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賢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39°56′12″N 116°23′26″E / 39.9366024°N 116.3906628°E / 39.9366024; 116.3906628

會賢堂

會賢堂,2010年11月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北京市西城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9
登錄2003年12月11日

會賢堂,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前海北沿18號,為老北京知名飯莊,「十大堂」之一。[1]

歷史[編輯]

會賢堂建於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為禮部侍郎斌儒私宅。1890年,山東濟南人在此開設「會賢堂」飯莊,是當時北京知名的「八大堂」之一。當時,門口的馬頭牆上掛有「會賢堂飯莊」銅牌,大門門簪上鐫刻着「群賢畢至」。辛亥革命前後,這裡經常被高官用來舉行重要會議。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不少教授在會賢堂探討新文化運動京劇演員王瑤卿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等人曾在會賢堂表演。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會賢堂成為滿洲國駐北京辦事處。1945年日本投降,會賢堂作為「逆產」被國民政府沒收。[1]

1947年,輔仁大學校友會購買會賢堂產權作為校友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會賢堂交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音樂學院使用,產權人仍為輔仁大學校友會。後來,該建築成為中國音樂學院教工家屬宿舍。1982年前後,輔仁大學校友向有關單位發出呼籲,要求歸還輔仁大學校友會對會賢堂的產權。1992年8月31日,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向北京輔仁大學校友會頒發了新的房屋所有權證。2008年,輔仁大學校友會將會賢堂的產權轉讓給天津好時置業有限公司。2009年,輔仁大學校友會通知該院居民騰空房屋,此後該院居民陸續遷出,2012年騰退工作仍在進行。[1][2]

1989年,會賢堂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會賢堂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2]

建築[編輯]

會賢堂占地面積將近3000平方米,原有房屋100餘間以及戲台、花園等。[1][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会贤堂:守望尴尬旧北京,新浪,2010年04月15日. [2012年11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22日). 
  2. ^ 2.0 2.1 2.2 北京文物保护单位会贤堂居民被要求腾房,新浪,2009年04月06日. [2012-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