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義舊監獄

坐标23°29′10″N 120°27′32.5″E / 23.48611°N 120.459028°E / 23.48611; 120.45902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3年12月20日 (三) 15:50 (补救6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9.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3°29′10″N 120°27′32.5″E / 23.48611°N 120.459028°E / 23.48611; 120.459028

嘉義舊監獄
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
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臺灣嘉義監獄,臺灣嘉義監獄嘉義分監
嘉義舊監獄大門 地图
位置 臺灣嘉義市東區太平里4鄰維新路140號(監獄)、142號(看守所)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大正十一年(1922年)[註 1]
官方名称嘉義舊監獄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其他-舊監獄
詳細登錄資料

嘉義舊監獄位於臺灣嘉義市東區,是臺灣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時期刑務所建築。該監獄始建於日治時期1919年,於1920年3月竣工,1922年啟用。[1]

嘉義舊監獄於2005年5月26日公告為國定古蹟[2],該建築從2009年12月28日開始為期600天的修復工程,並在2011年9月完工開放參觀[3]。目前此建物是做為「獄政博物館」使用,此外,這棟建築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獲得第59名。

沿革

日治時期

明治28年(1895年)日人領臺之初以軍政治理,於11月制訂《臺灣監獄令》共四條及《監獄假規則》共二十條,開始於臺灣地區各地興建監獄的事務,其中便在嘉義縣城內提標巷內整修一處民家,作為拘禁罪犯之所使用,當時稱之為「嘉義監獄署」,後在明治33年(1900年)發布《總督府監獄官制》後,總督府開始於臺北臺中臺南興建三座主監獄設施,並成立宜蘭支監,與新竹嘉義兩出張所。[4] 嘉義支所的興建工程約於大正8年(1919年)展開,選定於山下町七番地內建造,在大正10年(1921年)3月10日進行棟扎儀式後,最終在大正11年(1922年),嘉義出張所升格為「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其設施也正式竣工。

然而在昭和二年(1927年)、昭和五年(1930年),臺南新營附近一帶曾發生三次劇烈強震,加上昭和六年(1931年)發生的八掌溪中流地震,使得嘉義支所內的廳舍遭受嚴重災害,後在監獄的修護工程中,將外牆從南北六十六間延長為十間,同時也將遭受毀壞的大門進行重建,改建為現代建築造型、因此比例與材料上與竣工時古典樣式的大門不同,但依然使用著原表門的門窗原件。[5]

戰後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嘉義支所的建築,並於民國36年(1947年)4月1日改稱為「臺灣嘉義監獄」,並在民國42年(1953年)依法務部指示,將臺灣嘉義地方法院看守所與劃分獨立,將監獄與看守所的界限及區域分割,並移轉部分監獄所有權,房舍及工具給看守所、 囚人用具,嘉義地方法院看守所後於民國44年(1955年)竣工,形成今日舊監獄分界的風貌,此後在1960至1980年代間,嘉義舊監獄曾進行小規模建物之增建工程。

1990年代,由於舊監獄房舍的設備破舊不堪,無法滿足現代關押及行刑的要求與數量,於是在1994年3月時,將嘉義監獄移到嘉義縣鹿草鄉,原建物改設「臺灣嘉義監獄嘉義分監[2],收容部分受刑人以維護建築。

當代

自1996年起,由於嘉義市都市更新之議題,引發市府官員要拆除嘉義舊監的聲浪,後再文史民間團體以及嘉義市政府的保存推動下,最終在2002年8月16日,嘉義舊監獄經嘉義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而後為繼續爭取升等,並於2003年7月著手進行古蹟調查研究、修護研究之計畫,並在2005年5月26日由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2]。而從2009年12月28日開始進行該建築的整修工作,2011年完工後改為獄政博物館使用[3]

2021年1月26日,嘉義舊監獄連同歷史建築嘉義第二司法新村[6]嘉義舊監獄演武場[7]與一旁監獄人員宿舍群[8],登錄為文化資產聚落建築群「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目前正執行全區先期規劃及因應計畫期末階段。

建築設計

平面配置

嘉義舊監獄現面積約3.66公頃,在平面配置上為賓夕法尼亞制度英语Separate_system(單獨監禁制度)放射狀系統,是大日本帝國源自提倡現代化而參照西方早期監獄的範例,特徵為中軸線設有一座扇形臺,來管理周圍呈手掌狀放射出去的囚房,具有方便監所人員有效地監控受刑人功能。[9]

舊監獄的行政區域約有402.37平方公尺,曾歷經多次整修與空間機能之調整,在監內其他區域設置不同的辦公處所,如典獄長室、會議室、秘書室、人事室等單位。[5]

設施

中軸線及囚室

嘉義舊監獄現存的28座建築群中,擁有多種構造類型建築,包括木造、磚木造、加強磚造、RC造等。它們的門窗壁板大多均為臺灣扁柏、紅檜和杉木等天然材料製成。監獄的入口處裝飾著石材,形成宏偉的玄關。一進入內部,首先是前庭,然後是行政樓,再往內則是中央台。在中央台的內部設有一個神龕,過去曾在日治時期供奉著天照大神。中央台周圍連接著三條放射狀的男監舍,它們分別命名為智、仁、勇三舍。

這些監舍的上方設有空中巡邏道,主要用於巡視修繕通道、進行安全檢查以及監控受刑人舍房內的動態。男受刑人接見室位於中央台的左後側,而女受刑人接見室則位於婦育館大門的右側。

男監舍內排列著一間間囚室,這些囚室配備有木門、門鎖、監視孔、送飯孔、透風菊狀窗以及黑鐵條窗框。天花板上設有空中巡邏道,供監獄人員在上方監視受刑人通道的情況。[10]女監舍曾被稱為「婦幼館」,與男監舍以一道牆區隔,各自獨立管理。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女監舍設有一個專門的育嬰室,用於照顧小孩。此外,病舍和醫療診間均位於仁舍舍房的後端。[5]

工場

除此之外,嘉義舊監獄還包括了第一到第四工場設施。最初,第一和第二工場是一個完整的木造結構建築,後來根據業務需要逐步進行了劃分。曾一度被用作用餐空間。第三和第四工場則是受刑人的工作區域。第三工場是唯一一座內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樑柱結構的建築,而第四工場則設有高窗和太子樓的設計,以滿足通風散熱和採光等需求。[5]

此外,監獄還包括了日新堂、炊場、女監舍房以及在監獄後方的兩座崗哨。[10]還設有一個農場區,分為內部農場和外部農場。然而,外部農場目前已經改建為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和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交通資訊

嘉義市公車
路線 業者 行先 停靠站
光林我嘉線 國光客運 港坪運動公園—蘭潭 獄政博物館
樂活1路 捷乘交通 林森盧義路口—紅瓦里(1)全家超商 嘉大林森校區
樂活1-1路 捷乘交通 東洋新村—紅瓦里(1)全家超商 嘉大林森校區
嘉義縣市區公車
路線 業者 行先 停靠站
101 嘉義縣公車 大雅站—塘興村 嘉大林森校區
公路客運
編號 經營業者 乘車站名 行先 備註
7312 嘉義縣公車 嘉大林森校區 嘉義溪心寮 部份班次繞駛嘉義市學區
7313 嘉義縣公車 嘉大林森校區 嘉義溪心寮
7319 嘉義縣公車 嘉大林森校區 嘉義番路
7321 嘉義縣公車 嘉大林森校區 嘉義松腳 部份班次繞駛嘉義市學區、竹崎高中
7323 嘉義縣公車 嘉大林森校區 嘉義梅山 部份班次繞駛嘉義市學區、竹崎高中、內埔等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 啟用年
  1.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嘉義舊監獄-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4)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嘉義舊監獄.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3. ^ 3.0 3.1 內政部營建署代辦之「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修復工程」修復工程進行中. 內政部營建署. 2010-09-29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4. ^ 蔡宛蓉. 臺灣監獄制度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0. 
  5. ^ 5.0 5.1 5.2 5.3 《嘉義市定古蹟嘉義舊監獄修護調查及再利用規劃研究》. 嘉義市: 臺灣嘉義監獄. 2004-09. ISBN 9570182784. 
  6.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嘉義第二司法新村-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4) (中文(臺灣)). 
  7.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嘉義舊監獄演武場-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4) (中文(臺灣)). 
  8.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中文(臺灣)). 
  9.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入選-嘉義舊監獄景觀-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4) (中文(臺灣)). 
  10. ^ 10.0 10.1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二版一刷.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06-30: 120頁. ISBN 957-01-274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