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就職像
官邸臨時大總統府(大堂)
機關所在地 中華民國江蘇省南京府總統府(1912年1月1日-4月1日)
 中華民國京兆地方中南海(1912年3月10日起)
設立法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先前職位大清皇帝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
設立1912年1月1日
首任孫中山
末任袁世凱
廢止1913年10月10日
後繼職位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簡稱大總統,是1912年1月1日至1913年10月10日對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國家元首的稱呼。此職之所以稱為「臨時大總統」而非「大總統」,乃因民國初年內戰頻繁,清廷勢力又未完全終結,臨時大總統只不過由各省都督府所擔任的「各省都督府代表」推選而出;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認為,「臨時大總統名稱,除去臨時字樣,因各省有未獨立者正式憲法尚未制定,正式總統亦無從產生,仍須冠以臨時字樣」,故決定正式名稱仍是「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所以並非是正式大總統[1]

概要

[編輯]

1911年11月14日,江蘇都督程德全通電請孫歸國組織統一政府:「大局粗定,軍政民政亟須統一,擬聯東南各軍政府公電,懇請孫中山先生迅速回國,組織臨時政府,以一事權。中山先生為首創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組織臨時政府舍伊莫屬。我公力顧大局,想亦無不贊成。」[2]18日,江北都督蔣雁行表示:「大統領一席非孫中山莫屬。」[3]19日,揚州軍政府敢死軍總指揮邊振新登報:「公求孫逸仙先生回國為總統。」[4]安徽都督李烈鈞要求:「電請孫中山先生回國組織臨時政府。」[5]廣東方面亦稱:「大總統一職,擬舉孫中山先生。」[6]

12月29日(農曆十一月初十),17個省代表(一省一票)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孫文以16票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晚10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在南京總統府(原為清朝兩江總督署)舉行。孫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於當日宣布正式成立。但在北京的清朝政府仍存在,中國南北同時出現兩個政權

自1912年1月12日開始,袁世凱開始勸說清朝皇族交出權力及宣統帝遜位,期間中國同盟會對袁世凱的炸彈暗殺行動失敗,1月18日,孫中山以《五條要約》[註 1]的方式向袁世凱攤牌,試圖做實南京臨時政府。1月22日,孫中山又以公諸報端的方式將南北雙方幕後談判的內容全部曝光,這不但令袁世凱極其尷尬和不滿,也讓議和全權代表伍廷芳盡失顏面;期間孫中山還試圖向日本借款,以籌備與袁世凱決戰,但未能成功。袁世凱為少生枝節,同意同盟會多人進入總長之列,同盟會最終如願以償。2月12日隆裕太后頒降懿旨,宣統帝退位,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標誌清朝統治正式結束,中華民國正式取代清朝。

2月13日,袁世凱通電共和,根據南方獨立各省及部分革命黨人的意願,孫中山提出辭職咨文。2月15日,臨時參議院(國會)正式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3月8日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將總統制改為內閣制。袁世凱於3月10日在北京就職。

臨時大總統列表

[編輯]
任次 姓名 圖片 政黨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選舉
1 孫中山
(1866–1925)
中國同盟會 1912年1月1日 1912年4月1日 1911
2 袁世凱
(1859–1916)
無黨籍 1912年3月10日 1913年10月10日 1912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與總統府職員合影

就職誓詞

[編輯]

孫文就職誓詞:

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袁世凱就職誓詞:

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願望,達國家於安全彊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茲志願,率履弗渝。俟召集國會,選定第一期大總統,世凱即行解職。謹掬誠悃,誓告同胞。 大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十日

第一屆臨時內閣

[編輯]

臨時大總統之權責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提出的內閣仿照美國聯邦制,設大總統府,不設總理,分作九部,由大總統任命各部總長、次長。中華民國第一屆臨時內閣名單如下: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複製品,展示於國立國父紀念館

來源

[編輯]
  1. ^ 解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今何在?. 人民政協報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年1月18日 [2023年4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5月3日) (中文(中國大陸)). 
  2. ^ 程德全《斯人不出如蒼生何》,《神州日報》1911年11月16日。
  3. ^ 《掃穴擒犁之大規劃》,上海:《申報》,1911年11月23日。
  4. ^ 《接專電》,《民立報》1911年11月19日,頁2。
  5. ^ 《中國光復史》,上海:《申報》,1911年11月29日。
  6. ^ 《都督府電書一束》,上海:《申報》,1911年12月1日。
書籍
  • 武月星 等(2000):《中國現代史地圖集 1919-1949》,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第六頁《北洋政府歷屆總統國務總理簡表》. ISBN 7-5031-1877-6.
  • 劉壽林 等:《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

註釋

[編輯]
  1. ^ 一、清帝退位,其一切政權同時消滅,不得私授於其臣;二、在北京不得更設臨時政府;三、得北京實行退位電,即由民國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電問各國,要求承認中華民國彼各國之回章;四、(孫)文即向參議院辭職,宣布定期解職;五、請參議院公舉袁世凱為大總統,如此方於事實上完善。

參見

[編輯]
先前職位:
 大清皇帝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1913年10月10日
後繼職位: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