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Jack No1/中华春节存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春
别名春節新年農曆新年舊曆年
参与者大中華地區、其他世界各地華裔人士
類型華人傳統節日
意义一年之始
活動拜年、貼春聯、發紅包舞龍舞獅、家庭團聚、年夜饭(团圆饭)、團年飯
相關節日除夕
美国西雅图庆熙园,人们在历史悠久的唐人街门口舞狮
新春時分的倫敦唐人街
北京东城区地坛公园的春节

中華春節華人漢族)華夏傳統曆法农历元旦,亦即大中華地區與海外華人過的新年,又稱歲首正旦、正月朔日。1914年1月,在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主政期间,将基督教格利高里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2]但老百姓照旧“过新年”,稱為春节農曆新年大年,口頭上亦稱為过年度歲慶新歲

中國古时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夏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歲首。從明代開始,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

小年及大年

[编辑]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 小年,即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婆)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亦有:敬神如在)。
  • 在中國北方,一般在農曆臘月(十二月)廿三日過小年。但在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同樣是漢族聚集地的省份,則往往於農曆臘月(十二月)廿四日過小年,而上海,江苏南部,浙江於農曆臘月(十二月)廿九日過小年。因此,農曆小年在中國南北方不同地區並非是同一天。
  •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 在中國部分地區(如:江淮地區等),亦將元宵節稱為「小年」。
  • 在中國的四川、重慶、貴州等地,在農曆臘月三十過小年,正月十五過大年。

假日政策

[编辑]

華人社會,新春是最重要的節日。大中華地區及眾多海外華人聚居的國家及地區均把春節列為假期:

  • 中国大陆:假期为除夕和正月前两天并通过邻近周末的调休(把工作日和周六周日的双休日进行调换)使之成为由除夕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初六的连休七日的春节黃金週。2008年以前为正月首3天,另外通过和相邻两个周末的调休,春节假期一般由初一一直持续到初七。
  • 港澳地區:假期为正月首3天。如果正月首3天中任何一天碰巧是星期日,大除夕會被納入公眾假期,例如2007年的農曆正月初一(2月18日)碰巧是星期日,因此大除夕2月17日)被納入公眾假期。另外,香港已通過法例,由2012年2月24日起,凡正月首三天中任何一天碰巧是星期日,則農曆正月初四將會成為補假。
  • 臺灣:假期为除夕及正月首5天,若除夕或正月初一遇到星期六或星期日,則正月初六補假,如2013年農曆除夕(2月9日)及正月初一(2月10日)正好為星期六、星期日,因此正月初六(2月15日)納入連續假期。另外,2008年起,政府顧及民眾返鄉需求,若連續假期終了後隔一工作日又逢週休二日者,該工作日則會挪做假期,於連假前一週六另行補班補課。例:2009年春節假期(含補假)為除夕~初四(1月25日至1月29日),但逢上班日(1月30日,星期五)1天後即為周休二日(1月31日、2月1日),則該上班日亦變更為連續假期,連續假期前一週六(1月17日)則為工作日。
  •  马来西亚:假期为正月首2天(吉蘭丹登嘉樓兩州只休一天)。
  •  新加坡:假期为正月首2天。
  •  印度尼西亞:假期为正月首日,自2003年起成为公众假期。

习俗

[编辑]

饮食

[编辑]
年糕

贴春联

[编辑]
云南丽江旧城区,房门两侧贴上了春联
  • 贴法:
通常春联为两幅直联,每联的末字均有平仄声韵之别。正确的贴法为:平声贴在左边,仄声贴在右边。
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右)
春满乾坤福满堂(左)
  • 典型的对联:
    • 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
    • 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 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 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 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

传统上,除夕晚上和好饺子面切好饺子馅为初一包饺子做准备,因为初一不可动刀。自80年代起,除夕晚上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成了许多家庭的传统。随着中国经济条件改善和观众对春晚节目的认同度下降,也有许多家庭到餐馆过年或进行其他活动。

  • 初一:早晨包饺子。傳統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區的傳統)老人初一是不出門的,親友、同事互相拜年。长江流域一带有年初一早餐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 初二:要祭財神,要喝「元寶湯」(餛飩)。北方一般习惯是回娘家拜年团聚。
  • 初三:祭祖,一般父母一方已經去世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祭祖,并順帶拜年。跟清明的“上坟”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但在河北等地的农村,这一天同样是要上坟的。一般都要带上点心、酒等祭品给已故祖先进行祭祀,并且放鞭炮让祖先“过年”。一般上坟只允许儿女等进行,嫁入本家的外姓人则不参与祭祖。
  • 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拜年
  • 初五:窮日,在中國北方,這一天一般沒有人出門拜年,因為這一天是“黑道日”,一般從春節開始直到這一天才能把家裏的垃圾掃出門,然後放鞭炮慶祝,希望迎來下凡的五路財神;有一副對聯“一脚踢出窮鬼去,雙手迎進財神來”即爲對此風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輕人會在這一天舉行朋友或同學聚會。亦称“破五”,是要在家包饺子吃。
  • 初六:開市
  • 初八:祭星。现在北京的各个庙会活动通常从初一开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结束。

关于过春节,在中国北方有这样的民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的说法。

香港利舞台“恭喜发财”

新年依然是香港澳門最重要的節日。港澳沒有類似中國的春節晚會節目,亦不流行吃餃子,而只流行吃湯圓和外遊,但習俗和忌諱亦多不勝數,臚列如下:

  • 年宵:香港年宵市場在年廿四開始直到初一凌晨結束,分佈新界各地,以銅鑼灣維園規模最大,出售年花、風車、精品、小吃,自90年代末開始,年宵市場亦流行一批香港流行文化產品,比如仿模古惑仔電影中打架用的吹氣摺椅、印有港幣鈔票的紙巾。
  • 食品:傳統上,過年時要吃年糕蘿蔔糕角仔煎堆;一些家庭有吃湯丸習俗,但吃餃子的傳統並不普遍;傳統年盒放上瓜子、蓮子、各類糖果。飯菜常配上髮菜(發財)、蠔豉(好事)。
  • 禁忌:「鞋」在粵語跟「骸」同音,「書」與「輸」同音,避免正月中選購;通勝意指通書,是查吉日的傳統曆法書,按俗要叫成「通勝」;香港人認為初一後理髮不祥,新正頭(約初八前)亦不能洗髮,而初一至初三又有不動刀的傳統,因此過年前,理髮店其門如市,部分會提高收費;封紅包時,以「好事成雙,白事成單」的原則,紅包的金額必須是雙數,而單數是白事時使用的數目。初三是「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懷有身孕、身有白事或者鎖定於春節結束之後結婚的人,亦不宜拜年;「死」、「慘」、「唉」等字眼屬於忌諱。如打破碗碟,要說「歲歲(碎碎)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以求消災;不掃地、不倒垃圾,怕把財富掃出門外。
  • 年廿八:「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時,家家戶戶要大掃除
  • 十五:元宵節,很多公園會有掛花燈,猜燈謎等活動,吸引不少民眾遊逛。也會吃湯丸像徵團圓,同樣亦是年貨回收和再造之黃金大良機。

台湾

[编辑]
  • 冬至:台灣漢人舊俗,冬至已開始有年節氣氛,當天祭祖,稱為祭冬,部分宗親組織也會於當天集會聚餐。當天可以打開祖宗牌位清理,所以許多家族亦藉由此日檢視神主,抄錄資料作為族譜依據。
  • 尾禡:俗寫為「尾牙」,於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祭祀土地公,各公司行號則藉此聚餐,酬謝員工辛勞。早期尾牙聚餐有避開雞頭之習俗,避免有開除的暗示。近年來,台灣大企業尾牙聚餐則聘請影視歌星演出,並有高額獎金股票摸彩,成為台灣媒體矚目焦點。
  • 送神: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清早祭祀送神,焚燒雲馬紙為神祇坐騎,返天過年,依例會準備果實甜湯。送神之後,方能打掃神明廳,清理神案、神像、祖宗牌位、香爐、除去舊門神,準備換新。香爐中的香灰須於當日重新篩濾過,門神畫像則隨送神焚燒金紙時焚去。而舊日台灣本地傳說,送神之後,廿五日玉帝會遣神下凡,代替已經上天述職的神祇巡視人間,所以當日不可當天曝曬褻衣、內褲
  • 除夕:依農曆十二月大小月,台灣話稱為二九暝或三十暝。過年前數日,各家便開始蒸年糕,年糕有甜鹹之分,稱為甜粿、鹹粿。甜粿以糯米作成,亦有添加紅豆者,俗諺稱「吃甜甜,好過年」;鹹粿則以在來米製成,如前一年家中曾有喪事者則不做年糕,由親友鄰朋致贈。通常臺灣民間都在除夕當天或前一、二日更換春聯、門神,隨時代演進,亦有不貼春聯,只貼「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賀春釐」等賀語紅紙者。除夕當天需祭拜地基主,又稱「拜門口」,而後祭祀神明及祭祖。祭神後,會於神明像上貼上春花;祭祖之後,則會擺上發糕及米飯各一,插上紙作的紅花,稱為「飯春仔」。當晚則圍爐,並吃長年菜。所謂長年菜一般是帶根的菠菜(俗稱菠菱仔菜以南部居多),也有用芥菜(俗稱刈菜以北部居多)者。依舊俗,農業社會中一年的欠債,須於除夕前還清。所以臺灣俗諺中調侃手頭經常窘迫的人為「天天二九暝」。
  • 初一:祭拜天地祖先,稱為「賀正」。出門拜年,稱為「行春」,正月初一至初五,稱為「新正」或「新正年頭」,所以出門拜年也稱「賀正」;一般而言都會依農民曆決定出行方向及開門、關門的時辰。當天臺灣人通常會前往廟宇、佛寺燒香,祈求新年吉祥。
  • 初二:為「回娘家」之日,依舊俗,初二之前,已出嫁之女子不得回娘家,據稱會分掉娘家之福。然隨時代進步,近年來臺灣婦女團體努力推展女兒回家過年的新觀念。
  • 初三:「初三睏佮飽」,赤狗日,慣例出行不利,須在家孝親,共度天倫之樂。無年俗活動。
  • 初四:接神接神的祭典,慣例選在近傍晚之時,俗諺有「送神早,接神晚」之說。接神之後,當年生肖沖犯太歲星君者,則安上太歲符或神位祭祀。現今臺灣諸多廟宇亦設有太歲廳殿,供奉值年太歲星君,供信徒登記祭祀。
  • 初五:隔開,據說是玄壇真君等五路財神巡遊人間之日,故商家此日開市,各行各業開張營業,可掃地、倒垃圾。
  • 初六:挹肥,清除水肥,可略整理家庭,尤其廁所,把初一以來的垃圾、穢物清除乾淨。
  • 初七:七元,人日,準備豬腳麵線,據說食用可消除楣運,以保長壽。
  • 初八:完全,新春的玩樂到今天為止,故曰「完全」。恢復平常的生活,並把過年祭拜的食物全部吃完。
  • 初九:天公生,傳說為道教玉皇大帝聖誕,稱為「天公生」,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各家便開始祭祀,一夜之中,各地鞭炮聲連緜不斷。
  • 初十:有食食,拜完天公的供品餅果,又有得喫一頓了。
  • 臺灣年俗唸謠: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佮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囝婿,十二查某囝轉來拜,十三食泔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

马来西亚、新加坡

[编辑]

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眾多,亦有華人過春節之風俗。

  • 初一前:購買賀年物品,俗稱「辦年貨」。
  • 年三十晚:吃團圓飯。
  • 初一:到廟宇上頭香、出門拜年。
  • 初二:出門拜年,回娘家之日。
  • 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會在年初四繼續。
  • 初七:人日,撈魚生,是新馬一帶獨有的年菜。把食材準備好後要站起來,用筷子把魚片和其他配料配料拌勻,邊說:「撈起,撈起,撈個風生水起!」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 初九:如果是福建人后裔則有天公誕,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各家便開始祭祀。
  • 十五:元宵節。新馬一帶的元宵節和七夕一樣被稱為“中國情人節”,慶祝方式也有所不同:未婚女性會結伴到河邊拋柑祈求姻緣(男性則撈柑)[3],而且普遍上沒有提燈籠或賞燈等習俗。

漢化程度較深的少數民族

[编辑]

云南白族

[编辑]

云南白族过年时,要进行“放高升”的庆祝活动,即是在整棵的大竹子的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将整个竹子崩上高空数十丈。有的地区还进行“抛绣球”的活动。

通古斯民族

[编辑]

中國東北鄂伦春族习俗

[编辑]

东北鄂伦春族,在初一的早晨,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互相斟酒,晚辈给长辈叩头,平辈互相请安。初二、初三举行赛马活动。正月十五全家人一起品尝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鄂伦春族人会进行互相抹黑脸的活动。晚辈给长辈抹黑脸之前要先叩头。

历史

[编辑]
  • 上古:有说法说尧舜时期已有类似新春的庆祝活动,但是未成规模。
  • 殷商:新春起源于殷商时期祭神、祭祖活动。
  • 西周:新春期间开始有农业庆祝活动。
  • 汉朝:形成正式新春礼仪。
  • 汉朝:开始有爆竹(烧竹子)。
  • 汉朝:团拜礼仪。官员朝贺天子。
  • 魏晋:开始有鞭炮
  • 魏晋:开始有守岁习俗。
  • 五代後蜀:开始有春联。後蜀太子题写的“天地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 宋朝:开始使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 中華民國袁世凱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春节定义为农历正月初一,又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
  • 中华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群众“移风易俗”,“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春节之际要抓革命、促生产,大干到腊月二十八,大年三十不歇脚,除夕吃忆苦饭,初一早上就出工。春節不再放假。全國的報紙一片響應之聲,要求舉國上下“過一個革命化春節”。改革开放春节休假被恢复。

文学作品

[编辑]
  • 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 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 范成大賣癡呆詞》:“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癡呆召人賣。”
  • 來鵠除夜》:“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 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杨元咎双雁儿·除夕》:“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
  • 元好问:“三十七岁今日过,可怜出处两蹉跎。”

燃放鞭炮煙火的限制政策

[编辑]

鞭炮煙火的聲音是隔音門窗也不能完全阻擋的,也會造成空氣污染及公共安全問題,老人、小孩、寵物等很容易受到噪音驚嚇,深夜的鞭炮聲造成的困擾更大。另外如果烟花、爆竹等使用不当,还会造成火灾和人身伤害事件。另外,鞭炮煙火有較為環保的選擇,藉由改變成分,可以降低噪音、空污及殘留紙削。过去亦曾有过用電子鞭炮代替傳統鞭炮的例子,但不为民众所接受。

  • 各地的限制政策:
    • 中国大陆:政府允许民众在包括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但是出于安全考虑,很多城市规定民众只能指定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燃放。另外,有些地区也规定烟花炮竹必须通过指定的店铺购买,以最大程度确保安全。在2006年以前,一些大城市规定(例如北京深圳廣州武漢濟南)燃放鞭炮是違法的。
    •  香港:法例禁止非法燃放煙花炮竹,但每到農曆新年,新界鄉村地區有不少人无视法例,施放炮竹。官方煙火表演有正月初二維港上空的賀歲煙火匯演。
    •  澳門:設有指定地點給市民燃放煙花,以免影響民居。
    •  马来西亚:法律规定燃放鞭炮是違法的。但是多數的華人民眾仍然不管該條例,在農曆新年期間燃放鞭炮。
    •  新加坡:法律规定燃放鞭炮是違法的。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北大讲座》:“1914 年 1 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 袁世凯批准了该呈文。”
  2. ^ 林克倫. 陸天文學家指稱 農曆春節歷史 只有99年. 中國時報. 2012-01-23 [2012-01-23]. 
  3. ^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7-03/05/content_5802018.htm

外部链接

[编辑]

相關资料

[编辑]

Template:中国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