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生
陳博生 | |
---|---|
個人資料 | |
字 | 譜名溥賢,字明溥,號博生 |
號 | 號博生 |
別名 | 筆名淵泉 |
出生 | 光緒十七年十月初四(1891年11月5日) 大清福建省閩侯縣 |
逝世 | 1957年8月13日 中華民國台北市 |
配偶 | 鄭氏(舉人安徽政務廳鄭孝檉女)[1]、陳淑貞 |
兒女 | 子陳體源、陳體立 |
父母 | 父陳伯謙,母吳氏 |
親屬 | 姊陳醒華(子林徵祁) |
陳博生(1891年11月5日—1957年8月13日),譜名溥賢,字明溥,號博生,筆名淵泉,福州閩侯人,中國記者、政治人物。他是五四運動前後將馬克思主義介紹入中國的重要人物。
陳博生畢業於東京第一高等學校-早稻田政治系。在日本期間,他和李大釗均為留日學生總會文事委員會委員,並且均為1916年春設立的中國經濟財政學會責任委員(責任委員共有六位)。民國成立後,任國會眾議院任秘書。畢業後,他在歐洲和美國遊學。1916年前後,他歸國,和李大釗一起進入了《晨鐘報》(為《晨報》前身)社任編輯,後任《晨報》主筆。1918年底,他作為《晨報》特派員赴日本,觀察巴黎和會前日本朝野態度,採訪吉野作造等人的「黎明會」和日本社會主義思想及工人運動的狀況。[3][4]
五四運動前夕,陳溥賢歸國,從1919年4月起以「淵泉」為筆名撰寫文章介紹日本社會主義思潮以及馬克思主義。1919年5月,他任《晨報》總編。1919年7月至8月,他再次以特派員身份赴日本東京進行採訪報道。1920年底,他作為《晨報》駐英國特派員赴英國,他也因此而成為中國報界首位駐歐洲特派員。1922年他歸國,在北京《晨報》繼續任職。1924年,他因為抨擊馮玉祥所部國民軍而遭到馮玉祥所部緝捕。1928年,《晨報》停刊,他隨張學良到中國東北,此後任《民言報》主筆、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顧問等職。1928年6月遊學歐洲,入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1930年,他任北平《晨報》社社長。[3][4]1930年1月30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會北平分會成立,胡適、成舍我、陳博生、徐旭生、許德珩、任叔永、蔣夢麟、李濟之、馬幼漁當選執行委員。[5]
後來他加入了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通訊社,1936年5月任該社駐日本東京特派員(劉尊棋為助手),籌設中央社第一個國外分社-東京分社,引起國內新聞界之重視。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回國,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6][7]1938年到1948年,他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0年12月,他改任《中央日報》(重慶版)社長兼主筆。1942年後,他仍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8]抗日戰爭勝利後,他代表中央通訊社參加了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的受降儀式。 [6]
1946年,他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後,他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3][4]1949年,他隨中央通訊社撤往台灣。1950年6月,他辭去中央通訊社總編輯職務。[6]
1957年8月13日,他在台灣逝世,蔣總統提頌黨論流徽輓詞,以哀悼念。。[3][4]
著作
[編輯]陳溥賢當記者和主筆時在各報刊登的文章非常多。以下部分文章經學者石川禎浩考證,認為均是陳溥賢的著作:[4]
- 淵泉,日本貴族院旁聽記,晨報1919年2月8日
- 淵泉 譯,近世社會主義鼻祖馬克思之奮鬥生涯,晨報副刊1919年4月(原著為河上肇,馬克思的《資本論》,載 社會問題管見, 1918年)。
- 淵泉 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晨報副刊1919年5月(原著為河上肇,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二,載 社會問題研究第2號,1919年2月)
- 食力 譯,勞動與資本,晨報副刊1919年5月(原著為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根據河上肇的日譯本《勞動與資本》轉譯。馬克思著,河上肇譯,勞動與資本,載 社會問題研究第4號)
- 淵泉 譯,馬氏資本論釋義,晨報副刊1919年6月-11月(原著為考茨基《卡爾·馬克思的經濟學說》,根據高畠素之的日譯本《馬克思資本論解說》轉譯。馬克思著,高畠素之譯,馬克思資本論解說,1919年5月)
- (無譯者署名),馬氏唯物史觀的批評,晨報副刊1919年7月(原著為賀川豐彥,唯心的經濟史觀之意義,改造1919年7月號)
- (無譯者署名),馬氏唯物史觀概要,晨報副刊1919年7月(原著為堺利彥,唯物史觀概要,社會主義研究第1卷第1號,1919年4月
- 陳溥賢,英國下院旁聽記,晨報1921年6月2日起連載
他還有若干專著,比如:
- 考茨基著,陳溥賢譯,馬克思經濟學說,上海:商務印書館,1920年9月
- 陳博生,國家總動員方案與日本政局之動向,1938年
- 陳博生,敵情研究,中央訓練團, 1939年
參考文獻
[編輯]- ^ 「同里陳博生娶鄭氏,稚星丈之女也,操持家政,聽夕靡寧。感疫驟卒,遺子女皆幼。有淩侮其子女者,鄭即附魂訶責之,舉室肅然,如夫人在時。里黨有陳太太者,目能視鬼,博生邀以至。陳言鄭魂恆在室,或坐或立,或掠鬢,或支頤,能一一指述之。一日新寒,見其鬼猶著稀衣,蓋歿時方炎夏也。聞於博生,檢其生前衣盡焚之。次日複見,則已易冬服矣。鄭之弟志和恆來視諸甥,每就坐,必低呼日:「姊暫讓,恐侵之也。」如是者二三年,後不知如何。世人之營營擾擾者,歿則休焉,若鄭者,歿猶未休也。」。《洞靈小志續志補志》,東方出版社,2010.04,第123頁
- ^ 「陳博生先生傳略」,《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7輯,第339頁
- ^ 3.0 3.1 3.2 3.3 石川禎浩,五四時期李大釗的思想與茅原華山、陳溥賢,王捷譯,田子渝校,載 文史哲1993年第5期
- ^ 4.0 4.1 4.2 4.3 4.4 石川禎浩 著、袁廣泉 譯,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 ^ 陳淑渝,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第33頁
- ^ 6.0 6.1 6.2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第1411頁
- ^ 島田 大輔. 日中戦争期中国の日本通ジャーナリストの対日認識 : 陳博生. メディア史研究. 2020-09: 96-120.
- ^ 《中國共產黨成立史》作其1940年至1950年任中央通訊社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