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縣
尼瑪縣 ཉི་མ་རྫོང | |
---|---|
縣 | |
那曲市下屬行政區劃 | |
坐標:34°06′35″N 87°50′31″E / 34.1097°N 87.8419°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 |
政府駐地 | 尼瑪鎮 |
下級行政區 | |
面積 | |
• 總計 | 62,349.36 平方公里(24,073.22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33,006人 |
• 密度 | 0.529人/平方公里(1.37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4,808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853200 |
電話區號 | 896 |
車輛號牌 | 藏E |
行政區劃代碼 | 540629 |
網站 | 尼瑪縣政府網 |
尼瑪縣(藏語:ཉི་མ་རྫོང,威利轉寫:nyi ma rdzong,藏語拼音:Nyima Zo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西北部的一個縣。「尼瑪」藏語意為「太陽」,全縣平均海拔4800公尺以上,北部為遼闊的無人區,包含巴毛窮宗火山群。
行政區劃
[編輯]尼瑪鎮、卓尼鄉、達果鄉、阿索鄉、榮瑪鄉、中倉鄉、來多鄉、申亞鄉、卓瓦鄉、俄久鄉、文布鄉、甲谷鄉、軍倉鄉和吉瓦鄉。
人口
[編輯]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尼瑪縣常住人口為33006人[3],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為32396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90人,漢族人口為520人。
沿革史
[編輯]原為申扎縣西北部的無人區。
1974年,申扎縣政府組織多強瑪、俄久道、俄久美、北措折、吉瓦、嘎爾措等6個鄉的5000名牧民遷入無人區。
1975年12月,西藏自治區黨委同意開發申扎縣北部的羌塘無人區,以解決畜多草少的矛盾。將申扎縣尼瑪區、吉瓦區的3個鄉、文部區的1個鄉、申扎區的1個公社、以及班戈縣的色瓦區的牧民北遷無人區,組建一個長期工作組(幹部由申扎縣抽調),籌備建立雙湖辦事處(縣級)。
1976年底,西藏自治區黨委批准成立申扎縣西五區辦事處,管轄申扎縣西部文部、邦多、甲谷、卓瓦、吉瓦等5個區、22個鄉,為申扎縣派出辦事機構。
1979年1月,西藏自治區批准申扎縣西五區辦事處更名為文部辦事處,升格為縣級,為那曲地區行署派出機構。同年7月正式成立。
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國函字[1983]212號文件批准成立尼瑪縣,實際上由原文部、雙湖兩個辦事處合併設立,轄申扎縣的查桑、文布(即文部)、邦多、甲谷、卓瓦、尼瑪6個區,班戈縣的榮瑪區和該縣新劃的嘎瓊區。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尼瑪村。由那曲地區管轄。但是,尼瑪縣未能設立,文部辦事處及雙湖辦事處繼續存在並運作。
1988年,文部辦事處實施「撤區並鄉」,撤銷原有5個區,合併設立14個鄉;同時將雙湖辦事處的尼瑪區、絨馬區的5鄉(南措折、西德、絨馬、北措折、嘎爾措),共8萬平方公里土地、3000人及30萬頭只牛羊劃歸文部辦事處。文部辦事處轄19個鄉,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
1990年文部辦事處遷駐木嘎熱色村(即現今的縣政府駐地尼瑪鎮木嘎熱色社區)。
1993年8月1日,撤銷文部辦事處,正式成立尼瑪縣,轄19個鄉,83個行政村,24321人。同時,撤銷雙湖辦事處,改設雙湖特別區,名義上隸屬尼瑪縣,行政上獨立,但人大、司法受尼瑪縣管轄。
2002年,將措折羅瑪鎮(原南措折鄉)、協德鄉(舊譯西德鄉)、措折強瑪鄉(原北措折鄉)、嘎措鄉(舊譯嘎爾措鄉)等1鎮3鄉(面積不詳)整建制劃歸雙湖特別區。尼瑪縣西北部的大片無人區(藏色崗日~拉雄錯~隆桑曲地區,面積3.76萬平方公里)劃歸阿里地區改則縣。尼瑪縣面積減少為7.25萬平方公里。
2012年11月,國務院批准雙湖特別區轄區設立雙湖縣。至此,尼瑪縣與雙湖特別區徹底分立。
交通
[編輯]- 317國道過境。
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23年尼玛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 西藏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