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中華民國媒體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中華民國媒體,目前指的是在台澎金馬的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媒體。

主要媒體[编辑]

通訊社[编辑]

據原行政院新聞局統計,截至2007年9月,台灣有1,260家通訊社[1]。多數集中在臺北

主要
較區域化

電視[编辑]

目前台灣的電視普及率接近100%,有線電視的普及率也相當高,達60%(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公佈2016年調查資料)[2]。 1993年,中華民國政府制定《有線廣播電視法》來管理台灣快速激增的有線電視系統。1999年2月,《衛星廣播電視法》公佈,開放外國公司營運有線電視,防止有線電視的壟斷性發展。至2004年止,臺灣共有60家本國公司和19家外國公司提供93個和42個衛星頻道。 2005年中,臺灣共有63個有線電視系統。由於便宜的費率(一般約560新台幣/月)加上節目內容的多元,有線電視在台灣相當受歡迎。頻道大多數以中華民國國語閩南語播出,少數為日語英語發音。服務特定族群的客家電視台原住民族電視台在2003年及2005年開播。絕大多數的頻道都是原文發音配上中文字幕。可看的頻道在不同的地區有些微的不同,以下的頻道是大多數地區都可以看到的。

(依筆劃數多寡排列)

種類 集團 電視台及頻道
公有 台灣公廣集團 中華電視公司(CTS,無線)
華視HD(無線)
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HD(無線)
華視新聞資訊台HD(無線)
國會頻道1台(無線)
國會頻道2台(無線)
公視HD(PTS,無線)
公視台語台HD(無線)
公視3台HD(無線)
客家電視HD(無線)
公有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住民族委員會所屬) 原住民族電視台HD(TITV,無線)由公視代播
私有 非凡電視 臺灣電視公司(TTV,無線)
台視HD(無線)
台視新聞台HD(無線)
台視財經台HD(無線)
台視綜合台HD(無線)
非凡新聞台(有線)
非凡商業台(有線)
私有 旺旺中時集團 中國電視公司(CTV,無線)
中視HD(無線)
中視新聞台HD(無線)
中視經典台HD(無線)
中視菁采台HD(無線)
中天電視(有線)
中天綜合台(有線)
中天娛樂台(有線)
私有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FTV,無線) 民視無線台HD(無線)
民視新聞台(無線)
民視第一台HD(無線)
民視台灣台HD(無線)
私有 三立電視 三立台灣台(有線)
三立都會台(有線)
三立新聞台(有線)
三立iNEWS台(有線)
MTV(台灣頻道)(有線)
私有 台塑集團 八大第一台(有線)
八大綜合台(有線)
八大戲劇台(有線)
八大娛樂台(有線)
私有 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TVBS(有線)
TVBS新聞台 (有線)
TVBS歡樂台(有線)
私有 東森電視 東森幼幼台(有線)
東森新聞台(有線)
東森財經新聞台(有線)
東森綜合台(有線)
東森戲劇台(有線)
東森洋片台(有線)
東森超視(有線)
私有 東森媒體集團 東森購物(有線)
私有 年代集團 年代新聞台(有線)
年代MUCH台(有線)
壹電視新聞台(有線)
壹電視電影台(有線)
壹電視綜合台(有線)
私有 媒體棧國際行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東風衛視(有線)
JET綜合台(有線)
國興衛視(有線)
私有 大豐媒體 高點綜合台(有線)
高點育樂台(有線)
私有 富邦集團 momo親子台(有線)
MOMO綜合台(有線)
MOMO購物台(有線)
私有 緯來電視網 緯來日本台(有線)
緯來綜合台(有線)
緯來電影台(有線)
緯來育樂台(有線)
緯來戲劇台(有線)
緯來體育台(有線)
緯來精采台(有線)
私有 靖天傳播 靖天購物台(有線)
靖天資訊台(有線)
靖天綜合台(有線)
靖洋卡通台(有線)
靖天卡通台(有線)
靖天育樂台(有線)
靖天戲劇台(有線)
靖洋戲劇台(有線)
靖天映畫台(有線)
Nice TV(有線)
KLT-靖天國際台(有線)
私有 亞洲衛星電視 亞洲旅遊台(有線)
寰宇新聞台(有線)
私有 人間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佛光山所有)
人間衛視(有線)
私有 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所有)
大愛電視(有線)
大愛二台 (有線)
代理 三商多媒體 NHK World Premium日語播音)(有線)
NHK新聞資訊台英語播音)(有線)
外資 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英語播音)(有線)
外資 索尼影視娛樂 AXN (有線)
ANIMAX (有線)
外資 BBC BBC World News英語播音)(有線)
CBeebies(有線)
BBC Earth(有線)
BBC Lifestyle(有線)
外資 華納媒體 Cartoon Network(有線)
Cinemax(有線)
HBO(有線)
HBO HD(有線)
HBO Signature(有線)
HBO Hits(有線)
HBO Family(有線)
Boomerang(有線)
Warner TV(有線)
外資 華特迪士尼 衛視中文台(有線)
衛視電影台(有線)
STAR Movies Gold (有線)
STAR World(有線)
星衛娛樂台(有線)
星衛HD電影台(有線)
STAR Movies HD(有線)
國家地理頻道(有線)
外資 新加坡商全球紀實有限公司 Discovery Channel(有線)
動物星球頻道(有線)
TLC旅遊生活頻道(有線)
外資 壹拾壹體育網 ELEVEN SPORTS 1(有線)
ELEVEN SPORTS 2(有線)
有線電視頻道


中華民國政府於2012年6月30日收回所有無線類比電視頻道使用權,改為全數位訊號播放。預計2017年完成有線電視系統全數位化,並於2019年完成有線電視頻道全HD放送。

無線電廣播[编辑]

1993年,台灣只有33家廣播公司,今天台灣有178家有註冊的廣播電臺(截至2007年9月止)[1]。如果加上未合法化的「地下電台」,台灣廣播電台的密度,無論是AM調幅還是FM調頻,皆相當驚人。脫口秀流行音樂新聞評論叩應等類型的節目皆受到歡迎。

(下面列出擁有聯播網絡,或知名度較高的電台)

報紙[编辑]

報禁在1988年剛解除時,台灣只有31家報紙;今天則成長到2,273家報紙(截至2007年9月止)[1],其中包含超過30家全國性報紙與數百家地方性報紙。報紙的選擇很廣,含蓋了大多數不同的政治觀點。

1. 全國性發行、規模較大的報紙:

  • 國語日報(唯一有注音符號標註的報紙)
  • 電子時報(台灣第一家電子產業專業報紙)
  • 人間福報 - 由佛光山創辦
  • 已停刊聯合晚報 - 屬聯合報系,2020年6月1日停刊
  • 已停刊中時晚報 - 屬中時報系,2006年停刊
  • 已停刊民生報 - 屬聯合報系,2006年停刊
  • 已停刊中央日報(2006年5月31日停刊,改以電子報繼續發行)
  • 已停刊自立晚報(2001年9月起停刊,改以電子報繼續發行)
  • 已停刊台灣日報(2006年6月6日停刊)
  • 已停刊大成報(於2006年3月已停刊)(2011年11月以電子報的型態發行)
  • 準停刊旺報 - 屬中時報系,2020年裁併入中國時報夾頁中
  • 已停刊蘋果日報 - 屬香港壹傳媒 (2021年5月18日停刊,但持續以電子報繼續發行)

2. 台灣主要的英文報紙:

雜誌期刊[编辑]

1988年時,台灣只有約3,400家雜誌,雜誌出版業共計7,088家(截至2010年7月底止)[3]。雜誌的種類非常多元化,包括商業、政治、娛樂、英文、生活時尚、電腦、健康、烹飪、汽車、女性、教育和旅遊等各類型雜誌。

網路媒體[编辑]

報導模式[编辑]

外界調查[编辑]

  1. 2007年金車教育基金會的調查指出,台灣大多數的青年學生對國際資訊認知貧乏且片斷,僅對單一重大事件、影視明星及體育賽事有興趣。加入WHO是台灣多年來努力目標,卻只有64.9%的學生知道是世界衛生組織。而油價高漲的年代,卻只有五成的學生知道石油價格掌控在簡稱OPEC的石油輸出國組織。2012年奧運舉辦地,僅有31%學生知道是在英國倫敦,比94年調查下降高達20%。七成一的青年學生認為最需加強英語教育,因為要擁有國際觀,應具備的重要條件就是要有外語能力(75.3%),時常閱讀國外資訊(74.8%)及瞭解國際禮儀(58.6%)。[4]
  2. 2008年有一篇廣受討論的部落格文章[谁?]曾提到《當我們的國際觀只剩下王建民》「離開台灣後,我看電視的時間變多了,我竟然也覺得電視變好看了,就連新聞也精采很多。台灣人對這個世界似乎『毫無感覺』,因為台灣人只想關心自己的事,只關心媒體告訴我們的事,當全世界的焦點都關注在糧食危機、在蘇丹達佛、在西藏、在是否抵制奧運時,台灣媒體呈現的是蕭萬長到大陸參加博鰲會、吃飯坐主桌、看表演坐第一排之類的畫面,台灣媒體呈現的是有所謂台灣之光之稱的王建民又贏了。也許今天我人在國外,於是才會有這種對於台灣在國際新聞資訊流通上的不平衡感,但也因為我到了國外,才會知道台灣人因為選擇性少而錯失了多少重要的訊息。在台灣,我們的選擇似乎只增加在購物中心的boutique裡,台灣媒體守門人的偏食,幾乎讓觀眾沒得選擇。Walter Lippman在《Public Opinion》裡指出了大眾傳播媒介對於人們形成公共事務認知及瞭解外在世界的重要性;由於外在世界過於複雜,以致一般民眾無法僅依靠單薄的個人經驗來理解,而必須仰賴大眾傳播媒介來吸收資訊,塑造個人『腦海中的圖像』(the pictures in our head)。台灣人,你能想像自己的國際視野只剩下王建民以及手上的那幾個境外基金嗎?當媒體都偏食了,我們就不能自願得到厭食症。」[5]
  3. 2008年,台灣媒體卻後知後覺。以2008年科索沃宣佈獨立事件為例,國外各大媒體幾乎都將科索沃宣佈獨立一事於事發六小時內登上頭條,而同時間,各官網上全然是些不重要的政治及社會新聞[6]
  4.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在《如何培養青年的國際觀》的演講中提到:第一當然是「語言」;第二是「培養對國際事物的興趣」;第三是要有「國際文化的敏感度」;第四是「對國際局勢的瞭解」;第五是「緊密的連結概念」;第六是時時為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找定位」[7]。這些顯然都是台灣媒體所需大力加強的。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1.2 存档副本. [2007-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3).  无效|deadurl=, (帮助)
  2. ^ 存档副本. [2016-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3. ^ 報紙、雜誌產業概況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7-13 - 2010-8-19
  4. ^ 強化學生國際觀 應重視國際知識和關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紀元, 11/29/2007
  5. ^ 當我們的國際觀只剩下王建民. [2012-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6. ^ 科索沃宣佈獨立. [2012-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9). 
  7. ^ 如何培養國際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劉必榮部落格)

參閱[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