徽文件名 = Armoiries république française.svg |
|||
|国家位置图片文件名 = LocationFrance.png |
|||
|国家首都名称 = [[巴黎]] |
|||
|最大城市名称 = [[巴黎]] |
|||
{{Infobox_entry|'''[[国庆日]]'''|[[7月14日]](紀念[[1789年]][[巴士底日]])}} |
|||
|国土面积数据 = 675,417 (包括海外属地)/543,965 (不包括海外属地) |
|||
|面积排名 = 41名(包括海外属地)/第47名(不包括海外属地) |
|||
|水域率百分比 = 0.26 |
|||
|官方语言 = [[法语]] |
|||
|总人口数据 = 64,473,140 (2008年1月) |
|||
|人口排名 = 20 |
|||
|人口密度数据 = 114 |
|||
|人口密度排名 = 68 |
|||
|主要节日 = |
|||
|政治体制 = '''[[共和制]]'''——<br />[[半总统制|半总统]][[半议会民主制]] |
|||
|国家元首职称 = 总统 |
|||
|现任国家元首名字 = [[尼古拉·萨科齐]] |
|||
|政府首脑职称 = 总理 |
|||
|现任政府首脑名字 = [[弗朗索瓦·菲永]] |
|||
|货币单位 = [[欧元]]('''€''',EUR) |
|||
|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2.232万亿[[美元]] |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35,404[[美元]] |
|||
|中央银行 = [[法兰西银行]](Banque de France) |
|||
|人类发展指数 =0.952(<font color="#009900">高</font>,[[2007年]]) |
|||
|国家格言 = {{lang|fr|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br />(<small>[[法语]]:[[自由、平等、博愛]]</small>) |
|||
|国歌名称=[[马赛曲]] |
|||
|时区 = [[UTC]][[UTC+1|+1]]<br />[[夏时制]]:[[UTC]][[UTC+2|+2]] |
|||
|国际域名缩写 = [[.fr]] |
|||
|国际电话区号 = +33}} |
|||
{{Portal}}'''法蘭西共和國'''([[法语]]:{{lang|fr|'''République française'''}}),簡稱'''法國''',位于[[歐洲]][[西欧|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意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 |
|||
'''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因而成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對議案擁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否決權|否决权]]。法国也是[[欧盟]]和[[北约]]創始會員國之一,亦是《[[申根公約]]》的成員國。 |
|||
== 歷史 == |
|||
{{main|法国歷史|法兰克|法蘭西殖民帝國}} |
|||
[[File:Prise de la Bastille.jpg|left|200px|thumb|[[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和军队攻陷[[巴士底监狱]],使这天成为[[法国国庆日]]。]] |
|||
法国最早的根源大約在[[10世紀]],[[查理曼帝國]]分裂;根据[[843年]]《[[凡尔登条约]]》,東部的部分形成現下的[[德國|德意志]],中部是在后来逐渐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則逐漸成為现在的'''法蘭西'''。经历过与[[英国]]交战足足116年的[[百年战争]]后,在[[15世紀]]末,法国逐渐地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直到[[1789年]]爆發的[[法国大革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并开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民主制]];法兰西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small>([[法语]]:'''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small>这三个词就是从[[法国大革命]]中来的。而且在[[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直到[[1804年]][[拿破仑]]成为[[法国君主列表#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或称[[拿破仑帝国]]),结束了短暂的共和国岁月。 |
|||
其后,法国於[[1848年]]因在[[国民议会]]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底下,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國]],并由[[拿破仑三世]]担任[[法国总统|总统]],直至[[1852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创立,「帝制恢复」。 |
|||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再次恢复[[共和制]](创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三共和]]),並一度于[[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間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個[[无产阶级]]的[[专政]][[共产政权|政权]]:[[巴黎公社]],但随即被推翻。然後法国民众在[[普鲁士]][[普鲁士军队|军队]]撤走后,又再次恢复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三共和]]。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三共和]]终于到[[1940年]]被[[纳粹德国]]([[第三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所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建立[[法兰西流亡政府|流亡政府]],稱為「[[自由法國]]」,與「[[納粹德國]]」的附庸「[[維琪法國|維希政權]]」抗衡;抗戰其間,再改名為「[[戰鬥法國]]」。 |
|||
战后,[[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由[[戴高樂將軍]]开始。雖然法蘭西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战胜国,但是亦在这两次戰爭中損失慘重。[[1958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戴高樂將軍]]宣布結束「舊憲法」([[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推行「新憲法」([[法国宪法]]),[[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第四共和]]結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即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 |
|||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时,汲取了前幾次[[议会民主制]]失敗的教訓,因此開始创立并执行[[半总统制|半总统]]半[[議會民主制]]([[雙首長制]]),维持到现时法国的[[政体]],并未改变。而最近幾年法国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例如在[[1999年]][[歐元]]的流通就是一例。今天,法国站在[[欧洲]],尋求在更多領域進行更密切合作的最前端。 |
|||
== 政治 == |
|||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国)的[[憲法]]於[[1958年]][[9月28日]]由法国民眾全體公民投票通過。[[1958年]][[10月4日]]制訂的憲法決定了第五共和國的國家[[政体]]運作方式。此後憲法經歷多次修訂,它大大增強了[[行政機關]]與[[議會]]的關係。 |
|||
[[法國總統|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由[[普選]]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2000年]][[9月24日]]法国全民公決之後確立總統任期5年制);并由總統任命[[法国总理|總理]],和根據[[法國憲法]]第8條,總理的提名来任命政府其他成員。總統主持內閣會議,頒佈法律;总统亦是三軍統帥。另外,根据宪法第16条,在面臨重大危機時,总统擁有採取非常措施的權力,例如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启动[[动员令|全国动员令]]等等。根据宪法第20和21条,在總理的領導下,政府決定並主管國家的政策;領導政府的運作,保證法律的實施;政府向議會負責。 |
|||
[[尼古拉·萨科齐|-{zh-hans:尼古拉·萨科齐; zh-hant:薩科齊; zh-hk:薩爾科齊;}-]]是现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国)的第六任总统,他於2007年5月16日正式就任;[[弗朗索瓦·菲永]]则於2007年5月17日被[[尼古拉·萨科齐|-{zh-hans:尼古拉·萨科齐; zh-hant:薩科齊; zh-hk:薩爾科齊;}-]]任命為现任的[[法国总理]]。 |
|||
[[國民議會]]<small>([[法语]]:'''Assemblée nationale''')</small>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總共有577名[[議員]],每名議員代表單一的[[選區]]。議會成員由民眾直接选举產生,任期5年。法國總統有權解散國民議會。 |
|||
[[參議院]]<small>([[法语]]:'''Sénat''')</small>總共有321名參議員,參議員由一個選舉機構選舉產生,任期9年;而且每3年更換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在[[2004年]][[9月]]以後,參議員的任期縮短為6年;並且在[[2010年]]增加席次至346席。参议院的[[立法]]職能受到限制;當兩個[[議會]]意見不同時,國家議會擁有[[最後裁決權]]。政府對議會的議事日程有很大的影響力。 |
|||
== 行政區劃 == |
|||
[[File:Fr-map.jpg|right|250px]] |
|||
{{main|法国行政区划|法国城市}} |
|||
=== 本土行政区划 === |
|||
[[File:France cities.png|thumb|right|[[法国城市]]。]] |
|||
法国有26個'''[[大區]]'''([[行政区]]的一种,本土有22個)<small>([[法语]]:'''Régions administratives''')</small>,這些[[行政區]]再進一步分割成100個'''[[省]]'''(本土有96個)<small>([[法语]]:'''Départements''';[[中文官方译名|中文翻译]]:'''[[区份]]'''、'''[[省]]'''、'''[[县]]''')</small>。這些[[區份]]都主要被按字母順序編號,這些號碼被用于[[郵遞區號]]或[[車輛牌照]]。[[省]]由'''[[專區]]'''<small>([[法语]]:'''arrondissement''')</small>組成,每個[[專區]]被分為幾個'''[[鄉]]'''<small>([[法语]]:'''canton''')</small>,每個[[鄉]]包括幾個'''[[市鎮]]'''<small>([[法语]]:'''commune''')</small>;而[[市鎮]]是[[法国行政区划|法国最小的行政区划單位]]。 |
|||
=== 海外区份及殖民地 === |
|||
{{main|法国海外区份|法兰西殖民地}} |
|||
在[[法国海外区份|海外的區份]]是[[法兰西殖民地|法国的前殖民地]],這些地區在法国享受著與[[欧洲|歐洲國家]]相似的待遇。他們可以被認為是法国的一部分,或[[歐盟]]的一部分。 |
|||
法國的海外屬地包含: |
|||
*4個海外省份(départements d’outre-mer, DOM):[[瓜德罗普|-{zh-hans:瓜德罗普; zh-hant:哥德洛普;}-]](Guadeloupe),[[马提尼克|-{zh-hans:马提尼克; zh-hant:馬丁尼克島;}-]](Martinique),[[法属圭亚那|圭亞那]](Guyane),[[留尼汪|留尼旺島]](La Réunion)。 |
|||
*5個海外領地(collectivité d’outre-mer):[[法屬玻里尼西亞|-{zh-hans:法属波利尼西亚; zh-hant:法屬玻里尼西亞; zh-hk:法屬波利尼西亞;}-]](987)(Polynésie française),[[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zh-hans:沃裡斯伏塔那群島; zh-hant:瓦里斯和福塔納群島; zh-hk: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986)(Wallis et Futuna),[[馬約特|-{zh-hans:马约特; zh-hant:美特; zh-hk:馬約特;}-]](976)(Mayotte),[[聖皮埃爾和密克隆|-{zh-hans: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zh-hant: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 zh-hk: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975)(Saint-Pierre et Miquelon),[[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法屬南極領地]](Les 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 |
|||
*1個特殊行政單位(Statut spécifique):[[新喀里多尼亞]](La Nouvelle Calédonie)。 |
|||
<small>请参见:[[境外领#法国|海外領地]]和[[法国行政区划#海外|海外地區]]</small> |
|||
== 地理 == |
|||
{{main|法国地理}} |
|||
法國地理面積551,695平方公里,法国地勢複雜,西部和北部地區為[[滨海平原]],法国在此濱臨[[英吉利海峡]]、[[北海]]和[[大西洋]]。南部地區有[[比利牛斯山脈|-{zh-hans:比利牛斯山脈; zh-hant:庇裡牛斯山; zh-hk: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阿爾卑斯山地]],中南部還有[[中央高原]]。主要的[[河流]]有[[盧瓦爾河]]、[[羅訥河]]、[[加龍河]]和[[塞納河]]等。 |
|||
巴黎的塞纳河左岸涵盖了塞纳河畔一个整体的扇形区域。在巴黎市区内如果你乘船由塞纳河顺流而下,船首左侧所展现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风光。塞纳左岸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见证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创建初期的历史遗迹。 |
|||
<small>请参见:[[英吉利海峽]]、[[法国国家公园]]、[[法國河流]]、[[法國山脈]]和[[法國島嶼]]</small> |
|||
== 經濟 == |
|||
{{main|法国经济|法国金融|法国企業列表}} |
|||
[[File:IMG 0133(Eiffel in Evening).jpg|thunb|right|110px|法國的[[艾菲爾鐵塔]]]] |
|||
[[File:Esplanade-de-la-defense.jpg|thunb|right|110px|法國[[巴黎]]是法國的心臟地帶]] |
|||
[[File:A380 Reveal 2.jpg|thumb|首架完成的[[空中巴士A380]]]] |
|||
[[法国经济]]結合了[[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經濟]]以及[[法国政府|政府]]干預。[[法国政府|政府]]在各個[[行業]]的主要版塊依然有重要影響;在[[鐵路]]、[[電力]]、[[航空]]和[[電訊企業]],政府還擁有主要的控制權。從[[1990年代]]初開始,[[法国政府]]就一直在逐漸放寬對這些版塊的控管,并正在緩慢地釋出在[[法國電信]]、[[法國航空]]以及[[保險]]、[[金融]]、[[國防企業]]的控股份額。除此之外,肥沃的田土、[[现代农业技术|先進的技術]]以及[[法国农业津贴|政府的補助]]使[[法国]]成為[[西歐]]領先的[[农产业|農業生產]]的[[国家]]。 |
|||
作為八大工業國之一,法國名義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排行第六或第七。<ref>{{cite web|url=http://www.ft.com/cms/s/0/abe2ffc4-c08b-11dc-b0b7-0000779fd2ac.html|title=UK slips behind France on economy}}</ref>法國與[[歐盟]]其餘十一個成員國在1999年1月1日開始使用[[歐元]],到2002年才全面取代[[法國法郎]](₣)。<ref>{{cite news|url=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826000/18265642.stm|title=法郎流通六百年為歐元所代|publisher=BBC新聞|date=2002年02月18日}}</ref> |
|||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法國在2004年是世界上第五大出口國家、第四大製成品入口國。2003年,法國是經合組織中第二大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投資總額大約470億歐元。<ref>{{cite news|url=http://www.acs.gov.cn/cms/www/news/2341635569195.cgp|title=2004年美国本土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达创纪录的2520亿美元|publisher=中國產業安全指南|date=2005-06-01}}</ref>同年,法國公司的境外投資總額達573億歐元,僅次於[[美國]]的1738億歐元,超過了[[英國]]的553億歐元,在經合組織中排行第二。 |
|||
根據經合組織2005年的數據,法國是八大工業國中生產力(=[[國內生產總值]]/工作時數)最高的國家。<ref name="Labour2003">{{cite web |author=[[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publisher= |year=2005 |url=http://ocde.p4.siteinternet.com/publications/doifiles/012005061G006.xls |title=Labour productivity 2003 |format=[[Microsoft Excel]] |accessdate=2006-04-20}}</ref>2004年,法國的每個工作小時的[[國內生產總值]]為47.7美元,美國則為46.3美元,德國42.1美元,英國39.6美元,而日本則為32.5美元。<ref name="GDP/hour2004">{{cite web |author=[[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publisher= |year=2005 |url=http://www.oecd.org/dataoecd/30/40/29867116.xls |title=Differentials in GDP per capita and their decomposition, 2004 |format=[[Microsoft Excel]] |accessdate=2006-04-20}}</ref> |
|||
<small>请参见:[[法国工业]]、[[法国商业]]、[[法国农产业]]和[[法国旅游业]]</small> |
|||
====法國農業==== |
|||
{{main|法國農牧業}} |
|||
法國畜牧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較快。80年代初[[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產值比重大致保持在55%和45%左右。另外農場平均規模不斷擴大,根據1980年度農業普查,平均規模已經超過25公頃。這些大農場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ref name="cc">《中國大百科》</ref> |
|||
畜牧業集中在[[諾曼底]]、[[布列塔尼]]和中央高原。中央高原以養牛業為主,布列塔尼以養豬為主,西北部則以養羊為主。當地養禽業較普遍,[[鵝肝]]就是有名的出口食品。 <ref name="cc" /> |
|||
農業方面,法國盛產[[小麥]]、[[大麥]]、[[玉米]]、[[葡萄酒]]、酪農產品、糖製品、[[水果]]及[[蔬菜]]等等。<ref>{{cite web|url=http://www.state.gov/r/pa/ei/bgn/3842.htm|title=France}}</ref> |
|||
=== 货币 === |
|||
{{main|法郎|欧元}} |
|||
[[1999年]][[1月1日]],法国和其他11個[[欧洲|歐洲國家]]共同參與使用[[歐元]],並在[[2002年]]初正式開始使用[[歐元]][[硬幣]]和[[紙幣]],完全取代之前的[[法郎]]。欧元与法郎之间的汇率固定为1998年12月31日的比价,即1欧元兑换6.55957法郎。 |
|||
=== 通讯 === |
|||
{{main|法国通讯}} |
|||
=== 交通运输 === |
|||
{{main|法国交通}} |
|||
==== 铁路 ==== |
|||
{{main|法国铁路系统}} |
|||
==== 公路 ==== |
|||
{{main|法国高速公路|法国道路网络}} |
|||
== 人口 == |
|||
{{main|法国人口|法国人口普查}} |
|||
根据[[2008年]][[1月1日]][[法国人口普查]][[统计|统计数字]]显示,法国约有人口64,473,140,若不包括[[法国海外领地|海外领地]]和[[法国海外地区|海外地区]]<small>(简称:'''DOM'''、'''TOM''')</small>则为61,875,822人 。另外法国大概有60万华人,主要以温州人和(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印支华人为主。 |
|||
== 語言 == |
|||
{{main|法语}} |
|||
法国官方[[語言]]為[[法語]];然而,最近[[法国政府]]開始鼓勵[[學校]]和[[法国政府机构|政府機構]]使用一些[[法国方言|地方語言]],例如:[[巴斯克語]]、[[布列塔尼語]]、[[阿爾薩斯語]]<small>(屬[[德語]])</small>、[[弗拉芒語]]<small>(屬[[荷蘭語]])</small>、[[科西嘉語]],[[朗格多克語]], [[普羅旺斯語]] 等;一些[[學校]]開始教授當地[[方言]],但是[[法語]]依然是全國官方語言。[[阿爾薩斯人]][[英語]]正在成為法国第二[[語言]]。{{Fact|time=2007-09-08T09:30:23Z}}[[布列塔尼人]]中的一些[[農村]][[居民]]以[[布列塔尼語]]為[[口語]]。[[科西嘉人]]日常生活中亦常用當地的兩種[[方言]]:一種與[[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相近,另一種與[[撒丁島]]北部[[方言]]相近。 |
|||
<small>请参见:[[阿尔萨斯英语]]和[[法语方言]]</small> |
|||
== 宗教 == |
|||
{{main|法国宗教|法国国教|法国宗教历史}} |
|||
[[法国宗教|法国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新教|基督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
|||
*[[基督教]] |
|||
**[[天主教]]:有[[教徒]]4500多萬。全國分17個[[教省]],90個[[教區]]。 |
|||
**[[新教|基督新教]]:比較大的[[教派|派別]]有[[長老宗]]和[[信義宗]]。 |
|||
**[[東正教]]:有[[教徒]]約53萬人。其中約30萬在[[巴黎]]。另外,法国有[[亞美尼亞]]正[[教徒]]約18萬人。 |
|||
*[[伊斯蘭教]]:是法国的第二大[[宗教]]。有[[伊斯兰]]教徒約200萬人,其中75萬人集中在[[巴黎]]。 |
|||
*[[猶太教]]:有[[教徒]]54萬人,主要分佈在[[巴黎]]。 |
|||
== 文化 == |
|||
{{main|法国文化}} |
|||
[[法国文化]]富有多元性,[[13世纪]]以来法国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哥德文化|哥德式]]和[[天主教]]式融合的风格。[[现代]][[法国文化]]则因为经历了许多挫折,例如[[百年战争|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王国|法国王朝]][[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政体|专政时代]]、[[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普法战争]]、[[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等等,这一切都对[[法国文化]]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蹂躏践踏,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不断涌现和产生出新的[[文化融合]]来,造就出今天的[[法兰西文化]];然而,这自然就与古代古典的法兰克文化相对地显得曲折离奇和大相径庭了。 |
|||
=== 文化史 === |
|||
{{main|法国文化史}} |
|||
从[[欧洲历史|历史]]的角度来讲,法国在远久的历史中,就一直夹杂着[[古罗马]][[古典文化|古典的文化气息]]和以前被认为“[[蛮族]]”的[[法兰克人|法兰克]]、[[哥特人]]和[[高卢人]]的文化特色;这一点在后来瀕临[[罗马帝国]]灭亡的3世纪到4世纪彰显得更为鲜明;法兰克地区的蛮族群越境进入古罗马在现今法国的疆界中进行[[军事]][[政治]]和[[文化]][[习俗]]等等领域上的入侵,再加上[[基督教]]得到在罗马帝国的[[合法性|合法地位]]([[311年]]颁布[[罗马皇帝]]《[[米兰法令]]》)甚至[[国教|国教地位]]([[392年]]成立[[罗马天主教会|罗马基督天主教会]],或称[[梵蒂冈教会]]);种种原因为这一文化糅合的色彩进一步推进罗马帝国[[法兰克地区]][[罗马行省|行省]]而产生出崭新的“[[法兰西文化]]”提供了客观、有利和大势所趋的条件;文化糅合这一点不仅能从当时4世纪罗马帝国[[法兰克行省]]的市镇和村庄生活中看到——[[古罗马文化|古罗马式]]的建筑与新兴蛮族风味的[[基督教堂]]兴起、蛮族生活方式进入[[罗马人]]体系中等等;甚至连罗马帝国官方的军队管理形式也受到了[[法兰克文化]]客观上的“入侵”——法兰克、[[斯拉夫人|斯拉夫]]和[[德意志人]]的大量[[民族大遷徙|移民]]改变了[[罗马军团]]在[[古罗马军营|军营]]里面的[[古罗马军队管理|管理和训练形式]]。种种客观的历史迹象综合起来,法兰克与古罗马的文化是相糅合而产生出崭新的[[中世纪#文化|中世纪文化]],法兰西文化又在中世纪主流文化中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古罗马文化]]与[[法兰西文化]]平等地相辅相成:法兰西受到古罗马文化渲染而演成文化同化或是进步,而古罗马又从法兰克的大量[[民族大遷徙|移民]]中领会到了蛮族训练军队和[[古罗马政治|管理民众的方式]]甚至是他们的文化特徵,从而巩固罗马帝国对人民的统治。 |
|||
=== 文学 === |
|||
{{main|法国文学|法国文学史}} |
|||
==== 文学家 ==== |
|||
{{main|法国文学家}} |
|||
=== 戏剧 === |
|||
{{main|法国戏剧|法国舞台剧|法国戏剧史}} |
|||
==== 戏剧家 ==== |
|||
{{main|法国戏剧家|法国演员}} |
|||
=== 體育 === |
|||
{{main|法国体育}} |
|||
*[[法國網球公開賽]](Internationaux de France de Roland-Garros) 是巴黎舉行的一項[[網球大滿貫]]賽事,每年五至六月舉行。 |
|||
*[[環法單車賽]](Le Tour de France) 是法國每年的單車賽盛事,每年夏季七月均會舉辦。 |
|||
*1938年及1998年,主辦[[世界盃]]足球賽,更於1998年決賽以3比0擊敗[[巴西]]隊奪得冠軍。 |
|||
*1900年及1924年,[[巴黎]]兩次主辦夏季[[奧運會]]。 |
|||
*第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4年[[夏慕尼]](Chamonix)舉行,其後兩次於1968年[[格勒諾布爾]](Grenoble),1992年[[阿爾貝維爾]](Albertville)主辦。 |
|||
==== 体育家 ==== |
|||
{{main|法国运动员}} |
|||
*[[齐达内]]Zinedine Zidane 為法國近年優秀的運動員,帶領法國奪得1998年世界盃冠軍。亦曾於1998年、2000年及2003年被選為[[國際足球協會]](FIFA)[[世界足球先生]]。 |
|||
=== 哲学思想 === |
|||
{{main|法国哲学|法国哲学史}} |
|||
==== 思想家 ==== |
|||
{{main|法国思想家}} |
|||
[[让•梅叶]](1664—1729)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著有《遗书》。 |
|||
[[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
|||
[[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政治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 著有《哲学辞典》。 |
|||
[[卢梭]](1712—1778)是法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启蒙思想家。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及自传《忏悔录》。 |
|||
[[巴贝夫]](1760—1796)是法国革命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 |
|||
[[让一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 作品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与虚无》《恶心》《恭敬的妓女》。 |
|||
[[阿尔贝·加缪]](1913-1960)Albert Camus 法国作家。 作品《局外人》。 |
|||
=== 音乐 === |
|||
{{main|法国音乐|法国音乐史}} |
|||
==== 主要的音乐家与乐队 ==== |
|||
{{main|法国音乐家|法国乐队}} |
|||
=== 饮食 === |
|||
{{main|法国餐厅|法国烹饪}} |
|||
=== 节假日 === |
|||
{| border="1" align="center"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ackground: #ffffff; border: 1px #aaaaaa solid;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font-size: 90%;" |
|||
<caption>'''假期'''</caption> |
|||
|-----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日期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漢譯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當地名稱 |
|||
! style="background:#efefef;" | 備注 |
|||
|----- |
|||
| [[1月1日]] || [[元旦]] || Jour de l'An || |
|||
|----- |
|||
| - || [[受難日]] || Pâques || 星期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
|||
|----- |
|||
| - || [[復活節]] || Lundi de Pâques || 星期一,具體日期不固定 |
|||
|----- |
|||
| [[5月1日]] || [[勞動節]] || Fête du Travail |
|||
| |
|||
|----- |
|||
| [[5月8日]] || [[1945年勝利日]] || Victoire 1945 |
|||
| |
|||
|----- |
|||
| - || [[耶穌升天節]] || Ascension || 星期四,具體日期不固定 |
|||
|----- |
|||
| - || [[聖靈降臨節]] || Pentecôte || 星期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
|||
|----- |
|||
| [[7月14日]] || [[國慶日]] || Fête Nationale |
|||
| 國慶日 |
|||
|----- |
|||
| [[8月15日]] || [[聖母升天節]] || Assomption |
|||
| |
|||
|----- |
|||
| [[11月1日]] || [[聖靈節]] || Toussaint || |
|||
|----- |
|||
| [[11月11日]] ||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光日]] || Armistice 1918 |
|||
| 「1918 停火日」 |
|||
|----- |
|||
| [[12月25日]] || [[圣诞节]] || Noël || |
|||
|} |
|||
==法律制度== |
|||
{{main|法國法律制度}} |
|||
法國法律制度屬於[[歐陸法系]],是成文法律,不容許法官制定法律。法官只能夠根據以往的判例來詮釋法律。法國法律的基本精神仍然跟從《[[法國民法典]]》。根據《[[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只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會被禁止。 |
|||
法國司法制度擁有兩套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即[[法国行政法院|行政法院系統]]和[[普通法院系統]],兩者並行運轉。兩個法院系統有各自管轄的訴訟案件並能夠作出最終的判決。行政法院系統,由[[行政法院]]、[[上訴行政法院]]和[[法国国家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所組成,而普通法院系統則由基層法院(初審法庭、大審法庭、輕罪法院、重罪法院、商事法院、勞資調解委員會等)、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組成。為了解決兩個法院系統在管轄範圍上的爭議,法國還設立了[[權限爭議法庭]]。<ref>{{cite news|url=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legal/2007-07/16/content_6380733.htm|title=別具特色的法國司法制度|publisher=新華網|date=2007年07月16日}}</ref> |
|||
== 教育 == |
|||
{{main|法国教育}} |
|||
<small>请参见:[[法国大学]]、[[法蘭西學院]]——[[法兰西学院 (机构)|法蘭西學院]]<small>([[法语]]:'''Académie française''')</small>和[[法兰西学院 (大学)|法蘭西學院]]<small>([[法语]]:'''Collège de France''')</small></small> |
|||
== 外交 == |
|||
{{main|法国外交|法国外交史}} |
|||
<small>请参见:[[中法关系]]和[[中法关系史]]</small> |
|||
== 军事 == |
|||
{{main|法国军事|法国军事史|法国国防}} |
|||
法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是[[法国总统]];统领[[法国海军|海]]、[[法国陆军|陆]]、[[法国空军|空]][[三军]]。 |
|||
另外,法国官方已正式向外宣布拥有[[核武器]]。 |
|||
=== 海军 === |
|||
{{main|法国海军|法国海军史}} |
|||
*[[杜肯號驅逐艦]] |
|||
=== 陆军 === |
|||
{{main|法国陆军|法國外籍兵團|法国陆军史}} |
|||
=== 空军 === |
|||
{{main|法国空军|法国空军史}} |
|||
<small>请参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擁有或可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或地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擁有國]]和[[核武器]]</small> |
|||
==参考文献== |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
|||
<references /> |
|||
</div> |
|||
== 参见 == |
|||
*[[法兰西殖民地]] |
|||
*[[蒙特利尔|蒙特婁]] |
|||
*[[魁北克]] |
|||
*[[法国政府]]、[[法国国会|国会]]、[[法国议会|议会]] |
|||
*[[法国总统]]、[[法国总理]] |
|||
*[[法国人列表]] |
|||
== 外部链接 == |
|||
*[http://www.elysee.fr/ang/index.shtm 爱丽舍宫:法国總統官邸官方網站] |
|||
*[http://www.premier-ministre.gouv.fr/en/ 法国總理辦公室官方網站] |
|||
*[http://www.assemblee-nat.fr/english/index.asp 法国國家會議(法国議會)] - <small>([[法语]]:'''Assemblée Nationale''')</small> |
|||
*[http://www.franceguide.com/ 法國旅遊局] |
|||
*[http://www.culture.gouv.fr/ 法国文化與交流部] - <small>([[法语]]:'''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small> |
|||
*[http://www.adminet.com/jo 法国法律網 ''Journal Officiel ''] - <small>([[法语]]:'''Journal Officiel''')</small>[[法国法律]]網,建立與[[1948年]],用以發布[[法国政府]]的[[法律]]、[[法規]]、[[議會]]辯論等的正式文件,同時有[[書面]]和[[網路]]兩個版本;從[[2004年]]開始[[網路]]版本與[[書面]]版本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
|||
*[http://www.ncc-travel.com/france/france.htm 旅遊資源 法国] - 主要介紹法国的[[旅遊]]資源、[[服裝]][[文化]]以及[[飲食]]。 |
|||
*[http://www.amour-de-france.com/ 法国的爱] - 一個介紹[[法国文化遺產]]、[[法国历史|歷史]]、[[法国文化|習俗]]、[[法国烹饪|美食]]、[[法国特产|特產]]等的綜合性網站。 |
|||
*[http://www.asinah.net/web-directory/odp.database/World/Chinese_Simplified/%b5%d8%c7%f8/%c5%b7%d6%de/%b7%a8%b9%fa/ 商業與經濟 法国] |
|||
*[http://www.countryguide.com/France/ 國家指南:法国] - 有關[[法国旅遊]]、[[度假]]或[[移民]]的相關站點列表 |
|||
*[http://www.earthinpictures.com/zh/世界各地/法国 法国照片] |
|||
*法国文化協會|法国法語聯盟 |
|||
**[http://www.alliancefrancaise.org/ 主網頁]{{en}} |
|||
**[http://www.alliancefrancaise.org.cn/ 簡體中文版]{{zh}}{{en}}{{fr}} |
|||
**[http://www.alliancefrancaise.com.hk/ 香港版]{{en}}{{fr}} |
|||
**[http://alliancefrmacao.free.fr/ 澳门版]{{zh}}{{en}}{{fr}} |
|||
*法国中文網站 |
|||
**[http://www.chfr.net/bss/ 法国華人生活社區] |
|||
**[http://www.faguo-lvyou.cn/ 法国旅遊網] |
|||
**[http://www.obopo.com/ Amitié franco-chinoise 歐博 - 互動中法 (中/法/英)] |
|||
**[http://www.qyclub.fr/index.php 法国华人单身俱乐部 ] |
|||
{{Geographic Location (8-way) |
|||
| 西北 = [[凱爾特海]] |
|||
| 北 = {{UK}}<br />[[英吉利海峽]] |
|||
| 東北 = {{BEL}} {{LUX}} |
|||
| 西 = [[比斯開灣]] |
|||
| 中央 = {{FRA}} |
|||
| 東 = {{GER}}<br />{{SUI}}<br />{{ITA}} |
|||
| 西南 ={{ESP}}/{{AND}} |
|||
| 南 = {{MON}}<br />[[地中海]] |
|||
| 東南 = [[利古里亞海]] |
|||
}} |
|||
{{UN Security Council}} |
|||
{{france}} |
|||
{{Europe}} |
|||
{{EU}} |
|||
{{G8}} |
|||
{{IOR-ARC}} |
|||
{{地中海接壤的国家}} |
|||
{{地中海聯盟}} |
|||
[[Category:法国| ]] |
|||
[[Category:欧洲国家|F]] |
|||
[[Category:核武國家]] |
|||
[[Category:地中海聯盟成員國]] |
|||
{{Link FA|eo}} |
|||
[[af:Frankryk]] |
|||
[[als:Frankreich]] |
|||
[[am:ፈረንሣይ]] |
|||
[[an:Franzia]] |
|||
[[ang:Francland]] |
|||
[[ar:فرنسا]] |
|||
[[arc:ܦܪܢܣܐ]] |
|||
[[arz:فرنسا]] |
|||
[[ast:Francia]] |
|||
[[az:Fransa]] |
|||
[[ba:Франция]] |
|||
[[bar:Frånkreich]] |
|||
[[bat-smg:Prancūzėjė]] |
|||
[[be:Францыя]] |
|||
[[be-x-old:Францыя]] |
|||
[[bg:Франция]] |
|||
[[bi:Franis]] |
|||
[[bm:Franse]] |
|||
[[bn:ফ্রান্স]] |
|||
[[bo:ཕ་རན་སི]] |
|||
[[bpy:ফ্রান্স]] |
|||
[[br:Bro-C'hall]] |
|||
[[bs:Francuska]] |
|||
[[ca:França]] |
|||
[[cdo:Huák-guók]] |
|||
[[ce:Франце]] |
|||
[[ceb:Pransiya]] |
|||
[[co:Francia]] |
|||
[[crh:Frenkistan]] |
|||
[[cs:Francie]] |
|||
[[csb:Francëjô]] |
|||
[[cu:Франкі́ꙗ]] |
|||
[[cv:Франци]] |
|||
[[cy:Ffrainc]] |
|||
[[da:Frankrig]] |
|||
[[de:Frankreich]] |
|||
[[diq:Fransa]] |
|||
[[dsb:Francojska]] |
|||
[[dv:ފަރަންސޭސިވިލާތް]] |
|||
[[dz:ཕརཱནསི་]] |
|||
[[ee:France]] |
|||
[[el:Γαλλία]] |
|||
[[eml:Franza]] |
|||
[[en:France]] |
|||
[[eo:Francio]] |
|||
[[es:Francia]] |
|||
[[et:Prantsusmaa]] |
|||
[[eu:Frantzia]] |
|||
[[ext:Fráncia]] |
|||
[[fa:فرانسه]] |
|||
[[ff:Faransi]] |
|||
[[fi:Ranska]] |
|||
[[fiu-vro:Prantsusmaa]] |
|||
[[fo:Frakland]] |
|||
[[fr:France]] |
|||
[[frp:France]] |
|||
[[fur:France]] |
|||
[[fy:Frankryk]] |
|||
[[ga:An Fhrainc]] |
|||
[[gan:法國]] |
|||
[[gd:An Fhraing]] |
|||
[[gl:Francia - France]] |
|||
[[gn:Hyãsia]] |
|||
[[got:𐍆𐍂𐌰𐌲𐌺𐌰𐍂𐌴𐌹𐌺𐌹]] |
|||
[[gu:ફ્રાન્સ]] |
|||
[[gv:Yn Rank]] |
|||
[[ha:Fàransà]] |
|||
[[hak:Fap-koet]] |
|||
[[haw:Palani]] |
|||
[[he:צרפת]] |
|||
[[hi:फ़्राँस]] |
|||
[[hif:France]] |
|||
[[hr:Francuska]] |
|||
[[hsb:Francoska]] |
|||
[[ht:Frans]] |
|||
[[hu:Franciaország]] |
|||
[[hy:Ֆրանսիա]] |
|||
[[ia:Francia]] |
|||
[[id:Perancis]] |
|||
[[ie:Francia]] |
|||
[[ilo:Fransia]] |
|||
[[io:Francia]] |
|||
[[is:Frakkland]] |
|||
[[it:Francia]] |
|||
[[ja:フランス]] |
|||
[[jbo:fasygu'e]] |
|||
[[jv:Prancis]] |
|||
[[ka:საფრანგეთი]] |
|||
[[kab:Fransa]] |
|||
[[kg:Fwalansa]] |
|||
[[kk:Франция]] |
|||
[[kl:Frankrigi]] |
|||
[[km:បារាំង]] |
|||
[[kn:ಫ್ರಾನ್ಸ್]] |
|||
[[ko:프랑스]] |
|||
[[ks:फ्रांस]] |
|||
[[ksh:Frangkrisch]] |
|||
[[ku:Fransa]] |
|||
[[kv:Франция]] |
|||
[[kw:Pow Frynk]] |
|||
[[ky:Франция]] |
|||
[[la:Francia]] |
|||
[[lad:Fransia]] |
|||
[[lb:Frankräich]] |
|||
[[li:Frankriek]] |
|||
[[lij:Fransa]] |
|||
[[lmo:Frància]] |
|||
[[ln:Falansia]] |
|||
[[lo:ປະເທດຝະລັ່ງ]] |
|||
[[lt:Prancūzija]] |
|||
[[lv:Francija]] |
|||
[[mdf:Кранцмастор]] |
|||
[[mg:Frantsa]] |
|||
[[mi:Wīwī]] |
|||
[[mk:Франција]] |
|||
[[ml:ഫ്രാന്സ്]] |
|||
[[mn:Франц]] |
|||
[[mr:फ्रांस]] |
|||
[[ms:Perancis]] |
|||
[[mt:Franza]] |
|||
[[my:ပြင်သစ်]] |
|||
[[myv:Франция Мастор]] |
|||
[[na:France]] |
|||
[[nah:Francitlān]] |
|||
[[nap:Franza]] |
|||
[[nds:Frankriek]] |
|||
[[nds-nl:Frankriek]] |
|||
[[ne:फ्रान्स]] |
|||
[[nl:Frankrijk]] |
|||
[[nn:Frankrike]] |
|||
[[no:Frankrike]] |
|||
[[nov:Fransia]] |
|||
[[nrm:France]] |
|||
[[nv:Dáághahii]] |
|||
[[oc:França]] |
|||
[[os:Франц]] |
|||
[[pam:France]] |
|||
[[pap:Fransia]] |
|||
[[pdc:Frankreich]] |
|||
[[pih:France]] |
|||
[[pl:Francja]] |
|||
[[pms:Fransa]] |
|||
[[ps:فرانسه]] |
|||
[[pt:França]] |
|||
[[qu:Phransya]] |
|||
[[rm:Frantscha]] |
|||
[[rmy:Franchiya]] |
|||
[[ro:Franţa]] |
|||
[[roa-rup:Gallia]] |
|||
[[ru:Франция]] |
|||
[[rw:Ubufaransa]] |
|||
[[sa:फ्रांस]] |
|||
[[sah:Франция]] |
|||
[[sc:Frantza]] |
|||
[[scn:Francia]] |
|||
[[sco:Fraunce]] |
|||
[[se:Frankriika]] |
|||
[[sh:Francuska]] |
|||
[[simple:France]] |
|||
[[sk:Francúzsko]] |
|||
[[sl:Francija]] |
|||
[[sm:Farani]] |
|||
[[so:Faransiiska]] |
|||
[[sq:Franca]] |
|||
[[sr:Француска]] |
|||
[[st:Fora]] |
|||
[[stq:Frankriek]] |
|||
[[su:Perancis]] |
|||
[[sv:Frankrike]] |
|||
[[sw:Ufaransa]] |
|||
[[szl:Francyjo]] |
|||
[[ta:பிரான்ஸ்]] |
|||
[[te:ఫ్రాన్స్]] |
|||
[[tet:Fransa]] |
|||
[[tg:Фаронса]] |
|||
[[th:ประเทศฝรั่งเศส]] |
|||
[[tk:Fransiýa]] |
|||
[[tl:Pransya]] |
|||
[[tpi:Pranis]] |
|||
[[tr:Fransa]] |
|||
[[ty:Farāni]] |
|||
[[udm:Франция]] |
|||
[[ug:فرانسىيە]] |
|||
[[uk:Франція]] |
|||
[[ur:فرانس]] |
|||
[[uz:Fransiya]] |
|||
[[vec:Fransa]] |
|||
[[vi:Pháp]] |
|||
[[vls:Vrankryk]] |
|||
[[vo:Fransän]] |
|||
[[wa:France]] |
|||
[[war:Fransya]] |
|||
[[wo:Faraas]] |
|||
[[wuu:法国]] |
|||
[[xal:Пранц]] |
|||
[[yi:פראנקרייך]] |
|||
[[yo:Fransi]] |
|||
[[zea:Frankriek]] |
|||
[[zh-classical:法國]] |
|||
[[zh-min-nan:Hoat-kok]] |
|||
[[zh-yue:法國]] |
2009年2月20日 (五) 08:13的版本
法国 | |
---|---|
法蘭西共和國(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簡稱法國,位于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意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
法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因而成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對議案擁有否决权。法国也是欧盟和北约創始會員國之一,亦是《申根公約》的成員國。
歷史
法国最早的根源大約在10世紀,查理曼帝國分裂;根据843年《凡尔登条约》,東部的部分形成現下的德意志,中部是在后来逐渐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則逐漸成為现在的法蘭西。经历过与英国交战足足116年的百年战争后,在15世紀末,法国逐渐地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直到1789年爆發的法国大革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并开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兰西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法语: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这三个词就是从法国大革命中来的。而且在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直到1804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或称拿破仑帝国),结束了短暂的共和国岁月。
其后,法国於1848年因在国民议会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底下,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國,并由拿破仑三世担任总统,直至1852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创立,「帝制恢复」。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再次恢复共和制(创立第三共和),並一度于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間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個无产阶级的专政政权:巴黎公社,但随即被推翻。然後法国民众在普鲁士军队撤走后,又再次恢复了第三共和。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第三共和终于到1940年被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所灭。在二战中,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建立流亡政府,稱為「自由法國」,與「納粹德國」的附庸「維希政權」抗衡;抗戰其間,再改名為「戰鬥法國」。
战后,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由戴高樂將軍开始。雖然法蘭西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战胜国,但是亦在这两次戰爭中損失慘重。1958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戴高樂將軍宣布結束「舊憲法」(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推行「新憲法」(法国宪法),第四共和結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即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时,汲取了前幾次议会民主制失敗的教訓,因此開始创立并执行半总统半議會民主制(雙首長制),维持到现时法国的政体,并未改变。而最近幾年法国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例如在1999年歐元的流通就是一例。今天,法国站在欧洲,尋求在更多領域進行更密切合作的最前端。
政治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国)的憲法於1958年9月28日由法国民眾全體公民投票通過。1958年10月4日制訂的憲法決定了第五共和國的國家政体運作方式。此後憲法經歷多次修訂,它大大增強了行政機關與議會的關係。
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由普選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2000年9月24日法国全民公決之後確立總統任期5年制);并由總統任命總理,和根據法國憲法第8條,總理的提名来任命政府其他成員。總統主持內閣會議,頒佈法律;总统亦是三軍統帥。另外,根据宪法第16条,在面臨重大危機時,总统擁有採取非常措施的權力,例如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启动全国动员令等等。根据宪法第20和21条,在總理的領導下,政府決定並主管國家的政策;領導政府的運作,保證法律的實施;政府向議會負責。
尼古拉·萨科齐是现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国)的第六任总统,他於2007年5月16日正式就任;弗朗索瓦·菲永则於2007年5月17日被尼古拉·萨科齐任命為现任的法国总理。
國民議會(法语:Assemblée nationale)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總共有577名議員,每名議員代表單一的選區。議會成員由民眾直接选举產生,任期5年。法國總統有權解散國民議會。
參議院(法语:Sénat)總共有321名參議員,參議員由一個選舉機構選舉產生,任期9年;而且每3年更換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在2004年9月以後,參議員的任期縮短為6年;並且在2010年增加席次至346席。参议院的立法職能受到限制;當兩個議會意見不同時,國家議會擁有最後裁決權。政府對議會的議事日程有很大的影響力。
行政區劃
本土行政区划
法国有26個大區(行政区的一种,本土有22個)(法语:Régions administratives),這些行政區再進一步分割成100個省(本土有96個)(法语:Départements;中文翻译:区份、省、县)。這些區份都主要被按字母順序編號,這些號碼被用于郵遞區號或車輛牌照。省由專區(法语:arrondissement)組成,每個專區被分為幾個鄉(法语:canton),每個鄉包括幾個市鎮(法语:commune);而市鎮是法国最小的行政区划單位。
海外区份及殖民地
在海外的區份是法国的前殖民地,這些地區在法国享受著與歐洲國家相似的待遇。他們可以被認為是法国的一部分,或歐盟的一部分。 法國的海外屬地包含:
- 4個海外省份(départements d’outre-mer, DOM):瓜德罗普(Guadeloupe),马提尼克(Martinique),圭亞那(Guyane),留尼旺島(La Réunion)。
- 5個海外領地(collectivité d’outre-mer):法属波利尼西亚(987)(Polynésie française),沃裡斯伏塔那群島(986)(Wallis et Futuna),马约特(976)(Mayotte),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975)(Saint-Pierre et Miquelon),法屬南極領地(Les 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
- 1個特殊行政單位(Statut spécifique):新喀里多尼亞(La Nouvelle Calédonie)。
地理
法國地理面積551,695平方公里,法国地勢複雜,西部和北部地區為滨海平原,法国在此濱臨英吉利海峡、北海和大西洋。南部地區有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部是阿爾卑斯山地,中南部還有中央高原。主要的河流有盧瓦爾河、羅訥河、加龍河和塞納河等。
巴黎的塞纳河左岸涵盖了塞纳河畔一个整体的扇形区域。在巴黎市区内如果你乘船由塞纳河顺流而下,船首左侧所展现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风光。塞纳左岸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见证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创建初期的历史遗迹。
请参见:英吉利海峽、法国国家公园、法國河流、法國山脈和法國島嶼
經濟
法国经济結合了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經濟以及政府干預。政府在各個行業的主要版塊依然有重要影響;在鐵路、電力、航空和電訊企業,政府還擁有主要的控制權。從1990年代初開始,法国政府就一直在逐漸放寬對這些版塊的控管,并正在緩慢地釋出在法國電信、法國航空以及保險、金融、國防企業的控股份額。除此之外,肥沃的田土、先進的技術以及政府的補助使法国成為西歐領先的農業生產的国家。
作為八大工業國之一,法國名義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排行第六或第七。[1]法國與歐盟其餘十一個成員國在1999年1月1日開始使用歐元,到2002年才全面取代法國法郎(₣)。[2]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法國在2004年是世界上第五大出口國家、第四大製成品入口國。2003年,法國是經合組織中第二大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投資總額大約470億歐元。[3]同年,法國公司的境外投資總額達573億歐元,僅次於美國的1738億歐元,超過了英國的553億歐元,在經合組織中排行第二。
根據經合組織2005年的數據,法國是八大工業國中生產力(=國內生產總值/工作時數)最高的國家。[4]2004年,法國的每個工作小時的國內生產總值為47.7美元,美國則為46.3美元,德國42.1美元,英國39.6美元,而日本則為32.5美元。[5]
法國農業
法國畜牧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較快。80年代初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產值比重大致保持在55%和45%左右。另外農場平均規模不斷擴大,根據1980年度農業普查,平均規模已經超過25公頃。這些大農場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6]
畜牧業集中在諾曼底、布列塔尼和中央高原。中央高原以養牛業為主,布列塔尼以養豬為主,西北部則以養羊為主。當地養禽業較普遍,鵝肝就是有名的出口食品。 [6]
農業方面,法國盛產小麥、大麥、玉米、葡萄酒、酪農產品、糖製品、水果及蔬菜等等。[7]
货币
1999年1月1日,法国和其他11個歐洲國家共同參與使用歐元,並在2002年初正式開始使用歐元硬幣和紙幣,完全取代之前的法郎。欧元与法郎之间的汇率固定为1998年12月31日的比价,即1欧元兑换6.55957法郎。
通讯
交通运输
铁路
公路
人口
根据2008年1月1日法国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法国约有人口64,473,140,若不包括海外领地和海外地区(简称:DOM、TOM)则为61,875,822人 。另外法国大概有60万华人,主要以温州人和(中南半島/印度支那)印支华人为主。
語言
法国官方語言為法語;然而,最近法国政府開始鼓勵學校和政府機構使用一些地方語言,例如:巴斯克語、布列塔尼語、阿爾薩斯語(屬德語)、弗拉芒語(屬荷蘭語)、科西嘉語,朗格多克語, 普羅旺斯語 等;一些學校開始教授當地方言,但是法語依然是全國官方語言。阿爾薩斯人英語正在成為法国第二語言。[來源請求]布列塔尼人中的一些農村居民以布列塔尼語為口語。科西嘉人日常生活中亦常用當地的兩種方言:一種與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相近,另一種與撒丁島北部方言相近。
宗教
法国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文化
法国文化富有多元性,13世纪以来法国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哥德式和天主教式融合的风格。现代法国文化则因为经历了许多挫折,例如英法百年战争、法国王朝中央集权制专政时代、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等,这一切都对法国文化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蹂躏践踏,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不断涌现和产生出新的文化融合来,造就出今天的法兰西文化;然而,这自然就与古代古典的法兰克文化相对地显得曲折离奇和大相径庭了。
文化史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法国在远久的历史中,就一直夹杂着古罗马古典的文化气息和以前被认为“蛮族”的法兰克、哥特人和高卢人的文化特色;这一点在后来瀕临罗马帝国灭亡的3世纪到4世纪彰显得更为鲜明;法兰克地区的蛮族群越境进入古罗马在现今法国的疆界中进行军事政治和文化习俗等等领域上的入侵,再加上基督教得到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311年颁布罗马皇帝《米兰法令》)甚至国教地位(392年成立罗马基督天主教会,或称梵蒂冈教会);种种原因为这一文化糅合的色彩进一步推进罗马帝国法兰克地区行省而产生出崭新的“法兰西文化”提供了客观、有利和大势所趋的条件;文化糅合这一点不仅能从当时4世纪罗马帝国法兰克行省的市镇和村庄生活中看到——古罗马式的建筑与新兴蛮族风味的基督教堂兴起、蛮族生活方式进入罗马人体系中等等;甚至连罗马帝国官方的军队管理形式也受到了法兰克文化客观上的“入侵”——法兰克、斯拉夫和德意志人的大量移民改变了罗马军团在军营里面的管理和训练形式。种种客观的历史迹象综合起来,法兰克与古罗马的文化是相糅合而产生出崭新的中世纪文化,法兰西文化又在中世纪主流文化中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古罗马文化与法兰西文化平等地相辅相成:法兰西受到古罗马文化渲染而演成文化同化或是进步,而古罗马又从法兰克的大量移民中领会到了蛮族训练军队和管理民众的方式甚至是他们的文化特徵,从而巩固罗马帝国对人民的统治。
文学
文学家
戏剧
戏剧家
體育
- 法國網球公開賽(Internationaux de France de Roland-Garros) 是巴黎舉行的一項網球大滿貫賽事,每年五至六月舉行。
- 環法單車賽(Le Tour de France) 是法國每年的單車賽盛事,每年夏季七月均會舉辦。
- 1938年及1998年,主辦世界盃足球賽,更於1998年決賽以3比0擊敗巴西隊奪得冠軍。
- 1900年及1924年,巴黎兩次主辦夏季奧運會。
- 第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4年夏慕尼(Chamonix)舉行,其後兩次於1968年格勒諾布爾(Grenoble),1992年阿爾貝維爾(Albertville)主辦。
体育家
哲学思想
思想家
让•梅叶(1664—1729)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著有《遗书》。
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政治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 著有《哲学辞典》。
卢梭(1712—1778)是法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启蒙思想家。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及自传《忏悔录》。
巴贝夫(1760—1796)是法国革命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
让一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 作品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与虚无》《恶心》《恭敬的妓女》。
阿尔贝·加缪(1913-1960)Albert Camus 法国作家。 作品《局外人》。
音乐
主要的音乐家与乐队
饮食
节假日
日期 | 漢譯 | 當地名稱 | 備注 |
---|---|---|---|
1月1日 | 元旦 | Jour de l'An | |
- | 受難日 | Pâques | 星期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
- | 復活節 | Lundi de Pâques | 星期一,具體日期不固定 |
5月1日 | 勞動節 | Fête du Travail | |
5月8日 | 1945年勝利日 | Victoire 1945 | |
- | 耶穌升天節 | Ascension | 星期四,具體日期不固定 |
- | 聖靈降臨節 | Pentecôte | 星期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
7月14日 | 國慶日 | Fête Nationale | 國慶日 |
8月15日 | 聖母升天節 | Assomption | |
11月1日 | 聖靈節 | Toussaint | |
11月11日 | 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光日 | Armistice 1918 | 「1918 停火日」 |
12月25日 | 圣诞节 | Noël |
法律制度
法國法律制度屬於歐陸法系,是成文法律,不容許法官制定法律。法官只能夠根據以往的判例來詮釋法律。法國法律的基本精神仍然跟從《法國民法典》。根據《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只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會被禁止。
法國司法制度擁有兩套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即行政法院系統和普通法院系統,兩者並行運轉。兩個法院系統有各自管轄的訴訟案件並能夠作出最終的判決。行政法院系統,由行政法院、上訴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所組成,而普通法院系統則由基層法院(初審法庭、大審法庭、輕罪法院、重罪法院、商事法院、勞資調解委員會等)、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組成。為了解決兩個法院系統在管轄範圍上的爭議,法國還設立了權限爭議法庭。[8]
教育
请参见:法国大学、法蘭西學院——法蘭西學院(法语:Académie française)和法蘭西學院(法语:Collège de France)
外交
军事
另外,法国官方已正式向外宣布拥有核武器。
海军
陆军
空军
请参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擁有國和核武器
参考文献
- ^ UK slips behind France on economy.
- ^ 法郎流通六百年為歐元所代. BBC新聞. 2002年02月18日.
- ^ 2004年美国本土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达创纪录的2520亿美元. 中國產業安全指南. 2005-06-01.
-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Labour productivity 2003 (Microsoft Excel). 2005 [2006-04-20].
-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Differentials in GDP per capita and their decomposition, 2004 (Microsoft Excel). 2005 [2006-04-20].
- ^ 6.0 6.1 《中國大百科》
- ^ France.
- ^ 別具特色的法國司法制度. 新華網. 2007年07月16日.
参见
外部链接
- 爱丽舍宫:法国總統官邸官方網站
- 法国總理辦公室官方網站
- 法国國家會議(法国議會) - (法语:Assemblée Nationale)
- 法國旅遊局
- 法国文化與交流部 - (法语: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
- 法国法律網 Journal Officiel - (法语:Journal Officiel)法国法律網,建立與1948年,用以發布法国政府的法律、法規、議會辯論等的正式文件,同時有書面和網路兩個版本;從2004年開始網路版本與書面版本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 旅遊資源 法国 - 主要介紹法国的旅遊資源、服裝文化以及飲食。
- 法国的爱 - 一個介紹法国文化遺產、歷史、習俗、美食、特產等的綜合性網站。
- 商業與經濟 法国
- 國家指南:法国 - 有關法国旅遊、度假或移民的相關站點列表
- 法国照片
- 法国文化協會|法国法語聯盟
- 法国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