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 (東甌王)
東海王搖 | |
---|---|
東甌國第1代國王 | |
在位期間:前192年-? | |
前任:無 | |
姓名 | 騶搖 |
封號 | 君長 → 閩君(或閩越君) → 東海王 |
別名 | 歐陽搖 |
出生 | 約前251年 |
逝世 | 前192年 |
父親 | 安朱 |
搖(約前251年—前192年),騶姓[1],一說駱姓[2],是秦漢之際甌越人的一位領袖,稱閩君(或閩越君)。他在秦末參加反抗秦朝的起義,後又在楚漢戰爭中幫助劉邦打敗項羽。[3]漢朝建立後,於漢惠帝三年(前192年)被冊封為東海王(世稱東甌王),正式建立東甌國。[4]
東甌王搖被認為是溫州建城之祖,今日溫州各地流傳著不少有關他的傳說。東甌王國定都東甌,就是溫州古稱東甌的由來。[5]東甌王墓在今溫州市鹿城區西山甌浦垟(甌浦嶺)。甌浦嶺東甌王墓周圍有兩個亭子,亭子的側面有東甌王墓及祠。[6]
生平
[編輯]東甌王搖的早期生平為正史所不載,唯知他是越王勾踐的後裔,與閩越王無諸同族。《史記》、《漢書》等正史記載他姓騶氏;[7]裴駰的《史記集解》稱他姓「騶,一作『駱』」。其後的史料和溫州民間各族譜,對他的姓氏眾說紛紜,有騶、越、歐、甌、甌陽(後裔改姓「歐陽」)、顧、芊等諸多說法。
秦國吞併天下之時,搖與無諸都被廢為君長,並在他們的土地上設置閩中郡。秦朝末年,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六國貴族後裔紛紛擁兵抗秦,搖與傅胡害跟隨梅鋗起義,梅鋗又率軍跟從鄱陽令吳芮投入滅秦戰爭。[7]
秦滅亡後,搖和無諸又一起幫助劉邦打敗項羽,立下了赫赫戰功。[7][8]根據《史記·高祖功臣侯年表第六》記載,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0年),越族首領「搖毋餘」因功被封為「海陽侯」,諡「齊信」,封地在海陽(今廣東省潮州市)。[9]這位「海陽齊信侯」的真實身份,歷史學界眾說紛紜。有些學者認為此「海陽齊信侯」與「東甌王搖」是同一人,先封於海陽,後改封於東甌。也有學者認為「搖毋餘」是「搖」的後代,「搖」之子以父名為姓。[10]還有些學者則認為是百越人中同名的不同人物。例如日本學者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中,援引梁玉繩的說法:「其實句踐非禹苗裔,而甌、閩非句踐種族。《通志‧氏族略》引顧氏譜雲句踐七世孫搖,漢封東甌,亦不足信,葢越是羋姓,見《國語》。閩,東越蛇種,見《索隱》引《說文》,不得強合為一,而高祖所封之海陽侯搖、無餘,同名二王,又不可曉。」[11]另有學者認為當斷句為「搖」和「毋餘」,「毋餘」即「無諸」。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因搖在楚漢戰爭期間的功績,西漢朝廷冊封「閩君」搖為「東海王」,在甌地重建被秦所廢的東甌國(包括今溫州、麗水和台州大部份地區在內的浙江南部地區),世稱東甌王。東甌國都也叫東甌,[7]根據東晉學者徐廣的考證,東甌都城在東晉時的永寧縣境內,地屬今日的溫州;但後世又出現了東甌在台州境內的另一種說法。[12]
搖復興先祖舊業,保留了越族部落的自治形式,使東甌與閩越、南越一樣成為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的王國,並帶領甌越人對這片土地進行了開墾,故受到了後人的崇拜。《史記·封禪書》記載,越人信奉鬼神,根據越人的傳說,有一位東甌王敬鬼,得到了一百六十歲的長壽。梁章鉅認為此事難辨真偽,不知此王是否為搖。[13]
搖死後,葬於甌浦山,立廟祭祀。他被後世的溫州人尊為城隍,稱永嘉地主昭烈廣澤王。至明朝洪武年間,朝廷改封他為東甌王,每年三月初八致祭。[14]今日溫州鹿城區華蓋山西麓還尚存東甌王廟的門台。[13]
奉為先祖
[編輯]搖被後世一些姓氏尊奉為先祖,依各方宗譜有不同說法。清末學者梁章鉅《浪跡續談》稱,施元孚《元孚釋耒集》中有「東甌王辨異」一篇,對搖的世襲有所考證:在世居溫州一帶歐陽氏的《歐陽宗譜》中記載,楚國滅亡越國之後,將無彊的兒子封於「烏程甌余山之陽」,封號「甌陽亭侯」。這是越王子孫中唯一一支受封者,子孫便以「甌陽」為氏,越王的其他宗族則分散南遷,《台州府志》則認為搖「獨來東甌」,因此「氏騶,不氏甌陽」。[15]宋代的《路史》與清代的《姓氏考略》則稱,越王勾踐之裔、無彊之次子蹄,被封於烏程(今浙江湖州南二十里)歐餘山(今升山)之陽,後代便以地名為氏,發展出歐姓、歐陽姓、歐侯姓等姓氏。[16][17]
注釋
[編輯]- ^ 《史記·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第五十四》: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句踐之後也,姓騶氏。
- ^ 《史記集解·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第五十四》:集解徐廣曰:「騶,一作『駱』。」索隱徐廣雲一作「駱」,是上雲「歐駱」,不姓騶。
- ^ 《史記·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第五十四》:當是之時,項籍主命,弗王,已故不附楚。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
- ^ 《史記·東越列傳第五十四》:孝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 ^ 《新修漢東甌王墓碑記》:乃立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此吾溫古稱東甌之由來。
- ^ 《新修漢東甌王墓碑記》:嶺有二亭,亭側有東甌王墓及祠。
- ^ 7.0 7.1 7.2 7.3 《史記·東越列傳》:「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勾踐之後也,姓騶氏。秦已併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及諸侯畔秦,無諸、搖率越歸鄱陽令吳芮,所謂鄱君者也,從諸侯滅秦。當是之時,項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孝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 ^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後七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漢高帝復以搖為越王,以奉越後。東越、閩君,皆其後也。」
- ^ 《史記·高祖功臣侯年表第六》:「(國名)海陽。(侯功)以越隊將從破秦,入漢定三秦,以都尉擊頨羽,侯,千八百戶。(高祖十二)七。六年三月庚子,齊信侯搖毋餘元年。(孝惠七)二。五。三年,哀侯招攘元年。(高后八)四。四。五年,康侯建元年。(孝文二十三)二十三。(孝景十六)三。四年,哀侯省元年。十。中六年,侯省薨,無後,國除。(侯第)三十七。」
- ^ 《古今姓氏書辯證·卷十·搖》:「搖:句踐之後東越王搖,子孫以王父字為氏。《漢·功臣表》海陽侯搖無餘,本越將,以都尉擊項籍。」
- ^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東越列傳》,1228頁。
- ^ 溫州日報甌網. 东瓯国都城在温州. [2015-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 ^ 13.0 13.1 梁章鉅,《浪跡續談·卷二·東甌王廟》:「東甌王廟:溫州舊跡,以東甌王廟為最先,猶吾閩之祀無諸也。舊志載:『東甌王廟在華蓋山下。王姓騶,名搖,越王句踐七世孫,為秦所滅,遂率其民從諸侯滅秦,又從漢滅項籍,惠帝三年封東海王,沒葬甌浦山,因立廟焉。明以前,皆稱永嘉地主昭烈廣澤王,洪武間,始詔定為東甌王。』按漢封號本曰東海王,特以都東甌,故共稱為東甌王,而《史記》已有東甌王之號,故明祖遂仍之。考騶搖之被滅於秦,當在始皇之三十三年丁亥略取南越地時,越八年為漢高祖元年,其佐滅秦滅楚,當即在此數年中。又越十五年為惠帝三年己酉,始舉高帝時越功,立為東海王,都東甌。其卒年無可考,而《史記·封禪書》載越人勇之言:『越人俗鬼,而其祠皆見鬼,數有效。昔東甌王敬鬼,壽至百六十歲,後世怠慢,故衰耗。』敬鬼得壽,言固荒誕,而百六十歲之語,必是當時相傳如此,非盡無稽,惜別無所征,但言東甌王,亦未知即屬騶搖否也。」
- ^ 《弘治溫州府志·卷十六·祠廟·東甌王廟》:「洪武初,欽定漢東甌王之神,每歲三月初八日致祭」
- ^ 《浪跡續談·卷五·東甌王始末》:「東甌之名,起於東甌王,而東甌王之始末,人多不考,未免數典而忘其祖,惟樂清施六洲《元孚釋耒集》中,有《東甌王辨異》一篇,考訂至為詳晰,將來當入志乘,因附錄於此云:「東甌王搖姓騶氏,夏裔,越王勾踐七世孫,越亡,王以遺民徙東甌,用其先世生聚教訓法,自君其國,變鱗介為衣冠,甌人懷之,故王沒而廟食百世。王於史無特傳,而散見於史志,或以正為甌陽氏,或以為顧氏,皆非也。其曰甌陽氏者,越自無疆滅於楚,楚封其子於烏程甌余山之陽,曰甌陽亭侯,子孫因以為氏,蜀江甌陽氏其裔也;然越子孫受封者,惟甌陽亭侯,余則散而南遷,如《台志》所謂保方城山者不一,王獨來東甌,故氏騶,不氏甌陽,而《郡志》謂世守其祀者,亦為甌陽氏,昔人謂其後世與蜀江通譜,理或然也。曰顧氏者,夏裔有封顧伯者,子孫以國為氏,海寧顧氏其裔也;惟謂顧伯之後,周時世王東甌,傳聞異詞,未可深信,大抵王既貴顯,故族類多援之耳。且甌陽譜以王為無疆七世孫,顧譜謂王父名安朱,生周赧王四十四年,亦非也。王壽百六十歲,《史記》越人勇之言可證。越自勾踐五世至無疆,當顯王三十五年,為楚所滅,歷百二十八年,為漢高元年,王從諸侯伐秦,又四年,從漢高滅項,封海陽侯,又十年,為漢惠三年,都東甌,又三十八年,為漢景三年,東甌亡。《史記》敘王都東甌,下即雲後數世亡,是王當卒於漢惠時,顧譜謂王卒於封王年,頗與史合,自越亡至漢惠三年,才百四十二年,則無疆滅時,王年已十八矣,安有同時之人,而相隔七世之理哉!王當為無疆孫,否則從孫輩耳。至謂其父生赧王時,其間才八十年,更可無論矣。王之從諸侯伐秦也,談者謂秦廢越為郡縣,故伐秦,其從漢高伐項也,謂以伐秦之役,項弗王搖故,或又以楚覆越,項世為楚將,覆越未必非項,而以秦、項之伐,歸美於王之復仇,余謂此皆意擬之辭。夫以秦、項之暴,天下莫不怨之,大丈夫舉事,光明磊落,王既得民,舉而用之,伐秦滅項,誅暴安民,固無庸別為之說也。顧譜謂王薨,諡曰信,傳子昭襄,一名期,高后時辭王爵為侯,在位九年,諡曰悼,傳子建,所謂漢景三年亡國者;然《漢書》謂漢武建元三年,閩越攻東甌,上使嚴助發兵救之,是甌之亡,猶後於此也。意者漢景三年建亡,中國廢其爵,而建子孫仍自君其國乎?《郡志》又謂王薨,葬甌浦山最高處,有杜蜂如拳大,護其墓,其事甚異,此則細事,史不及載歟!」
- ^ 《路史·歐條》:「越王無疆次子,封烏程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
- ^ 陳廷煒,《姓氏考略》:「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