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普選
真普選是香港民主派爭取實行普選的訴求,目的在於爭取由香港人直接選舉行政長官、以及全部立法會議席,並以程序公義確保市民有「真正選擇」,普選程序須落實民主選舉制度之兩大理念:參政權之「開放參與」和保障「實質競爭」之正當程序。民主派指控中共及其香港特區政府所提議之「普選」要先經「篩選」程序,所以衍生「真普選」倡議,以資識別,有時會寫作「真·普選」。
2008年1月,香港泛民主派舉行爭取2012雙普選大遊行,主軸為「堅持2012真普選 不要2017假民主」。[1][2]2009年11月,前布政司、政務司司長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表示:若然香港政府無誠意推動「真普選」,泛民主派可考慮總辭等任何行動。[3]同年12月,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五區總辭,全民公決」動議案,梁家傑將「2012年雙普選」改為「落實真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4]
針對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由泛民主派政黨、團體及議員與學者個人於2013年3月合作組成的真普選聯盟表示,香港人要政府接受問責,就必須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透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選出行政長官和全體立法會議員。[5]
目录
國際標準[编辑]
真普選聯盟提出應以1966年的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規範為基礎(後來稱呼此為「國際標準」),此公約旨在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包括自決和自由與公平選舉權利。其中,第25條規定[5][6]:

負責監督《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是否在香港被遵守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專家於2014年10月23日呼籲保障香港普選,強調普選包括被選舉及投票的權利,亦即在沒有不合理限制情況下參加選舉的權利。委員會認為開放選舉之候選人不該被審查過濾。[6][7]
真普選聯盟表示,香港大學在2014年3月20日邀請了一群知名憲法學者,就在香港實行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進行討論,提出五點指導原則[8],以確保有真正選擇:
- 必須確保人民在選舉過程中能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意願;
- 提名委員會必須平等地代表每一個市民的意見;
- 產生提名委員會成員的過程要有包容性、要公開透明和讓市民參與;
- 提名程序要合理、公平和透明,可包括經提名委員會確認的公民提名;
- 公民參選、提名和選舉權都不應受到不合理限制。
歐洲聯盟發表2015年度報告肯定香港“一國兩制”運行,支持香港政府通過與民眾討論,達成2017特首普選制度[9]。
實踐途徑[编辑]

經歷2007年及2008年與2012年政治制度改革均尚未達到真普選聯盟的「真普選」的目標。選舉委員會界別與席位的劃分被認為缺乏民意與公平的基礎,能夠投票選舉該委員會的只有數量很少的選民,任意性反映在界別名額的劃分上,傾向性則反映在功能界別的設置明顯傾向於商界。[10]真普選聯盟將目標擺在2016年及2017年政治制度改革。[11]
真普選聯盟(以下簡稱「真普聯」)認為無論由選民直接提名候選人或由有一定得票率的政黨提名候選人,皆明顯符合「民主程序」,機構提名或限制候選人數目等篩選辦法則違反民主理念。真普聯在徵求港民意見後於2014年公布的全面完整方案因而包括[5][12][13]:
- 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應包含「三軌制」:
- 公民提名(參選人取得1%登記選民具名聯署支持,以現時香港選民數目,即取得約5萬人支持)
- 政黨提名(該政黨須於最近一次立法會直接選舉中取得全香港有效票總數5%或以上得票的政黨或政治團體得單獨或聯合提名一名參選人)
- 官方提名委員會(其組成越民主越好)直接提名。
- 任何參選人可循任何一個提名途徑成為候選人。方案要求除非參選人不合乎法律就候選人的明文要求(如須年滿四十周歲、沒有外國居留權等),否則提名委員會須確認所有由公民提名或政黨提名取得候選資格的參選人。
- 若在首輪投票未有人取得過半數選票,即進行次輪投票,由高票者當選。
- 廢除禁止行政長官屬於政黨成員的限制。
- 香港立法會維持七十席,其中三十五席以簡明的單議席單票制選出(平均每個選區約有10萬名選民),另外三十五席由全港不分區比例代表制選出,並改以「抗特法」計算選票(約5萬票可穩獲一席)。以混合選舉模式選出立法會議員,將有助立法會平衡處理全港性議題及地區性議題。
- 廢除占半數席次的所謂功能組別(包括區議會第二界別)議席,直接依民意選出代表。
真普聯強調,任何篩選或預選機制如令廣受香港人支持的參選人無法成為候選人,必然是假普選,港人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會被剝奪,有關的選舉並非真正的選擇。所謂的「愛國愛港」並無客觀法律定義,這類要求容易淪為政治審查。真普聯對此表示堅決反對。[5][12]
相關行動[编辑]
民間投票[编辑]
由「佔領中環」倡議者所發起於2014年6月20日至29日一連十天舉辦的6.22民間全民投票,宣稱有79萬2808人次參與公投,真普選聯盟的「公民提名」方案獲得最多支持,88%投票者認為如政府方案不能讓選民有真正選擇,立法會應予否決。[14]
大型集會[编辑]
香港民眾為爭取真普選多次發動示威抗議活動:
- 2003年:七一大遊行
- 2005年:爭取普選大遊行
- 2007年:撐傘撐2012普選大遊行、反對人大否決普選遊行
- 2008年:爭取2012雙普選大遊行
- 2010年:「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2010年)、五區公投(2010年)
- 2013-2014年: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2013年至2014年)
- 2014年:6.22民間全民投票、2014年香港學界大罷課、重奪「公民廣場」行動、雨傘革命。
「我要真普選」標語流行[编辑]
被喻為新獅子山精神的「我要真普選」黃底黑字標語、紙條或塗鴉,隨著雨傘革命的持續與「香港蜘蛛仔」於10月23日在獅子山岩上掛出誓爭真普選的巨型直幡,而從街頭走進社區,在香港多處如門窗、辦公室、私家車、大學建築、甚至寵物身上都可見。[15][16]
2014年9月之抗議人士及標語:《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我要真普選
掛在獅子山岩上的「我要真普選」巨型直幡
境外活動[编辑]
2014年11月16日,在臺北市舉行的東亞杯足球資格賽香港對臺灣,球評石明謹發起於香港佔中行動第50天的「五百黃傘撐香港」活動,在球員進場時撐起數百隻黃色雨傘,一片黃傘海中並一字排開展示「風雨中抱緊自由、自信可改變未來」的斗大「雨傘橫額」,同時高唱搖滾樂團「Beyond」的名曲《海闊天空》,高舉「我要真普選」布條支持雨傘革命,聲援香港不畏強權堅持到底。[17][18][19][20]
自由派[编辑]
他們批評政府提出的香港政制改革方案是「小圈子選舉」,並認為該方案是「假普選」。
真假之辨[编辑]
建制派民建聯的香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在雨傘革命期間於立法會宣稱她在谷歌上搜尋「真普選」,發現全世界並無真假普選之分,「真普選」是香港首創,源於學民思潮的黃之鋒[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的選舉制度被批評便於中央政府控制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人選,確保有關提名不會有不符合中央政府心意的人選出現,因而被泛民主派將其稱為「假普選」。許多期待普選的香港民眾,特別是年輕人,感覺自己遭到愚弄,從而推動了雨傘革命迅速形成具廣泛基礎的社會運動。[10]
2015年3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立法會答覆泛民主派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黃碧雲質詢「北韓、緬甸和中共所實行的是否『真普選』?」時回應: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真普選,只要根據當地的憲法、制度及選舉法,每個社會的普選都是真普選[22][23][24][25]。
外界類似經驗[编辑]
前韓國國會議員、昔日工運領袖魯會燦在雨傘革命發生後說:在1987年修改《大韓民國憲法》由人民直接選舉總統之前,韓國總統都由當權派篩選後、讓親執政黨的一萬人組成選舉團、再由這一萬人提名候選人,推薦的候選人往往只有一兩個、完全不能代表民意,接著又由這些人在體育館內封閉式投票選出下屆總統,做法與香港選舉委員會相似,本質都是「小圈子選舉」。他說「當民意不能通過公平自由的選舉過程表達出來,就會在街頭抗爭中爆發。」「被操縱的選舉,不能代表民意的小圈子選舉,最終激起民眾憤怒反彈。」[26]
在1960年「四一九革命」和1980年「光州事件」兩次流血抗爭後,上百萬韓國民眾於1987年6月在全國各地示威抗議,執政黨領袖、總統候選人盧泰愚終於宣布「629民主化宣言」,確立了沿用至今的公民直接選舉總統制,每個政黨都可推薦一名候選人,無黨派人士只要集齊5,000至7,000名選民推薦就可參選。韓國實施總統直選以來,政治生態走進良性循環,暴力抗爭銷聲匿迹。魯會燦表示「韓國的民主之樹,在總統直選制的保護下早已走上良性循環,建立公民社會,民眾能夠命運自決,人人參政議政」。[26]
參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堅持2012真普選 不要2017假民主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0-21, 李卓人議員, 2008/1/4
- ^ 民主派籲港人團結爭取真普選, 新唐人電視台, 2008/1/6
- ^ 政府無誠意推動真普選 陳太:可考慮總辭, 蘋果日報 (香港), 2009年11月21日
- ^ 黃毓民議員"五區總辭 全民公決"議案, 2009年12月9日立法會會議
- ^ 5.0 5.1 5.2 5.3 簡介:真普選聯盟成立宣言, 真普選聯盟, 2013年3月21日
- ^ 6.0 6.1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呼籲中國保障香港普選, BBC, 2014年10月23日
- ^ U.N. rights watchdog calls for open elections in Hong Kong, Reuters, Oct 23, 2014
- ^ 五點指導原則英文正本,five guiding principles:
- People must be able to freely express their will in the course of the election;
- The nomination committee must equally represent the opinion of each citizen;
- 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the nomination committee members must be inclusive,open and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 The nomination process must be reasonable, fair and transparent. It can include civil nomination as confirmed by the nomination committee;
- There should not be any unreasonable restrictions on the civil rights to stand for election, nominate and vote.
- ^ 歐盟:香港一國兩制運行良好, 德國之聲, Apr 25, 2015
- ^ 10.0 10.1 真假普選與香港特首的產生, 美國之音, 2014年12月03日
- ^ 普選方案, 真普選聯盟, 2014
- ^ 12.0 12.1 真普選聯盟公佈行政長官選舉方案, 真普選聯盟, 2014/01/08
- ^ 真普選聯盟公佈立法會選舉方案, 真普選聯盟, 2014/03/19
- ^ 「6.22民間全民投票」結果 Results of “6.22 Civil Referendum”.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2014-06-30.
- ^ 「我要真普選」貼遍全港, 蘋果日報 (香港), 2014年10月27日
- ^ 港民自製「獅子山」模型 「我要真普選」重現山頭, 自由時報, 2014-11-03
- ^ 東亞盃球迷舉「我要真普選」布條 主辦單位圖沒收, 蘋果日報 (台灣), 2014-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7)
- ^ 足球賽「挺佔中」被阻 球迷高喊「台灣是民主國家!」, 自由時報, 2014年11月17日
- ^ 足球賽黃傘「撐香港」海闊天空強壓中國國歌, 蘋果日報 (台灣), 2014-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7)
- ^ 足球場上是對手 台灣球迷場邊先黃傘陣撐香港, 852郵報, 2014-11-16
- ^ 蔣麗芸再語出驚人:「真普選」是香港人發明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1-13.,《經濟日報》,2014年10月30日
- ^ 梁振英:北韓、中共都係真普選, 立場新聞, 2015-3-26
- ^ 答問大會梁振英自創普選定義, 大紀元, 2015-3-27
- ^ 答問大會必睇三幕 梁振英自曝其短, 蘋果日報 (香港), 2015-3-26
- ^ CY評泛民 鏡花水月, 都市日報, 2015-3-27
- ^ 26.0 26.1 上街破篩選 開真普選路 前議員:韓總統真普選17年無暴力抗爭, 明報, 2014.10.15
外部連結[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