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新生站

坐标25°02′32″N 121°31′58″E / 25.042351°N 121.532891°E / 25.042351; 121.53289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Leolokey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0日 (三) 06:46 (取消114.24.96.181对话)的编辑 (HG) (3.4.10))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忠孝新生站(台北科大)

Zhongxiao Xinsheng Station[註 1]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出口1
出口1
位置 臺灣
台北市大安區(站體跨至中正區
新生南路一段67號
地理坐标25°2′32″N 121°31′58″E / 25.04222°N 121.53278°E / 25.04222; 121.53278
车站类别地下交會車站
运营机构台北捷運
途经线路 板南線南港線
中和新蘆線新莊線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車站
车站层数板南線南港線)地下二層
中和新蘆線新莊線)地下三層
换乘方式站內轉乘
出口数目7
无障碍车站
站台板南線南港線島式月台
中和新蘆線新莊線島式月台
其他信息
车站代码BL14( 工程代碼:BL9)
O07[1]( 工程代碼:O13 )
网站www.metro.taipei
历史
启用日期板南線南港線)1999年12月24日
中和新蘆線新莊線)2010年11月3日
营运信息
乘客數量
64,136[2]人次(2022年12月)
排行第13名/119站
首班车 板南線
南港展覽館:06:03
頂埔亞東醫院:06:05
中和新蘆線
迴龍:06:05
蘆洲:06:00
南勢角:06:00
末班车 板南線
南港展覽館:00:25
頂埔亞東醫院:00:16
中和新蘆線
迴龍:00:14
蘆洲:00:17
南勢角:00:26
邻近车站
上一站 台北捷運 下一站
善導寺
BL13
板南線
BL14
忠孝復興
BL15
東門
O06
中和新蘆線
O07
松江南京
O08
月台
新莊線軌道位於本站南端的渡線
板南線月台安裝中的月台閘門

忠孝新生站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中正區大安區交界處,為台北捷運板南線中和新蘆線交會的捷運車站

車站概要

車站位於忠孝東路新生南路交叉口,板南線車站位於忠孝東路下方,中和新蘆線車站位於新生南路下方,兩者形成丁字型交會配置;車站代碼為BL14/O07。站名取自所在地街道名稱(忠孝東路、新生南路),另於站名後方以括號加註台北科大

車站構造

地下交會車站,開放的出入口有南港線車站和新莊線車站共有七個出入口。

板南線:地下二樓,一個島式月台,本站設有半高式月台門
中和新蘆線:地下三樓,一個島式月台,本站設有全高式月台門

車站樓層

地面 出入口 出入口
地下
一樓
大廳層 車站大廳、詢問處、自動售票機驗票閘門
洗手間(站體南側付費區外)
地下
二樓
一月台 板南線南港展覽館方向(BL15 忠孝復興站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二月台   板南線頂埔亞東醫院方向(BL13 善導寺站
地下
三樓
三月台 中和新蘆線迴龍蘆洲方向(O08 松江南京站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四月台   中和新蘆線南勢角方向(O06 東門站

本站成為交會站後,板南線月台中央增設了兩處步梯往返中和新蘆線月台。大廳層分別設置抵達兩線的直達電扶梯。2010年時僅有一部無障礙電梯 (B1/B2/B3)。2019年增設中和新蘆線專用電梯(B1/B3)與出口3電梯 (B1/1F) 竣工啟用

本站板南線月台與其他十五個車站為台北捷運第三批設置月台門的高運量車站,目前已裝設完畢並啟用。中和新蘆線月台則是一開始就設有全高式月台門。

車站出口

出口1、2位於車站西端,出口3、4位於車站東端 (忠孝東路方向),出口5、7位於車站南端(新生南路方向),無障礙電梯位於出口2、3、6;其中出口5與聯合開發大樓共構。南側出口與東西側出口並無設置「閘門管制區外」通道。

此外,因配合電扶梯改善工程,出口1自2020年10月6日起暫停開放9個月、出口6將暫停開放至2021年1月為止,出口4已完工並於2020年9月25日重新開放。

出入口 圖片 位置
出入口1 設有手扶梯 忠孝國小(暫不開放)
出入口2 設有電梯 設有手扶梯 忠孝公園
出入口3 設有電梯 設有手扶梯 忠孝東路三段
出入口4 設有手扶梯 台北科技大學
出入口5 設有手扶梯 新生南路濟南路口 (與聯開大樓共構)
出入口6 設有電梯 設有手扶梯 台北衛理堂(暫不開放)
出入口7 證券期貨大樓
註: 設有電梯 |  設有手扶梯

利用狀況

本站主要進出客源為光華商場三創數位生活園區華山文創園區(有「台北秋葉原」之稱)與周圍資訊商圈的購物人潮、台北科大的學生,及周邊辦公大樓的通勤族。新生南路上有公車專用道與站台,與忠孝東路皆有多條公車路線行經,可轉乘前往蘆洲公館內湖民生社區松山車站南港汐止新店士林天母三重等地;也有前往基隆金山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的國道(高速公路)客運路線。

本站亦為中和新蘆線板南線兩線間唯一交會的車站,故站內轉乘人潮十分眾多。又板南線月台與其他轉乘站月台相較之下過於狹窄,在各個時段皆顯得擁擠,必要時甚至需在尖峰期間控制轉乘樓梯之人流、避免板南線月台無法同時消化過多的人潮。

在新莊線通車前,忠孝新生站的每日平均旅運量約為43,903人,在台北捷運系統中排行第22(2010年10月資料),在2010年11月3日隨新莊線通車成為兩線換乘站之後,每日旅運量有所攀升。2022年12月每日進出人次為64,136[2],排名提升至第13名。由於本站有兩線捷運交會,站內換線人潮擁擠,也為了防止人員蓄意跳軌,本站板南線月台將與其他14個車站已於2013年增設半高式月台門來保護民眾與行車的安全[3]。新莊線月台則是在興建之初即採用全罩式的月台幕門。另外,橘線另一轉乘站民權西路站的新莊線月台採用月台幕門、淡水線月台採用月台閘門。目前本站月台門已啟用。另此,忠孝新生站有地下十字交會車站,與民權西路站、台北車站中山站相似。

歷年旅客人次紀錄
年間 單日平均
上車 下車 上下車計 來源 上車 上下車
1999 47,236 43,032 90,268 [4] 5,905 11,284
2000 3,438,351 3,856,259 7,294,610 9,394 19,931
2001 3,980,611 4,636,378 8,616,989 [註 2]
2002 4,987,513 5,109,286 10,096,799 13,664 27,662
2003 4,780,834 5,003,122 9,783,956 13,098 26,805
2004 5,363,850 5,645,839 11,009,689 14,655 30,081
2005 5,348,970 5,668,673 11,017,643 14,655 30,185
2006 5,481,886 5,806,555 11,288,441 15,019 30,927
2007 6,013,703 6,374,109 12,387,812 16,476 33,939
2008 6,753,823 7,116,338 13,870,161 18,453 37,897
2009 6,988,012 7,353,411 14,341,423 19,145 39,292
2010 7,603,126 7,921,713 15,524,839 20,830 42,534
2011 8,511,263 8,514,219 17,025,482 23,319 46,645
2012 9,774,425 9,650,772 19,425,197 26,706 53,074
2013 10,669,511 10,382,851 21,052,362 29,232 57,678
2014 10,900,756 10,609,185 21,509,941 29,865 58,931
2015 11,187,934 10,932,739 22,120,673 30,652 60,605
2016 12,097,708 11,927,855 24,025,563 33,054 65,644
2017 11,595,880 11,400,682 22,996,562 31,770 63,004
2018 11,922,423 11,745,425 23,667,848 32,664 64,843
2019 12,478,453 12,301,991 24,780,444 34,188 67,892

車站週邊

公車資訊

站內藝術品

本站體北方為光華陸橋遺址,因橋體年久失修,而在2006年初被拆除。拆除時以水刀切下的大理石牌其中一塊,嵌入本站牆面,並以仿真印刷電路裝飾,創造晶片嵌入整體科技感。

歷史

  • 1999年12月24日:南港線(地下2樓)忠孝新生站隨著南港線市政府西門」段以及板橋線「西門-龍山寺」段正式通車而啟用[5](p. 328)
  • 2003年:配合台北市政府改採漢語拼音為主要譯名標準的新政策,站名的官方英譯由原本威妥瑪拼音Chunghsiao Hsingsheng Station改為Zhongxiao Xinsheng Station[6]
  • 2010年11月3日:新莊線(地下3樓)忠孝新生站隨著新莊線「大橋頭忠孝新生」與蘆洲線「蘆洲大橋頭」段正式通車而啟用[5](p. 227)
  • 2012年1月5日:新莊線新北市段「輔大大橋頭」正式通車,新增「輔大-忠孝新生」營運模式[5](p. 227)
  • 2012年9月30日:新莊線市區段始由本站通車至古亭站中和線銜接[5](p. 227)
  • 2013年7月31日:本站南港線半高式月台門正式啟用。
  • 2017年11月25日:本站因應轉乘量大增,即日起不開放自行車進出轉乘。
  • 2019年11月20日:本站4號出口為配合增設電扶梯工程於即日起暫時封閉,預計於2020年9月重新開放。[7]
  • 2020年5月15日:本站6號出口為配合增設電扶梯工程於即日起暫時封閉,預計於2021年1月重新開放。[8]

鄰近車站

前一站 台北捷運 後一站
板南線
南港線
中和新蘆線
新莊線

腳註

注釋

  1. ^ 舊譯Chunghsiao Hsinsheng Station (2003年以前)
  2. ^ 不計算因納莉颱風的影響,9/17-停駛、10/27復駛[5](p. 122-124、129-130)

來源資料

  1. ^ 臺北捷運車站站名增加編號作業 已完成初步設計 近期報請市府核定 預計明年8月前全面更新 (新闻稿). 台北捷運. 2016-04-11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中文(臺灣)). 
  2. ^ 2.0 2.1 旅運量.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15. 
  3. ^ 防跳軌 北捷15站設月台門.聯合新聞網.2010-09-26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9-29.
  4. ^ 臺北捷運公司. 臺北捷運各站進出人次-年 依 年別, 入出站別 與 項目. 2019-02-26 [2019-08-10].  臺北市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
  5. ^ 5.0 5.1 5.2 5.3 5.4 徐榮崇. 續修臺北市志 卷五 交通志 捷運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15年12月. ISBN 9789860469875. 
  6. ^ 捷運站名改漢語拼音. 蘋果日報. 2003-11-24 (中文(臺灣)). 
  7. ^ 配合捷運局部分車站出入口工程陸續施工 單一出入口配合工程封閉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https://www.metro.taipei/News_Content.aspx?n=30CCEFD2A45592BF&sms=72544237BBE4C5F6&s=43FE5C9E365212C9
  8. ^ 配合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進行電扶梯改善工程 部分車站出口將於5月中封閉施工 https://www.metro.taipei/News_Content.aspx?n=30CCEFD2A45592BF&sms=72544237BBE4C5F6&s=0B4F72270597362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