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媒体列表
中华民国媒体,目前指的是在台澎金马的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
主要媒体
[编辑]通讯社
[编辑]据原行政院新闻局统计,截至2007年9月,台湾有1,260家通讯社[1],多数集中在台北市。官方通讯社有:中央通讯社(中央社)、军事新闻通讯社(军闻社)。
电视
[编辑]目前台湾的电视普及率接近100%,有线电视的普及率也相当高,达60%(据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公布2016年调查资料)[2]。
1993年,中华民国政府制定《有线广播电视法》来管理台湾快速激增的有线电视系统。1999年2月,《卫星广播电视法》公布,开放外国公司营运有线电视,防止有线电视的垄断性发展。至2004年止,台湾共有60家本国公司和19家外国公司提供93个和42个卫星频道。 2005年中,台湾共有63个有线电视系统。由于便宜的费率(一般约560新台币/月)加上节目内容的多元,有线电视在台湾相当受欢迎。频道大多数以中华民国国语和闽南语播出,少数为日语或英语发音。服务特定族群的客家电视台和原住民族电视台在2003年及2005年开播。绝大多数的频道都是原文发音配上中文字幕。可看的频道在不同的地区有些微的不同,以下的频道是大多数地区都可以看到的。
中华民国政府于2012年6月30日收回所有无线模拟电视频道使用权,改为全数码信号播放。预计2017年完成有线电视系统全数码化,并于2019年完成有线电视频道全HD放送。
无线电广播
[编辑]1993年,台湾只有33家广播公司,今天台湾有178家有注册的广播电台(截至2007年9月止)[1]。如果加上未合法化的“地下电台”,台湾广播电台的密度,无论是AM调幅还是FM调频,皆相当惊人。脱口秀、流行音乐、新闻评论、叩应等类型的节目皆受到欢迎。
- (下面列出拥有联播网络,或知名度较高的电台)
报纸
[编辑]当报禁在1988年刚解除时,台湾只有31家报纸;今天则成长到2,273家报纸(截至2007年9月止)[1],其中包含超过30家全国性报纸与数百家地方性报纸。报纸的选择很广,含盖了大多数不同的政治观点。
杂志和期刊
[编辑]1988年时,台湾只有约3,400家杂志,杂志出版业共计7,088家(截至2010年7月底止)[3]。杂志的种类非常多元化,包括商业、政治、娱乐、英文、生活时尚、电脑、健康、烹饪、汽车、女性、教育和旅游等各类型杂志。
报导模式
外界调查
[编辑]此条目形似评论,须要清理。 (2019年3月25日) |
2007年金车教育基金会的调查指出,台湾大多数的青年学生对国际资讯认知贫乏且片断,仅对单一重大事件、影视明星及体育赛事有兴趣。加入WHO是台湾多年来努力目标,却只有64.9%的学生知道是世界卫生组织。而油价高涨的年代,却只有五成的学生知道石油价格掌控在简称OPEC的石油输出国组织。2012年奥运举办地,仅有31%学生知道是在英国伦敦,比94年调查下降高达20%。七成一的青年学生认为最需加强英语教育,因为要拥有国际观,应具备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外语能力(75.3%),时常阅读国外资讯(74.8%)及了解国际礼仪(58.6%)。[4]
2008年有一篇广受讨论的部落格文章[谁?]曾提到《当我们的国际观只剩下王建民》“离开台湾后,我看电视的时间变多了,我竟然也觉得电视变好看了,就连新闻也精采很多。台湾人对这个世界似乎‘毫无感觉’,因为台湾人只想关心自己的事,只关心媒体告诉我们的事,当全世界的焦点都关注在粮食危机、在苏丹达佛、在西藏、在是否抵制奥运时,台湾媒体呈现的是萧万长到大陆参加博鳌会、吃饭坐主桌、看表演坐第一排之类的画面,台湾媒体呈现的是有所谓台湾之光之称的王建民又赢了。也许今天我人在国外,于是才会有这种对于台湾在国际新闻资讯流通上的不平衡感,但也因为我到了国外,才会知道台湾人因为选择性少而错失了多少重要的消息。在台湾,我们的选择似乎只增加在购物中心的boutique里,台湾媒体守门人的偏食,几乎让观众没得选择。Walter Lippman在《Public Opinion》里指出了大众传播介质对于人们形成公共事务认知及了解外在世界的重要性;由于外在世界过于复杂,以致一般民众无法仅依靠单薄的个人经验来理解,而必须仰赖大众传播介质来吸收资讯,塑造个人‘脑海中的图像’(the pictures in our head)。台湾人,你能想像自己的国际视野只剩下王建民以及手上的那几个境外基金吗?当媒体都偏食了,我们就不能自愿得到厌食症。”[5]。
2008年,台湾媒体却后知后觉。以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事件为例,国外各大媒体几乎都将科索沃宣布独立一事于事发六小时内登上头条,而同时间,各官网上全然是些不重要的政治及社会新闻[6]。
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必荣在《如何培养青年的国际观》的演讲中提到:第一当然是“语言”;第二是“培养对国际事物的兴趣”;第三是要有“国际文化的敏感度”;第四是“对国际局势的了解”;第五是“紧密的链接概念”;第六是时时为台湾“在国际社会中找定位”[7]。这些显然都是台湾媒体所需大力加强的。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存档副本. [2007-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3).
- ^ 存档副本. [2016-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 ^ 报纸、杂志产业概况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3 - 2010-8-19
- ^ 强化学生国际观 应重视国际知识和关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纪元, 11/29/2007
- ^ 當我們的國際觀只剩下王建民. [2012-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 ^ 科索沃宣佈獨立. [2012-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9).
- ^ 如何培养国际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刘必荣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