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介紹的是中國西漢至唐朝郡名。關於交趾的其它意思,請見「
交趾」。
交趾郡(越南語:Quận Giao Chỉ,英語:Cochin),一作交阯郡,為中國古代對於越南的一種舊稱,為中國西漢至唐朝郡名,相當於今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流域。之後交趾從中國獨立,但中國、日本仍以「交趾」、「交阯」稱該地諸政權。宋朝皇帝亦封統治越南紅河三角洲的丁朝皇帝為「交趾郡王」。元朝和明朝也曾分別短暫設立交趾行省和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前209年7月爆發秦末民變,南海郡尉任囂下屬的龍川縣令趙佗稱王建立南越國之後,分象郡為交趾、九真二郡,屬南越國四郡之一[1]。前112年漢滅南越國,於南越國故地設置了十個郡[2],其中的交趾郡下轄𨏩𨻻縣、安定縣、苟屚縣、麊泠縣、曲昜縣、北帶縣、稽徐縣、西于縣、龍編縣、朱䳒縣十縣,治所𨏩𨻻縣。東漢治所龍編縣[3]。東漢漢獻帝建安年間至東吳初期,交州太守士燮形成獨立的割據政權[4]。
南北朝時,行政區劃改變,至隋滅南陳後,重新設置交趾郡,下轄九縣,郡治設於交趾縣[5]。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交趾郡改為交州[6],交趾縣則為交州州治[7]。
|
---|
前203年-前111年 |
人物 | | |
---|
事件 | |
---|
政區 | |
---|
族群 | |
---|
遺址 | |
---|
文物 | |
---|
爭議 | |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漢 炎興元年( 263年)、孫吳 天紀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標「*」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註明曾用名。 |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西晉 建興四年( 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 義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註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淮南地區 | |
---|
淮北地區 | |
---|
河南地區 | |
---|
江漢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巴漢地區 | |
---|
蜀中南中地區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位置不詳 | 新蔡郡(內史575-589) | 晉熙郡(內史575-589) | 巴東郡(內史586-589) | 臨江郡(內史586-589) | 新興郡(內史583-589) | 岳山郡(內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齊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 廣運元年(586年)、陳 禎明二年( 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註明曾用名。 注3: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