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超載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球超載日日期的演變[1]

地球超載日(英語:Earth Overshoot Day,EOD ),又稱作生態負債日(英語:Ecological Debt Day,EDD),是一個計算出的日期,它表示在這一天,人類的資源消耗超過了地球本年度再生這些資源的能力。「超載」表示人類人口的需求超過地球上再生生物資源的可持續水平。從經濟角度看,每年的地球超載日表示地球的本年度再生預算在這天耗盡,人類進入環境赤字支出。 地球超載日的計算方法是世界生物承載力(本年度地球產生的自然資源量)除以世界生態足跡(當年人類對地球自然資源的消費),再乘以365(閏年為366),即一年中的天數:

2020年,由於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大規模封鎖,計算出的超載日落在8月22日(比2019年晚了三周多)。[2]全球足跡網絡主席稱, COVID-19大流行本身就是「生態失衡」的表現之一。[3]

地球超載日由全球足跡網絡計算,是一項得到數十家其他非營利組織支持的活動。[4]有關全球足跡網絡的計算[5]和國家生態足跡的信息可在線獲取。[6]

背景[編輯]

近年來的地球超載日(EOD)
地球超載日 地球超載日
1987年 10月23日 2013年 8月4日
1990年 10月11日 2014年 8月5日
1995年 10月5日 2015年 8月6日
2000年 9月23日 2016年 8月5日
2005年 8月26日 2017年 8月3日
2010年 8月8日 2018年 8月1日
2011年 8月4日 2019年 7月29日
2012年 8月4日 2020年 8月22日

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英語New Economics Foundation的安德魯·西姆斯最早提出了地球超載日的概念。全球足跡網絡是新經濟基金會的合作夥伴組織,每年都會發起地球超載日活動,以提高人們對地球資源限度的認識。全球足跡網絡衡量人類對自然資源和生態服務的需求和供應。他們估計,2022年,在不到七個月的時間裏,人類對大自然的需求就超過了地球生態系統全年的再生能力。[4]人類需求包括所有競爭地球表面再生能力的需求,例如可再生資源CO2封存和城市空間。

根據全球足跡網絡的研究,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裏,人類利用自然資源建造城市和道路、提供食物、製造產品、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完全在地球預算範圍內。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臨界點已經突破:人類的消耗量開始超過地球的再生能力。按照他們的說法,目前人類對資源的需求量相當於1.7個地球以上。[7]數據顯示,我們可能在21世紀中葉之前就需要相當於兩個地球的資源。他們指出,資源枯竭的代價正變得越來越明顯。氣候變化(由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後果最為明顯,影響最為廣泛。其他生物物理影響包括:森林砍伐物種喪失水土流失或漁業崩潰。這種資源不安全會導致經濟壓力(如貨幣通脹)和衝突(如內亂)。[4]

全球足跡網絡認為,生態足跡賬戶記錄了人類需求與再生能力之間的差距。他們說,現在的需求已經超過了地球的再生能力。他們承認核算方法有改進空間,還可增加更多細節,認為目前應用在各國的計算方法通常低估了人類需求,因為並非所有方面都得到了衡量(聯合國數據存在差距)。他們還聲稱高估了生物承載力,因為很難確定當前的再生量中有多少是以未來量的減少為代價的(例如過度使用地下水或水土流失的情況)。[8]全球足跡網絡的創始人兼總裁Mathis Wackernagel表示,農田的土壤退化可以包含在計算地球超載日的生態足跡賬戶中,但這「需要聯合國數據集中不存在的數據集」。[9]因此,他們稱,生態足跡賬戶是僅定義可持續性最低條件的指標,並且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可能高於他們的賬戶所揭示的結果。

參考文獻[編輯]

  1. ^ Past Earth Overshoot Days - #MoveTheDate of Earth Overshoot Day. 
  2. ^ Earth Overshoot Day June Press Release. overshootday.org.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2020-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5). 
  3. ^ Braun, Stuart. Coronavirus Pandemic Delays 2020 Earth Overshoot Day by Three Weeks, But It's Not Sustainable. Deutsche Welle. Ecowatch. 21 August 2020 [23 August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3). 
  4. ^ 4.0 4.1 4.2 About Earth Overshoot Day. overshootday.org.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July 15,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5. ^ Ecological Footprint: data and accounting methodology. footprintnetwork.org.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202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8). 
  6. ^ Biocapacity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open data platform. footprintnetwork.org.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202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7. ^ Footprint Open Data Platform, https://data.footprintnetwork.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York University & Fodafo.
  8. ^ Wackernagel, Mathis; et al. Handbook of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 Chapter 16 – Ecological Footprint: Principles & Chapter 33 – Ecological Footprint: Criticisms and applications. Routledge. 
  9. ^ Pearce, Fred. Admit it: we can't measur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New Scientist. [2 August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2). 

延伸閱讀[編輯]

  • Catton, William R. Jr. (1980). "Overshoot: The Ecological Basis of Revolutionary Change".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ISBN 0-252-00818-9ISBN 0-252-00818-9.
  • Easterling, William E.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dequacy of food and timber in the 21st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 104 (50): 19679. PMC 2148356可免費查閱. PMID 18077399. doi:10.1073/pnas.0710388104可免費查閱. 
  • Khanna, Parag. The Second World需要免費註冊.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8. ISBN 978-81-7036-406-1. 
  • WWF: human consumption is outpacing earth's capacity. EurActiv.com. October 26, 2004 [202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9). 
  • Wackernagel, Mathis; Schulz, Niels B.; Deumling, Diana; Linares, Alejandro C.; Jenkins, Martin; Kapos, Valerie; Monfreda, Chad; Loh, Jonathan; Myers, Norman; Norgaard, Richard; Randers, Jorgen. Tracking the ecological overshoot of the human econom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 99 (14): 9266–9271. Bibcode:2002PNAS...99.9266W. PMC 123129可免費查閱. PMID 12089326. doi:10.1073/pnas.142033699可免費查閱. 
  • Damassa, Tom. Human Consumption Pushing Ecosystems to the Brink. EarthTrends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ctober 26,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09). 
  • Futehally, Ilmas. Living Beyond Our Means. Strategic Foresight Group. [202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